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少部分家學淵源,頗為精通獸醫之道,隻可惜私欲太重,但若是好好引導,未免不會成為一代名醫。”
孫思邈捋著胡須如此說道,李斯文跟著點頭。
對於那些隻將醫院當做一塊跳板,希冀將來可以投效太子麾下的獸醫學徒,孫思邈的評價還算客觀。
雖然道長上了年紀,但可不是什麽古板性子,平常風趣親和的很,是位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所以對於他的評價,李斯文自然認可,心中無疑。
說句實話,李斯文對那些投機取巧之人,也沒什麽太大的好感,但他們沒犯原則性錯誤前,也不會找借口將其趕走。
願意留下就留下,想走也不攔著,打工人不為難打工人。
孫思邈繼續說道:“說來也巧,那人與彪子同姓,再加上源自秦漢時的家譜,或許是流落在外的遠親。”
孫思邈雖然嘴上說的是學徒,但話裏話外,都在惦記著那人的家學,若此人話不假,真成書於秦漢之前,那想來便是《療馬書》一作了。
流傳至今,或許書上記載的,不僅僅隻有數代為皇帝養馬的經驗,極有可能後人會多添幾筆。
若真是如此,一定要想法子留下此人!
孫思邈突然長歎一聲:“就是可惜...那本《療馬書》隻剩下半本殘卷,少了有關獸用藥方的內容,實在讓老道深感惆悵,為何不能更早得見此書。”
不恥下問,是每一位大師必備的品質。
哪怕醫道上的精研方向大相徑庭,但孫思邈對那本《療馬書》實在垂涎,恨不得當場搶來大飽眼福。
它山之石還可以攻玉,萬一看了之後能觸類旁通呢?再不濟...長長見識也是極好的。
見孫思邈臉上明顯的遺憾之色,李斯文心中有些好笑。
這垂涎欲滴的模樣...他從李二陛下那領教的可不止一迴兩迴。
猜都不用猜,道長準是盯上人家的家傳所學了,還好好教導?怕不是想偷學人家密辛,不好好教一教心裏覺得虧欠!
但這大實話,李斯文也隻敢在心裏小聲蛐蛐兩句,不敢明說。
老人家都愛麵子,萬一點破道長心思,再把好不容易請來的祖師爺氣跑嘍...那可就輪到自己欲哭無淚了。
“既然道長心中早有定記,還問小子意見幹嘛,人不是都收下了麽?”
見孫思邈開始對自己臉上笑意起疑,李斯文沉吟片刻,急忙將話題拉迴正軌,笑著打趣一聲。
“哼,醫院的真正話事人可是你小子,結果什麽大事小事都要老道出麵,還不準老道自作主張幾次?”
見李斯文臉色平靜,並不在意自己逾矩的樣子,孫思邈看向他的眼神更加滿意,不禁點頭。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能成大事者的前提,李斯文年紀雖小,但已經有了幾分大將的氣質。
接著又假意吹胡子瞪眼反駁了幾句,隻想趕緊把這事掠過去,可不能在小輩麵前,暴露了自己垂涎人家家學的心思。
李斯文見那模樣,還以為孫思邈是在和自己鬧氣,嘴角抽了抽,急忙出聲安撫:
“道長要是這樣想,可真是誤會小子了!某隻是想到了句醜話,覺得要提前知會道長一聲。”
“醜話?”孫思邈捋須動作一頓:“什麽醜話?”
李斯文悠然而道:”留在濱河灣那邊的百姓,其實都是某挑剩下的,相當一部分大字不識幾個。”
“若是道長真是想要挑選幾個,培養成才,需要耐心等待幾年,切不可揠苗助長。”
說著,擔心孫思邈會覺得麻煩,從而打消培養一批獸醫的打算。
李斯文又緊忙調轉話頭,替那些學徒說起好話:
“不過道長放心,濱河灣的百姓,某已經提前遣人排查過了,能留在那裏的,都是些勤懇踏實之人,道長盡可放心培養。”
“雖然出不了什麽神醫名醫苗子,但將來出師,也是醫道興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堅力量。”
孫思邈捋著胡須笑著點頭,若是李斯文說別的,他可能還不太放心上,但說起醫道大興,他可就來精神了。
“嗯...那些小子們確實如你所說,腦子算不上靈光,但也稱得上一句勤勉,老道自會耐心培養的。這事你不用插手,老道心裏有數!”
