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文撇了撇嘴,壞了,這老狐狸怕是有千年的道行,他這個還沒成精的狐崽子哪裏玩的過他呀!
故作惆悵的長歎一聲,語氣滿是不舍:“誒,沒想到在陛下眼裏,某竟是這種為小家棄大家而不顧的吝嗇之輩。”
“雖然某尚且年幼,但也清楚‘有國才有家’的道理。”
“隻有天下太平,某這個小家才能安分的過日子,如今某手握利國安邦之物,若為了一家之利而導致國家動蕩,想來某遠在千裏之外的阿耶也是不願看到的。”
隻可惜這造福後世千百年的四大發明,沒給自己撈到一點好處,早知如此,他就不這麽著急拿出來了。
李二陛下嘴角一抽,你這小兔崽子是不是玩不起,怎麽談著談著你還玩上感情牌了...
隻是,不是李二陛下心中吝嗇爵位,隻因李斯文年歲太小,一年高升三品爵,哪怕有真憑實據,朝中官員也沒幾個能服氣的。
沉吟半晌,迴頭吩咐李君羨一聲:“你立即迴京一趟,令崇文館大學士盡數趕來此地,將這兩套活字印刷術搬迴去...事後遇到什麽難題的話,盡管向藍田公請教。”
李君羨眼中的些許鬆懈頓時消散,靠著胡凳背的身體瞬間繃直,拱手稱是一聲後,便急忙出門,喚來守在門口的一隊百騎,快馬返京去報信。
而自己則抱著橫刀守在了工坊門口。
李斯文也看出李二陛下有話想私下說,便與王小虎耳語一番,吩咐他領著家兵,在工坊附近戒備,不許任何人靠近。
王小虎應聲而出,和李君羨一左一右在門口站的筆直。
李斯文手指敲打著茶盞,腦海中心思急轉,這崇文館是李承乾今年瘸了腿之後,李二陛下為了安撫其情緒,特意為太子設置的學館。
《舊唐書》記載‘崇文館,太子學館也。’
同時也是一所與國子監齊名的貴族學校:‘學士員數不定。學生二十人,校書二人,從九品下,令史二人,典書二人...學士掌東宮經籍圖書,以教授諸生。’
此外,崇文館也是宮內圖籍、政要等文件的校正、封存之處,同時也是一所包羅萬書的皇室圖書館:‘凡課試舉送,如弘文館。校書掌校理四庫書籍。’
隻是...相較於武德四年便在門下省成立,聚書二十餘萬卷的弘文館,剛剛成立不久的崇文館,是一沒學生,二沒名氣,怎麽看也不是個合適的選擇。
但若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越王李泰把持弘文館已久,而崇文館則是太子李承乾的一言之堂,而今陛下舍近求遠的安排崇文館...
李斯文借著低頭品茗的時候瞥了李二陛下幾眼,他這個安排,值得細細琢磨琢磨。
等著外邊的動靜停了下來,李二陛下這才環視了一圈,不遠處那些密密麻麻的鉛字,不經意的說道:
“行了,收起你那可憐巴巴的勁兒吧,不過一個活字印刷術,值得你這麽不舍?”
聽到皇帝主動提起這茬,李斯文撇了撇嘴:“啊對對對,某小肚雞腸舍不得功績。”
“可陛下身為一國之君,賞罰分明是應有之舉,你怎麽還不言聲的,就吞了某這獻寶之功?”
李二陛下被他這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樣子氣笑了,指著他說道:“若某記得沒錯的話,過完年你才十五歲吧?”
李斯文點頭:“三月的生辰,過完年再過幾天才到十五。”
“那你可知道,自郡公起的這滿朝三品公爵,哪個不是從當年的屍山血海裏爬出來的狠人,安國從龍之功,又豈是你幾次獻寶能比得了的?”
