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歆的罪結束了之後。
接著,就是王淩的罪。
最近,風城之中的糧價忽然的飆升,就是王淩在後麵搞鬼。
王淩趁著風城之中所有官員罷工,無人來管轄之時,趁機是大肆斂財。
很多吃不上飯的清官,為了吃上那麽一口飯,將自己家裏宅子都給賣了。
而買這些宅子的人,依舊還是王淩。
王淩還趁機放貸給這些人,讓他們僅僅是為了吃飯,就得付出巨大的代價。
九出十三歸就算了,他根本就沒打算讓人還,一下子就要逼得人賣田賣地,將一輩子的積蓄給搭了進去。
賺完官員的錢,再賺百姓錢。
這一下所有人都明白了過來。
“原來是王淩這狗東西啊!”
“當將其給拉出去千刀萬剮也!”
“……”
當然……放貸的人,其實主要是糜竺。
而糜竺的背後的人乃是潘鳳。
潘鳳之前還一直在想,風國缺錢,錢該上哪兒去弄呢。
這個時候……
錢不就來了嗎。
潘鳳將王淩給拉出來,也是讓王淩前來背鍋。
當然,王淩也確實是做了這些事兒的。
隻不過,大部分的錢都是進了潘鳳的口袋裏。
而王淩的錢,也將會落入潘鳳的口袋裏。
最後一個需要處置則是劉璋了。
劉璋一個老好人,他有什麽錯呢?
他的罪責乃是郗慮所檢舉。
郗慮也潘鳳迴來了之後,第一個選擇倒戈之人,他帶著三公府的人,立刻就來找潘鳳認錯了,甚至潘鳳都還沒來得及去敲打呢。
同時,他還弄出了一堆劉璋的罪證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劉璋此時正關在了大獄之中,等候調查。
而郗慮自然也就成為了三公之首了。
同時,潘鳳也任命了很多太學的學生,在朝中擔任官職。
十二部之中,有趙儼、杜襲、賈逵、盧毓、種意等人掌權。
七十二宮之中,也有近乎一半的權力,掌控在了太學出身的大臣手裏。
悄無聲息之間。
潘鳳是直接完成了一次風國官員的大換血。
等到散朝之後。
所有人這才一下迴過味兒來了。
“這……這不對啊!”
“皇上不會是從一開始就已經打算好了吧!”
“從他離開風城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在謀劃好了?”
“是我們所有人都被皇上給利用了?”
“噓,皇上麵前,怎能說是利用呢?”
“你懂不懂事兒啊。”
“……”
諸葛亮才是這場動亂之中的最大獲益者。
他是一躍成為了當朝丞相。
沮授從朝中走出來之後,抬頭看了一眼天空之中,雙手插在了衣袖裏,說道:“天兒一下就變得冷起來了啊。”
“孔明啊。”
“以後,你我就同為丞相府了。”
諸葛亮點了點頭,說道:“吾資曆尚淺,以後還需要仰仗沮公啊。”
沮授此時一副不好意思的樣子,笑了笑,說道:“那個……我兒子沮鴻也被抓了。”
“也不是什麽大事兒。”
“他是被王淩給蒙騙了。”
“我聽說孔明和掌刑獄的龐大人關係匪淺,吾恐怕得讓孔明幫我一下了。”
沮授說道:“有共同秘密的,我們才能算是朋友嘛。”
“哦,對了……”
“今日之事兒。”
“孔明是不是早就已經知道了啊。”
“啊?”諸葛亮也不由的一愣,說道:“沒有啊。”
“知道什麽啊?”
沮授說道:“皇上要給風國上下來一次換血,將一些持功自傲,不服管教的老臣都給清理掉。”
“啊?”諸葛亮此時露出一副非常驚訝的樣子,問道:“是這樣的嗎?”
“皇上不愧是皇上啊。”
“所謀之事兒,居然如此之深。”
說著時,不由的搖了搖,“吾之前也是完全沒有想到這一層啊。”
“皇上真是雄才大略,千古一帝也!”
沮授抱著膀子,他此時也不由的笑了起來,“孔明好演技。”
說罷,他也快步走開了。
諸葛亮在後麵追了上去,“沮公,沮公……”
“我還有事兒呢。”
……
夜晚。
潘鳳將潘鈺給叫到了房裏來,點燃了一盞燈。
在燈火搖曳之間。
潘鳳屏退了房裏的其他人,就隻有他和潘鈺兩人。
他問道:“鈺兒,你可知你錯在了哪裏?”
潘鈺眨巴著眼睛,說道:“兒子沒有父皇的手段與魄力,還是太年輕,以後需要學的東西很多。”
潘鳳笑了起來,說道:“你要學的東西,是還有很多,慢慢學……”
“哎,算了。”
“父皇現在就教你。”
“為帝之道。”
“所謂的皇帝,在於置身事外。”
“下麵的事兒,是大臣與大臣之間的矛盾,不要牽扯到了自己。”
“你覺得皇帝是什麽?”
