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王建製以後,中樞空缺的官位太多了。


    所以呂布有心讓馬騰跟自己一起迴轉荊南,直接在王府之中任職。


    至於長安和關中一線,就以張遼為長安留守,徐庶為京兆尹。


    而馬超、魏延二將,先留在長安城中一起聽調。


    建安十年,八月十八,許都。


    經過連續大半年征戰之後,曹操終於率領曹軍主力班師迴朝。


    為了盡可能應對呂布稱王之舉,曹操迴京之後沒多久,就在朝會之上建議罷免三公,重新設立丞相一職。


    曹操的理由是,朝廷之所以不能迅速掃滅四方諸侯,一是因為兵力有限,很難一次性麵對許多叛賊一起用兵。


    至於其二,就是因為朝廷自身權力太過分散,若逢戰時很難統一調度。


    為了方便朝廷治政更加順暢,所以就需要罷免三公和許多閑職,然後以丞相統領百官,直接對皇帝負責。


    對於曹操這個建議,隻要不是個瞎子就能看出來他想要大權獨攬。


    可許都朝廷幾乎是曹操自己一手撐起來的,皇帝東歸之時,朝廷大臣根本就沒剩下多少。


    從建安元年到如今,朝廷內外許多重要職務,幾乎全都被曹操心腹所占據,其餘人等如何反抗?


    所以當曹操提出這個建議之後,皇帝劉協沒說答應,也沒說不答應,隻是讓朝廷群臣再仔細討論一番!


    劉協這個態度,立馬就讓朝廷形勢變得雲譎波詭起來。


    能夠混到京官身份的,哪有什麽二傻子?


    大家心裏明白,這是皇帝不滿意曹操掌權太過,所以這才讓大家討論一番,看看有沒有朝臣站出來進行反對!


    如果有人反對,皇帝正好順勢而為,想辦法否決曹操這個提議。


    可若是無人敢於對抗曹操,罷三公之權,盡歸於丞相這件事,自然就要順著曹操的意思去辦了!


    司徒趙溫府中,此時正有三人落座。


    除了趙溫之外,還有太中大夫孔融,和太常楊彪二人。


    趙溫字子柔,蜀郡人士,他出仕朝廷極早。


    當年漢桓帝當政之時,就已經出任巴郡太守一職。


    後來從地方太守轉為京官,在涼州軍團動亂之時,一直不離不棄跟隨在天子身邊。


    建安元年,曹操迎駕於許都,以趙溫領司徒之職。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至聖先師孔子之後。


    早年間曾經出任北海相,兼領青州刺史等職位。


    建安年間,袁譚帶兵攻青州,孔融不能擋。


    正好朝廷方麵征召他入京為官,最開始為將作大匠,後來遷少府,現如今出任太中大夫一職。


    楊彪字文先,弘農郡人士,弘農楊氏當代家主。


    作為當世知名的重臣,楊彪在朝廷之中早就做到太尉這等高官了。


    建安元年,天子劉協從洛陽遷都許縣。


    因為楊彪本人名望太重,再加上他忠於漢室的緣故讓曹操有些忌憚。


    所以曹操就誣陷楊彪和反賊袁術是親戚,想要將他下獄處死!


    幸得孔融等人全力相救,所以楊彪才免去一死。


    可縱然如此,曹操還是罷免了他的太尉身份,現如今受領九卿之首的太常一職。


    現如今朝廷三公之位,趙溫為司徒,曹操自領司空,大司馬一職空缺。


    如果曹操罷免三公,自領丞相一職。


    趙溫這個司徒,遭受的衝擊最大!


    除此之外,楊彪和曹操本來就不對付,而孔融也覺得曹操權柄過重,動不動就看他不順眼。


    所以三人才能湊到一起,看看有無辦法進行阻攔。


    當然,這件事情必須要秘密商討才行,萬一真的被曹操察覺到什麽端倪,三顆腦袋也不夠一下砍的!


    所以楊彪和孔融二人,這一次全都是小心翼翼潛伏而來。


    書房之中,看到兩人已經各自坐定。


    趙溫率先開口道:“曹操此番罷免三公,想要獨領丞相一職,擺明了是他在朝中羽翼豐滿,根本就不願繼續受製於人。”


    “他此行此舉,較之當年國賊董卓有何異哉?”


    “二位都是朝廷重臣,我等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務必要想辦法進行阻攔,徹底打消他的野心才行啊!”


    大漢養士四百年,雖然現如今天子和朝廷勢微。


    可朝中上下,仍然有許多官員自詡漢臣,根本不願意歸附曹操門下。


    趙溫之所以邀請二人前來,也是摸準了他們倆根本不會跟曹操一條心,所以才敢如此!


    聽到趙溫開口,楊彪神色淡然道。


    “朝廷兵權,盡在曹操一人之手。”


    “朝中大臣,至少七成以上或明或暗都跟他有關係。”


    “至於天下百姓,這麽多年也是隻知曹操而不知天子。”


    “他此番想要罷免三公獨領丞相,以我等現在的實力,就算看不慣,又能如何呢?”


    楊彪今年已經年過六旬,早已經過了年少氣盛的時候。


    忠於漢室不假,看不慣曹操所作所為也是真。


    可要他明火執仗跟曹操直接對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上一迴落入大獄之後,差一點就真的出不來了!


    趙溫略微不滿道:“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現如今朝廷勢微,如果我們再不能禮敬天子,阻止叛逆。”


    “難道就任由奸佞之輩當朝,眼睜睜看著朝廷時局愈發崩壞?”


    於公而言,曹操集三公之權於一身,確實有些獨斷專行,根本就不把朝廷其他官員放在眼中了。


    於私而言,一旦三公之位徹底罷免,自己這個司徒也要當到頭了。


    所以趙溫才會想拉攏盟友,跟曹操硬剛一波!


    孔融嗤笑道:“朝廷大局,自從董卓亂政以來,早已經禮崩樂壞。”


    “曹操現如今的舉動,也不過是有樣學樣罷了。”


    “趙司徒想要阻攔曹操此舉,還需說出具體建議方可。”


    “否則的話,就算是咱們坐在此處罵上三天三夜又有何用?”


    孔融說話做事,向來言辭激烈。


    對於趙溫為何聯絡自己和楊彪前來商討,他心中明鏡似的。


    但是想要借力可以,總得說出具體方法如何才行吧?


    趙溫也知道孔融就這個脾氣,所以懶得跟他計較。


    隻是沉聲道:“無論曹操到底想要如何改變朝政,肯定還需要天子首肯方可。”


    “如果我們能夠說服天子堅持不答應,是否能夠阻擋曹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呂布,白門樓開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載酒青衣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載酒青衣客並收藏三國:我呂布,白門樓開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