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迴開頭的一句詩:色色原無色,空空亦非空。靜喧語默本來同,夢裏何勞說夢。


    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裏施功。還如果熟自然紅,莫問如何修種。


    這裏是色與空因應該是取自佛語: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色指的是顏色,也就是外貌。而識別顏色?外貌的是眼睛,所以色是指視覺。


    “色色原無色,空空亦非空。靜喧語默本來同,夢裏何勞說夢。”


    萬種之色本無色,空來空去也非空。靜於不靜,說與不說本來相同。


    夢(這個夢字因該指人生,人生如夢嘛)裏又何必說夢。


    “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裏施功。還如果熟自然紅,莫問如何修種。”


    有用中又有無用,無功裏又有立功。猶如果子熟了自然變成紅色,別問如何栽培。


    話說唐僧等眾離開布金寺來到銅台府地靈縣,問人得知這附近有個寇員外,非常敬僧,長年齋點來往僧客。


    於是唐僧等就找到寇員外家,得知寇員外有個大願,要齋10000個僧人,如今已齋9996,今日遇他們4個,正好功德圓滿。


    這迴裏唐僧和八戒的矛盾激化了。激化的原因是什麽呢?


    在唐僧等找到寇員外時。


    原文:三藏道:“貧僧是東土大唐欽差,詣寶方謁靈山見佛祖求真經者。聞知尊府敬僧,故此拜見,求一齋就行。”員外麵生喜色,笑吟吟的道:“弟子賤名寇洪,字大寬,虛度六十四歲。自四十歲上,許齋萬僧,才做圓滿。今已齋了二十四年,有一簿齋僧的帳目。連日無事,把齋過的僧名算一算,已齋過九千九百九十六員,止少四眾,不得圓滿。


    今日可可的天降老師四位,完足萬僧之數,請留尊諱,好歹寬住月餘,待做了圓滿,弟子著轎馬送老師上山。此間到靈山隻有八百裏路,苦不遠也。”三藏聞言,十分歡喜,都就權且應承不題。


    要注意的是:唐僧是求寇員外一餐齋飯。而寇員外說,求他們留住一個多月,好讓他功德圓滿。


    最後寫到,三藏聞言,十分歡喜。說明唐僧默應了。而且這裏離靈山隻有800裏路了。


    吃完寇員外的齋飯後。


    原文:長老起身對員外謝了齋,就欲走路。那員外攔住道:“老師,放心住幾日兒。常言道,起頭容易結梢難。隻等我做過了圓滿,方敢送程。


    唐僧吃完飯,填飽肚子就要走了,哪裏還記得寇員外的功德圓滿?


    說明唐僧無比自私,過河拆橋。說好的住一個月,讓寇員外齋僧之事圓滿。


    結果唐僧吃完飯屁股一拍就要走。


    寇員外好留歹留,總算了留住了唐僧再住幾日,於是寇員外就趕緊辦了個圓滿道場。


    大概10多天後,道場結束,唐僧又要走。


    原文:唐僧想著雷音,一心要去,又相辭謝。員外道:“老師辭別甚急,想是連日佛事冗忙,多致簡慢,有見怪之意。”三藏道:“深擾尊府,不知何以為報,怎敢言怪!但隻當時聖君送我出關,問幾時可迴,我就誤答三年可迴,不期在路耽閣,今已十四年矣!取經未知有無,及迴又得十二三年,豈不違背聖旨?罪何可當!望老員外讓貧僧前去,待取得經迴,再造府久住些時,有何不可!”八戒忍不住高叫道:“師父忒也不從人願!不近人情!老員外大家巨富,許下這等齋僧之願,今已圓滿,又況留得至誠,須住年把,也不妨事,隻管要去怎的?放了這等現成好齋不吃,卻往人家化募!前頭有你甚老爺、老娘家哩?”長老咄的喝了一聲道:“你這夯貨,隻知要吃,更不管迴向之因,正是那槽裏吃食,胃裏擦癢的畜生!汝等既要貪此嗔癡,明日等我自家去罷。”行者見師父變了臉,即揪住八戒,著頭打一頓拳,罵道:“呆子不知好歹,惹得師父連我們都怪了!”沙僧笑道:“打得好,打得好!隻這等不說話,還惹人嫌,且又插嘴!”那呆子氣唿唿的立在旁邊,再不敢言。員外見他師徒們生惱,隻得滿麵陪笑道:“老師莫焦燥,今日且少寬容,待明日我辦些旗鼓,請幾個鄰裏親戚,送你們起程。


