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算盤
無敵皇豎子,擁兵百萬! 作者:將滿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皇子帶著消息離開了。
隻留下太子和晏殊在原地。
“閣老,你說,三弟他會不會……”
太子話裏有話,但是他也不敢說的太清楚明白。
三皇子沉寂許久,但他手裏也不是沒有資源。更別說,他還有皇後的支持。
所以,方才晏殊將真實情況全盤托出,也未免沒有暫時拉攏三皇子的意思。
陳雲在金鑾殿上大出風頭,把他這個太子,還有三皇子給徹底比了下去。
不但暫時拿了他這個前線總指揮的權責,就連朝堂的風向,也因為這件事情而改變。
因為這件事情,他雖然身為太子,但是,朝堂之上,認可他的朝臣,隻怕已經不多了。
就算他是太子,也需要朝臣的支持度。
他不能就這麽坐以待斃。
所以,今天三皇子上門來求問信息,他為了示好,向三皇子分享了前線的消息。
隻要他們的共同目標是陳雲,那他就要無條件支持。
就算他們沒有公開結盟,但三皇子來訪的消息,會給群臣一個信號。
也許有可能,能夠暫緩太子這邊的頹勢。
“閣老,那我們現在要如何應對?”
南涼王攬下迎戰匈奴這個大活。
而前線的大周將士,也被陳雲暫時地掌控,用作削弱匈奴大軍之用。
因為南涼王堅持,原先鎮守山鬼關的大軍,可以上場。
但是,和匈奴對陣的主戰場,南涼王是一定要用自己的兵。
可以說,陳胤雖然身為監國太子,但是失去了原先的總指揮的名頭,對這件事情的操控力,幾乎為零!
這讓他忍不住抓狂,但又無可奈何。
晏殊聞言神色一正。
因為皇帝在金鑾殿,在群臣麵前,已經確立了南涼王作為對陣匈奴的負責人,那太子,自然而然的,對這件事,也就沒有了插手的權利。
他皺起眉頭,謹慎地向太子提建議。
雖然,他知道,這個有可能會踩到紅線。
“殿下,陛下撤下你總指揮的名頭。但隻要你有兵,不還是可以對這件事情有所幹預?”
晏殊的話,帶有暗示和引導。
果然,太子起了興趣。
“閣老不妨明說?”
“如今前線原本的二十萬大軍被匈奴大軍不斷衝擊之下,隻怕剩下不到十萬。”
“並且,這十萬,還都被南涼王嫌棄,目前用作削弱匈奴大軍之用。”
“我們現在也掌控不了他們,你說的兵,又是何意?”
晏殊眼神凝重。
“殿下手上的兵權雖然被剝奪,但仍舊掌監國之責。”
“隻要陛下不發話,誰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晏殊又再一次提醒。
太子又沉思片刻。
“但京營十萬大軍,經過之前大戰,損耗甚多,國庫虧空,也沒有錢補充新兵。”
“再加上之前南涼王整頓京營。”
“京營為了平賬,已經庫房空空。要把兵練起來,就要錢。”
“現在國庫哪有錢?!”
晏殊深深歎息一聲。
“殿下,不是京營。而是,東邊三十萬的邊防大軍。”
晏殊見太子還是悟不出來,便直接說出口了。
太子聞言,有些愕然。
“什麽?!東邊的三十萬大軍?”
“那不行!大梁國擁兵百萬,如今有一個匈奴進攻,就已經把我們搞得焦頭爛額。若是此時去動東邊的邊防大軍,若是大梁國見我們邊防實力變弱,趁機進攻怎麽辦?!”
“大周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很多時候,戰爭的發動,並不是單純的外因。
幾乎大多數,都是內因觸發外因,然後再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此刻大周抗擊北境入侵的匈奴,已經是舉步維艱了。甚至,要被迫低聲下氣地,向南涼王求助。
如果這個時候,去動東邊的邊防大軍,因為一個匈奴,引動大梁對大周的覬覦。
那大周才真正是遭了滅頂之災。
晏殊搖搖頭。
“殿下,不是說要調走全部的邊防。”
“隻需要十萬。”
“十萬兵力,就算不能搶到南涼王抗擊匈奴的功勞,但是若是能分潤一下戰功,對太子在朝中的名聲,也是大大的有利。”
太子此刻卻有些猶豫。
十萬兵力,那他拿什麽理由呢?
