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 首鼠兩端公孫康
三國:我呂布,白門樓開局 作者:載酒青衣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賈詡開口道:“主公是想不明白,為何公孫康都願意投降了,卻還是不肯出兵助力我軍?”
呂布點頭道:“如果幽州局勢,還是曹軍占據更大優勢。”
“或者說我軍後力不足,根本沒辦法繼續向前突破。”
“公孫康想要據守一方,倒也能說的過去。”
“畢竟能當土皇帝,誰願意前去給他人賣命?”
“可眼下局勢,我軍下幽州不過是早晚的事情罷了。”
“在這種關鍵時刻,公孫康還敢待價而沽,他真不怕孤清算舊賬?”
賈詡笑道:“公孫康之所以如此決斷,主要是出於兩個緣故。”
“第一,曹操畢竟代表朝廷,名正而言順。”
“再加上河北之地和中原之地,還在曹軍掌控之下。”
“就算我軍可以拿下幽州大半,也要麵對曹軍不斷反撲。”
“公孫康不確定我軍能否擋得住曹軍反撲,所以他才不敢站隊!”
呂布冷笑:“冀州和中原之地,確實都在曹軍掌控之下。”
“可隻要文長向前奮力一擊拿下上穀和涿郡,然後我軍再進據漁陽、廣陽和右北平三郡。”
“我軍轄地,就能和公孫康互相接壤。”
“本王縱然一時半刻收拾不了曹孟德,難道還拿不下他?”
賈詡搖頭道:“幽州是冀州防禦之前端,一旦有失,河北不保。”
“所以哪怕我軍可以攻占幽州,曹操肯定也會盡起大軍以反撲。”
“而公孫康手下,至少還有可用之兵四五萬。”
“如果主公想要清算舊賬,公孫康就會助力曹軍一起對付我們!”
“從這一點來說,除非我軍可以拿下幽州大部和冀州全境,將曹軍全部趕到黃河以南!”
“否則的話,公孫康在遼東郡就能有恃無恐!”
呂布歎息道:“除此之外,第二個理由呢?”
曹操這家夥,非同尋常人也。
以前自己帶兵征戰,蜀中、涼州和並州等地,都是很快拿下。
可幽州之戰,從去年打到今年了,實際上也隻拿下一個代郡而已!
想要攻占河北,把曹軍趕到黃河以南,誰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成功?
賈詡開口道:“自朝廷動蕩以來,公孫度和公孫康父子在遼東郡自成一方,已曆二十年。”
“公孫度身死之後,公孫康接掌大權,威儀可比當朝天子。”
“可一旦歸降我軍,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如同鎮南將軍(劉璋)一般,去往臨湘城歸老而已。”
“公孫康今年才多大?甚至還不到四十歲!”
“所以今時今日,他豈肯交出兵權安心歸養?”
說白了,公孫康這會兒還年輕,戀權之心太重!
如果他現在六七十了,你看他投降不投降?
呂布開口道:“所以公孫度若是不死,其實遼東之地早已歸降?”
賈詡笑道:“正是如此!”
呂布沉思片刻道:“大家都說說看吧,咱們要不要答應公孫康的條件?”
從利害攸關來看,隻要公孫康老老實實投降交出兵權。
不但能夠讓幽州之地盡快平穩,還能平白新得四五萬軍!
但是從內心深處來說,呂布是真的瞧不上公孫康這種首鼠兩端的做法!
非要給他封個鎮北將軍號,不但自身念頭不通暢!
其他那些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們,如何交代?
太史慈抱拳道:“主公,方今天下,中原曹操和荊州劉備,才是我軍最大的兩個敵手。”
“至於當前局勢,如果公孫康願意平穩投降,對於我軍平幽州下冀州,必然大有助力!”
“所以為天下計,末將以為可以答應公孫康的條件。”
“至於軍中諸將,肯定也會理解主公難處!”
太史慈的言下之意是,公孫康想要求官,咱們給他就是了。
畢竟現如今幽州局勢使然,有他幫忙,幽冀之地很快就能平定。
至於這個鎮北將軍號,我們是不在乎的!
呂布搖頭道:“子義忠勇義烈,確實不在乎官職高低。”
“可身為主君,孤豈能讓人無功而受祿?”
