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拒援高邑,合州以自守
三國:我呂布,白門樓開局 作者:載酒青衣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溫榮歎息道:“刺史大人,匈奴人就是一群養不熟的白眼狼!”
“當他們勢力弱小之時,就躲在草原之上恢複元氣。”
“可等到我軍勢弱之時,他們豈會放過南下劫掠之機?”
“別的不說,長安大亂之時,匈奴人從關中和並州一地擄走多少漢人百姓到草原之上為奴為仆?”
“大軍征戰在外,卻將各處防衛寄希望於匈奴之仁慈,屬下以為,這絕非什麽良策!”
高幹負手而立,然後沉默片刻道。
“可你們想過沒有?本官已經被曹操視為袁氏一黨。”
“如果冀州尚在,咱們還能繼續阻擋曹操大軍北上。”
“一旦高邑城再次失守,整個冀州九郡,都要盡歸於曹軍之手。”
“到時候曹軍整頓大軍繼續北上,幽州和並州之地,又如何自保?”
高幹之所以非要拚死前去救援高邑城,第一是感念袁氏提拔之恩。
至於其二,就是因為他和袁家早就綁在一起了。
一旦冀州九郡徹底失守,並州和幽州各據一方,根本沒有實力繼續阻擋曹軍主力來攻!
溫榮拱手道:“刺史大人,冀州之地毗鄰幽州。”
“高邑城之中至少還有三四萬軍,如果再加上袁熙所部幽州軍,就算敵不過曹操,至少還能繼續逃往幽州。”
“曹操占據冀州之後,想要攻打並州隻有兩條路。”
“要麽北上草原轉道往西,要麽就是從關中攻略壺關。”
“可北上草原還有幽州軍、烏桓人、鮮卑人擋路,想要從關中發力,隻要咱們派兵南下死守壺關即可。”
“如此一來,自然就不用擔心曹軍來攻了!”
冀州和並州被茫茫太行相阻隔,袁尚當年整修的太行八徑,隻能在雙方互通的情況下調兵救援。
如果高幹想要阻止曹軍入並州,隻需調派小股精銳堵在其中,就能徹底斷絕曹軍從太行狹徑運兵的可能。
蘇澤點頭道:“刺史大人,溫太守所言極是啊。”
“呂布從涼州打關中,現如今勝負如何還尚未可知也。”
“如果馬騰成功將呂布擋在涼州,咱們就隻需守好壺關,便能防止曹軍攻略並州轄地。”
“可若是呂布成功拿下關中一線,到時候咱們就能坐山觀虎鬥,看呂布和曹操互相爭鋒!”
“可無論如何,這都需要咱們刺史府自身兵力足夠才行。”
“眼下之局,著實沒辦法繼續救援高邑城啊!”
曹操手段如何,高幹已經前前後後領教過好多迴了。
高邑城之局,說實話他自己也沒有足夠的信心救援成功!
至於袁尚之前定計防禦反擊,先借高邑城消耗曹軍兵力,然後再大軍南下重新奪迴冀州六郡的打算,高幹壓根兒就沒信!
鄴城都丟了,曹軍主力也渡河北上。
為了對冀州用兵,曹操甚至不管徐州戰局糜爛,也不派兵救援關中!
所以袁尚的如意算盤雖好,卻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
高幹之所以非要帶兵救援,說到底還是擔心唇亡齒寒罷了!
可聽罷溫榮和蘇澤一番分析之後,他自己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反複權衡一番之後,高幹這才對夏昭和鄧升開口道。
“二位將軍以為,咱們到底要不要出兵救援高邑城?”
夏昭抱拳道:“河北之地雖然一直都是袁氏根基,可鄴城已失,南部六郡也盡歸於曹操之手。”
“曹軍主力北上冀州之後,河南河北之地徹底相連。”
“高邑城雖然是冀州州治,可城中上下荒廢已久,就算再怎麽修補,恐怕最終還是很難擋住曹軍猛攻。”
說到這裏,夏昭略一停頓之後繼續道。
“除此之外,兩軍對壘除了各自用兵之外,這領兵之將手段能力如何,同樣是不可忽視之關鍵。”
“曹操手下兵多將廣,而袁尚手下幾乎沒什麽帶兵之將可用。”
“所以末將以為,咱們最好還是保存實力作壁上觀!”
袁尚在冀州一敗再敗,除了六郡之地不存,麾下軍兵死傷極多之外,他手下哪還有什麽能夠拿出手的大將?
