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法兩人頓時就眼前一亮,當即的納頭便拜,“多謝將軍!”
“誒。”潘鳳微微舉手道:“謝什麽?”
“我可什麽都答應你們呢!”
“孔融已經死了。”
“他的家人該怎麽處置。”
“兩位……”
“將來的大人,應該很清楚的吧!”
劉孔慈在使勁兒的點頭,說道:“清楚,清楚……”
潘鳳繼續說道:“哦,對了。要對孔大人的家人客氣,客氣一點兒!”
“不要粗魯!”
兩人趕緊使勁兒點頭。
潘鳳讓這兩人去處理,處理好是自己的功勞,處理不好就直接宰了。
剩下的王修和孫劭等人,都沒有著急的表態。
他們也知道孔融在北海的名聲,如果……
他們輕易就叛變的話,以後恐怕會被北海百姓的口水給淹死。
潘鳳當然是又考慮到了這件事情的。
他殺了孔融這個很得名聲的官員,他以後肯定不會自己來治理北海。
他把救北海之名,都讓給太史慈。
就是要將北海交給太史慈。
首先太史慈這個人重義,他把北海交給太史慈,短時間內他不怕太史慈背叛他。
以後可就說不好了。
畢竟,人是會改變了。
當然,得是在太史慈能夠守住北海的情況之下,目前來說的,膠東這塊地方,還沒有多少人盯上。
可潘鳳覺得這塊地方是真不錯。
後麵是 膠東半島,就像是一個口袋,隻要守住北海這個門戶,那麽後麵的膠東半島就可以說是毫無天敵。
不過,這個地方要想要向外發展也很難。
可隻要守住這塊地方,好好發展的話,完全是可以當做是一個糧倉,或許馴養馬匹,要不就儲存兵員。
這麽好的一塊地方,就需要一個不求向外發展,並且能夠孤懸在守城的人。
潘鳳在處理內政的時候。
外麵的太史慈等人在打掃戰場,收攏了近二萬俘虜。
而這兩萬俘虜,就是算是他就給太史慈的啟動資金。
隻要有兵在手,便就鎮壓得住的一切的妖魔邪祟。
所以,潘鳳必須得給太史慈留下大量的兵力。
還得留下一部分的金銀。
北海暫時還不是很缺糧食。
為了給太史慈留下一個幹淨的北海,他將殺死孔融的罪責,全部攬在自己身上。
過兩天他就走了,北海的那些百姓想要怎麽罵他都行,放著他也聽不見。
如果,有人想為孔融報仇,準備刺殺他的話,就跨越千山萬水來找他吧。
潘鳳倒不是很擔心孔融死後,孔家會鬧出什麽幺蛾子來,死了一個孔融,孔家會很快推舉出下一個代言人出來。
唯一讓擔心就是孔家的門客,這些門客一般會做出一些比較過激的事情來。
畢竟,講究的是一個士為知己者死。
特別是孔融作為孔子後人所圈養的門客,他們肯定有點本事兒,並且為了留名,是什麽事兒都能幹得出來。
潘鳳覺得這些人,不算是壞人。
隻不過……
想要收服太麻煩了。
不如,直接宰了比較好。
簡單省事兒……還不需要動腦子。
潘鳳看著孫劭說:“孫大人……”
“汝去將孔融的死訊昭告全城!”
“也不用掩飾任何真相!”
“大大方方的告訴所有人,孔融是我殺的,北海是太史慈救的!”
孫劭的嘴角微微動了動,說道:“明白!”
潘鳳說:“孫大人是個聰明人。”
“該怎麽做,你心裏應該有譜兒的吧!”
“我這個人……”
“還是一個很講道理的人,別人怎麽對我,我就怎麽對人。”
潘鳳說著的時候,拍了拍孫劭肩頭,臉上的笑,好像是可在了臉上一樣的。
此時的潘鳳,看上去就很像是一個壞人……
王修則在一旁冷哼著,說道:“潘無雙!”
“汝壞事做盡,汝會遭報應的。”
潘鳳看著王修,“王大人是吧?”
“那我就想請問,我做了什麽壞事?”
“孔昏庸無能,而我確救了一城人的性命。”
王修道:“不需要汝來救!”
“孔大人已經遣人去尋求劉備,劉將軍前來救北海。”
“汝不過是為自己的惡行,找一個辯駁的理由罷了。”
潘鳳說:“有個很不幸的消息得告訴你們,你們要尋找的那位劉將軍,現在應該是自身難保,在平原被打得全軍潰散,現在都還沒來得及收攏起來。”
“不用懷疑。我就是唯一能救你們的人……”
“而我走了之後。太史慈是唯一能救你們的人。”
“你們還指望孔融?”
