聽到金狐已得到地府總壇的位置信息,無名問道:“你是想直接殺到地府總壇?”
李牛和春燕聞言,立刻興奮起來。
“好呀,好呀,上次沒搶夠,這次直接去他們總壇搶!”想起當初他們幾人一路搶劫地府的地盤得了不少好處,二人當即表示讚同。
呂飛先前因憤怒的確想要直接殺往地府總壇,可冷靜下來之後卻意識到這想法太過衝動。
地府可不比崆峒,光是一座分殿的實力都不是崆峒可比,就更別說是地府總壇了,其中定然是防衛森嚴、高手如雲。
而且如今鬼王軒轅寧冥已然迴歸坐鎮總壇,他們幾人聯手即便能與之一戰,但勝算估計也不會超過五成。
更何況還有那封有軒轅博的玄冰也被軒轅寧冥奪迴,若是其中的老鬼王也如無塵子一般被救活過來,那他們此去豈不是兇多吉少。
“不能讓他們因為自己的衝動而陷入危險。”看著身邊的朋友們,呂飛最終還是放棄了硬闖地府的想法。
說道:“先前是我衝動,那地府能夠屹立江湖這麽多年,豈是那般好闖的,而且新老兩代鬼王很有可能如今都在,憑我們幾人恐怕還不是他們的對手,所以,地府我肯定會去,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聽到呂飛這麽說,幾人也都明白呂飛是不想讓他們去冒險,無名更是開口說道:“你我生死之交,你要做什麽盡管去做,不用擔心我,憑你我的這份交情,即便賠上性命,也值了!”
春燕和李牛也都同時點頭,說道:“都聽你的,生死無悔!”
聞言,呂飛很是感動地謝過了幾人,但仍是決定先行前往興慶府,至於去地府尋仇一事,隻能留待將來,他們實力提升,並謀劃好一切之後再說,畢竟知道了地府總壇的位置,就再不會如以前一般,處於敵暗我明的被動局勢下了。
不過很是可惜,呂飛並不知道如果他現在殺去地府的話還真的有機可乘,因為此時的地府高手盡出,就連軒轅寧冥和軒轅博兩位鬼王,也都不在總壇。
南蜀,劍門關。
一名幹瘦老人杵著一根樹枝削成的木棍,將其當作拐杖,正步履蹣跚地朝著關口走去。
老人看上去很老了,老到讓人根本分辨不出他的具體年齡,隻是他每次捂著心髒處咳嗽時,都會讓人擔心他隨時可能會就此咳死當場。
此刻,劍門關外等待通關的民眾已排起了長龍,這樣的情景已經好幾年沒有出現過了。
因為前幾年的蜀國內戰曾一度封閉國門,所以許多為躲避戰亂而逃出蜀國的百姓,和許多在外經商而不在國內的民眾,全都流落在外,無法迴到蜀國。
而今,蜀國終於以大皇子劉勇的勝出而結束了亂局,國內再次迴到了和平安穩的局麵,邊關國門自然也就再度開啟,恢複了正常的商貿進出。
雖然蜀國內部百廢待興,但許多流落在外的蜀國民眾因思鄉心切,仍是紛紛攜家帶口踏上了迴歸故土的行程。
在人群之中,老人顯得是那麽地孤獨,他周圍排隊的人們多多少少都會有親人或者朋友相伴,唯獨就他這麽孤零零的一個人,也不知他到底經曆了什麽,竟是一個親人或同伴都沒有。
隨著人群顫顫巍巍地挪動了半天,終於輪到老人入關,一名守關士兵來到他的麵前,示意他將隨身攜帶的物品拿出來進行檢查。
畢竟戰爭剛剛結束,邊關盤查還是相對較嚴,以防有外部的敵對勢力趁機進入蜀國內部進行破壞。
老人放下手中的木棍,抖了抖身上那件破爛不堪且並不合身的皮襖,從中取出了一支黑黝黝的鐵箭拿在手中,然後有些口齒不清地說道:“就這一支箭,再無其他的。”
軍士隨手接過那支鐵箭,居然很是壓手,一般的弓弩怕是射不了這麽重的鐵箭,於是好奇地問道:“你帶著一支箭幹嘛?”
