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一處宅院中,年輕的河南尹張居正望著窗外一株養在水缸中的蓮花提筆沉思良久後,拿起案上的鎮紙將麵前的白紙撫平後開始落筆。


    “蓋聞橘之甘甜,在乎生根之土壤;刀劍善惡,在乎執刃之心。”


    “兵者,國之重器,善者外禦帝國內鎮不法,惡者犯上作亂始有襄陽之叛!”


    ······


    荊州,襄陽城,承乾殿。


    自從楊陵將漢帝劉辯送還舊都洛陽之後,原來的皇宮便成了楊陵處理政務之所,太極殿也改名為承乾殿。


    此時的承乾殿中,文武分列左右,楊陵端坐於上,正一臉笑容的望著自己的兒子楊燁。


    楊燁手捧著一份洛陽送來的折子繼續念道:“何以生叛?發乎於心,起乎於兵,而後現於世。”


    “今天下未平,外有群狼環伺,內有甲兵藏於民。皆禍亂之源。”


    “外敵在明,猶可防之。內敵在暗,其禍猶甚實難以控。然何以製之?在乎限其兵甲鎧杖。”


    “宛洛之地,荊襄之間,川蜀之內,多豪門士族畜養斯私兵死士成風,私鑄甲胄刀劍。”


    “更有豪門大戶,奴仆數以千計,出則前唿後擁招搖過市,入則奢靡無度肆意杖殺,不納稅賦。”


    “其心今為善,他日亦可為惡。若以甲兵授其奴仆,以惡念驅其暴起,恐再生甄氏之禍矣。”


    “河南尹,張居正,奏請內閣六部。”


    “父親大人,讀完了。”楊燁衝著楊陵拱手道。


    楊陵身旁的張三符聽完心中腹誹道:“這是要這些豪門大族裁撤私兵,遣散奴仆啊。這張居正仇富啊?真不怕死嗎?”


    楊陵望著堂下文武哈哈笑道:“諸君以為如何啊?”


    去歲鄱陽水師戰敗,楊陵對蔡瑁隻是小懲大誡,並未動他的官職爵位。但這樣讓蔡瑁更加提心吊膽了,刀子沒有落下,誰也不知道是割肉還是要命。


    楊陵能讓這份奏折出現在廷議之上,還由他的長子誦讀出來,自然是認可張居正的奏疏的。


    楊陵此言一出,求生欲極強的蔡瑁出列道:“張叔大此議乃老臣謀國之言。甚善!”


    “下官奏請將宗族私兵女仆限於五百人以下,甲胄不的越十副,弓弩禁絕。裁撤遣散的奴仆多為丁壯,不若編入軍中,以充行伍!”


    蔡瑁話音未落,吏部右侍郎陳群出列大聲道:“楚公!這張居正乃是借題發揮,所奏之事於理不合啊。”


    有了陳群帶頭,其他人也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起來,整個大殿頓時有點像菜市場。


    楊陵端坐於上觀將文武百官的神態、動作盡收眼底。


    出身世家大族的除了蔡瑁,幾乎都反對張居正的奏疏。出身寒門或者以軍功為職的武官有的默然不語,有的高聲叫好。


    楊陵見時候也差不多了,清咳了一聲,殿中頓時安靜了下來。


    楊陵笑道:“諸位大人誤會了。孤的意思是,公子燁誦讀的如何?”


    “公的長子楊燁近日隨文若先生學字,好像還有些長進。”


    滿堂文武不禁一愣,南宮逸連忙出列拱手道:“公子燁天資聰穎,總角之齡便能誦讀晦澀奏折,真神童也!”


    張鬆也出列道:“秦時甘羅亦不過如此,小公爺他日成就定在甘羅之上。”


    一時間,奉承附和之聲紛遝而來。


    楊陵哈哈笑道:“諸位大人見笑了。”


    “不過既然諸位大人議論此事,那就議論個結果出來吧。”


    “就由蔡大人與荀彧大人統籌此事,六部協同。今日就到這裏吧,兩位大人務必盡快給出結果。”


    “諾!”蔡瑁與荀彧出列拱手道。


    出了承乾殿,楊陵牽著楊燁登上馬車往城外的大將軍府而去。


    楊陵雖然受封國公,還把劉辯送到了洛陽,很多人以為他會搬入襄陽宮,但楊陵隻是在襄陽宮處理政務,並未搬入襄陽宮居住。


    馬車之中楊燁皺起眉頭問楊陵道:“爹爹,我不過是識得幾個字,誦讀一篇文章,怎麽就成神童了?”


    楊陵微微一愣,笑道“那你以為呢?爹爹也覺得認識幾個字沒什麽大不了。”


    “你方才誦讀的那個張鐵頭,人家像你這麽大的時候都能寫詩了。”


    楊燁皺眉尋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道:“我知道了!”


    楊陵饒有興致的問道:“那你說說看!”


    楊燁搖頭晃腦的背誦道:“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楊陵哈哈笑道:“此誰人教授啊?”


    楊燁笑著說道:“是荀彧大人教授的。”


    楊陵聞言臉上的笑容變的有些不自然,然後長長的歎了口氣。


    中平八年夏,楊陵新設督察院,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任田豐為都禦史。


    同年秋,楊陵調張居正任左副都禦史,遷海瑞為右副都禦史。


    督察院與刑部、大理寺並稱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亦稱“三司會審”。


    但這個機構開設的第一件事,並不是審查什麽大案,而是督查統計各地宗族豪強私兵與奴仆數目。


    襄陽蔡氏上繳甲胄三千副,奴仆兩千餘丁壯充入軍營編入楊延昭麾下。


    【中平八年(191年)夏,河南尹張居正上《請散兵奴疏》,以甄氏之叛言豪族蓄奴藏兵之事。兵部左侍郎蔡瑁言此謀國之言,陵以荀彧、蔡瑁督此議。同年夏,陵設督察院,以田豐為都禦史,張居正任左副都禦史,海瑞為右副都禦史督察私兵之事。至中平九年(192年)初,督察院共收繳甲胄萬餘副,兵刃弓弩無數。釋放奴仆十數萬,壯丁者入營壘為戰卒,弱者遷徙豫章、鄱陽、廬陵、臨川江東四郡開荒墾地以充丁口,史稱“荊益填江東”。】


    ——《漢-楊陵世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出來混要講家世,你算什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莯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莯莀並收藏三國:出來混要講家世,你算什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