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鳳對於兵權很看重。
袁家便是得了兵權之後,才發展到了如今這般龐大。
所以,他決計是不能給楊家的兵權的。
這種大家族,一旦得勢就很容易失控。
潘鳳在拿下了弘農郡之後,立刻就收攏了所有軍隊,甚至那城內縣兵都給接管了。
不過,楊家是聰明人。
他們看得出來潘鳳的強勢,因此,不敢在潘鳳麵前提起兵權這兩個字。
潘鳳就很喜歡這種聰明人……
接下來,潘鳳是要兵出關中。
直接一鼓作氣殺入到長安,迴收三輔地區。
三輔地區以前也是肥沃之地啊!
隻不過……
沒有人確定,在李傕、郭汜這兩個畜生的慘無人道肆虐之下,還能保留幾分人氣。
當然了,橫在潘鳳麵前最難的一道關隘就是潼關。
潼關是一道天險,一旁便就是華山絕壁,根本繞都繞不過去。
唯一的辦法就是硬打。
潘鳳是見識過潼關天險的,幾乎是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隻要有數千人守在那潼關之上,恐怕沒有個五六萬大軍都難以攻打下來。
這潼關比虎牢關要險峻幾十倍不止。
想要過潼關的話……
潘鳳就隻能對著城內動心思。
而城內的人是誰呢?
段煨……
潘鳳對段煨這個人印象不算差。
段煨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
他一方麵很想要忠於漢室。
但另外一方麵,他又非常貪戀手中的權利,他就想要成為一方諸侯,當個土皇帝。
而成為了土皇帝之後呢?
成為了土皇帝之後就種地。
段煨還是一個狂熱的種地愛好者。
他成為了一方諸侯之後,並不想稱霸,隻想種地……
同時,段煨在性格之上,生性多疑,又喜猜忌。
所以,要對付段煨的話,還是挺簡單的……
隻要激起段煨與城中其他人的矛盾,便就能夠拿下這一城了。
城內雖然有之前提前安排進去的內應。
但是,怎麽和城內溝通倒是成了一個難事兒。
這潼關就像是一道天塹般。
平時這潼關都很少能有用處。
畢竟,一麵是長安,一麵是洛陽。
這兩個地方都是做個都城的。
所以,潼關是腹地之中的腹地了。
在大漢這幾百年之間,潼關都沒修繕過,因為根本就用不上。
但是……幾百年了,似乎就在等待著這一刻!
潼關可以說是內戰無敵。
……
潘鳳啟程去往弘農。
在他還沒走之前,另外一人早就已經離開了。
他打了一個哈欠,摸著有點兒冰涼的被窩。
楊鳳已經走了有一段時間了。
潘鳳知道他是留不住楊鳳的。
那還不如就放她離開。
反正,要將其當做一個寵物一般囚禁起來,也確實讓她太難受了,她整日在將軍府裏麵都快要被憋瘋了。
現在,楊鳳已經帶著她的黑山軍迴芒碭山去了。
呂布肯定是還不清他的欠賬了,就看張揚到底有沒有那麽言出必行,把半個河內給讓出來。
要是張揚讓出來了,那麽那半個河內就讓楊鳳接手。
張揚不讓的話,潘鳳就讓楊鳳在河內屯兵,多多注意袁紹。
袁紹這個龐然大物,一旦讓他休養生息,迴過一口氣來,那可實在是太恐怖了。
冀州待甲之士百萬。
沒有人能夠頂得住他。
潘鳳不得不留一手,與黑山之中的張燕聯合一下。
張燕手底下的人不少,隻不過……
打仗又不是靠人多。
張燕這人首先肯定是不一個蠢貨。
一個蠢貨肯定不會帶著黑山軍活到現在。
因為……
張角都已經死了好多年了,估計骨頭都化渣了。
可他依舊還在逍遙快活。
甚至,一度都想過擴張。
張燕與公孫瓚之間有聯合,而潘鳳也想要通過張燕去聯係公孫瓚。
他還能給張燕提供一些便利,讓張燕把太行山裏麵的山貨給運送出來賣。
他同時還能夠幫助公孫瓚買點兒物資迴去。
打仗之前,必須要做好一個完全穩妥的環境。
潘鳳往關中出兵,注定是一戰血戰。
他拿下了虎牢關,一麵是防備曹操,也是在防備呂布。
他放了楊鳳迴去,讓楊鳳幫他盯著袁紹。
萬一袁紹想趁著他風城空虛,起兵來攻?