老人沉默了片刻後答道:“這是老朽的一位朋友所贈,我想拿著此箭去找他。”
聞言,軍士不但沒有對老人的話有任何懷疑,反而有些同情起他來,認為他肯定是因戰亂而落得孑然一身,如今想憑朋友贈送的這支鐵箭去投靠他罷啦。
看老人可憐,軍士也不再多問,將鐵箭交還老人後,不但親自扶著他通過了關卡,還隨手塞給他幾枚大錢,讓他路途上買點吃食。
入關之後,老人看著麵前陌生的一切顯得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該往哪裏去尋找那贈他鐵箭之人,於是便在路邊隨意找了一個打尖的茶鋪,拿著那支鐵箭向那茶鋪老板打聽起來。
那茶鋪老板也是個見過世麵之人,接過那支分量不清的鐵箭看了看後,說道:“老丈,這麽重的鐵箭軍伍中的那些木弓可射不了,肯定是江湖中的那些高手所用,你得找江湖中人打聽才行呀。”
聞言,那老人也覺得有些道理,便繼續向老板問道:“哪裏能找到那些江湖高手呢?”
這下可把那老板給問住了,不過他見老人可憐,也確實想要幫他一把,於是答道:“我這茶鋪裏時常也會有一些路過的江湖中人來打尖,要不你就在我鋪子裏歇上一歇,若是有江湖中人路過,我便幫你問上一問。”
老人聞言連忙點頭,並將先前那軍士送他的幾枚大錢都掏了出來,要送給茶鋪老板作為感謝。
老板見狀連連擺手推辭,最終隻取了老人一枚大錢,並給他端上了一壺茶水和兩盤吃食,讓他安坐在此等待。
果然如那老板所言,出入關的人群裏不乏一些江湖中人,僅僅半日,他的茶鋪裏就來了好幾桌隨身攜帶各種兵刃的江湖人士。
每次上完茶水後,老板便拿著那支鐵箭幫那老人上前詢問,是否認識或聽說過江湖中有人使用這樣的鐵箭。
可得到的答複均是不知道。
直到日頭偏西,眼看將要落山之時,茶鋪裏又來了一波江湖中人。
老板仍是拿著那支鐵箭上前詢問,其中一人想了想後說道:“我南蜀江湖使弓箭的門派不多,最為有名的當屬當年的鐵箭門,這樣重的鐵箭,可能也就鐵箭門中的高手能夠使用吧。”
聞言,那老人當即來到幾人麵前,問道:“幾位可知鐵箭門在哪裏?”
那人看了看病殃殃的老人,答道:“鐵箭門早已歸附墨家,其中高手如今應該都已是墨家弟子了吧。”
“墨家!如今世上還有墨家嗎?”老人有些驚訝。
李牛和春燕聞言,立刻興奮起來。
“好呀,好呀,上次沒搶夠,這次直接去他們總壇搶!”想起當初他們幾人一路搶劫地府的地盤得了不少好處,二人當即表示讚同。
呂飛先前因憤怒的確想要直接殺往地府總壇,可冷靜下來之後卻意識到這想法太過衝動。
地府可不比崆峒,光是一座分殿的實力都不是崆峒可比,就更別說是地府總壇了,其中定然是防衛森嚴、高手如雲。
而且如今鬼王軒轅寧冥已然迴歸坐鎮總壇,他們幾人聯手即便能與之一戰,但勝算估計也不會超過五成。
更何況還有那封有軒轅博的玄冰也被軒轅寧冥奪迴,若是其中的老鬼王也如無塵子一般被救活過來,那他們此去豈不是兇多吉少。
“不能讓他們因為自己的衝動而陷入危險。”看著身邊的朋友們,呂飛最終還是放棄了硬闖地府的想法。
說道:“先前是我衝動,那地府能夠屹立江湖這麽多年,豈是那般好闖的,而且新老兩代鬼王很有可能如今都在,憑我們幾人恐怕還不是他們的對手,所以,地府我肯定會去,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聽到呂飛這麽說,幾人也都明白呂飛是不想讓他們去冒險,無名更是開口說道:“你我生死之交,你要做什麽盡管去做,不用擔心我,憑你我的這份交情,即便賠上性命,也值了!”
春燕和李牛也都同時點頭,說道:“都聽你的,生死無悔!”