“別人你不熟,咱爺倆也別提了,就武連郡公李君羨,你李叔,自武德年初投效某以來,每逢戰必定單騎出列,催營拔寨,戰功赫赫。”
“而等某登基後,更是兢兢業業的戍衛中宮,不敢有一日懈怠,這些年過來,除了你們這幾個小輩前來鬧事,李君羨看守的太極殿可曾出過一點亂子?”
“和他比起來,你哪點比的上他,軍功、苦功、忠心還是說能力?”
李君羨他升不上去,明顯是情商有問題,你拿他和自己比?
李斯文滿臉的不服氣:“是,滿朝文武的勳爵陪陛下一路征戰平天下,從龍有功。”
“但某自學藝歸來之後,不也替陛下消解災厄,幫陛下你坐穩了天下麽?”
“魏征上奏的十思疏裏明擺著寫著‘取天下易,守天下難’,陛下你難道不知道其中道理?”
李二陛下盯了他老半天,一時間也猜不出來,魏征那老貨折子裏的內容,到底是誰告訴他的,但想來也就那麽幾個人。
緩緩點頭道:“某當然清楚這個道理,但今兒某就明擺著告訴你,你這個年紀升郡公,不可能。”
“而且瞧你今天獻寶這舉措,想來你也明白。”
“等將來這活字印刷術一出世,必定遭到天下世家的抵觸,若這時某突然平白無故升你的爵位,保不齊就會有會將你和印刷術聯係在一起。”
“嘖...”李斯文也想到了其中害處,一時間無言以對。
他當然知道,等這個必定能打破教育壟斷的活字印刷術一問世,世家大族裏的能人必定能看出放縱的下場。
而隻要一家知道了,肯定會聯合所有同黨,一起抵觸、詆毀、滅殺印刷術這個威脅。
古往今來,這些世家或許無名,但無一不是靠教育壟斷,享受著榮華富貴的生活。
這整天無所事事,等及冠後也能大權在握的好日子,這些世家又怎麽會容忍寒門崛起,又怎麽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泥腿子與他們同朝共事。
正是對此心知肚明,李斯文這才非要將活字印刷術送給李二陛下,而不是自己經營掙大錢。
故作惆悵的長歎一聲,語氣滿是不舍:“誒,沒想到在陛下眼裏,某竟是這種為小家棄大家而不顧的吝嗇之輩。”
“雖然某尚且年幼,但也清楚‘有國才有家’的道理。”
“隻有天下太平,某這個小家才能安分的過日子,如今某手握利國安邦之物,若為了一家之利而導致國家動蕩,想來某遠在千裏之外的阿耶也是不願看到的。”
隻可惜這造福後世千百年的四大發明,沒給自己撈到一點好處,早知如此,他就不這麽著急拿出來了。
李二陛下嘴角一抽,你這小兔崽子是不是玩不起,怎麽談著談著你還玩上感情牌了...
隻是,不是李二陛下心中吝嗇爵位,隻因李斯文年歲太小,一年高升三品爵,哪怕有真憑實據,朝中官員也沒幾個能服氣的。
沉吟半晌,迴頭吩咐李君羨一聲:“你立即迴京一趟,令崇文館大學士盡數趕來此地,將這兩套活字印刷術搬迴去...事後遇到什麽難題的話,盡管向藍田公請教。”
李君羨眼中的些許鬆懈頓時消散,靠著胡凳背的身體瞬間繃直,拱手稱是一聲後,便急忙出門,喚來守在門口的一隊百騎,快馬返京去報信。
而自己則抱著橫刀守在了工坊門口。
李斯文也看出李二陛下有話想私下說,便與王小虎耳語一番,吩咐他領著家兵,在工坊附近戒備,不許任何人靠近。
王小虎應聲而出,和李君羨一左一右在門口站的筆直。
李斯文手指敲打著茶盞,腦海中心思急轉,這崇文館是李承乾今年瘸了腿之後,李二陛下為了安撫其情緒,特意為太子設置的學館。
《舊唐書》記載‘崇文館,太子學館也。’
同時也是一所與國子監齊名的貴族學校:‘學士員數不定。學生二十人,校書二人,從九品下,令史二人,典書二人...學士掌東宮經籍圖書,以教授諸生。’
此外,崇文館也是宮內圖籍、政要等文件的校正、封存之處,同時也是一所包羅萬書的皇室圖書館:‘凡課試舉送,如弘文館。校書掌校理四庫書籍。’
隻是...相較於武德四年便在門下省成立,聚書二十餘萬卷的弘文館,剛剛成立不久的崇文館,是一沒學生,二沒名氣,怎麽看也不是個合適的選擇。
但若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越王李泰把持弘文館已久,而崇文館則是太子李承乾的一言之堂,而今陛下舍近求遠的安排崇文館...