    譯文:上文裏得知,取經已耗14年。從上文來看,員外還是想挽留唐僧。因為唐僧他們一來員外家員外就說過,隻要他們在員外家住滿一個月,員外就齋僧之事就能功德圓滿了。


    唐僧拒絕的很婉轉,卻是堅決要走。


    八戒看不過去了,就說:“師傅太不懂人情世故了,人家如此大願即將圓滿,在這裏住一年又怎樣,放著人家好飯不吃,非要急著前行!前麵是有你爸還是有你媽。”


    很明顯八戒罵的很重,罵的話中還有隱晦。


    看這句前麵有你爸還是有你媽.然而唐僧是孤兒,所以前麵沒有唐僧的爸也沒有唐僧的媽。


    但前麵有比唐僧爹媽還親的佛主。


    先前就說了,此處離靈山隻有800裏路了。


    所以八戒實際在罵唐僧,你隻急著自己成佛,人家員外這功德圓滿之事你就置之不理,何況還受了人家的恩惠。


    唐僧聽出了八戒的意思,反罵一句你這芍貨,就曉得吃,完全不理會我們西行的本來目的,你根本就是一頭隻知道吃吃吃的豬。


    要是猴子沙僧也和你一樣的話,那明天我一個人走。


    唐僧說他一個走之意,也就是說他一個人去佛祖那裏領功,那猴子八戒沙僧豈不是白忙了,看看,唐僧現在多牛叉,先前咋不見他這麽牛叉。


    隻是快到靈山了,還沒真正到靈山就是這德性了。


    猴子聽出話音,就打圓場,上去打了八戒一拳說:“就是你,害我和沙僧也被罵了”


    沙僧也聽出來了,笑著說:猴哥打的好,八戒他不說話都招人嫌,他還多話。


    注意沙僧是笑著說的,實質是在緩和氣氛。沙僧一般都是個黑臉很少笑。


    最後八戒氣唿唿的站在一邊不吭聲,員外看到因為他的挽留,導致他們師徒大吵一架,也不好意思再挽留,隻能說你們今天就別走了,明天走,我好好的給你們送行。


    唐僧的執意要走,讓員外沒辦法了,隻能辦個送行來彌補未圓滿。


    這時,員外的老婆又出來挽留,還是想讓唐僧注滿一個月。


    原文:正講處,那老嫗又出來道:“老師父,既蒙到舍,不必苦辭。今到幾日了?”三藏道:“已半月矣。”老嫗道:“這半月算我員外的功德,老身也有些針線錢兒,也願齋老師父半月。”


    說不了,寇棟兄弟又出來道:“四位老爺,家父齋僧二十餘年,更不曾遇著好人,今幸圓滿,四位下降,誠然是蓬屋生輝。學生年幼,不知因果,常聞得有雲,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我家父家母各欲獻芹者,正是各求得些因果,何必苦辭?就是愚兄弟,也省得有些束修錢兒,也隻望供養老爺半月,方才送行。”


    三藏道:“令堂老菩薩盛情,已不敢領,怎麽又承賢昆玉厚愛?決不敢領。今朝定要起身,萬勿見罪。不然,久違欽限,罪不容誅矣。”


    那老嫗與二子見他執一不住,便生起惱來道:“好意留他,他這等固執要去,要去便就去了罷!隻管勞叨什麽!”


    母子遂抽身進去。八戒忍不住口,又對唐僧道:“師父,不要拿過了班兒。常言道,留得在,落得怪。我們且住一個月兒,了了他母子的願心也罷了,隻管忙怎的?”