可曹操手下呢?夏侯淵、於禁、李典、徐晃、樂進、張燕。
單獨拎出來一個,袁軍上下除了袁尚本人之外,就很難再有對手!
所以夏昭根本就不看好河北之局,在他看來,繼續調兵前去支援也沒用,最終還是送死而已!
看到高幹又把目光轉到自己身上,鄧升想了想開口道。
“刺史大人,末將學識不多,也不知道什麽天下大局。”
“可袁尚當年為了爭奪嗣子之位,連親兄弟袁譚都能互相爭鬥,而曹軍猛攻青州之時,還拒不派兵救援。”
“似這等兄弟相殘之人,哪有什麽信任可言?”
“冀州保住了,那還是他們袁家基業,冀州保不住,卻要讓我們並州士卒填進去。”
“所以末將也覺得,咱們最好不要繼續派兵救援了!”
聽罷二將這番答複之後,高幹在場中來迴踱步,眉頭皺的更緊了!
當初在高邑城的時候,高幹還以為自己迴來調兵不過一句話的事情。
可沒想到刺史府上下這麽多人,居然都不讚同繼續救援!
自己雖然身為刺史,可真要逆勢而行,真能壓服眾人麽?
看到高幹似乎還在反複權衡,蘇澤略一拱手道。
“刺史大人,大將軍對您有提拔之恩確實不假。”
“可這麽多年下來,咱們並州一地對於袁家支持也從未落下。”
“無論多大的恩情,也早該償還清楚了。”
“眼下之局,咱們不能隻顧冀州,不顧並州啊!”
高幹沉聲道:“茲事體大,讓本官再仔細想一想,到底要如何決斷吧!”
高幹沒有繼續堅持出兵計劃,其實就已經是在表態了。
溫榮和蘇澤都是官場老狐狸了,略一拱手之後立馬各自退下。
建安十年,四月二十八,大散關。
自從四月初趕到之後,呂軍士卒仗著人多勢眾,在關城之下連番不斷發起攻勢。
可惜大散關之防衛,就像銅牆鐵壁一般,根本沒辦法破開!
從第一次試探性進攻到如今,呂軍士卒已經戰死超過三千人!
可攻城進度,卻依然沒有什麽實質性進展!
“當他們勢力弱小之時,就躲在草原之上恢複元氣。”
“可等到我軍勢弱之時,他們豈會放過南下劫掠之機?”
“別的不說,長安大亂之時,匈奴人從關中和並州一地擄走多少漢人百姓到草原之上為奴為仆?”
“大軍征戰在外,卻將各處防衛寄希望於匈奴之仁慈,屬下以為,這絕非什麽良策!”
高幹負手而立,然後沉默片刻道。
“可你們想過沒有?本官已經被曹操視為袁氏一黨。”
“如果冀州尚在,咱們還能繼續阻擋曹操大軍北上。”
“一旦高邑城再次失守,整個冀州九郡,都要盡歸於曹軍之手。”
“到時候曹軍整頓大軍繼續北上,幽州和並州之地,又如何自保?”
高幹之所以非要拚死前去救援高邑城,第一是感念袁氏提拔之恩。
至於其二,就是因為他和袁家早就綁在一起了。
一旦冀州九郡徹底失守,並州和幽州各據一方,根本沒有實力繼續阻擋曹軍主力來攻!
溫榮拱手道:“刺史大人,冀州之地毗鄰幽州。”
“高邑城之中至少還有三四萬軍,如果再加上袁熙所部幽州軍,就算敵不過曹操,至少還能繼續逃往幽州。”
“曹操占據冀州之後,想要攻打並州隻有兩條路。”
“要麽北上草原轉道往西,要麽就是從關中攻略壺關。”
“可北上草原還有幽州軍、烏桓人、鮮卑人擋路,想要從關中發力,隻要咱們派兵南下死守壺關即可。”
“如此一來,自然就不用擔心曹軍來攻了!”
冀州和並州被茫茫太行相阻隔,袁尚當年整修的太行八徑,隻能在雙方互通的情況下調兵救援。
如果高幹想要阻止曹軍入並州,隻需調派小股精銳堵在其中,就能徹底斷絕曹軍從太行狹徑運兵的可能。
蘇澤點頭道:“刺史大人,溫太守所言極是啊。”
“呂布從涼州打關中,現如今勝負如何還尚未可知也。”
“如果馬騰成功將呂布擋在涼州,咱們就隻需守好壺關,便能防止曹軍攻略並州轄地。”
“可若是呂布成功拿下關中一線,到時候咱們就能坐山觀虎鬥,看呂布和曹操互相爭鋒!”