“如果公孫康先出兵再歸降,拿下幽州之後,給他一個鎮北將軍號,也不是不行。”
“可他非要隔岸觀火,然後再求取官爵,此事絕不可行!”
“這先後之分,必須要理清楚!”
太史慈是江東舊將,他當初之所以歸降,主要還是為了孫策臨死之前的一句話,想要護住孫紹一生安穩!
對他而言,確實不在乎這個鎮北將軍號。
可太史慈不在乎,魏延呢?馬超呢?張繡呢?
要知道當年自己下荊南的時候,張繡投誠可是雪中送炭!
可事到如今,張繡也不過才領個四平將軍號!
公孫康屁都沒幹,一上來就要比張繡官職還高。
身為主君若不能一碗水端平,如何對下負責?
黃忠抱拳道:“主公啊,這事兒其實說難也不難!”
“咱們可以假裝答應公孫康的條件,先讓他交出地盤和兵權。”
“等他去了臨湘城之後,隨便找個由頭再給他降職不就行了?”
“反正當年咱們和遼東互市的時候,公孫康不是也故意抬價坑過咱們?如此正好互相抵消!”
現如今楚曹相峙,已經到了最關鍵時候!
隻要公孫康不出兵,魏延就有極大可能攻下上穀和涿郡。
所以在黃忠看來,完全可以忽悠他一把,先拿下幽州再說!
呂布繼續搖頭:“若是當年諸侯亂戰之時,咱們為了死中求活,確實可以兵不厭詐。”
“可今時今日,本王若想取信於天下,就不能輕易食言!”
“遼東之地再關鍵,一個公孫康,還不足以讓本王言而無信!”
黃忠這個法子確實可行,但問題是,自己好不容易才轉變名聲。
就為了公孫康手裏區區四五萬軍,就要重新變為兩麵三刀之人。
如此反複,楚國文武和百姓將會如何看待自己?
說到這裏,呂布對賈詡開口道。
“文和啊,本王是著實不願受公孫康之脅迫!”
“所以這件事情,你有何看法?”
賈詡笑道:“主公,我楚國之地,囊括數州。”
“楚國之兵,多達幾十萬眾!”
“楚國朝廷和百姓,也是唯主公馬首是瞻!”
“若您著實不願給公孫康鎮北將軍號,咱們直接拒絕就是了,何須多慮?”
呂布點頭道:“如果幽州局勢,還是曹軍占據更大優勢。”
“或者說我軍後力不足,根本沒辦法繼續向前突破。”
“公孫康想要據守一方,倒也能說的過去。”
“畢竟能當土皇帝,誰願意前去給他人賣命?”
“可眼下局勢,我軍下幽州不過是早晚的事情罷了。”
“在這種關鍵時刻,公孫康還敢待價而沽,他真不怕孤清算舊賬?”
賈詡笑道:“公孫康之所以如此決斷,主要是出於兩個緣故。”
“第一,曹操畢竟代表朝廷,名正而言順。”
“再加上河北之地和中原之地,還在曹軍掌控之下。”
“就算我軍可以拿下幽州大半,也要麵對曹軍不斷反撲。”
“公孫康不確定我軍能否擋得住曹軍反撲,所以他才不敢站隊!”
呂布冷笑:“冀州和中原之地,確實都在曹軍掌控之下。”
“可隻要文長向前奮力一擊拿下上穀和涿郡,然後我軍再進據漁陽、廣陽和右北平三郡。”
“我軍轄地,就能和公孫康互相接壤。”
“本王縱然一時半刻收拾不了曹孟德,難道還拿不下他?”
賈詡搖頭道:“幽州是冀州防禦之前端,一旦有失,河北不保。”
“所以哪怕我軍可以攻占幽州,曹操肯定也會盡起大軍以反撲。”
“而公孫康手下,至少還有可用之兵四五萬。”
“如果主公想要清算舊賬,公孫康就會助力曹軍一起對付我們!”
“從這一點來說,除非我軍可以拿下幽州大部和冀州全境,將曹軍全部趕到黃河以南!”
“否則的話,公孫康在遼東郡就能有恃無恐!”
呂布歎息道:“除此之外,第二個理由呢?”
曹操這家夥,非同尋常人也。
以前自己帶兵征戰,蜀中、涼州和並州等地,都是很快拿下。
可幽州之戰,從去年打到今年了,實際上也隻拿下一個代郡而已!