    唐僧又咄了一聲喝道,那呆子就自家把嘴打了兩下道:“啐,啐,啐!”說道:“莫多話!又做聲了!”


    行者與沙僧哈哈的笑在一邊。唐僧又怪行者道:“你笑什麽?”即撚訣要念緊箍兒咒,慌得個行者跪下道:“師父,我不曾笑,我不曾笑!千萬莫念,莫念!”


    老嫗是指員外老婆,老嫗說:“老師傅,你住到今日一共住了多少天。”唐僧說:半個月。老嫗又說:“這半個月隻能算我員外的功德,我的還功德還沒算,我也有點錢,也願齋老師父半個月。”


    員外兩兒子又出來補話:“父親齋僧20多年,不曾遇見好人,今有幸圓滿,四位到此,蓬蓽生輝。我年齡小,不懂什麽因果,但聽別人說,夫修夫得,婦修婦得,兩個都得修,我家父母正是如此,各求各因果,師傅何必如此堅決辭行。我們兄弟兩也有點錢,隻希望老爺你多留半個月。


    看的出,這裏員外一家人出動好言相勸,都是為了員外這一場齋僧能功德圓滿。員外老婆說自己也要修上半個月實際是替員外留住唐僧再住半月,好讓員外功德圓滿。連員外兩兒子都站出來挽留唐僧了。


    唐僧卻迴:“你母親的盛情我都不敢領,卻還受你們兄弟厚愛,萬萬不敢領情。今朝必須的起身動行,不然違背了唐太宗定的取經期限,人頭落地。


    這唐僧不再是毫無人情味了,簡直毫無人性了。


    員外老婆聽到唐僧這話,知道唐僧是找借口,於是火了,說:“好心留他,他卻非要這麽不講人情,要走就走,什麽也別說了。”


    八戒忍不住了說:“師傅你別裝了,我們還是留下好,落得人情在,走了人家隻會怪你不領情。我們就注滿一個月,了卻他們心願就完了,為什麽非要隻顧自己的事。”


    唐僧看八戒揭穿了他,就喝了一聲要他別說話。八戒無奈,就自己打了自己兩嘴巴說:“本不願再說話,又吭聲了。”


    八戒一直在幫員外家人說話,先前對唐僧說住一年又怎樣,結果唐僧說你們不走我走。現在改口說咱們就成全員外一家,注滿一個月,唐僧又要八戒閉嘴。


    猴子和沙僧看到八戒自己打自己就笑,唐僧覺得難堪就質問猴子你笑什麽,還準備要念禁箍咒,逼的猴子隻能求饒說:我沒笑,沒笑。


    這裏得出八戒十分懂得人情世故,也是知恩圖報,才會不惜和唐僧徹底翻臉而幫員外一家說話。甚至揭穿唐僧的虛偽嘴臉。


    員外看他們師徒為了他的事都鬧成這樣了。就站出來說:“你們別吵了,明天就給你們送行。”


    到了第二天,員外給他們準備了最後一餐齋飯,也請來一群親朋好友為唐僧送行。


    在唐僧等走的時候:


    原文:那員外猶不忍舍,噙著淚道:“老師取經迴來,是必到舍再住幾日,以了我寇洪之心。”三藏感之不盡,謝之無已道:“我若到靈山,得見佛祖,首表員外之大德。迴時定踵門叩謝,叩謝!”說說話兒,不覺的又有二三裏路,長老懇切拜辭,那員外又放聲大哭而轉。


    這正是:有願齋僧歸妙覺,無緣得見佛如來。


    譯文:員外要唐僧取經迴來時再到他這裏住半月,了卻他圓滿的心願。說明唐僧等是否注滿一月對寇員外的圓滿很重要。員外迴來的時候放聲大哭,為什麽哭?20多年齋一萬僧的大願,就差一口氣功德圓滿,就因為唐僧少住了半個月而導致20多年的堅持付諸東流。此情能不哭?所以作者寫了句:有願齋僧歸妙覺,無緣得見佛如來。


    有心齋僧修佛,卻無緣見如來,為何無緣?不就是因為唐僧執意急走。員外這是何等悲情。


    在唐僧等走了大概50裏路後,八戒還是心理不舒服。


    原文:長老道:“天晚了,何方借宿?”


