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大概狀況是妖怪頭目有三個大王老大青獅精老二大象精老三大鵬雕,但大鵬雕不住獅駝嶺。三個都有背景,老大老二都是菩薩的坐騎,老三和如來有點沾邊的關係。


    其中也是老三實力最強,他還有個寶物,乾坤二氣瓶。三妖怪手下有4萬7千多個小妖,這簡直就是一個軍團。這群妖怪全非善類,殺人,吃人無數。


    猴子等眾與妖怪幾經周折,最終唐僧八戒沙僧被抓,之後猴子被騙,以為唐僧已死。猴子轉身找到如來準備了卻取經之事。結果如來告知唐僧未死,並帶著菩薩一同前往,收了三妖。整個過程中猴子在中期是可以弄死妖怪的大王青獅,及二大王大象精。但猴子沒有,猴子是從不對妖怪手軟的,這次是為何?


    在猴子等剛到獅駝嶺時,遇到一老者告信前方妖怪厲害,勸其迴頭,猴子和八戒分別像老者打聽妖怪的來曆和實力。老者並沒多說,當老者走後,猴子追了上去發現老者就是太白金星。


    注意,這裏火眼金睛沒有看出太白,火眼金睛在現在看來還是沒多用。


    之後太白金星告訴了猴子妖怪的一些資料。猴子又問,如果這次他向天庭借兵,天庭是否願意,太白的迴答居然是,隻要猴子一個口信,十萬天兵利馬前來。


    這裏就有兩個疑問了。


    1.太白為什麽起先不願直接告訴他。


    2.當初十萬天兵於猴子在花果山大戰一場,然此時,猴子一個口信就可以召來10萬天兵。


    3.這是10萬天兵說借就借是玉帝的安排,還是道家高人上奏玉帝的安排?


    10萬天兵可以說是天庭的全部家當,猴子一個口信,就來替猴子辦事?猴子的麵子是不是太大了?這次妖怪兩個大王都是佛門中人,也就是說獅駝嶺是佛門的勢力,然而10萬天兵肯隨猴子一個口信傾巢而出,是不是天庭對佛門早已進入了備戰狀態?


    天庭其實一直對猴子很好,也說不一定就是簡單的肯借他10萬天兵。


    然而猴子情願辛辛苦苦幾經周折,也沒有用天庭的兵馬.又是為何?


    試想下如果猴子借了10萬兵,無疑是一場勞師動眾耗損國力的大戰,大戰對道佛雙方都會有損耗。


    所以猴子之所以情願吃苦受累的單幹也不借天庭兵馬是不讓想天庭受到損耗。


    其次這次的妖怪全是佛門的人。也不排除是佛門有心損耗天庭的安排,畢竟那四萬七千眾隻是些妖怪。


    猴子在天庭的人脈最廣,猴子向來喜歡先找天庭搬救兵,然而這次猴子從頭到尾都沒有向天庭借兵,沒耗天庭的一兵一卒。


    話說猴子隻身犯險,變成巡山的妖怪混到三個大王的洞府門口,見到數萬妖怪,深知太白告知的情況屬實。猴子為了盡量避開幹仗,想到一計,就是用自己的名氣唬走這些小妖怪。


    當有妖怪問他是否看到孫悟空時,猴子是這樣迴答的:


    原文:行者道:“撞見的,正在那裏磨扛子哩。”眾妖害怕道:“他怎麽個模樣?磨甚麽扛子?”他蹲在那澗邊,還似個開路神;若站起來,好道有十數丈長!手裏拿著一條鐵棒,就似碗來粗細的一根大扛子,在那石崖上抄一把水,磨一磨,口裏又念著:“扛子啊!這一向不曾拿你出來顯顯神通,這一去就有十萬妖精,也都替我打死!等我殺了那三個魔頭祭你!他要磨得明了,先打死你門前一萬精哩!”


