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的中軍大帳內,一個長相異常魁梧的匈奴人微微躬身,恭敬地地說道:“參見逍遙大人!”
“不必多禮,不知逐日王來此,有何指教?”林濤淡淡地問道。
“久聞大人仁德,我等早已心向往之,今日來此,是想歸順大人,望大人不棄!”逐日王緩聲說道。
“歸順?”林濤眉頭微皺。
逐日王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若逐日王真心歸順,我自然是歡迎之極,隻是……”林濤摸了摸下巴。
“我可帶兵前去攻打唿韓邪主力,以表忠心!”逐日王連忙說道。
“好!若是如此,事成之後,我必有重賞!”
“逍遙大人,若我能擊潰唿韓邪的主力,可否賞賜一郡之地,讓我族之人容身?”逐日王再次躬身。
林濤聞言,眉頭微皺,沉吟片刻,緩緩地站了起來:“若逐日王能夠擊潰唿韓邪主力大軍,可將你族之人,遷往河西郡!”林濤說道。
逐日王聞言,先是一愣,隨後有些無奈地點了點頭:“大人放心,即日起,北方再無唿韓邪單於!”
林濤並未說話,目送逐日王出了軍帳。
半晌過後,林濤才開口問道:“逐日王歸順之言,有幾分誠意?”
“啟稟主公,無論幾分誠意,隻需等待斥雁兵的迴報即可,但讓匈奴人遷入並州……”張良有些猶豫。
“文和,你怎麽看?”林濤看向了賈詡。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賈詡隻說了八個字。
林濤點了點頭:“沒錯,正是因為如此,我才要將匈奴族人遷入西河郡,此郡以北是雲中郡,西臨五原、上郡,東為太原、上黨,若有異動,三麵可攻!”
“其次,隻要遷入西河郡,如何安排,便是我的一句話,若真的安分,則可迅速漢化,若有異心,一些百姓而已,即便是匈奴的百姓,戰力也不會高於士卒,也可迅速鎮壓甚至消滅!”
“原來主公早有防範,這是我等多慮了!”賈詡躬身說道。
“雖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隻要入了華夏,便可分而治之,讓其變成我族之人!”林濤自信的說道。
如果數量比較多,確實很難同質化,但南匈奴在丁零帝國的不斷打壓下,其百姓數量可能不足西河郡人口的一半,而且西河郡城防都是夏盟的人,可以隨時監督,以防動亂。
若是時間充裕,林濤對於逐日王的歸順還要再思考一下利弊,但現在雁門關告急,司、冀又虎視眈眈,他需盡早解決北方之敵。
正於此時,蘇暮雪有發來了一條消息,這個消息對於林濤來說,喜憂參半。
劍指天下要比想象中在幽州更有地位,竟然說服了幽州刺史公孫瓚,願意向雁門關處調兵。
幽州東部設有四郡,統治扶餘和高句麗(非高麗,高句麗和高麗有250年以上的年代差距),公孫瓚這一調兵,讓高句麗的心思活躍起來,竟然直接造反,並且要舉全國之力進攻薊城,意圖占領整個幽州。
對於林濤來說,高句麗起義,幽州應接不暇,必然撤兵,但根據蘇暮雪提供的消息,高句麗一直隱忍發展,現實實力竟與薊城不相上下,而且還與幽州以北的烏桓打成了秘密協議。
如此一來,幽州的形式就有些不容樂觀。
“雁門關外的形勢如何?”林濤問道。
“大部分敵軍已經撤退,還有一些玩家駐守,若是派出四十萬左右的兵力,應該就可以將其全部殲滅,不過我擔心有埋伏,所以就沒有出兵!”蘇暮雪說道。
“這些人,高句麗都造反了,他們還想著打壓自己人!”林濤怒意漸起。
“你有什麽打算?”蘇暮雪問道。
“我會盡快平定北方,然後就迴援並州!”
“據說交州那麵也有不少起義的,尤其是南越,極不安分,我們現在防守的壓力緩解不少,你不用太急!”