    八戒挑著擔,努著嘴道:“放了現成茶飯不吃,清涼瓦屋不住,卻要走什麽路,象搶喪踵魂的!如今天晚,倘下起雨來,卻如之何!”


    三藏罵道:“潑孽畜,又來報怨了!常言道,長安雖好,不是久戀之家。


    待我們有緣拜了佛祖,取得真經,那時迴轉大唐,奏過主公,將那禦廚裏飯,憑你吃上幾年,脹死你這孽畜,教你做個飽鬼!”


    那呆子嚇嚇的暗笑,不敢複言。


    譯文:唐僧說天晚了,到哪裏借宿。八戒迴的氣話:“放著現成的飯不吃,好房不住,偏要趕路,就像趕著去死一樣。現在天晚了,要是下起雨來怎麽辦。唐僧氣的迴罵:死豬,又抱怨。在好的位置也不是能常駐的地方。等我們拜了佛祖,取得真經,迴大唐時,我上奏皇帝,讓你在那裏吃幾年,撐死你,教你做個飽死鬼。


    呆子聽後暗笑,沒有迴話。八戒為什麽笑?因為他看到他快把唐僧氣暈了。


    猴子看到一個廢棄的廟,名叫“華光行院”


    唐僧得知後說“華光菩薩是火焰五光佛的徒弟,因剿除毒火鬼王,降了職,化做五顯靈官,此間必有廟祝。”


    他們走進去發現裏麵廊房俱倒,牆壁皆傾,更不見人之蹤跡,隻是些雜草叢菁。


    轉身準備走時外麵又黑雲蓋頂,大雨淋漓.於是隻能暫住於此。


    此情此景,再聯想到寇員外,說不出是種什麽滋味。


    前文得知員外是個本分的老實人,以24年時間求齋得一萬僧,卻因唐僧急走,而功虧一簣。


    員外是個老實人,那他的財富因何而來,文中說過,因他取了個旺夫的老婆,從此後做什麽都賺錢,說明他老婆是個很精明的人。


    話表唐僧等一走,員外家就遭遇了一夥強盜,員外家裏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躲了起來,隻有員外拚了命走出來對強盜哀求:“列位大王,夠你用的便罷,還留幾件衣物與我送終”


    結果強盜上前一腳把員外給踢死了。賊走了後。員外家裏人出來一看,發現員外死了。


    分析一下員外之死。


    從那夥強盜來看,是求財的強盜,從情節來看強盜也並沒打算打死員外,隻是一腳踢死了,說明員外死的很意外。


    可以說完全就是死於非命。


    為什麽會死於非命?就是因齋僧的功德未圓滿反成不敬招來禍劫。


    為什麽說是招來禍劫呢?因為唐僧死活不肯留住,員外為了以彌補功德不足,花了大量銀子大張旗鼓的給唐僧等送行。


    導致賊人看到員外財富,因此招來禍劫。


    所以當員外家被30多人的強盜團夥打劫,誤害員外性命後,員外老婆沒有去官府告強盜,而是誣告了唐僧等4人。


    原文:將四更時,那媽媽想恨唐僧等不受他的齋供,因為花撲撲的送他,惹出這場災禍,便生妒害之心,欲陷他四眾,扶著寇梁道:“兒啊,不須哭了。你老子今日也齋僧,明日也齋僧,豈知今日做圓滿,齋著那一夥送命的僧也!”