“也能幹什麽?”
“守城都守不住,還能指望他什麽?”
“所以,以後好好對待太史子義啊!”
“你們這些文官都是一肚子壞水兒的爛心腸,不過你們要知道一件事情,太史子義能夠保住你們的命。”
“放心,吾在北海修整兩日就離開。”
“北海還是你們的北海!”
“外麵的世界很兇險,我可以和你們講道理,但那些盜賊匪寇可不會。”
……
曹純掀開了蓋在身上的屍體,抬頭看著周圍的時候,戰爭已經結束了。
太史慈帶著一批人迴到了城裏,他看著潘鳳,叫道:“無雙!”
“二萬人!”
“二萬人的俘虜!”
潘鳳正在和王修等交代事情,聽見太史慈的聲音,他趕緊迴頭,“子義迴來了啊!”
“辛苦了。”
“快,休息,休息!”
“順便,我有些事情要跟你交代一下。”
太史慈很興奮,這是他第一次打了這麽大一場仗。
之前都是十幾人,幾十人小打小鬧。
潘鳳下城來拉著太史慈,說道:“子義,吾表你為北海相,威武將軍,以後北海的軍政,汝就一把抓!”
太史慈還有點兒疑惑,“什麽意思?”
潘鳳說:“吾讓你割據一方!”
太史慈使勁兒搖頭:“我……我怎麽能行。”
潘鳳問道:“你怎麽就不行了?”
“大丈夫,當何如?”
太史慈嘴角蠕動著,“大丈夫,當提三尺劍,立不世功。”
“這不就對了。”潘鳳說:“北海我就交給你了。”
“那些文臣你可以信,但不要全信。”
“等我迴去之後,我會重新派兩兩個謀士過來輔佐你。”
太史慈從一個小吏,忽然成為的一方封疆大吏,顯然讓他還不是很適應,腦子裏有些東西反應不過來。
潘鳳拍了拍太史慈肩頭,說道:“以子義的能力,我相信治理北海是沒有問題的。”
“隻要記住吾教你的辦法。”
“先團結百姓,再拉攏士族,打一棒子給塊糖。”
“如果,內部矛盾解決不了的話。”
“外麵門口就是泰山寇……”
“你需要他們幫你治理北海,而他們需要你幫其保命!”
“內部矛盾,外部解決!”
“誒。”潘鳳微微舉手道:“謝什麽?”
“我可什麽都答應你們呢!”
“孔融已經死了。”
“他的家人該怎麽處置。”
“兩位……”
“將來的大人,應該很清楚的吧!”
劉孔慈在使勁兒的點頭,說道:“清楚,清楚……”
潘鳳繼續說道:“哦,對了。要對孔大人的家人客氣,客氣一點兒!”
“不要粗魯!”
兩人趕緊使勁兒點頭。
潘鳳讓這兩人去處理,處理好是自己的功勞,處理不好就直接宰了。
剩下的王修和孫劭等人,都沒有著急的表態。
他們也知道孔融在北海的名聲,如果……
他們輕易就叛變的話,以後恐怕會被北海百姓的口水給淹死。
潘鳳當然是又考慮到了這件事情的。
他殺了孔融這個很得名聲的官員,他以後肯定不會自己來治理北海。
他把救北海之名,都讓給太史慈。
就是要將北海交給太史慈。
首先太史慈這個人重義,他把北海交給太史慈,短時間內他不怕太史慈背叛他。
以後可就說不好了。
畢竟,人是會改變了。
當然,得是在太史慈能夠守住北海的情況之下,目前來說的,膠東這塊地方,還沒有多少人盯上。
可潘鳳覺得這塊地方是真不錯。
後麵是 膠東半島,就像是一個口袋,隻要守住北海這個門戶,那麽後麵的膠東半島就可以說是毫無天敵。
不過,這個地方要想要向外發展也很難。
可隻要守住這塊地方,好好發展的話,完全是可以當做是一個糧倉,或許馴養馬匹,要不就儲存兵員。
這麽好的一塊地方,就需要一個不求向外發展,並且能夠孤懸在守城的人。
潘鳳在處理內政的時候。
外麵的太史慈等人在打掃戰場,收攏了近二萬俘虜。
而這兩萬俘虜,就是算是他就給太史慈的啟動資金。
隻要有兵在手,便就鎮壓得住的一切的妖魔邪祟。
所以,潘鳳必須得給太史慈留下大量的兵力。
還得留下一部分的金銀。
北海暫時還不是很缺糧食。
為了給太史慈留下一個幹淨的北海,他將殺死孔融的罪責,全部攬在自己身上。
過兩天他就走了,北海的那些百姓想要怎麽罵他都行,放著他也聽不見。
如果,有人想為孔融報仇,準備刺殺他的話,就跨越千山萬水來找他吧。
潘鳳倒不是很擔心孔融死後,孔家會鬧出什麽幺蛾子來,死了一個孔融,孔家會很快推舉出下一個代言人出來。
唯一讓擔心就是孔家的門客,這些門客一般會做出一些比較過激的事情來。
畢竟,講究的是一個士為知己者死。
特別是孔融作為孔子後人所圈養的門客,他們肯定有點本事兒,並且為了留名,是什麽事兒都能幹得出來。
潘鳳覺得這些人,不算是壞人。
隻不過……
想要收服太麻煩了。
不如,直接宰了比較好。
簡單省事兒……還不需要動腦子。
潘鳳看著孫劭說:“孫大人……”
“汝去將孔融的死訊昭告全城!”