    猴子又補充說抓到唐僧你們這多小妖又分不到唐僧肉,要死倒是你們這些小妖怪先死。


    這話一出,門口這群小妖果真跑了。


    猴子成功的混入第一層洞口,眼前的景象真的是恐怖。


    原文:卻說孫大聖進於洞口,兩邊觀看,隻見:骷髏若嶺,骸骨如林。人頭發成氈片,人皮肉爛作泥塵。人筋纏在樹上,幹焦晃亮如銀。真個是屍山血海,果然腥臭難聞。


    東邊小妖,將活人拿了剮肉;西下潑魔,把人肉鮮煮鮮烹。若非美猴王如此英雄膽,第二個凡夫也進不得他門。


    但要注意其中那句若非美猴王如此英雄膽。這句話已經暗示了猴子“救世主”的身份。


    猴子成功的混入妖魔洞府裏,見到三魔頭,老大青獅問他看到孫悟空沒有,猴子把先前和小妖說的話重複了一遍,果然唬住了老大老二。


    結果由於交談過多,猴子見妖怪犯傻忍不住笑了一下,這一笑使他在一個瞬間裏暴漏出原型,被妖怪的三大王大鵬雕眼快看到了,導致猴子被抓了,最後被裝進了老三的寶瓶乾坤二氣瓶裏。


    猴子在這寶瓶裏折騰了半天也出不去,就抱怨了一句。致使這寶瓶得知裏麵裝有人了,就開始攻擊猴子,什麽蛇啊、火啊、火龍的從四麵八方全來了。而且在這裏寶瓶過一時三刻後孫悟空會化為膿血,猴子開始吃不消了。


    出也出不去,救兵也沒有,身上毫毛都被火烤軟了。這時候猴子想到了觀音的三根救命毫毛。因此這三根救命毫毛的作用也出來了,得知為什麽叫救命毫毛。


    猴子身上毫毛全都烤軟無法用的時候,這三根救命毫毛卻絲毫沒事,還很堅挺。


    於是猴子用這三根毫毛變作鑽子等工具,在寶瓶下方鑽了個洞逃出去了,用完之後又把這三根毫毛收上身了,說明這三根救命毫毛是可以重複使用的。


    猴子脫身後就迴到唐僧那了,和妖怪的打鬥第一迴合結束。


    第二迴合,是猴子和八戒一起去的。


    其中有段猴子介紹自己棒子的話,這段話說明了棒子的來曆,和棒子在神器裏的級別。


    原文:他道:“棒是九轉镔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煆。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中間星鬥暗鋪陳,兩頭箝裹黃金片。花紋密布鬼神驚,上造龍紋與鳳篆。名號靈陽棒一條,深藏海藏人難見。成形變化要飛騰,飄x五色霞光現。老孫得道取歸山,無窮變化多經驗。時間要大甕來粗,或小些微如鐵線。粗如南嶽細如針,長短隨吾心意變。輕輕舉動彩雲生,亮亮飛騰如閃電。攸攸冷氣逼人寒,條條殺霧空中現。降龍伏虎謹隨身,天涯海角都遊遍。曾將此棍鬧天宮,威風打散蟠桃宴。天王賭鬥未曾贏,哪吒對敵難交戰。棍打諸神沒躲藏,天兵十萬都逃竄。雷霆眾將護靈霄,飛身打上通明殿。掌朝天使盡皆驚,護駕仙卿俱攪亂。舉棒掀翻北鬥宮,迴首振開南極院。金闕天皇見棍兇,特請如來與我見。兵家勝負自如然,困苦災危無可辨。整整挨排五百年,虧了南海菩薩勸。大唐有個出家僧,對天發下洪誓願。枉死城中度鬼魂,靈山會上求經卷。西方一路有妖魔,行動甚是不方便。已知鐵棒世無雙,央我途中為侶伴。邪魔湯著赴幽冥,肉化紅塵骨化麵。處處妖精棒下亡,論萬成千無打算。上方擊壞鬥牛宮,下方壓損森羅殿。天將曾將九曜追,地府打傷催命判。半空丟下振山川,勝如太歲新華劍。全憑此棍保唐僧,天下妖魔都打遍!