“既然如此,那此事就全權交給道長了。”
李斯文感激拱手,什麽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道長真的是眼裏有活,不用人催!
借著這次機會,一老一小倆人又敲定了部分醫院的未來發展方向。
等再次迴過神來,時間已到了晌午時分。
“行啦,既然飯吃了,事也說了,小子便不在此多留,打擾道長啦。”
李斯文扭頭看了眼窗外天色,冬日高懸,藍天白雲。
都這時辰了,婉娘姐的氣...怎麽也該消了,也是時候迴去見見武順情況了。
如此想著,李斯文歸家之心變得急切,起身向孫思邈告退。
“誒,等一下。”
孫思邈目送李斯文走了幾步,一拍腦門,再次出聲挽留。
而後在李斯文一頭霧水的注視下,緩緩起身,走到裏屋取出一張灰撲撲的藥典。
李斯文小心翻開,看著泛黃書頁上已經有些模糊的字眼,下意識讀著:“惟服食大藥則身輕體勁,勞而不疲...”
“宜用羊躑躅、烏頭、天雄、附子...不但涉遠不極乃更令人行疾,三倍於常也...”
而後皺眉看向孫思邈:“道長,這本藥典是...”
“這是葛洪試圖複刻麻沸散留下的藥方,經老道親自實驗,適量服用藥湯會讓人產生輕快之感,但...遠不及華佗麻沸散記載的那麽神奇!”
孫思邈遺憾的搖了搖頭,神醫華佗最有名的絕學有三,刮骨療毒、開膛破肚,還有一個則是可令人醉生夢死的麻沸散。
刮骨療毒有跡可循,開膛破肚和麻沸散,可就真的成了數百年來的醫家絕唱。
從東漢至今四百年有餘,曆朝曆代無數醫者皓首窮經,試圖重現這首絕!
隻可惜...百尺竿頭,再無可進!
孫思邈捋著胡須如此說道,李斯文跟著點頭。
對於那些隻將醫院當做一塊跳板,希冀將來可以投效太子麾下的獸醫學徒,孫思邈的評價還算客觀。
雖然道長上了年紀,但可不是什麽古板性子,平常風趣親和的很,是位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所以對於他的評價,李斯文自然認可,心中無疑。
說句實話,李斯文對那些投機取巧之人,也沒什麽太大的好感,但他們沒犯原則性錯誤前,也不會找借口將其趕走。
願意留下就留下,想走也不攔著,打工人不為難打工人。
孫思邈繼續說道:“說來也巧,那人與彪子同姓,再加上源自秦漢時的家譜,或許是流落在外的遠親。”
孫思邈雖然嘴上說的是學徒,但話裏話外,都在惦記著那人的家學,若此人話不假,真成書於秦漢之前,那想來便是《療馬書》一作了。
流傳至今,或許書上記載的,不僅僅隻有數代為皇帝養馬的經驗,極有可能後人會多添幾筆。
若真是如此,一定要想法子留下此人!
孫思邈突然長歎一聲:“就是可惜...那本《療馬書》隻剩下半本殘卷,少了有關獸用藥方的內容,實在讓老道深感惆悵,為何不能更早得見此書。”
不恥下問,是每一位大師必備的品質。
哪怕醫道上的精研方向大相徑庭,但孫思邈對那本《療馬書》實在垂涎,恨不得當場搶來大飽眼福。
它山之石還可以攻玉,萬一看了之後能觸類旁通呢?再不濟...長長見識也是極好的。
見孫思邈臉上明顯的遺憾之色,李斯文心中有些好笑。
這垂涎欲滴的模樣...他從李二陛下那領教的可不止一迴兩迴。
猜都不用猜,道長準是盯上人家的家傳所學了,還好好教導?怕不是想偷學人家密辛,不好好教一教心裏覺得虧欠!