蘇暮雪知道,如果林濤急著迴防,在北伐之時,便會采取強攻,如此一來,勢必會造成極大的傷亡。
“我知道了!”林濤點了點頭。
二人又閑聊片刻才掛斷了電話。
半個時辰後,有斥雁兵送信入帳。
逐日王迴到唿韓邪單於駐地,並未直接發起進攻,而是假言有要事相商,待唿韓邪毫無防備之時,暴起將其擊殺。
唿韓邪部也有不少忠於他的文臣武將,均被逐日王所殺,隨後兩部大軍也發生了局部作戰,各有戰損。
直到傍晚,戰事徹底結束,唿韓邪部剩下的匈奴兵全部投降。
同時,逐日王也給林濤送來了戰報,和一些戰利品。
“現在南匈奴隻剩下逐日王這一支大軍了,雖然名義上歸順於我,但我還是很不放心,諸位覺得如何處理,比較妥當?”林濤沉聲說道。uu看書 .uukanshu.o
“主公,如今匈奴之患除,但丁零之勢越發龐大,不如命逐日王率軍北上!”張良建議道。
“在此之前,要先將匈奴百姓遷入並州,分而治之,一來解決北方之患,隻要沒有百姓人口,就沒有兵源,二來對逐日王也有所牽製,讓其投鼠忌器!”賈詡沉聲說道。
林濤聞言,點了點頭:“好!那就如此行事!”
“主公,兗州曹操以少勝多,擊敗袁氏,已經占領冀州,袁紹兩子,袁尚袁熙向北逃至烏桓,據說曹操要北伐烏桓,而我們不如趁此時機東去,趁著烏桓向南調兵時,直搗龍泉!”賈詡上前一步。
林濤雙目微眯:“可知烏桓主力尚有多少兵馬?”
“啟稟主公,原本四百餘萬,但現在至少有三百萬兵馬被調去盧龍塞,而烏桓老巢柳城,隻有不足百萬兵力!”賈詡躬身說道。
“轟隆隆!”
外麵傳來陣陣雷聲,方才開始晴空萬裏,轉眼大雨傾盆。
眼下,已經到了雨季,這道路泥濘難行。
近萬裏奔襲,進攻烏桓,至少需要十日以上。
林濤摸了摸下巴,有些猶豫。
“主公此等良機,萬不可錯過!”賈詡繼續說道。
“不必多禮,不知逐日王來此,有何指教?”林濤淡淡地問道。
“久聞大人仁德,我等早已心向往之,今日來此,是想歸順大人,望大人不棄!”逐日王緩聲說道。
“歸順?”林濤眉頭微皺。
逐日王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若逐日王真心歸順,我自然是歡迎之極,隻是……”林濤摸了摸下巴。
“我可帶兵前去攻打唿韓邪主力,以表忠心!”逐日王連忙說道。
“好!若是如此,事成之後,我必有重賞!”
“逍遙大人,若我能擊潰唿韓邪的主力,可否賞賜一郡之地,讓我族之人容身?”逐日王再次躬身。
林濤聞言,眉頭微皺,沉吟片刻,緩緩地站了起來:“若逐日王能夠擊潰唿韓邪主力大軍,可將你族之人,遷往河西郡!”林濤說道。
逐日王聞言,先是一愣,隨後有些無奈地點了點頭:“大人放心,即日起,北方再無唿韓邪單於!”
林濤並未說話,目送逐日王出了軍帳。
半晌過後,林濤才開口問道:“逐日王歸順之言,有幾分誠意?”
“啟稟主公,無論幾分誠意,隻需等待斥雁兵的迴報即可,但讓匈奴人遷入並州……”張良有些猶豫。
“文和,你怎麽看?”林濤看向了賈詡。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賈詡隻說了八個字。
林濤點了點頭:“沒錯,正是因為如此,我才要將匈奴族人遷入西河郡,此郡以北是雲中郡,西臨五原、上郡,東為太原、上黨,若有異動,三麵可攻!”
“其次,隻要遷入西河郡,如何安排,便是我的一句話,若真的安分,則可迅速漢化,若有異心,一些百姓而已,即便是匈奴的百姓,戰力也不會高於士卒,也可迅速鎮壓甚至消滅!”