李斯文借著低頭品茗的時候瞥了李二陛下幾眼,他這個安排,值得細細琢磨琢磨。
等著外邊的動靜停了下來,李二陛下這才環視了一圈,不遠處那些密密麻麻的鉛字,不經意的說道:
“行了,收起你那可憐巴巴的勁兒吧,不過一個活字印刷術,值得你這麽不舍?”
聽到皇帝主動提起這茬,李斯文撇了撇嘴:“啊對對對,某小肚雞腸舍不得功績。”
“可陛下身為一國之君,賞罰分明是應有之舉,你怎麽還不言聲的,就吞了某這獻寶之功?”
李二陛下被他這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樣子氣笑了,指著他說道:“若某記得沒錯的話,過完年你才十五歲吧?”
李斯文點頭:“三月的生辰,過完年再過幾天才到十五。”
“那你可知道,自郡公起的這滿朝三品公爵,哪個不是從當年的屍山血海裏爬出來的狠人,安國從龍之功,又豈是你幾次獻寶能比得了的?”
“別人你不熟,咱爺倆也別提了,就武連郡公李君羨,你李叔,自武德年初投效某以來,每逢戰必定單騎出列,催營拔寨,戰功赫赫。”
“而等某登基後,更是兢兢業業的戍衛中宮,不敢有一日懈怠,這些年過來,除了你們這幾個小輩前來鬧事,李君羨看守的太極殿可曾出過一點亂子?”
“和他比起來,你哪點比的上他,軍功、苦功、忠心還是說能力?”
李君羨他升不上去,明顯是情商有問題,你拿他和自己比?
李斯文滿臉的不服氣:“是,滿朝文武的勳爵陪陛下一路征戰平天下,從龍有功。”
“但某自學藝歸來之後,不也替陛下消解災厄,幫陛下你坐穩了天下麽?”
“魏征上奏的十思疏裏明擺著寫著‘取天下易,守天下難’,陛下你難道不知道其中道理?”
李二陛下盯了他老半天,一時間也猜不出來,魏征那老貨折子裏的內容,到底是誰告訴他的,但想來也就那麽幾個人。
緩緩點頭道:“某當然清楚這個道理,但今兒某就明擺著告訴你,你這個年紀升郡公,不可能。”
“而且瞧你今天獻寶這舉措,想來你也明白。”
“等將來這活字印刷術一出世,必定遭到天下世家的抵觸,若這時某突然平白無故升你的爵位,保不齊就會有會將你和印刷術聯係在一起。”
“嘖...”李斯文也想到了其中害處,一時間無言以對。
他當然知道,等這個必定能打破教育壟斷的活字印刷術一問世,世家大族裏的能人必定能看出放縱的下場。
而隻要一家知道了,肯定會聯合所有同黨,一起抵觸、詆毀、滅殺印刷術這個威脅。
古往今來,這些世家或許無名,但無一不是靠教育壟斷,享受著榮華富貴的生活。
這整天無所事事,等及冠後也能大權在握的好日子,這些世家又怎麽會容忍寒門崛起,又怎麽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泥腿子與他們同朝共事。
正是對此心知肚明,李斯文這才非要將活字印刷術送給李二陛下,而不是自己經營掙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