晏殊適時開口。
“殿下,您作為監國太子,有應對大周突發情況的權利。”
“難道匈奴進宮,還算不上是一件危急的事情嗎?”
“殿下擬票,再由我來簽內閣意見。送到東邊邊防線上去,肯定能借調十萬兵力。”
“手上有兵,心裏踏實。”
太子聞言,神情一滯。
聽了晏殊的辦法,他內心掙紮。
這相當於是鑽了空子。
一般來說,大周的兵權,都是由皇帝直接來掌控的。其他人,想要獲得兵權,都要獲得皇帝的朱批。
但是,他現在身為監國太子,掌握了一部分的監國權柄。
再加上晏殊身為內閣閣老,兩方出麵,裏應外合之下,也容不得東邊那方大軍不信。
借調到了兵力,隻要在南涼王和匈奴大軍廝殺得兩敗俱傷之時,他再出麵,就能完美地摘取勝利的果實。
甚至於……
若是南涼王在這場戰鬥中,受重傷……甚至死亡,也是合情合理的!
又能拿到名聲,甚至還有機會,解決掉威脅自己那麽久的南涼王。
太子想著這個場麵,忍不住心中一熱。
相對於借調兵力,削弱了東邊邊防,有可能會引起大梁覬覦的風險來說。很明顯,是收益更大。
太子對這件事情的風險評估完成,眼睛一亮,看向晏殊的眼神,十分滿意。
果然不愧是有毒相之稱的晏殊,這種方法,都能想到。
但是,就是要,冒一點風險。
事不宜遲,太子和晏殊,開始準備令旨,準備送往東邊邊防大軍處。
而另外一邊,三皇子前去拜訪太子的消息,也在朝堂中傳開了。
群臣紛紛猜測和懷疑,沉寂許久的三皇子,是不是要加入太子的陣營。
畢竟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三皇子背後,有著皇後的身影。若是三皇子真的和太子結盟,那南涼王這邊,想要和太子抗衡,難度又上升了好幾級。
三皇子去拜訪太子的消息,也傳到了南涼王這邊。
隻留下太子和晏殊在原地。
“閣老,你說,三弟他會不會……”
太子話裏有話,但是他也不敢說的太清楚明白。
三皇子沉寂許久,但他手裏也不是沒有資源。更別說,他還有皇後的支持。
所以,方才晏殊將真實情況全盤托出,也未免沒有暫時拉攏三皇子的意思。
陳雲在金鑾殿上大出風頭,把他這個太子,還有三皇子給徹底比了下去。
不但暫時拿了他這個前線總指揮的權責,就連朝堂的風向,也因為這件事情而改變。
因為這件事情,他雖然身為太子,但是,朝堂之上,認可他的朝臣,隻怕已經不多了。
就算他是太子,也需要朝臣的支持度。
他不能就這麽坐以待斃。
所以,今天三皇子上門來求問信息,他為了示好,向三皇子分享了前線的消息。
隻要他們的共同目標是陳雲,那他就要無條件支持。
就算他們沒有公開結盟,但三皇子來訪的消息,會給群臣一個信號。
也許有可能,能夠暫緩太子這邊的頹勢。
“閣老,那我們現在要如何應對?”
南涼王攬下迎戰匈奴這個大活。
而前線的大周將士,也被陳雲暫時地掌控,用作削弱匈奴大軍之用。
因為南涼王堅持,原先鎮守山鬼關的大軍,可以上場。
但是,和匈奴對陣的主戰場,南涼王是一定要用自己的兵。
可以說,陳胤雖然身為監國太子,但是失去了原先的總指揮的名頭,對這件事情的操控力,幾乎為零!
這讓他忍不住抓狂,但又無可奈何。
晏殊聞言神色一正。
因為皇帝在金鑾殿,在群臣麵前,已經確立了南涼王作為對陣匈奴的負責人,那太子,自然而然的,對這件事,也就沒有了插手的權利。
他皺起眉頭,謹慎地向太子提建議。
雖然,他知道,這個有可能會踩到紅線。
“殿下,陛下撤下你總指揮的名頭。但隻要你有兵,不還是可以對這件事情有所幹預?”