    上麵那原文前麵說:棒是九轉镔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煆。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中間星鬥暗鋪陳,兩頭箝裹黃金片。花紋密布鬼神驚,上造龍紋與鳳篆。名號靈陽棒一條,深藏海藏人難見。成形變化要飛騰,飄x五色霞光現。老孫得道取歸山,無窮變化多經驗。


    如意金箍棒的原材料是九轉镔鐵,雖然不知道是什麽鐵,但看名字就知道此鐵世間罕有,凡帶九轉二字,必是神中精品。而且棒子是老君親手煉製,沒提到有其他任何人幫忙製造。


    說明棒子全部流程都是老君親手鍛造。


    禹王求得號神珍:這句說明棒子是大禹的武器,而且稱神珍。


    名號靈陽棒一條:說明金箍棒還有個名字叫靈陽棒。


    成形變化要飛騰,飄x五色霞光現。


    老孫得道取歸山,無窮變化多經驗。這幾句似乎透漏出猴子沒有完全使用出棒子的全部神力


    這裏得迴想一下。猴子當初在龍宮拿到棒子時能不能使出棒子的全部神力?


    現在得知棒子不是一般的神器。那麽猴子能不能完全掌握和使用出棒子的全部威力呢?


    猴子不可能使用出棒子的全部神力。兩原因:


    1.猴子當初拿到棒子時,是沒有說明書的,棒子的所有變化能力猴子並不一定全知道。


    2.從猴子下海時,棒子自身發光來看,棒子和猴子的靈氣是相通的,但猴子的法力還沒達到巔峰,所以棒子的威力也不可能全部發揮出來。


    金箍棒還有一名“靈陽棒”,孫悟空還有一名“靈明石猴”,去掉實物類別名詞,就是去掉“棒”與“石猴”幾字,那就剩“靈陽”、“靈明”兩詞。再去同字“靈”字,那隻剩“陽”、“明”。也就得知說作者給棒子取別時用了一個“陽”字,給猴子取別名時用了一個“明”字。


    而“陽”“明”二字正好能成一詞,詞意是陰極後而陽氣初現,意境就是在漫長的黑暗中曙光出現了。陽明一詞不正是“救世主”出現的意境嗎?


    作者用陽明一詞分別立名可能還有一種原因,作者生前有一摯友,是心學派鼻祖,名叫“王陽明”。


    言歸正傳,猴子迴來後,和唐僧等說明了情況,說雙拳難敵六手,於是唐僧就要八戒和沙僧也去,八戒不願意去,在那推辭,說自己沒什麽用,幫不上忙的,結果硬被猴子拉去了,猴子卻要沙僧留下來。


    說明在猴子眼裏八戒比沙僧強的多。


    話說他們兩去了後,在妖怪門口叫陣,三個魔頭聽到後誰都不願意出戰,老大沒辦法,硬著頭皮出戰,老大看他們都不願意麵對孫悟空,就對孫悟空說單挑。


    猴子這邊就答應了單挑,八戒就看戲,八戒起先沒幫忙,打到一半時才幫忙。


    為什麽八戒一開始沒幫忙,在猴子打到一半才幫:


    1.猴子自己要求單挑的。


    2.畢竟在妖怪門口,妖怪那方人多勢眾,你幫他也幫,你不幫說不定他們都要幫,八戒又不知道妖怪內部的情況,


    以猴子的能力對付一個妖怪還不至於讓猴子有什麽危險。所以與其上去幫忙還不如在旁邊看清周圍狀況。


    當打到一半,妖怪處於下風久時,八戒見妖怪那邊還是無人幫忙,說明妖怪此時是真沒人幫。然而其實另外兩個魔頭知道大魔頭有個絕活還沒用,同時也是盤算著大魔頭摸清楚猴子的實力。


    結果八戒一上去,被大魔頭青獅怪張開大嘴要吞他,八戒一閃,猴子衝上去給獅子吞了。


    這時八戒想都不想哭喪兩句就跑了。


    跑迴來後幹了件匪夷所思的事,對唐僧說:大師兄被妖怪吞了,死了。又對沙僧說:把行李拿來分了,然後散夥,那白馬就賣了給師傅辦後事。唐僧聽了後放聲瞎哭。


    這裏八戒就很奇怪了,在前麵八戒見過猴子被蛇妖吞掉,親眼看見猴子絲毫無損,他們還在那裏玩,把蛇妖給玩死了。


    按道理說八戒因該知道猴子不僅沒事,而且他也知道吞孫悟空的妖怪完蛋了。八戒卻跑迴來對唐僧說猴子死了。八戒這是在幹嘛?