隻要袁紹敢動兵,潘鳳就能聯係張燕與公孫瓚,夾擊袁紹。
目前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南方的袁術了。
這袁術就是個狗,隻要是看見有便宜可占,他就會立刻撲過去。
這就讓潘鳳不得不多分出一支兵去防備袁術。
但……
這樣的話,他手中的軍隊,就又會被分成了很多塊兒。
潘鳳做了這麽多,就是想要將軍隊給集中起來去攻打關中。
現在能有什麽辦法。
隻能是賭一把了!
他讓韓浩帶著少量的軍隊,屯住在陸渾縣一帶,這個地方能夠防止南陽與豫州兩個方向的兵。
而潘鳳則是帶著集中起來的將近五萬軍隊。
直接出兵關中。
目前全國的情況就是。
一打仗就牽一發而動全身。
一人動。
整個天下都跟著大亂起來。
潘鳳出兵的時候,還帶上了穆順的兒子。
穆順的兒子已經有十四、五歲了。
看得出來穆順也是十幾歲時候就娶妻生子了。
潘鳳收了穆順的兒子做義子,但他並沒有給其改姓。
其還依舊姓穆。
也算是給穆家留種。
這小子名叫穆泓。
也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主兒。
潘鳳把他送到戲誌才身邊,氣得戲誌才想要拿刀砍那種。
讓他讀書,真是比要他命還要難受。
不過,練武還行。
在甘寧和典韋給輪番調教了一番之後,依舊能活蹦亂跳。
潘鳳也是沒法兒了,就帶著這小子讓他出來見識一下戰場的殘酷。
說不定忽然一下子就想讀書了呢。
比如甘寧。
甘寧這個莽夫,現在都已經開始讀書了。
不過,他讀書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害怕以後孩子長大了,孩子要問個什麽事兒,一問三不知他就很尷尬了。
還有一點。
那就是……
甘寧也希望他的兒子,以後能夠成為一個文人,那樣就不必上陣打仗。
打了這麽多年的仗以後。
迴頭想想。
似乎從每場戰爭之中活下來,都帶著一些的僥幸。
可幸運不會每次都降臨……
袁家便是得了兵權之後,才發展到了如今這般龐大。
所以,他決計是不能給楊家的兵權的。
這種大家族,一旦得勢就很容易失控。
潘鳳在拿下了弘農郡之後,立刻就收攏了所有軍隊,甚至那城內縣兵都給接管了。
不過,楊家是聰明人。
他們看得出來潘鳳的強勢,因此,不敢在潘鳳麵前提起兵權這兩個字。
潘鳳就很喜歡這種聰明人……
接下來,潘鳳是要兵出關中。
直接一鼓作氣殺入到長安,迴收三輔地區。
三輔地區以前也是肥沃之地啊!
隻不過……
沒有人確定,在李傕、郭汜這兩個畜生的慘無人道肆虐之下,還能保留幾分人氣。
當然了,橫在潘鳳麵前最難的一道關隘就是潼關。
潼關是一道天險,一旁便就是華山絕壁,根本繞都繞不過去。
唯一的辦法就是硬打。
潘鳳是見識過潼關天險的,幾乎是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隻要有數千人守在那潼關之上,恐怕沒有個五六萬大軍都難以攻打下來。
這潼關比虎牢關要險峻幾十倍不止。
想要過潼關的話……
潘鳳就隻能對著城內動心思。
而城內的人是誰呢?
段煨……
潘鳳對段煨這個人印象不算差。
段煨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
他一方麵很想要忠於漢室。
但另外一方麵,他又非常貪戀手中的權利,他就想要成為一方諸侯,當個土皇帝。
而成為了土皇帝之後呢?
成為了土皇帝之後就種地。
段煨還是一個狂熱的種地愛好者。
他成為了一方諸侯之後,並不想稱霸,隻想種地……
同時,段煨在性格之上,生性多疑,又喜猜忌。
所以,要對付段煨的話,還是挺簡單的……
隻要激起段煨與城中其他人的矛盾,便就能夠拿下這一城了。
城內雖然有之前提前安排進去的內應。
但是,怎麽和城內溝通倒是成了一個難事兒。
這潼關就像是一道天塹般。
平時這潼關都很少能有用處。
畢竟,一麵是長安,一麵是洛陽。
這兩個地方都是做個都城的。
所以,潼關是腹地之中的腹地了。
在大漢這幾百年之間,潼關都沒修繕過,因為根本就用不上。
但是……幾百年了,似乎就在等待著這一刻!
