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歎息道:“話雖如此,然則情何以堪?”


    “太祖皇帝當年斬蛇起義,一路破秦擊楚,最終享有天下兩百餘年。”


    “光武皇帝中興,南征北戰十二載,大漢朝廷幸而轉危為安。”


    “我劉家世代宗室,璋雖無益於天下,卻也不敢帶頭上書啊!”


    劉璋的意思很清楚,大漢朝廷走到如今不容易。


    雖然我劉璋沒本事,丟了蜀中和成都。


    可無論如何,畢竟也是皇親國戚,哪能賣祖求榮?


    賈詡忽然笑道:“老夫能否先問劉將軍一個問題?”


    劉璋神色無奈道:“還請賈長史直言!”


    賈詡開口道:“主公稱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假設劉將軍沒有帶頭上書,能否阻止這件事情?”


    劉璋搖頭:“以將軍府如今之體量,一個征東將軍再加上揚州牧的名號,已經不足以號令四方了。”


    “而主公稱王乃是自立,根本無需天子首肯和朝廷允許。”


    “就算璋不願意帶頭上書,想必主公也會安排其他人等。”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協。


    別說呂布了,就算換成劉備有這麽大的地盤,他一樣會稱王建製!


    劉璋很清楚自己在這件事情上,沒有絲毫阻攔的可能。


    他隻是抱殘守缺,不願意帶頭上書而已。


    賈詡繼續道:“劉將軍有沒有想過,假如你不願意帶頭上書。”


    “從今之後,溫侯心中將會如何作想?”


    這話一出口,劉璋瞬間神色緊張道。


    “賈長史明鑒啊,這件事情主要是璋身份使然,所以不好出力罷了。”


    “可無論如何,我們劉家上下決然不敢再有二心啊!”


    賈詡搖頭道:“征東將軍府治下這麽多臣屬,誰忠誰奸,誰有功,誰有過,總要觀其行跡才行。”


    “劉將軍想要置身事外,就已經駁了主公的麵子。”


    “主公氣量大或許不會太過計較,可從今往後,也就徹底失了主君與臣屬的情分。”


    “一旦情分不在,到時候劉家上下,在楚王治下又當如何?”


    賈詡的意思很清楚,站隊這種事情,要麽站對,要麽站錯。


    但是有時候,不站也是錯!


    看到劉璋一時間沉默不語,賈詡繼續道。


    “如果是許都城裏的天子,確實有資格將朝廷興亡一肩挑之。”


    “可劉將軍畢竟不是大宗當繼的身份,自然也無需考慮太多。”


    “老夫說句不好聽的話,從當初成都大戰結束之後,劉家上下就已經身份轉變。”


    “你們先是征東將軍府治下臣屬,然後才是宗室身份。”


    “如果溫侯自立之後,劉將軍還不能表明心誌,繼續保留宗室身份。”


    “到時候楚王治下這麽多驕兵悍將,大臣酷吏,會一直盯著誰?”


    做人做事,要講究一個先後順序。


    你劉璋是朝廷宗室,可你又不是當今天子一脈!


    宗室出身不假,但畢竟血脈離得太遠了。


    既然你們家根本沒資格繼承皇位,這朝廷興衰,跟你有什麽關係?


    除此之外,征東將軍府一旦自立,就等於是跟朝廷劃清界限!


    到時候你這個宗室身份不但毫無用處,反而還會遭人記恨!


    上有所好,下必有所效。


    如果溫侯不喜歡你了,這楚王轄地之內的文武群臣,是拿你們劉家繼續當宗室呢?


    還是眼中釘,肉中刺?


    賈詡這話一出口,劉璋嚎啕大哭起來!


    “嗚嗚嗚,嗚嗚嗚~!”


    “賈長史啊,難道非要如此不可麽?”


    “我父子在蜀中二十餘年,並無益於百姓,所以溫侯大軍來攻,眼見事不可為,隻能合家上下全部歸降。”


    “可溫侯稱王,咱們征東將軍府這麽多文武群臣上書勸諫,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也不少啊!”


    “賈長史何苦,非要如此相迫?”


    劉璋一旦上書,就算能夠安穩活命,甚至加官進爵!


    可賣祖求榮的名號,就再也洗不掉了!


    到他這個年紀,生死固然重要,可名聲更重要啊!


    所以就算賈詡苦苦相勸,劉璋還是不肯鬆口。


    看到劉璋一時間心神失守,賈詡歎息一聲道。


    “劉將軍已經年近五旬,所思所求,自然無多。”


    “可二位公子,現如今還正當壯年吧?”


    “如果劉將軍不願意帶頭上書,汝之後人在楚王治下,何以自處?”


    你劉璋不想背罵名,倒也無妨。


    可劉循呢?還有劉闡呢?


    往小了說,從今往後他們倆再也沒有繼續升遷的可能,甚至還要降職!


    往大了說,你劉家上下擺明了不跟楚王一條心!


    指不定哪天就有人推倒大樹,有人落井下石!


    劉家後人如何自處?劉家後人根本無法自處!隻有死路一條!


    到底是你一人名聲重要,還是家族上下的性命更重要?


    賈詡這話一出口,劉璋再次嚎啕大哭起來~!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看到劉璋如此態度,賈詡寬慰道。


    “今日之言,出我之口,入君之耳。”


    “方今天下之局,大漢朝廷已經不可能第三興了!”


    “劉備實力太小,隻能在夾縫之中求生存。”


    “所以十年二十年之後,如今天下不姓曹,就要姓呂。”


    “劉將軍今日上書看似艱難,可三十年後,兩位公子想起今日之事,絕不會有所憤恨,反而還會心懷慶幸!”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劉璋也很清楚自己沒有繼續推脫的可能。


    好不容易擦幹眼淚之後,劉璋這才對賈詡略一拱手道。


    “請賈長史代為迴稟溫侯,百官勸進之日,璋願為第一人!”


    賈詡說的不錯,自己已經一把年紀了,哪怕死也無妨!


    可劉循和劉闡,甚至包括他們倆的後代呢?


    想要繼續在楚王治下生活,也隻能由自己背負這份罵名了!


    事情商議妥當之後,賈詡對劉璋還了一禮,然後才返迴稟報。


    建安十年,十一月初八。


    臨湘城外百姓打魚之時,忽然從湘水之中撈出來一方古鼎。


    觀其形製,四足雙耳,鼎口方正。


    最關鍵的是,鼎上還有先秦時期的鳥篆銘文。


    好不容易找人辨認清楚之後,才知道上麵寫的是。


    “薑水落,大楚興,呂為王,天下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呂布,白門樓開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載酒青衣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載酒青衣客並收藏三國:我呂布,白門樓開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