“可無論如何,這都需要咱們刺史府自身兵力足夠才行。”
“眼下之局,著實沒辦法繼續救援高邑城啊!”
曹操手段如何,高幹已經前前後後領教過好多迴了。
高邑城之局,說實話他自己也沒有足夠的信心救援成功!
至於袁尚之前定計防禦反擊,先借高邑城消耗曹軍兵力,然後再大軍南下重新奪迴冀州六郡的打算,高幹壓根兒就沒信!
鄴城都丟了,曹軍主力也渡河北上。
為了對冀州用兵,曹操甚至不管徐州戰局糜爛,也不派兵救援關中!
所以袁尚的如意算盤雖好,卻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
高幹之所以非要帶兵救援,說到底還是擔心唇亡齒寒罷了!
可聽罷溫榮和蘇澤一番分析之後,他自己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反複權衡一番之後,高幹這才對夏昭和鄧升開口道。
“二位將軍以為,咱們到底要不要出兵救援高邑城?”
夏昭抱拳道:“河北之地雖然一直都是袁氏根基,可鄴城已失,南部六郡也盡歸於曹操之手。”
“曹軍主力北上冀州之後,河南河北之地徹底相連。”
“高邑城雖然是冀州州治,可城中上下荒廢已久,就算再怎麽修補,恐怕最終還是很難擋住曹軍猛攻。”
說到這裏,夏昭略一停頓之後繼續道。
“除此之外,兩軍對壘除了各自用兵之外,這領兵之將手段能力如何,同樣是不可忽視之關鍵。”
“曹操手下兵多將廣,而袁尚手下幾乎沒什麽帶兵之將可用。”
“所以末將以為,咱們最好還是保存實力作壁上觀!”
袁尚在冀州一敗再敗,除了六郡之地不存,麾下軍兵死傷極多之外,他手下哪還有什麽能夠拿出手的大將?
可曹操手下呢?夏侯淵、於禁、李典、徐晃、樂進、張燕。
單獨拎出來一個,袁軍上下除了袁尚本人之外,就很難再有對手!
所以夏昭根本就不看好河北之局,在他看來,繼續調兵前去支援也沒用,最終還是送死而已!
看到高幹又把目光轉到自己身上,鄧升想了想開口道。
“刺史大人,末將學識不多,也不知道什麽天下大局。”
“可袁尚當年為了爭奪嗣子之位,連親兄弟袁譚都能互相爭鬥,而曹軍猛攻青州之時,還拒不派兵救援。”
“似這等兄弟相殘之人,哪有什麽信任可言?”
“冀州保住了,那還是他們袁家基業,冀州保不住,卻要讓我們並州士卒填進去。”
“所以末將也覺得,咱們最好不要繼續派兵救援了!”
聽罷二將這番答複之後,高幹在場中來迴踱步,眉頭皺的更緊了!
當初在高邑城的時候,高幹還以為自己迴來調兵不過一句話的事情。
可沒想到刺史府上下這麽多人,居然都不讚同繼續救援!
自己雖然身為刺史,可真要逆勢而行,真能壓服眾人麽?
看到高幹似乎還在反複權衡,蘇澤略一拱手道。
“刺史大人,大將軍對您有提拔之恩確實不假。”
“可這麽多年下來,咱們並州一地對於袁家支持也從未落下。”
“無論多大的恩情,也早該償還清楚了。”
“眼下之局,咱們不能隻顧冀州,不顧並州啊!”
高幹沉聲道:“茲事體大,讓本官再仔細想一想,到底要如何決斷吧!”
高幹沒有繼續堅持出兵計劃,其實就已經是在表態了。
溫榮和蘇澤都是官場老狐狸了,略一拱手之後立馬各自退下。
建安十年,四月二十八,大散關。
自從四月初趕到之後,呂軍士卒仗著人多勢眾,在關城之下連番不斷發起攻勢。
可惜大散關之防衛,就像銅牆鐵壁一般,根本沒辦法破開!
從第一次試探性進攻到如今,呂軍士卒已經戰死超過三千人!
可攻城進度,卻依然沒有什麽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