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安號研究船是琉青市西海造船廠承建的大型船舶,光是簡單的數據就可以看出它究竟有多大:


    排水量八萬噸,長度超過三百米,寬度超過兩百五十米。


    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船舶,而是一艘方方正正的雙體船,本身並沒有任何動力,而是依靠自身浮力漂在海麵上,使用三艘拖船逆推著前進。


    它擁有一個不亞於港口倉庫的大艙,相當於三四層甲板那麽高,頂部可以停靠重型運輸直升機,內部空間大到可以裝下好幾架運輸機。


    事實上,在戰爭年代,這艘研究船也被征用過做機庫船,負責將當時航程還不夠的大型轟炸機運到宮古本土,越過島鏈進行大規模轟炸。


    如今是戰後二十年,和平時代,它也恢複了研究功能。


    雖然並不具備陸地上實驗室的功能,但也算是非常完備了。


    ……


    “準備好了嗎?那就開始吧。”視頻裏傳來了天華高層的聲音,高層一直都關注著這場研究,因為他們知道一些不屬於常人可以探知的秘密。在過去戰爭即將結束時,他還和楊天澤有過長時間討論,甚至差點讓高層摔桌子。


    那批被送過來的專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屬於一些不在編製內的部門,專門過來調查特殊情況。


    關於這些,楊天澤都是知情的,而且比任何人都清楚。


    畢竟他自己就屬於這些不在編製內的部門,隻不過表麵上掛了一個神話與曆史學家的幌子罷了。


    “明白。”老羅,全名為羅翼飛的材料學家很快迴複了高層,高層微微示意,端起了自己的水杯。


    ……


    羅翼飛是一位大概六十歲的科學家,但看上去還是和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差不多,雖然鬢角上的白發和已經發白的胡子透露了他的年齡,可那張堅毅的臉龐,卻沒有因為歲月而出現改變。


    他主攻的研究方向是各種特種材料,可以說是這個領域的第一人,幾乎所有的特種材料學家都是從他們下出來的,學生的學生已經傳了好幾代。


    他一生中最為重大的成就之一是形狀記憶合金以及特硬金屬。沒有他的發明,戰鬥機是不可能被造出來的,人類也不可能造出巨型雙體航母。


    但有了他的突破性發現,一切就皆有可能,各種特殊的合金金屬極大程度的提高了武器的質量,在與宮古帝國的戰鬥中也全麵占據上風。


    可以說,這位是提前結束百年戰爭的功勳人物之一。


    而他發明出來的特種材料在航空、航天和重型工業等方麵應用廣泛,座下學生都是知名尖端科學家。


    他被特意邀請到這邊來,就是為了對出水的“貨物”進行研究,關於它的材質,關於它的構成。


    畢竟在此之前,史前文明就已經被人類證明了極大可能存在,那麽研究他們所使用的東西顯然是非常重要。他不放心自己學生來操刀,所以幹脆親自來了,反正還能活個幾十年,如果能見證古物,看見奇跡,他很樂意。


    很快,倒計時開始了:


    “十。”


    “九。”


    “八……”


    所有參與進入的科學家全部都穿上了密閉性良好的防輻射衣,看上去像做人體實驗的科學怪人。


    事實上,這艘研究船裏到處都是黃黑色的輻射標誌。


    那些看似高大上的科研儀器因為其材料特殊,多少都帶著點輻射,而且這玩意兒是從海底之下一萬六千米的地方弄出來的,還是小心點比較好。


    “三。”


    “二。”


    “一。”


    “零。”


    倒計時歸零,各種儀器全部啟動,羅翼飛眼前的所有屏幕全部都亮了起來,各種數據流如同脫韁的野馬般飛騰起來,很快就開始減速,平穩的運行,他有種一切皆在掌控中的舒爽感。


    “鐺!鐺!鐺!”


