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萬世之論
三國:出來混要講家世,你算什麽 作者:莯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辰時,張三符與南宮逸早早的來到了鎮撫司查看審訊的結果。
拿到幾個密謀反叛的族長的供詞後,張三符瞥了一眼便驚出一身冷汗。
扯著南宮逸,兩人便騎著馬直奔大將軍府。
“你二人沒有屈打成招吧?”將軍府內,楊陵雙眉微蹙,看著手中的供詞說道。
張三符拱手道:“用刑肯定是用刑了,但我們確實沒有誘供。而且,錦衣衛確實從密室中收出了另外幾家與他們聯絡的書信。”
南宮逸補充道:“科舉之事,要不要緩緩?這牽扯的大族太多了···”
“把收到的密信盡數送到大將軍府,再把兩位荀大人、兩位蒯大人、房大人、魏大人、郭祭酒、長水校尉蔡大人,還有黃大人、馬大人,以及襄陽的幾家大族的族長都請過來吧。就說請他們來赴宴。”楊陵打斷了南宮逸的話說道。
南宮逸與張三符對視一眼,兩人拱手稱諾後便退了出去。
等到出了大將軍府,南宮逸拉住張三符的衣袖問道:“老大這是要把他們一鍋端了嗎?請我們吃席?”
張三符搖了搖頭說道:“不會的,老大不是那麽莽撞的人,指不定又要我們陪著演戲了。”
一聽到演戲,南宮逸不禁腦袋一縮,有些後怕的說道:“又演戲啊?我罷演可以嗎?”
“一般罷演就得領盒飯啊~”張三符歎道。
一個時辰後,滿朝四品以上官員以及襄陽大族宗族之長皆被請到了大將軍府中的流雲榭之中。
流雲榭位於大將軍府內的一處人工湖之中,以廊橋與陸地相連。
廊橋之上虎賁衛士按刀披甲肅立兩側,前來赴宴文武百官豪門貴族,有的神態自若,有的麵色淒惶,有的閑庭信步麵有得色。
蒯良神色嚴肅的壓低著聲音對著身旁的蒯越說道:“你與那王坤有書信往來,為何不早說?”
蒯越神色緊張的說道:“本以為那王坤隻是進諫,哪裏曉得他居然暗藏兵甲。”
蒯良歎了口氣說道:“此事實在詭異,稍後見了大將軍,須得好生應對!”
“大將軍到!”典韋粗獷的嗓音在水榭中響起,竊竊私語的眾人頓時鴉雀無聲。
楊陵坐到了主位案之後,慢慢的掃視了眾人一眼也不說話,氣氛頓時變的非常壓抑。
涼風吹來,讓有些汗流浹背的人不禁打了個寒顫。
“諸君!陵有一事不明。苦思數日不得其解,故請諸君前來,為陵解惑!”楊陵麵帶淡淡的笑容,語調緩慢的說道。
南宮逸正要上前接戲,卻聽得一個聲音說道:“還請大將軍示下!”
南宮逸抬頭一看,居然是站在前麵的荀彧。
“老張,苟或搶我戲了。咋辦?”南宮逸小聲問著身旁的張三符。
張三符低聲道:“看看再說,別吵!”
楊陵看了一眼荀彧,笑著說道:“荀令君,是這樣的。本侯時常無法安眠,輾轉反側不能入睡。當年本侯在遊曆天下之時孑然一身,所慮者不過一日三餐。”
“後來迴到七台鄉,鄉中父老以性命相托,所慮之事乃相親手足有所居、有所養。”
“而後黃巾亂起,董賊入京。吾所慮者乃先帝之恩能否報,麾下士卒能否勝,荊襄百姓能否安。”
“再後來,陛下繼位!董賊伏誅!但本侯更加睡不著了。先帝委以托孤之任,但本侯年少德薄,才學淺陋,夙夜憂歎不得治國之法。”
“本侯皓首窮經,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強如嬴秦,如今亦為塵埃。”
“一朝興盛,多有賢臣臨朝;王朝傾覆滅,則多有小人亂政,漢亦如此。”
“是故,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
“今日召諸君前來,是想問,諸君可有辨別賢臣小人之法?”