    他兄弟道:“母親,怎麽是送命的僧?”媽媽道:“賊勢兇勇,殺進房來,我就躲在床下,戰兢兢的留心向燈火處看得明白,你說是誰?點火的是唐僧,持刀的是豬八戒,搬金銀的是沙和尚,打死你老子的是孫行者。”


    前文已知,員外老婆是個很精明的人。上文中得知員外老婆認為真正害死員外的不是強盜,是唐僧。


    所以員外老婆就對兒子說她看到了:唐僧點火,八戒持刀,沙僧裝錢,猴子行兇。


    於是員外家準備告官,看員外兩兒子說的話。


    原文:寇棟道:“失狀如何寫?”寇梁道:“就依母親之言。”


    從兄弟兩對話來看,其實他們心裏都明白了,他們的母親是在誣告唐僧。


    他們也和他們母親一樣明白,認為他們父親之死,其罪魁禍首是唐僧。


    於是就去衙門誣告了唐僧等四人。


    故事到此猴子似乎一直沒什麽作為。猴子最好打不平,為何遲遲不作為呢?


    話說歹徒們搶了員外家後正好逃往唐僧等西行的方向,走過華光院20裏,在一個山凹裏分贓。


    到了天明,唐僧等趕路正好撞見歹徒。


    撞見歹徒,強盜們不知死活,攔路打劫唐僧等人,結果全被猴子八戒綁了起來,猴子沒有像以往一樣起殺心,而是問他們犯過什麽事,搶過多少人。


    得知這夥強盜都是初犯,是因好吃懶做耗盡家私,又見員外家底殷實,所以才起賊心。


    奇怪的是猴子放走了所有強盜。


    唐僧一聽,得知員外家受損。


    原文:三藏聽說是寇家劫的財物,猛然吃了一驚,慌忙站起道:“悟空,寇老員外十分好善,如何招此災厄?”行者笑道:“隻為送我們起身,那等彩帳花幢,盛張鼓樂,驚動了人眼目,所以這夥光棍就去下手他家。今又幸遇著我們,奪下他這許多金銀服飾。


    譯文:唐僧問猴子員外如此善人,為何招來此災?猴子笑的迴:“還不是因為送行漏了富”。


    於是唐僧等就從強盜那裏拿迴他們搶劫員外的財寶,正欲原路返迴歸還於員外。他們哪知,其實員外已死。


    唐僧等返迴路上正好遇見前來抓捕他們的官兵,這時看他們的對話有個信息:


    原文:三藏師徒們將著金銀服飾拿轉,正行處,忽見那槍刀簇簇而來。三藏大驚道:“徒弟,你看那兵器簇擁相臨,是甚好歹?”八戒道:“禍來了,禍來了!這是那放去的強盜,他取了兵器,又夥了些人,轉過路來與我們鬥殺也!”沙僧道:“二哥,那來的不是賊勢。大哥,你仔細觀之。”行者悄悄的向沙僧道:“師父的災星又到了,此必是官兵捕賊之意。”說不了,眾兵卒至邊前,撒開個圈子陣,把他師徒圍住道:“好和尚,打劫了人家東西,還在這裏搖擺哩!”一擁上前,先把唐僧抓下馬來,用繩捆了,又把行者三人,也一齊捆了,穿上扛子,兩個抬一個,趕著馬,奪了擔,徑轉府城。隻見那——主唐三藏,戰戰兢兢,滴淚難言。豬八戒,絮絮叨叨,心中報怨。沙和尚,囊突突,意下躊躇。孫行者,笑唏唏,要施手段。


    譯文:唐僧等返迴途中,看見一群人拿著刀槍而來,唐僧嚇尿了說:“”徒弟,那些是什麽人。”八戒說:“”不好了,不好了,肯定是先前放走的強盜,又叫了些人轉頭殺過來了。”沙僧說:“”二哥,不對勁,那些好像不是賊。大哥,你看清楚點。”猴子悄悄的對沙僧說:“”師傅災星到了,絕對是官兵來抓人了。”


    果真他們都被抓了。被抓後4人的狀態分別是這樣的。唐僧快嚇尿了,要哭了。八戒是一肚子火。沙僧是不知所措。猴子卻是笑嘻嘻,早有打算。


    從猴子對沙僧說:師傅災星來了。得知猴子早就料定唐僧有這一劫。又從猴子笑嘻嘻的狀態來看,先前一直不作為那是他早有打算。


    他們被官兵抓後,官兵拿走員外家財物派人歸還於員外家。


    接著刺史就問唐僧:“你們西行的和尚怎麽做起了強盜。”唐僧辯解說:“我們不是強盜,我們是半路遇到真正的強盜,從強盜手上搶迴了員外家財物,正準備返迴歸還,就被你們抓來了。”