潼關可以說是內戰無敵。
……
潘鳳啟程去往弘農。
在他還沒走之前,另外一人早就已經離開了。
他打了一個哈欠,摸著有點兒冰涼的被窩。
楊鳳已經走了有一段時間了。
潘鳳知道他是留不住楊鳳的。
那還不如就放她離開。
反正,要將其當做一個寵物一般囚禁起來,也確實讓她太難受了,她整日在將軍府裏麵都快要被憋瘋了。
現在,楊鳳已經帶著她的黑山軍迴芒碭山去了。
呂布肯定是還不清他的欠賬了,就看張揚到底有沒有那麽言出必行,把半個河內給讓出來。
要是張揚讓出來了,那麽那半個河內就讓楊鳳接手。
張揚不讓的話,潘鳳就讓楊鳳在河內屯兵,多多注意袁紹。
袁紹這個龐然大物,一旦讓他休養生息,迴過一口氣來,那可實在是太恐怖了。
冀州待甲之士百萬。
沒有人能夠頂得住他。
潘鳳不得不留一手,與黑山之中的張燕聯合一下。
張燕手底下的人不少,隻不過……
打仗又不是靠人多。
張燕這人首先肯定是不一個蠢貨。
一個蠢貨肯定不會帶著黑山軍活到現在。
因為……
張角都已經死了好多年了,估計骨頭都化渣了。
可他依舊還在逍遙快活。
甚至,一度都想過擴張。
張燕與公孫瓚之間有聯合,而潘鳳也想要通過張燕去聯係公孫瓚。
他還能給張燕提供一些便利,讓張燕把太行山裏麵的山貨給運送出來賣。
他同時還能夠幫助公孫瓚買點兒物資迴去。
打仗之前,必須要做好一個完全穩妥的環境。
潘鳳往關中出兵,注定是一戰血戰。
他拿下了虎牢關,一麵是防備曹操,也是在防備呂布。
他放了楊鳳迴去,讓楊鳳幫他盯著袁紹。
萬一袁紹想趁著他風城空虛,起兵來攻?
隻要袁紹敢動兵,潘鳳就能聯係張燕與公孫瓚,夾擊袁紹。
目前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南方的袁術了。
這袁術就是個狗,隻要是看見有便宜可占,他就會立刻撲過去。
這就讓潘鳳不得不多分出一支兵去防備袁術。
但……
這樣的話,他手中的軍隊,就又會被分成了很多塊兒。
潘鳳做了這麽多,就是想要將軍隊給集中起來去攻打關中。
現在能有什麽辦法。
隻能是賭一把了!
他讓韓浩帶著少量的軍隊,屯住在陸渾縣一帶,這個地方能夠防止南陽與豫州兩個方向的兵。
而潘鳳則是帶著集中起來的將近五萬軍隊。
直接出兵關中。
目前全國的情況就是。
一打仗就牽一發而動全身。
一人動。
整個天下都跟著大亂起來。
潘鳳出兵的時候,還帶上了穆順的兒子。
穆順的兒子已經有十四、五歲了。
看得出來穆順也是十幾歲時候就娶妻生子了。
潘鳳收了穆順的兒子做義子,但他並沒有給其改姓。
其還依舊姓穆。
也算是給穆家留種。
這小子名叫穆泓。
也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主兒。
潘鳳把他送到戲誌才身邊,氣得戲誌才想要拿刀砍那種。
讓他讀書,真是比要他命還要難受。
不過,練武還行。
在甘寧和典韋給輪番調教了一番之後,依舊能活蹦亂跳。
潘鳳也是沒法兒了,就帶著這小子讓他出來見識一下戰場的殘酷。
說不定忽然一下子就想讀書了呢。
比如甘寧。
甘寧這個莽夫,現在都已經開始讀書了。
不過,他讀書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害怕以後孩子長大了,孩子要問個什麽事兒,一問三不知他就很尷尬了。
還有一點。
那就是……
甘寧也希望他的兒子,以後能夠成為一個文人,那樣就不必上陣打仗。
打了這麽多年的仗以後。
迴頭想想。
似乎從每場戰爭之中活下來,都帶著一些的僥幸。
可幸運不會每次都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