“原來主公早有防範,這是我等多慮了!”賈詡躬身說道。
“雖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隻要入了華夏,便可分而治之,讓其變成我族之人!”林濤自信的說道。
如果數量比較多,確實很難同質化,但南匈奴在丁零帝國的不斷打壓下,其百姓數量可能不足西河郡人口的一半,而且西河郡城防都是夏盟的人,可以隨時監督,以防動亂。
若是時間充裕,林濤對於逐日王的歸順還要再思考一下利弊,但現在雁門關告急,司、冀又虎視眈眈,他需盡早解決北方之敵。
正於此時,蘇暮雪有發來了一條消息,這個消息對於林濤來說,喜憂參半。
劍指天下要比想象中在幽州更有地位,竟然說服了幽州刺史公孫瓚,願意向雁門關處調兵。
幽州東部設有四郡,統治扶餘和高句麗(非高麗,高句麗和高麗有250年以上的年代差距),公孫瓚這一調兵,讓高句麗的心思活躍起來,竟然直接造反,並且要舉全國之力進攻薊城,意圖占領整個幽州。
對於林濤來說,高句麗起義,幽州應接不暇,必然撤兵,但根據蘇暮雪提供的消息,高句麗一直隱忍發展,現實實力竟與薊城不相上下,而且還與幽州以北的烏桓打成了秘密協議。
如此一來,幽州的形式就有些不容樂觀。
“雁門關外的形勢如何?”林濤問道。
“大部分敵軍已經撤退,還有一些玩家駐守,若是派出四十萬左右的兵力,應該就可以將其全部殲滅,不過我擔心有埋伏,所以就沒有出兵!”蘇暮雪說道。
“這些人,高句麗都造反了,他們還想著打壓自己人!”林濤怒意漸起。
“你有什麽打算?”蘇暮雪問道。
“我會盡快平定北方,然後就迴援並州!”
“據說交州那麵也有不少起義的,尤其是南越,極不安分,我們現在防守的壓力緩解不少,你不用太急!”
蘇暮雪知道,如果林濤急著迴防,在北伐之時,便會采取強攻,如此一來,勢必會造成極大的傷亡。
“我知道了!”林濤點了點頭。
二人又閑聊片刻才掛斷了電話。
半個時辰後,有斥雁兵送信入帳。
逐日王迴到唿韓邪單於駐地,並未直接發起進攻,而是假言有要事相商,待唿韓邪毫無防備之時,暴起將其擊殺。
唿韓邪部也有不少忠於他的文臣武將,均被逐日王所殺,隨後兩部大軍也發生了局部作戰,各有戰損。
直到傍晚,戰事徹底結束,唿韓邪部剩下的匈奴兵全部投降。
同時,逐日王也給林濤送來了戰報,和一些戰利品。
“現在南匈奴隻剩下逐日王這一支大軍了,雖然名義上歸順於我,但我還是很不放心,諸位覺得如何處理,比較妥當?”林濤沉聲說道。uu看書 .uukanshu.o
“主公,如今匈奴之患除,但丁零之勢越發龐大,不如命逐日王率軍北上!”張良建議道。
“在此之前,要先將匈奴百姓遷入並州,分而治之,一來解決北方之患,隻要沒有百姓人口,就沒有兵源,二來對逐日王也有所牽製,讓其投鼠忌器!”賈詡沉聲說道。
林濤聞言,點了點頭:“好!那就如此行事!”
“主公,兗州曹操以少勝多,擊敗袁氏,已經占領冀州,袁紹兩子,袁尚袁熙向北逃至烏桓,據說曹操要北伐烏桓,而我們不如趁此時機東去,趁著烏桓向南調兵時,直搗龍泉!”賈詡上前一步。
林濤雙目微眯:“可知烏桓主力尚有多少兵馬?”
“啟稟主公,原本四百餘萬,但現在至少有三百萬兵馬被調去盧龍塞,而烏桓老巢柳城,隻有不足百萬兵力!”賈詡躬身說道。
“轟隆隆!”
外麵傳來陣陣雷聲,方才開始晴空萬裏,轉眼大雨傾盆。
眼下,已經到了雨季,這道路泥濘難行。
近萬裏奔襲,進攻烏桓,至少需要十日以上。
林濤摸了摸下巴,有些猶豫。
“主公此等良機,萬不可錯過!”賈詡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