    刺史反駁:“你這花言巧語,既然已把強盜降服,為何不把元兇也帶來?(強盜都被猴子放了)我們為何不抓別人,偏抓你們4人,你來看,寇家的狀紙,點名告的你們,你還狡辯。”


    唐僧一聽慌了,唐僧慌了後的一貫作風就是找猴子。


    唐僧就對猴子說:“你怎麽上前不解釋一下。”猴子卻迴:“我們這是人贓並獲,有什麽好解釋。”


    刺史立即接著說:“猴子說的正是,人贓並獲,唐僧你還敢抵賴。”於是要對唐僧動刑。


    在唐僧要受刑時。


    原文:行者慌了,心中暗想道:“雖是我師父該有此難,還不可教他十分受苦。”


    這裏得知,猴子知道唐僧該有這一難,但還不至於讓他受刑。


    猴子為什麽知道唐僧會有這一難?就是因為唐僧辜負的員外,使員外功德未圓滿反招一禍而死於非命,所以唐僧這一難是報應。


    話說唐僧要受刑,猴子於心不忍見他受刑,就頂了所有的罪。


    正在猴子受刑時,刺史上司來臨,刺史要去接待上司,於是就要人把猴子等押進牢房。


    唐僧就問猴子這怎麽辦。猴子說就當進去玩。


    結果走進牢房就被獄卒折磨,唐僧被打就說:“悟空,怎麽辦啊怎麽辦。”猴子說:“他打你,實際是找你要錢,給錢就好。”


    表明這種暗地裏的黑暗在什麽年代都有。


    唐僧又迴:“我哪裏有錢.“猴子說:“那把袈裟給他們。”注意唐僧迴:“悟空,隨你,你做主。”


    分析:那袈裟是當初觀音菩薩送給唐僧西行之用,結果在此時,唐僧被打的難受,居然同意猴子做主把袈裟送給獄卒。


    於是猴子就對獄卒說:你們別打了,我們來時的包袱裏有一件袈裟,價值千金,你們拿去吧。


    獄卒們拿到袈裟一看,果然是寶貝,吵吵鬧鬧引來了獄官,獄官一看是袈裟,又在包袱裏一番,番出了關文,看見關文上各國的印章,慌了。


    就對獄卒說:“幸虧我看到了,不然你們完了,他們確實是和尚,不是什麽強盜,別動他們東西,快放迴去。


    分析:為什麽獄官看到他們關文就轉變態度了?那關文上可是刻有各國皇帝的印章。


    一般人能做到嗎,普通人能見到各國皇帝嗎?所以獄官從關文裏得知這4個和尚大有來頭!既然他們大有來頭,怎麽可能去搶劫員外家?


    在唐僧等都睡著時。


    原文:行者見他們都不呻吟,盡皆睡著,他暗想道:“師父該有這一夜牢獄之災,老孫不開口折辨,不使法力者,蓋為此耳。如今四更將盡,災將滿矣,我須去打點打點,天明好出牢門。”


    猴子認為唐僧是因該有這一夜的牢獄之災,為了第二天能夠順利出獄,猴子在四更末時出去做準備。


    猴子是有用什麽辦法順利出獄的呢?