楊陵此言極為大膽,這分明就是在指責桓靈二帝任用小人,導致天下動蕩。此言一出,堂中水榭之中更加安靜了。
荀彧細細叨念道:“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
“大將軍此言大善!賢臣者,習經書,明禮儀。賢良方正,有治國之才。小人者,貪婪鄙陋,逐利惑主,殘暴不仁。”
荀彧還未答話,田豐卻出列大聲說道。
田豐說完,還斜了張三符與南宮逸一眼。
“那諸君可有辨別賢才之法?”楊陵笑著問道。
楊陵如此詢問自然是對如今的察舉製不滿了,繞了這麽大個圈,還是要推科舉。
眾人聞言,心中不禁長出一口氣。既然楊陵問了,就說明還有的商量。
見眾人皆不答話,受荀彧舉薦的潁川陳氏的陳群出列拱手道:“啟稟大將軍!下官以為可在各郡設立大中正一人,以名望才學俱佳者任之。”
“再由各縣上報賢才之名,有中正對名冊中之人進行才學與德行進行品評,並將其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等。根據每人的品階來進行官職授予。”
“如此優劣得所,各安其職。”
陳群此言一出,滿堂公卿皆心中一震,不少人都向這個剛剛進入楊陵幕府的陳氏子弟投來了關注的目光。
至從楊陵從剿滅董賊之後,楊陵越發覺得自己的天賦【豪門夜宴】被削弱了,一連辦了兩次大型的宴會也沒有出現什麽厲害的人才。
反倒是,本土出仕的人才卻有不少。如潁川的陳群、益陽的傅肜、南郡的董允等紛紛出仕。
蒯良心中歎道:“此法雖不如察舉獲益之廣,但每每郡皆有一人,也算可行。北方士子確實強於南方啊。”
楊陵笑著問道:“陳大人,此法可有名?”
“還未曾起名,不若大將軍賜名?”陳群拱手道。
楊陵聞言,心中歎道:“不愧為世家子弟啊,這是要把這九品之法安在我頭上啊。”
楊陵笑道:“不如叫九品觀賢法吧。”
“謝大將軍賜名!”陳郡拱手拜道。
正當眾人心中如釋重負之時,楊陵的聲音再次響起。
“此法雖妙,不過一名中正要考評如此多的士子,實在太過辛苦。”
“不若與先前房大人所奏的科舉並行。”
“每年每郡中正可薦十人。至於科舉,每年舉行一次,秋日舉行郡試,二月舉行州試、春三月舉行殿試,由天子欽點。”
“諸君以為如何?”
楊陵語調堅決,眼神利如刀劍的望著眾人。
拿到幾個密謀反叛的族長的供詞後,張三符瞥了一眼便驚出一身冷汗。
扯著南宮逸,兩人便騎著馬直奔大將軍府。
“你二人沒有屈打成招吧?”將軍府內,楊陵雙眉微蹙,看著手中的供詞說道。
張三符拱手道:“用刑肯定是用刑了,但我們確實沒有誘供。而且,錦衣衛確實從密室中收出了另外幾家與他們聯絡的書信。”
南宮逸補充道:“科舉之事,要不要緩緩?這牽扯的大族太多了···”
“把收到的密信盡數送到大將軍府,再把兩位荀大人、兩位蒯大人、房大人、魏大人、郭祭酒、長水校尉蔡大人,還有黃大人、馬大人,以及襄陽的幾家大族的族長都請過來吧。就說請他們來赴宴。”楊陵打斷了南宮逸的話說道。
南宮逸與張三符對視一眼,兩人拱手稱諾後便退了出去。
等到出了大將軍府,南宮逸拉住張三符的衣袖問道:“老大這是要把他們一鍋端了嗎?請我們吃席?”
張三符搖了搖頭說道:“不會的,老大不是那麽莽撞的人,指不定又要我們陪著演戲了。”
一聽到演戲,南宮逸不禁腦袋一縮,有些後怕的說道:“又演戲啊?我罷演可以嗎?”
“一般罷演就得領盒飯啊~”張三符歎道。
一個時辰後,滿朝四品以上官員以及襄陽大族宗族之長皆被請到了大將軍府中的流雲榭之中。
流雲榭位於大將軍府內的一處人工湖之中,以廊橋與陸地相連。
廊橋之上虎賁衛士按刀披甲肅立兩側,前來赴宴文武百官豪門貴族,有的神態自若,有的麵色淒惶,有的閑庭信步麵有得色。
蒯良神色嚴肅的壓低著聲音對著身旁的蒯越說道:“你與那王坤有書信往來,為何不早說?”
蒯越神色緊張的說道:“本以為那王坤隻是進諫,哪裏曉得他居然暗藏兵甲。”
蒯良歎了口氣說道:“此事實在詭異,稍後見了大將軍,須得好生應對!”