但這大實話,李斯文也隻敢在心裏小聲蛐蛐兩句,不敢明說。
老人家都愛麵子,萬一點破道長心思,再把好不容易請來的祖師爺氣跑嘍...那可就輪到自己欲哭無淚了。
“既然道長心中早有定記,還問小子意見幹嘛,人不是都收下了麽?”
見孫思邈開始對自己臉上笑意起疑,李斯文沉吟片刻,急忙將話題拉迴正軌,笑著打趣一聲。
“哼,醫院的真正話事人可是你小子,結果什麽大事小事都要老道出麵,還不準老道自作主張幾次?”
見李斯文臉色平靜,並不在意自己逾矩的樣子,孫思邈看向他的眼神更加滿意,不禁點頭。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能成大事者的前提,李斯文年紀雖小,但已經有了幾分大將的氣質。
接著又假意吹胡子瞪眼反駁了幾句,隻想趕緊把這事掠過去,可不能在小輩麵前,暴露了自己垂涎人家家學的心思。
李斯文見那模樣,還以為孫思邈是在和自己鬧氣,嘴角抽了抽,急忙出聲安撫:
“道長要是這樣想,可真是誤會小子了!某隻是想到了句醜話,覺得要提前知會道長一聲。”
“醜話?”孫思邈捋須動作一頓:“什麽醜話?”
李斯文悠然而道:”留在濱河灣那邊的百姓,其實都是某挑剩下的,相當一部分大字不識幾個。”
“若是道長真是想要挑選幾個,培養成才,需要耐心等待幾年,切不可揠苗助長。”
說著,擔心孫思邈會覺得麻煩,從而打消培養一批獸醫的打算。
李斯文又緊忙調轉話頭,替那些學徒說起好話:
“不過道長放心,濱河灣的百姓,某已經提前遣人排查過了,能留在那裏的,都是些勤懇踏實之人,道長盡可放心培養。”
“雖然出不了什麽神醫名醫苗子,但將來出師,也是醫道興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堅力量。”
孫思邈捋著胡須笑著點頭,若是李斯文說別的,他可能還不太放心上,但說起醫道大興,他可就來精神了。
“嗯...那些小子們確實如你所說,腦子算不上靈光,但也稱得上一句勤勉,老道自會耐心培養的。這事你不用插手,老道心裏有數!”
“既然如此,那此事就全權交給道長了。”
李斯文感激拱手,什麽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道長真的是眼裏有活,不用人催!
借著這次機會,一老一小倆人又敲定了部分醫院的未來發展方向。
等再次迴過神來,時間已到了晌午時分。
“行啦,既然飯吃了,事也說了,小子便不在此多留,打擾道長啦。”
李斯文扭頭看了眼窗外天色,冬日高懸,藍天白雲。
都這時辰了,婉娘姐的氣...怎麽也該消了,也是時候迴去見見武順情況了。
如此想著,李斯文歸家之心變得急切,起身向孫思邈告退。
“誒,等一下。”
孫思邈目送李斯文走了幾步,一拍腦門,再次出聲挽留。
而後在李斯文一頭霧水的注視下,緩緩起身,走到裏屋取出一張灰撲撲的藥典。
李斯文小心翻開,看著泛黃書頁上已經有些模糊的字眼,下意識讀著:“惟服食大藥則身輕體勁,勞而不疲...”
“宜用羊躑躅、烏頭、天雄、附子...不但涉遠不極乃更令人行疾,三倍於常也...”
而後皺眉看向孫思邈:“道長,這本藥典是...”
“這是葛洪試圖複刻麻沸散留下的藥方,經老道親自實驗,適量服用藥湯會讓人產生輕快之感,但...遠不及華佗麻沸散記載的那麽神奇!”
孫思邈遺憾的搖了搖頭,神醫華佗最有名的絕學有三,刮骨療毒、開膛破肚,還有一個則是可令人醉生夢死的麻沸散。
刮骨療毒有跡可循,開膛破肚和麻沸散,可就真的成了數百年來的醫家絕唱。
從東漢至今四百年有餘,曆朝曆代無數醫者皓首窮經,試圖重現這首絕!
隻可惜...百尺竿頭,再無可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