想要攻占河北,把曹軍趕到黃河以南,誰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成功?
賈詡開口道:“自朝廷動蕩以來,公孫度和公孫康父子在遼東郡自成一方,已曆二十年。”
“公孫度身死之後,公孫康接掌大權,威儀可比當朝天子。”
“可一旦歸降我軍,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如同鎮南將軍(劉璋)一般,去往臨湘城歸老而已。”
“公孫康今年才多大?甚至還不到四十歲!”
“所以今時今日,他豈肯交出兵權安心歸養?”
說白了,公孫康這會兒還年輕,戀權之心太重!
如果他現在六七十了,你看他投降不投降?
呂布開口道:“所以公孫度若是不死,其實遼東之地早已歸降?”
賈詡笑道:“正是如此!”
呂布沉思片刻道:“大家都說說看吧,咱們要不要答應公孫康的條件?”
從利害攸關來看,隻要公孫康老老實實投降交出兵權。
不但能夠讓幽州之地盡快平穩,還能平白新得四五萬軍!
但是從內心深處來說,呂布是真的瞧不上公孫康這種首鼠兩端的做法!
非要給他封個鎮北將軍號,不但自身念頭不通暢!
其他那些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們,如何交代?
太史慈抱拳道:“主公,方今天下,中原曹操和荊州劉備,才是我軍最大的兩個敵手。”
“至於當前局勢,如果公孫康願意平穩投降,對於我軍平幽州下冀州,必然大有助力!”
“所以為天下計,末將以為可以答應公孫康的條件。”
“至於軍中諸將,肯定也會理解主公難處!”
太史慈的言下之意是,公孫康想要求官,咱們給他就是了。
畢竟現如今幽州局勢使然,有他幫忙,幽冀之地很快就能平定。
至於這個鎮北將軍號,我們是不在乎的!
呂布搖頭道:“子義忠勇義烈,確實不在乎官職高低。”
“可身為主君,孤豈能讓人無功而受祿?”
“如果公孫康先出兵再歸降,拿下幽州之後,給他一個鎮北將軍號,也不是不行。”
“可他非要隔岸觀火,然後再求取官爵,此事絕不可行!”
“這先後之分,必須要理清楚!”
太史慈是江東舊將,他當初之所以歸降,主要還是為了孫策臨死之前的一句話,想要護住孫紹一生安穩!
對他而言,確實不在乎這個鎮北將軍號。
可太史慈不在乎,魏延呢?馬超呢?張繡呢?
要知道當年自己下荊南的時候,張繡投誠可是雪中送炭!
可事到如今,張繡也不過才領個四平將軍號!
公孫康屁都沒幹,一上來就要比張繡官職還高。
身為主君若不能一碗水端平,如何對下負責?
黃忠抱拳道:“主公啊,這事兒其實說難也不難!”
“咱們可以假裝答應公孫康的條件,先讓他交出地盤和兵權。”
“等他去了臨湘城之後,隨便找個由頭再給他降職不就行了?”
“反正當年咱們和遼東互市的時候,公孫康不是也故意抬價坑過咱們?如此正好互相抵消!”
現如今楚曹相峙,已經到了最關鍵時候!
隻要公孫康不出兵,魏延就有極大可能攻下上穀和涿郡。
所以在黃忠看來,完全可以忽悠他一把,先拿下幽州再說!
呂布繼續搖頭:“若是當年諸侯亂戰之時,咱們為了死中求活,確實可以兵不厭詐。”
“可今時今日,本王若想取信於天下,就不能輕易食言!”
“遼東之地再關鍵,一個公孫康,還不足以讓本王言而無信!”
黃忠這個法子確實可行,但問題是,自己好不容易才轉變名聲。
就為了公孫康手裏區區四五萬軍,就要重新變為兩麵三刀之人。
如此反複,楚國文武和百姓將會如何看待自己?
說到這裏,呂布對賈詡開口道。
“文和啊,本王是著實不願受公孫康之脅迫!”
“所以這件事情,你有何看法?”
賈詡笑道:“主公,我楚國之地,囊括數州。”
“楚國之兵,多達幾十萬眾!”
“楚國朝廷和百姓,也是唯主公馬首是瞻!”
“若您著實不願給公孫康鎮北將軍號,咱們直接拒絕就是了,何須多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