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此言,李二陛下不由的心頭一震,唿吸都沉重了些許。
他方才不過是隨口一問,權當打發時間罷了,豈料這李斯文竟當真有破解之道,這個奸臣,真是...牽著不走打著倒退!
急聲催促道:“所需不過某的一句承諾...速速說來聽聽,倘若並非難事,某自當應允。”
得到這個承諾,李斯文微微一笑,迴道::“這磚窯溫度不足,其原因大致有二。”
“一來,是因為現有的窯體材質無法承受長時間的高溫炙烤。”
“所以現在急需一種,相較黃泥土更加耐熱的材料來構建窯體,如此方能保證磚窯在經受高溫煆燒時,不至於崩塌。”
“這二來,是燃料的問題,如今某家工匠鋪多使用木炭充當薪柴,最高溫度也僅有寥寥數百度,這還是在相對密閉的風箱爐中。”
“若是在磚窯這樣的開放性設施裏燃燒,實際溫度恐怕還要更低些。”
“臣這些天來苦思冥想,日夜憂歎,認為唯有那烏鞘嶺正在挖掘的煤炭,才能解決這一棘手問題。”
見李二陛下有些疑惑,李斯文略作停頓,整理了下思緒,解釋道:“陛下有所不知,煤炭此物在空氣充足時會充分燃燒,其釋放的高溫甚至可達上千度。”
但李二陛下仍然皺眉不解,稍作思索後便問道:
“某自然不是覺得愛卿有所隱瞞,隻是...你剛才所說的這幾百度、上千度的所謂‘度’,又是何意?某對此倒是頗感新奇。”
李斯文微微一愣,這才想起,當下並沒有和現代一般使用標準溫度單位,一般都是用身體的直觀感受來描述溫度高低,比如溫暖就用‘春暖花開’、‘夏日炎炎’便是炎熱。
之前他還特意給自家的工匠們規定了一套關於溫度衡量的辦法,因為長時間聽工匠們念叨,不知不覺的竟把它當作理所當然了!
陷入思索,想著該如何簡單明了的,解釋這個對於當下來說頗為新穎的概念。
片刻後,李斯文清了清嗓子,開始向眾人解釋起來:“所謂‘度’,乃是某從師門學來的一種專門用於衡量溫度的溫度單位,一般以水結冰的溫度為零,水沸為百度。”
李二陛下若有所思,雖然好奇李斯文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的,特意規定一個所謂溫度單位。
但此時此刻,他現在最在意的還是水泥能否實現大規模生產的問題。
想通此點,便將溫度一事拋之後腦,邊點頭邊問道:
“烏鞘嶺的煤炭倒不是什麽問題,這幾個月來,長安已經囤積了不少,數量可觀。”
“待某下令讓工部尚書段綸劃出一部分,先優先滿足長安城百姓冬日取暖的日常所需後,剩下的部分便會盡快運來藍田。”
“倒是這所謂的耐高溫材料,愛卿可有什麽想法?”
總算是進了套啦!
李斯文暗道一句不容易。
之前商議共同開發烏鞘嶺的時候,他和李二陛下便劃分好了其中鐵礦的歸屬情況,但現在都過去兩個月了,本該屬於他的那一批鐵礦依舊杳無音訊。
用孫紫蘇的腦子想都能想到,絕對是被李二陛下私自扣了下來!保不齊還是長孫陰人從中作梗!
在如此情形下,他是萬萬不敢再提什麽耐高溫黏土。
就是擔心貿然開口,李二陛下再給順手扣下來,然後再一個不小心發現了這些黏土的特殊用途,那他腦子裏一連串的計劃都要泡湯。
如此窘態,說到底還是人手問題。
要是當初開發烏鞘嶺的時候,他手下就有了幾千的災民可用,那他何必還要拱手相讓,把開采任務白送給李二陛下?
就和那座石鹽山一樣,人手夠,那別管是開采還是加工,全都是自己家保了,哪還用得著看李二陛下臉色過日子!