“是至高無上嗎?”
“不是,皇帝是置身事外。”
“有矛盾,千萬不要往自己身上扯,因為,皇帝是永遠不會錯,永遠不會參與任何大臣與大臣之間的爭端。”
“有錯是臣子之錯,若是產生了爭端,也當是臣子與臣子之間的爭端。”
“說什麽話時,不要以皇帝之口說出去,做什麽事兒時,不要是皇帝之手去做,做決定時,更加不要給出一個肯定且無法改變的結果。”
“比如,我想要提拔一個人,皇帝該怎麽做啊?”
“當是由一個大臣站出來舉薦,另外一個大臣再站出來駁斥。”
“被舉薦之人,他會厭惡駁斥他之人,這兩人就分為了兩派,產生了矛盾,處在了對立狀態。”
“而你則是讓所有人表態,聽聽所有人的意見,能讓所有大臣都形成了兩派,最後再表決一番,無論最後結果是什麽,反正你的目的是提拔他。”
“那你就提拔他,看起來好像是所有人表決出來的,其實,你不用看結果的。”
“而被你所提拔之人,他會感謝的人,依舊還是你。”
“朕要修建宮殿,這事兒能從吾的嘴裏說出去嗎?”
“我會讓郗慮去說,堂堂風國皇宮怎能如此寒酸?當是風國之臉麵,當是大國之威嚴……”
“我會說乃是我想要享受嗎?”
“我不能。”
潘鈺的喉嚨裏微微動了動。
潘鳳繼續說道:“這次你是將矛頭給引到了自己身上來。”
“這是不對的。”
“現在……你看朝中有幾派啊?”
潘鈺道:“不知。”
潘鳳道:“兩派,一派是以前的守舊大臣,另外一派是剛剛提上來的太學年輕人。”
“接下來該怎麽辦呢?”
“讓這兩派打起來?”潘鈺說。
潘鳳道:“不對,要讓兩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潘鈺:“不是要分裂、對立嗎?”
潘鳳笑了,說道:“對啊!你細心去琢磨一下吧!”
“朕今日的話,已經說得有點兒多了,話一多,這話也就到頭兒了。”
“永遠不要去說,而是要讓下麵的人去猜。”
接著,就是王淩的罪。
最近,風城之中的糧價忽然的飆升,就是王淩在後麵搞鬼。
王淩趁著風城之中所有官員罷工,無人來管轄之時,趁機是大肆斂財。
很多吃不上飯的清官,為了吃上那麽一口飯,將自己家裏宅子都給賣了。
而買這些宅子的人,依舊還是王淩。
王淩還趁機放貸給這些人,讓他們僅僅是為了吃飯,就得付出巨大的代價。
九出十三歸就算了,他根本就沒打算讓人還,一下子就要逼得人賣田賣地,將一輩子的積蓄給搭了進去。
賺完官員的錢,再賺百姓錢。
這一下所有人都明白了過來。
“原來是王淩這狗東西啊!”
“當將其給拉出去千刀萬剮也!”
“……”
當然……放貸的人,其實主要是糜竺。
而糜竺的背後的人乃是潘鳳。
潘鳳之前還一直在想,風國缺錢,錢該上哪兒去弄呢。
這個時候……
錢不就來了嗎。
潘鳳將王淩給拉出來,也是讓王淩前來背鍋。
當然,王淩也確實是做了這些事兒的。
隻不過,大部分的錢都是進了潘鳳的口袋裏。
而王淩的錢,也將會落入潘鳳的口袋裏。
最後一個需要處置則是劉璋了。
劉璋一個老好人,他有什麽錯呢?
他的罪責乃是郗慮所檢舉。
郗慮也潘鳳迴來了之後,第一個選擇倒戈之人,他帶著三公府的人,立刻就來找潘鳳認錯了,甚至潘鳳都還沒來得及去敲打呢。
同時,他還弄出了一堆劉璋的罪證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劉璋此時正關在了大獄之中,等候調查。
而郗慮自然也就成為了三公之首了。
同時,潘鳳也任命了很多太學的學生,在朝中擔任官職。
十二部之中,有趙儼、杜襲、賈逵、盧毓、種意等人掌權。
七十二宮之中,也有近乎一半的權力,掌控在了太學出身的大臣手裏。
悄無聲息之間。
潘鳳是直接完成了一次風國官員的大換血。
等到散朝之後。
所有人這才一下迴過味兒來了。
“這……這不對啊!”
“皇上不會是從一開始就已經打算好了吧!”
“從他離開風城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在謀劃好了?”
“是我們所有人都被皇上給利用了?”