    大功率無影燈一盞一盞的打開,照亮了漆黑的倉庫,也照到了這塊四邊形長條壁畫柱的表麵。


    通過高清顯微攝像頭,每一處細節都清楚地展現在眼前,包括那上麵繁複的紋路與壁畫。


    各種高能射線一寸一寸的掃過壁畫柱表麵,分析其內部的組成結構。羅翼飛隻是十幾秒的功夫就得到了壁畫柱的所有數據,同樣也包括它那驚人的密度。還有一些通過采集欄帶迴來的金字塔石塊,正放在托盤上進行掃描研究。


    他將科學家分為了兩組,其中一組負責研究壁畫柱,而另一組就負責研究這些出水的樣品了。


    應該屬於基座部分吧?出水以後,就像是普通的石塊,但上麵隱隱約約還能看見一些被侵蝕的古老痕跡,科學家們不得不重視起來。


    “外部材料未知,應該不是什麽普通的石塊吧?”有人問。


    “的確不是,有花崗岩的成分,這是一種火成岩,密度非常大,也許是誕生於地層更深處的花崗岩體。”一位科學家通過顯微鏡道,在他的鏡頭前,可以看見岩石表麵複雜的成形痕跡。


    “激光準備,我們來切割一下。”廣播裏傳來聲音。


    動用高能激光切割器,需要非常強大的電力係統,還好這艘巨輪可以滿足一切,它本身自帶的發電機組可不是鬧著玩的,聯通了安全高效的聚變係統——強大的能量加熱激光發生器後,能在數秒內持續產生上百萬度的高溫。


    僅僅隻是擊中石塊,輕輕的劃過,就將它切出了一條平整的切口,切口內部是灰黑色的岩石,邊緣泛著紅熱的光芒,隨後注入液氮冷卻。


    一大團霧氣升騰開來,隨後緩緩消散在所有人的視線裏。


    石塊的本體露了出來,安靜而沉默的佇立在托盤上。


    “果然不是什麽普通的花崗岩。”一位科學家掂量了一下岩塊的重量,好家夥,和他之前想象中的重量完全不同,起碼遠遠超過了花崗岩的範疇,似乎在花崗岩的成分裏還有其他什麽東西。


    隨後他進行了初步測試:隻是板磚大小的岩塊,重量就超過了20千克,簡直可以和雷神之錘媲美了。


    這意味著金字塔本身的重量可能達到人類難以想象的程度——大概是開羅金字塔的數百倍。u看書 ww.ukanh.om


    重量達到這種級別,就意味著建造它憑借純人力是幾乎無法完成的一件事,就算要完成,也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時間。畢竟,在那個遙遠的時代,全世界的人口加起來都不超過一千萬。


    “碳十四測定做了麽?”管理這些樣品的科學家問自家助手,這位助手同樣也是天華大學的高材生,就讀於材料工程係,在抵達這裏之前簽訂了保密協議,絕不會透露任何消息。


    “做了。”


    助手的平板電腦上出現了長篇報告,是隔壁的測定組給出的。還有幾張對石塊的全身拍照。


    “這是他們剛剛給出的報告,加速器質譜。”助手解釋道,“組長說,誤差不超過三百年。”


    主管看向屏幕,上麵表示,這些石塊的年代達到了-12000年,大致範圍是12000到12300年之間。


    他的表情變了。


    要知道,那個時代,人類才剛剛進入母係社會,並學會使用火和工具,而這些一看就是並非天然形成的石塊,卻有12000年的曆史。


    這就有些細思極恐了。


    這不由得讓人思考一個問題,那座巨型水下金字塔,是誰建造的?


    是一開始就建在水下,還是一開始就沉在海底?


    對此,隻能迴答一個i don''t know.


    畢竟,這些沒有任何記載的存在,隻能依靠自己的分析來猜測。


    而猜測,終究無法印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迴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櫻怒放之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櫻怒放之冬並收藏神話迴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