“大將軍到!”典韋粗獷的嗓音在水榭中響起,竊竊私語的眾人頓時鴉雀無聲。
楊陵坐到了主位案之後,慢慢的掃視了眾人一眼也不說話,氣氛頓時變的非常壓抑。
涼風吹來,讓有些汗流浹背的人不禁打了個寒顫。
“諸君!陵有一事不明。苦思數日不得其解,故請諸君前來,為陵解惑!”楊陵麵帶淡淡的笑容,語調緩慢的說道。
南宮逸正要上前接戲,卻聽得一個聲音說道:“還請大將軍示下!”
南宮逸抬頭一看,居然是站在前麵的荀彧。
“老張,苟或搶我戲了。咋辦?”南宮逸小聲問著身旁的張三符。
張三符低聲道:“看看再說,別吵!”
楊陵看了一眼荀彧,笑著說道:“荀令君,是這樣的。本侯時常無法安眠,輾轉反側不能入睡。當年本侯在遊曆天下之時孑然一身,所慮者不過一日三餐。”
“後來迴到七台鄉,鄉中父老以性命相托,所慮之事乃相親手足有所居、有所養。”
“而後黃巾亂起,董賊入京。吾所慮者乃先帝之恩能否報,麾下士卒能否勝,荊襄百姓能否安。”
“再後來,陛下繼位!董賊伏誅!但本侯更加睡不著了。先帝委以托孤之任,但本侯年少德薄,才學淺陋,夙夜憂歎不得治國之法。”
“本侯皓首窮經,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強如嬴秦,如今亦為塵埃。”
“一朝興盛,多有賢臣臨朝;王朝傾覆滅,則多有小人亂政,漢亦如此。”
“是故,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
“今日召諸君前來,是想問,諸君可有辨別賢臣小人之法?”
楊陵此言極為大膽,這分明就是在指責桓靈二帝任用小人,導致天下動蕩。此言一出,堂中水榭之中更加安靜了。
荀彧細細叨念道:“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
“大將軍此言大善!賢臣者,習經書,明禮儀。賢良方正,有治國之才。小人者,貪婪鄙陋,逐利惑主,殘暴不仁。”
荀彧還未答話,田豐卻出列大聲說道。
田豐說完,還斜了張三符與南宮逸一眼。
“那諸君可有辨別賢才之法?”楊陵笑著問道。
楊陵如此詢問自然是對如今的察舉製不滿了,繞了這麽大個圈,還是要推科舉。
眾人聞言,心中不禁長出一口氣。既然楊陵問了,就說明還有的商量。
見眾人皆不答話,受荀彧舉薦的潁川陳氏的陳群出列拱手道:“啟稟大將軍!下官以為可在各郡設立大中正一人,以名望才學俱佳者任之。”
“再由各縣上報賢才之名,有中正對名冊中之人進行才學與德行進行品評,並將其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等。根據每人的品階來進行官職授予。”
“如此優劣得所,各安其職。”
陳群此言一出,滿堂公卿皆心中一震,不少人都向這個剛剛進入楊陵幕府的陳氏子弟投來了關注的目光。
至從楊陵從剿滅董賊之後,楊陵越發覺得自己的天賦【豪門夜宴】被削弱了,一連辦了兩次大型的宴會也沒有出現什麽厲害的人才。
反倒是,本土出仕的人才卻有不少。如潁川的陳群、益陽的傅肜、南郡的董允等紛紛出仕。
蒯良心中歎道:“此法雖不如察舉獲益之廣,但每每郡皆有一人,也算可行。北方士子確實強於南方啊。”
楊陵笑著問道:“陳大人,此法可有名?”
“還未曾起名,不若大將軍賜名?”陳群拱手道。
楊陵聞言,心中歎道:“不愧為世家子弟啊,這是要把這九品之法安在我頭上啊。”
楊陵笑道:“不如叫九品觀賢法吧。”
“謝大將軍賜名!”陳郡拱手拜道。
正當眾人心中如釋重負之時,楊陵的聲音再次響起。
“此法雖妙,不過一名中正要考評如此多的士子,實在太過辛苦。”
“不若與先前房大人所奏的科舉並行。”
“每年每郡中正可薦十人。至於科舉,每年舉行一次,秋日舉行郡試,二月舉行州試、春三月舉行殿試,由天子欽點。”
“諸君以為如何?”
楊陵語調堅決,眼神利如刀劍的望著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