“噓,皇上麵前,怎能說是利用呢?”
“你懂不懂事兒啊。”
“……”
諸葛亮才是這場動亂之中的最大獲益者。
他是一躍成為了當朝丞相。
沮授從朝中走出來之後,抬頭看了一眼天空之中,雙手插在了衣袖裏,說道:“天兒一下就變得冷起來了啊。”
“孔明啊。”
“以後,你我就同為丞相府了。”
諸葛亮點了點頭,說道:“吾資曆尚淺,以後還需要仰仗沮公啊。”
沮授此時一副不好意思的樣子,笑了笑,說道:“那個……我兒子沮鴻也被抓了。”
“也不是什麽大事兒。”
“他是被王淩給蒙騙了。”
“我聽說孔明和掌刑獄的龐大人關係匪淺,吾恐怕得讓孔明幫我一下了。”
沮授說道:“有共同秘密的,我們才能算是朋友嘛。”
“哦,對了……”
“今日之事兒。”
“孔明是不是早就已經知道了啊。”
“啊?”諸葛亮也不由的一愣,說道:“沒有啊。”
“知道什麽啊?”
沮授說道:“皇上要給風國上下來一次換血,將一些持功自傲,不服管教的老臣都給清理掉。”
“啊?”諸葛亮此時露出一副非常驚訝的樣子,問道:“是這樣的嗎?”
“皇上不愧是皇上啊。”
“所謀之事兒,居然如此之深。”
說著時,不由的搖了搖,“吾之前也是完全沒有想到這一層啊。”
“皇上真是雄才大略,千古一帝也!”
沮授抱著膀子,他此時也不由的笑了起來,“孔明好演技。”
說罷,他也快步走開了。
諸葛亮在後麵追了上去,“沮公,沮公……”
“我還有事兒呢。”
……
夜晚。
潘鳳將潘鈺給叫到了房裏來,點燃了一盞燈。
在燈火搖曳之間。
潘鳳屏退了房裏的其他人,就隻有他和潘鈺兩人。
他問道:“鈺兒,你可知你錯在了哪裏?”
潘鈺眨巴著眼睛,說道:“兒子沒有父皇的手段與魄力,還是太年輕,以後需要學的東西很多。”
潘鳳笑了起來,說道:“你要學的東西,是還有很多,慢慢學……”
“哎,算了。”
“父皇現在就教你。”
“為帝之道。”
“所謂的皇帝,在於置身事外。”
“下麵的事兒,是大臣與大臣之間的矛盾,不要牽扯到了自己。”
“你覺得皇帝是什麽?”
“是至高無上嗎?”
“不是,皇帝是置身事外。”
“有矛盾,千萬不要往自己身上扯,因為,皇帝是永遠不會錯,永遠不會參與任何大臣與大臣之間的爭端。”
“有錯是臣子之錯,若是產生了爭端,也當是臣子與臣子之間的爭端。”
“說什麽話時,不要以皇帝之口說出去,做什麽事兒時,不要是皇帝之手去做,做決定時,更加不要給出一個肯定且無法改變的結果。”
“比如,我想要提拔一個人,皇帝該怎麽做啊?”
“當是由一個大臣站出來舉薦,另外一個大臣再站出來駁斥。”
“被舉薦之人,他會厭惡駁斥他之人,這兩人就分為了兩派,產生了矛盾,處在了對立狀態。”
“而你則是讓所有人表態,聽聽所有人的意見,能讓所有大臣都形成了兩派,最後再表決一番,無論最後結果是什麽,反正你的目的是提拔他。”
“那你就提拔他,看起來好像是所有人表決出來的,其實,你不用看結果的。”
“而被你所提拔之人,他會感謝的人,依舊還是你。”
“朕要修建宮殿,這事兒能從吾的嘴裏說出去嗎?”
“我會讓郗慮去說,堂堂風國皇宮怎能如此寒酸?當是風國之臉麵,當是大國之威嚴……”
“我會說乃是我想要享受嗎?”
“我不能。”
潘鈺的喉嚨裏微微動了動。
潘鳳繼續說道:“這次你是將矛頭給引到了自己身上來。”
“這是不對的。”
“現在……你看朝中有幾派啊?”
潘鈺道:“不知。”
潘鳳道:“兩派,一派是以前的守舊大臣,另外一派是剛剛提上來的太學年輕人。”
“接下來該怎麽辦呢?”
“讓這兩派打起來?”潘鈺說。
潘鳳道:“不對,要讓兩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潘鈺:“不是要分裂、對立嗎?”
潘鳳笑了,說道:“對啊!你細心去琢磨一下吧!”
“朕今日的話,已經說得有點兒多了,話一多,這話也就到頭兒了。”
“永遠不要去說,而是要讓下麵的人去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