裝出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不太確定的開口說道:“說起這耐高溫黏土嘛,某倒是多多少少有些頭緒,隻是...”
李二陛下不耐煩的一揮手,大聲說道:“既然有想法,那就快點說,別婆婆媽媽的!某可沒這麽多時間在這裏跟你磨蹭!”
李斯文緩緩而道:“之前某曾從一位進山采石的仆役手中,收來了一種質地細膩的白色黏土,經過反複實驗發現,這種黏土就完全可以滿足磚窯對耐高溫材料的需求。”
“隻可惜,後來某帶人去仆役所說的地方尋了半天,也沒發現什麽線索。”
“後來聽人偶然間說起,那地方附近就是烏鞘嶺至長安的,一條有重兵把守的煤炭運輸通道。”
“所以某想問一下,不知陛下你可知道這種黏土的下落?或者說,陛下你手裏有沒有這種玩意...”
這就問住李二陛下了。
開采烏鞘嶺一事,他早就全權交給了段綸負責,觀其發展順利,民間也沒什麽怨言,自然就不曾過問。
三省六部一天天的這麽多事,要是全讓他這個做皇帝的過目,從早到晚也別想再幹什麽了,看奏折都看不過來。
雖然心裏有些尷尬,但麵上卻絲毫不露怯,故作淡定的說道:“此事某已經記在心上了,待返京後,會差段綸前來與你商討巨細,到時候你有什麽需要的,盡管問他就是。”
李斯文點了點頭,段綸此人自李二陛下登基後便開始閉門修道,整日也不和人交談,整天就在工部司裏翻閱典籍,典型一內向的工科學霸模板。
和這種人交談,可比李二陛下輕鬆多了。
“也好,某正有些想法需要工部配合,那臣便在這裏謝陛下聖恩了。”
見李斯文嘴上說的好聽,但手上卻隻是拱了拱手,連腰都沒彎去,李二陛下不由的冷哼一聲,要不是看在水泥的份上,他早就讓李君羨上去給他一腳了。
用手點了點他,笑罵一聲:“你這小子倒是會恃寵而驕的...”
他方才不過是隨口一問,權當打發時間罷了,豈料這李斯文竟當真有破解之道,這個奸臣,真是...牽著不走打著倒退!
急聲催促道:“所需不過某的一句承諾...速速說來聽聽,倘若並非難事,某自當應允。”
得到這個承諾,李斯文微微一笑,迴道::“這磚窯溫度不足,其原因大致有二。”
“一來,是因為現有的窯體材質無法承受長時間的高溫炙烤。”
“所以現在急需一種,相較黃泥土更加耐熱的材料來構建窯體,如此方能保證磚窯在經受高溫煆燒時,不至於崩塌。”
“這二來,是燃料的問題,如今某家工匠鋪多使用木炭充當薪柴,最高溫度也僅有寥寥數百度,這還是在相對密閉的風箱爐中。”
“若是在磚窯這樣的開放性設施裏燃燒,實際溫度恐怕還要更低些。”
“臣這些天來苦思冥想,日夜憂歎,認為唯有那烏鞘嶺正在挖掘的煤炭,才能解決這一棘手問題。”
見李二陛下有些疑惑,李斯文略作停頓,整理了下思緒,解釋道:“陛下有所不知,煤炭此物在空氣充足時會充分燃燒,其釋放的高溫甚至可達上千度。”
但李二陛下仍然皺眉不解,稍作思索後便問道:
“某自然不是覺得愛卿有所隱瞞,隻是...你剛才所說的這幾百度、上千度的所謂‘度’,又是何意?某對此倒是頗感新奇。”
李斯文微微一愣,這才想起,當下並沒有和現代一般使用標準溫度單位,一般都是用身體的直觀感受來描述溫度高低,比如溫暖就用‘春暖花開’、‘夏日炎炎’便是炎熱。
之前他還特意給自家的工匠們規定了一套關於溫度衡量的辦法,因為長時間聽工匠們念叨,不知不覺的竟把它當作理所當然了!