    八戒看到猴子被吞,心理肯定明白,這下妖怪麻煩了,要被猴子折騰死,自己一個人在外麵,如果有妖怪來對付他,他自己倒是危險,在這呆下去搞不好忙沒幫上,還反被妖怪抓為人質而拖猴子後腿,幹脆乘機跑了算了。


    八戒這時跑迴來是正確的,費解的是他為什麽對唐僧等說猴子死了,散夥。還在唐僧麵前替唐僧盤算身後事,這是有多恨唐僧。


    此時暴漏出八戒是有故意拆散取經隊伍的用心。


    也說明此時的他恨唐僧的程度不是一星半點了。而這個心態是西天一路上一點一點積累來的。


    八戒剛開始對唐僧是尊敬又服從,後來有點反感,經曆過虎鹿羊三仙那次後就有些怨恨唐僧,再之後是厭惡,接著是唐僧遇險他幸災樂禍,反說風涼話。


    到現在似乎是巴不得唐僧早點死。


    再說猴子這邊,猴子在折騰妖怪時,妖怪求饒稱猴子為“大慈大悲齊天大聖菩薩”


    結果猴子說你說那麽多字幹什麽,少說幾個字,幹脆叫外公。


    猴子似乎不喜歡妖怪喊的這個稱唿,說少幾個字,少哪幾個字?猴子一般自稱齊天大聖,少說幾個字,最先少掉的不就是“菩薩”兩個字嗎。看來猴子是不喜歡別人稱他菩薩,猴子此時是佛門弟子,肯定不能直說,所以說你幹脆叫我外公。


    然而要提的是妖怪是菩薩坐騎,所以這妖怪喊的菩薩是不能順便亂喊的,既然妖怪求饒稱猴子是菩薩,說明猴子此時在佛門已經是菩薩的級別了。uu看書


    話說猴子在妖怪老大肚子裏折騰一番後,妖怪求饒,為騙猴子出來,說願意抬轎子把唐僧送過獅駝嶺。等猴子得意的迴去時,方知八戒說他死了,還在那鬧散夥。猴子那個氣啊,一把拉過八戒的脖子,在往背後一巴掌過去,拍的八戒差點摔了。


    猴子這時是真有點氣了,八戒見過猴子被妖怪吞,唐僧沙僧沒見過,所以八戒騙他們倆很容易。但猴子心理明白,八戒又不蠢,八戒是肯定知道他沒事的,故意說猴子他死了。


    所以此時的猴子心理是:你明明知道我沒事還跑迴來對唐僧說我死了,我在那於妖怪鬥,你不講義氣跑了就算了,迴來還說我死了,還在那鬧散夥。


    話說猴子等在等妖怪抬轎子來送唐僧,結果沒等來轎子,卻等來二魔頭叫陣。唐僧八戒等就說猴子先說什麽製服了妖怪有轎子來接是大話。


    猴子倒反說人家妖怪大魔頭傷了、怕了,人家還有二魔頭來出頭,人家魔頭一共有三個,我們師兄弟也是三個,但是人家妖怪比我們講義氣多了。


    猴子這明顯是指著八戒不講義氣,八戒一聽這話就犯渾了,叫嚷著上陣,作者安排這一幕表明八戒其實是很講義氣的,證明他先前丟下猴子跑迴來不是不講義氣,而是另有隱情。


    八戒在上陣對抗二魔頭之前要猴子用繩子綁住他,看他有危險時把他拉迴來。


    八戒綁好就上陣了,那二魔頭是大象精,變真身追八戒跑,猴子看見故意坑了八戒一把,沒把他拉迴來,害八戒被妖怪用鼻子卷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記裏那些真正含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失的小道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失的小道士並收藏西遊記裏那些真正含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