聞言,呂飛很是感動地謝過了幾人,但仍是決定先行前往興慶府,至於去地府尋仇一事,隻能留待將來,他們實力提升,並謀劃好一切之後再說,畢竟知道了地府總壇的位置,就再不會如以前一般,處於敵暗我明的被動局勢下了。
不過很是可惜,呂飛並不知道如果他現在殺去地府的話還真的有機可乘,因為此時的地府高手盡出,就連軒轅寧冥和軒轅博兩位鬼王,也都不在總壇。
南蜀,劍門關。
一名幹瘦老人杵著一根樹枝削成的木棍,將其當作拐杖,正步履蹣跚地朝著關口走去。
老人看上去很老了,老到讓人根本分辨不出他的具體年齡,隻是他每次捂著心髒處咳嗽時,都會讓人擔心他隨時可能會就此咳死當場。
此刻,劍門關外等待通關的民眾已排起了長龍,這樣的情景已經好幾年沒有出現過了。
因為前幾年的蜀國內戰曾一度封閉國門,所以許多為躲避戰亂而逃出蜀國的百姓,和許多在外經商而不在國內的民眾,全都流落在外,無法迴到蜀國。
而今,蜀國終於以大皇子劉勇的勝出而結束了亂局,國內再次迴到了和平安穩的局麵,邊關國門自然也就再度開啟,恢複了正常的商貿進出。
雖然蜀國內部百廢待興,但許多流落在外的蜀國民眾因思鄉心切,仍是紛紛攜家帶口踏上了迴歸故土的行程。
在人群之中,老人顯得是那麽地孤獨,他周圍排隊的人們多多少少都會有親人或者朋友相伴,唯獨就他這麽孤零零的一個人,也不知他到底經曆了什麽,竟是一個親人或同伴都沒有。
隨著人群顫顫巍巍地挪動了半天,終於輪到老人入關,一名守關士兵來到他的麵前,示意他將隨身攜帶的物品拿出來進行檢查。
畢竟戰爭剛剛結束,邊關盤查還是相對較嚴,以防有外部的敵對勢力趁機進入蜀國內部進行破壞。
老人放下手中的木棍,抖了抖身上那件破爛不堪且並不合身的皮襖,從中取出了一支黑黝黝的鐵箭拿在手中,然後有些口齒不清地說道:“就這一支箭,再無其他的。”
軍士隨手接過那支鐵箭,居然很是壓手,一般的弓弩怕是射不了這麽重的鐵箭,於是好奇地問道:“你帶著一支箭幹嘛?”
老人沉默了片刻後答道:“這是老朽的一位朋友所贈,我想拿著此箭去找他。”
聞言,軍士不但沒有對老人的話有任何懷疑,反而有些同情起他來,認為他肯定是因戰亂而落得孑然一身,如今想憑朋友贈送的這支鐵箭去投靠他罷啦。
看老人可憐,軍士也不再多問,將鐵箭交還老人後,不但親自扶著他通過了關卡,還隨手塞給他幾枚大錢,讓他路途上買點吃食。
入關之後,老人看著麵前陌生的一切顯得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該往哪裏去尋找那贈他鐵箭之人,於是便在路邊隨意找了一個打尖的茶鋪,拿著那支鐵箭向那茶鋪老板打聽起來。
那茶鋪老板也是個見過世麵之人,接過那支分量不清的鐵箭看了看後,說道:“老丈,這麽重的鐵箭軍伍中的那些木弓可射不了,肯定是江湖中的那些高手所用,你得找江湖中人打聽才行呀。”
聞言,那老人也覺得有些道理,便繼續向老板問道:“哪裏能找到那些江湖高手呢?”
這下可把那老板給問住了,不過他見老人可憐,也確實想要幫他一把,於是答道:“我這茶鋪裏時常也會有一些路過的江湖中人來打尖,要不你就在我鋪子裏歇上一歇,若是有江湖中人路過,我便幫你問上一問。”
老人聞言連忙點頭,並將先前那軍士送他的幾枚大錢都掏了出來,要送給茶鋪老板作為感謝。
老板見狀連連擺手推辭,最終隻取了老人一枚大錢,並給他端上了一壺茶水和兩盤吃食,讓他安坐在此等待。
果然如那老板所言,出入關的人群裏不乏一些江湖中人,僅僅半日,他的茶鋪裏就來了好幾桌隨身攜帶各種兵刃的江湖人士。
每次上完茶水後,老板便拿著那支鐵箭幫那老人上前詢問,是否認識或聽說過江湖中有人使用這樣的鐵箭。
可得到的答複均是不知道。
直到日頭偏西,眼看將要落山之時,茶鋪裏又來了一波江湖中人。
老板仍是拿著那支鐵箭上前詢問,其中一人想了想後說道:“我南蜀江湖使弓箭的門派不多,最為有名的當屬當年的鐵箭門,這樣重的鐵箭,可能也就鐵箭門中的高手能夠使用吧。”
聞言,那老人當即來到幾人麵前,問道:“幾位可知鐵箭門在哪裏?”
那人看了看病殃殃的老人,答道:“鐵箭門早已歸附墨家,其中高手如今應該都已是墨家弟子了吧。”
“墨家!如今世上還有墨家嗎?”老人有些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