陷入思索,想著該如何簡單明了的,解釋這個對於當下來說頗為新穎的概念。
片刻後,李斯文清了清嗓子,開始向眾人解釋起來:“所謂‘度’,乃是某從師門學來的一種專門用於衡量溫度的溫度單位,一般以水結冰的溫度為零,水沸為百度。”
李二陛下若有所思,雖然好奇李斯文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的,特意規定一個所謂溫度單位。
但此時此刻,他現在最在意的還是水泥能否實現大規模生產的問題。
想通此點,便將溫度一事拋之後腦,邊點頭邊問道:
“烏鞘嶺的煤炭倒不是什麽問題,這幾個月來,長安已經囤積了不少,數量可觀。”
“待某下令讓工部尚書段綸劃出一部分,先優先滿足長安城百姓冬日取暖的日常所需後,剩下的部分便會盡快運來藍田。”
“倒是這所謂的耐高溫材料,愛卿可有什麽想法?”
總算是進了套啦!
李斯文暗道一句不容易。
之前商議共同開發烏鞘嶺的時候,他和李二陛下便劃分好了其中鐵礦的歸屬情況,但現在都過去兩個月了,本該屬於他的那一批鐵礦依舊杳無音訊。
用孫紫蘇的腦子想都能想到,絕對是被李二陛下私自扣了下來!保不齊還是長孫陰人從中作梗!
在如此情形下,他是萬萬不敢再提什麽耐高溫黏土。
就是擔心貿然開口,李二陛下再給順手扣下來,然後再一個不小心發現了這些黏土的特殊用途,那他腦子裏一連串的計劃都要泡湯。
如此窘態,說到底還是人手問題。
要是當初開發烏鞘嶺的時候,他手下就有了幾千的災民可用,那他何必還要拱手相讓,把開采任務白送給李二陛下?
就和那座石鹽山一樣,人手夠,那別管是開采還是加工,全都是自己家保了,哪還用得著看李二陛下臉色過日子!
裝出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不太確定的開口說道:“說起這耐高溫黏土嘛,某倒是多多少少有些頭緒,隻是...”
李二陛下不耐煩的一揮手,大聲說道:“既然有想法,那就快點說,別婆婆媽媽的!某可沒這麽多時間在這裏跟你磨蹭!”
李斯文緩緩而道:“之前某曾從一位進山采石的仆役手中,收來了一種質地細膩的白色黏土,經過反複實驗發現,這種黏土就完全可以滿足磚窯對耐高溫材料的需求。”
“隻可惜,後來某帶人去仆役所說的地方尋了半天,也沒發現什麽線索。”
“後來聽人偶然間說起,那地方附近就是烏鞘嶺至長安的,一條有重兵把守的煤炭運輸通道。”
“所以某想問一下,不知陛下你可知道這種黏土的下落?或者說,陛下你手裏有沒有這種玩意...”
這就問住李二陛下了。
開采烏鞘嶺一事,他早就全權交給了段綸負責,觀其發展順利,民間也沒什麽怨言,自然就不曾過問。
三省六部一天天的這麽多事,要是全讓他這個做皇帝的過目,從早到晚也別想再幹什麽了,看奏折都看不過來。
雖然心裏有些尷尬,但麵上卻絲毫不露怯,故作淡定的說道:“此事某已經記在心上了,待返京後,會差段綸前來與你商討巨細,到時候你有什麽需要的,盡管問他就是。”
李斯文點了點頭,段綸此人自李二陛下登基後便開始閉門修道,整日也不和人交談,整天就在工部司裏翻閱典籍,典型一內向的工科學霸模板。
和這種人交談,可比李二陛下輕鬆多了。
“也好,某正有些想法需要工部配合,那臣便在這裏謝陛下聖恩了。”
見李斯文嘴上說的好聽,但手上卻隻是拱了拱手,連腰都沒彎去,李二陛下不由的冷哼一聲,要不是看在水泥的份上,他早就讓李君羨上去給他一腳了。
用手點了點他,笑罵一聲:“你這小子倒是會恃寵而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