“也不用掩飾任何真相!”
“大大方方的告訴所有人,孔融是我殺的,北海是太史慈救的!”
孫劭的嘴角微微動了動,說道:“明白!”
潘鳳說:“孫大人是個聰明人。”
“該怎麽做,你心裏應該有譜兒的吧!”
“我這個人……”
“還是一個很講道理的人,別人怎麽對我,我就怎麽對人。”
潘鳳說著的時候,拍了拍孫劭肩頭,臉上的笑,好像是可在了臉上一樣的。
此時的潘鳳,看上去就很像是一個壞人……
王修則在一旁冷哼著,說道:“潘無雙!”
“汝壞事做盡,汝會遭報應的。”
潘鳳看著王修,“王大人是吧?”
“那我就想請問,我做了什麽壞事?”
“孔昏庸無能,而我確救了一城人的性命。”
王修道:“不需要汝來救!”
“孔大人已經遣人去尋求劉備,劉將軍前來救北海。”
“汝不過是為自己的惡行,找一個辯駁的理由罷了。”
潘鳳說:“有個很不幸的消息得告訴你們,你們要尋找的那位劉將軍,現在應該是自身難保,在平原被打得全軍潰散,現在都還沒來得及收攏起來。”
“不用懷疑。我就是唯一能救你們的人……”
“而我走了之後。太史慈是唯一能救你們的人。”
“你們還指望孔融?”
“也能幹什麽?”
“守城都守不住,還能指望他什麽?”
“所以,以後好好對待太史子義啊!”
“你們這些文官都是一肚子壞水兒的爛心腸,不過你們要知道一件事情,太史子義能夠保住你們的命。”
“放心,吾在北海修整兩日就離開。”
“北海還是你們的北海!”
“外麵的世界很兇險,我可以和你們講道理,但那些盜賊匪寇可不會。”
……
曹純掀開了蓋在身上的屍體,抬頭看著周圍的時候,戰爭已經結束了。
太史慈帶著一批人迴到了城裏,他看著潘鳳,叫道:“無雙!”
“二萬人!”
“二萬人的俘虜!”
潘鳳正在和王修等交代事情,聽見太史慈的聲音,他趕緊迴頭,“子義迴來了啊!”
“辛苦了。”
“快,休息,休息!”
“順便,我有些事情要跟你交代一下。”
太史慈很興奮,這是他第一次打了這麽大一場仗。
之前都是十幾人,幾十人小打小鬧。
潘鳳下城來拉著太史慈,說道:“子義,吾表你為北海相,威武將軍,以後北海的軍政,汝就一把抓!”
太史慈還有點兒疑惑,“什麽意思?”
潘鳳說:“吾讓你割據一方!”
太史慈使勁兒搖頭:“我……我怎麽能行。”
潘鳳問道:“你怎麽就不行了?”
“大丈夫,當何如?”
太史慈嘴角蠕動著,“大丈夫,當提三尺劍,立不世功。”
“這不就對了。”潘鳳說:“北海我就交給你了。”
“那些文臣你可以信,但不要全信。”
“等我迴去之後,我會重新派兩兩個謀士過來輔佐你。”
太史慈從一個小吏,忽然成為的一方封疆大吏,顯然讓他還不是很適應,腦子裏有些東西反應不過來。
潘鳳拍了拍太史慈肩頭,說道:“以子義的能力,我相信治理北海是沒有問題的。”
“隻要記住吾教你的辦法。”
“先團結百姓,再拉攏士族,打一棒子給塊糖。”
“如果,內部矛盾解決不了的話。”
“外麵門口就是泰山寇……”
“你需要他們幫你治理北海,而他們需要你幫其保命!”
“內部矛盾,外部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