    做了三件事,全是裝神弄鬼:


    1.在員外裝員外顯魂說搞錯了,趕快澄清,不然他不得安寧,就會鬧的一家不得安寧。


    2.在刺史家裝祖宗顯靈說你抓錯人了,趕快查明放人,不然得去陰間受理。


    3.天剛亮,就在縣衙裝浪蕩遊神下凡對縣衙所有官員說:取經的佛子在你們縣衙受冤了,你們趕快放人,不然滿城遭殃。


    到了升堂時,無疑問,眾人議論紛紛,一致同意放人。


    唐僧出獄後,縣衙的官員集體認錯,並問他們獄中是否有受苦。猴子就嚇唬眾人說:我的白馬被堂上人搞走了,包袱被獄中人搞走了,快點還來,不然今天就是我拷問你們了。


    此時唐僧勸解。


    原文:三藏勸解了道:“徒弟,是也不得明白。我們且到寇家去,一則吊問,二來與他對證對證,看是何人見我做賊。”行者道:“說得是,等老孫把那死的叫起來,看是那個打他。”


    唐僧說我們去寇家,一來吊問,二是搞清楚是誰冤枉我做賊。而猴子迴的是:是的,等我把員外複活,讓他來說是誰把他打死了。


    表明猴子早就想好了為員外還魂。因為最根本的原因是員外不該死。


    所有官員及唐僧等來到寇員外家,他們家還在辦喪事,他們也知冤枉了唐僧等人,所以寇家兒子兩忙下跪。


    猴子沒有半點記恨他們,反而說:“冤枉我們的孩子媽,你別哭了,等我把你老公叫迴來,羞辱一下你冤枉人。”


    猴子這裏明顯是一句玩笑話,被故意冤枉了也沒半點恨意,因為猴子深知其被冤枉之因。


    說完後又吩咐眾官員和八戒沙僧看好唐僧。他去地府拉員外迴來。


    眾人都以為猴子是說笑,豈料猴子一下子一雲飛起,滿天瑞氣,眾人才知猴子是神仙。


    到地府後。原文:十閻王接下大聖,相見了,問及何來何幹。行者道:“銅台府地靈縣齋僧的寇洪之鬼,是那個收了?快點查來與我。”十閻王道:“寇洪善士,也不曾有鬼使勾他,他自家到此,遇著地藏王的金衣童子,他引見地藏也。”行者即別了,徑至翠雲宮,見地藏王菩薩。菩薩與他禮畢,具言前事,菩薩喜道:“寇洪陽壽,止該卦數,命終不染床席,棄世而來。我因他齋僧,是個善士,收他做個掌善緣簿子的案長。既大聖來取,我再延他陽壽一紀,教他跟大聖去。金衣童子遂領出寇洪,寇洪見了行者,聲聲叫道:“老師,u看書w.ukanshu老師!救我一救!”行者道:“你被強盜踢死。此乃陰司地藏王菩薩之處,我老孫特來取你到陽世間,對明此事,既蒙菩薩放迴,又延你陽壽一紀,待十二年之後,你再來也。”那員外頂禮不盡。行者謝辭了菩薩,將他吹化為氣,掉於衣袖之間,同去幽府,複返陽間。駕雲頭到了寇家,即喚八戒捎開材蓋,把他魂靈兒推付本身。


    上文得知,員外並沒有被人勾魂,是自己來到地府,正好遇到地藏王的金衣童子,被帶到地藏王那去了。


    沒有人勾魂說明員外確實是死於非命。


    來到地藏王那,猴子說了員外生前的事,地藏王喜說員外死於64歲,正好是易經64卦的卦數,命終之時不受病苦,棄陽世而來此,我看他是個善人,就讓他做了個案長。既然大聖要帶他迴去,我就再給他12年陽壽。


    金衣童子把員外帶出來了,員外的第一句就是“救我”!何來地藏王所言“棄”世而來!


    猴子帶迴員外後,一切因果皆消,恩怨皆消,員外家大謝猴子等眾,員外又重新開始齋僧,而這次沒有提齋一萬僧大願,所以這次齋僧因該是誠心的永久齋僧。


    本迴最後一句:地辟能存兇惡事,天高不負善心人。逍遙穩步如來徑,隻到靈山極樂門。


    這句文字的表麵意思好像是,善惡有報。善終善果。


    正好對應上迴裏那句含義為有心齋僧,無緣於佛的詩。


    實際上這是一種反諷。


    因為我們都知道,文中之所以不負善心人的是孫悟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記裏那些真正含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失的小道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失的小道士並收藏西遊記裏那些真正含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