晏殊的話,帶有暗示和引導。
果然,太子起了興趣。
“閣老不妨明說?”
“如今前線原本的二十萬大軍被匈奴大軍不斷衝擊之下,隻怕剩下不到十萬。”
“並且,這十萬,還都被南涼王嫌棄,目前用作削弱匈奴大軍之用。”
“我們現在也掌控不了他們,你說的兵,又是何意?”
晏殊眼神凝重。
“殿下手上的兵權雖然被剝奪,但仍舊掌監國之責。”
“隻要陛下不發話,誰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晏殊又再一次提醒。
太子又沉思片刻。
“但京營十萬大軍,經過之前大戰,損耗甚多,國庫虧空,也沒有錢補充新兵。”
“再加上之前南涼王整頓京營。”
“京營為了平賬,已經庫房空空。要把兵練起來,就要錢。”
“現在國庫哪有錢?!”
晏殊深深歎息一聲。
“殿下,不是京營。而是,東邊三十萬的邊防大軍。”
晏殊見太子還是悟不出來,便直接說出口了。
太子聞言,有些愕然。
“什麽?!東邊的三十萬大軍?”
“那不行!大梁國擁兵百萬,如今有一個匈奴進攻,就已經把我們搞得焦頭爛額。若是此時去動東邊的邊防大軍,若是大梁國見我們邊防實力變弱,趁機進攻怎麽辦?!”
“大周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很多時候,戰爭的發動,並不是單純的外因。
幾乎大多數,都是內因觸發外因,然後再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此刻大周抗擊北境入侵的匈奴,已經是舉步維艱了。甚至,要被迫低聲下氣地,向南涼王求助。
如果這個時候,去動東邊的邊防大軍,因為一個匈奴,引動大梁對大周的覬覦。
那大周才真正是遭了滅頂之災。
晏殊搖搖頭。
“殿下,不是說要調走全部的邊防。”
“隻需要十萬。”
“十萬兵力,就算不能搶到南涼王抗擊匈奴的功勞,但是若是能分潤一下戰功,對太子在朝中的名聲,也是大大的有利。”
太子此刻卻有些猶豫。
十萬兵力,那他拿什麽理由呢?
晏殊適時開口。
“殿下,您作為監國太子,有應對大周突發情況的權利。”
“難道匈奴進宮,還算不上是一件危急的事情嗎?”
“殿下擬票,再由我來簽內閣意見。送到東邊邊防線上去,肯定能借調十萬兵力。”
“手上有兵,心裏踏實。”
太子聞言,神情一滯。
聽了晏殊的辦法,他內心掙紮。
這相當於是鑽了空子。
一般來說,大周的兵權,都是由皇帝直接來掌控的。其他人,想要獲得兵權,都要獲得皇帝的朱批。
但是,他現在身為監國太子,掌握了一部分的監國權柄。
再加上晏殊身為內閣閣老,兩方出麵,裏應外合之下,也容不得東邊那方大軍不信。
借調到了兵力,隻要在南涼王和匈奴大軍廝殺得兩敗俱傷之時,他再出麵,就能完美地摘取勝利的果實。
甚至於……
若是南涼王在這場戰鬥中,受重傷……甚至死亡,也是合情合理的!
又能拿到名聲,甚至還有機會,解決掉威脅自己那麽久的南涼王。
太子想著這個場麵,忍不住心中一熱。
相對於借調兵力,削弱了東邊邊防,有可能會引起大梁覬覦的風險來說。很明顯,是收益更大。
太子對這件事情的風險評估完成,眼睛一亮,看向晏殊的眼神,十分滿意。
果然不愧是有毒相之稱的晏殊,這種方法,都能想到。
但是,就是要,冒一點風險。
事不宜遲,太子和晏殊,開始準備令旨,準備送往東邊邊防大軍處。
而另外一邊,三皇子前去拜訪太子的消息,也在朝堂中傳開了。
群臣紛紛猜測和懷疑,沉寂許久的三皇子,是不是要加入太子的陣營。
畢竟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三皇子背後,有著皇後的身影。若是三皇子真的和太子結盟,那南涼王這邊,想要和太子抗衡,難度又上升了好幾級。
三皇子去拜訪太子的消息,也傳到了南涼王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