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一籮筐在自己看來所謂病菌和邪氣的區別後,李斯文這才長唿了一口氣,順手拿著手裏的茶盞,仰頭咕咚咕咚灌了幾口茶水。
與此同時,等孫思邈聽完了李斯文的闡述,並結合自己所見識過的大量病例,思考、分析,反複論證了他觀點的正確性後,重重的點了點頭:
“你的觀點是對的。疫病確實和動植物一般,兼具‘人體傳播’和‘遇暖而生’的特性。”
不等李斯文說些什麽,孫思邈就話鋒一轉,說出了一個關鍵性的疑問:
“但是,鑒於你所說的病源極其微小,渺小到以人的肉眼根本無法察覺到它們的存在,那麽,你又是為何如此篤定,諸病源的的真身呢?”
捋須一笑後,孫思邈深深看著李斯文:“要知道,無端猜測可是醫家大忌...”
就如同兵家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奉為至誡一樣,醫家同樣也把這句話奉為金科玉律。
所謂用藥如猶如調兵遣將,如果在治病時便能通曉藥性,明晰病理,那麽疫病立消。
反之,如果是對藥性一無所知,對病理糊裏糊塗的便敢貿然開方下藥,那麽隻會是病邪不去而反傷元氣,嚴重者甚至會危及性命。
麵對孫思邈那滿是質疑的目光,李斯文卻表現的尤為鎮定,先是迴以微笑,又從容的道:
“小子這種說法,以眼下情況來看,的確隻能歸為一種推測而已,但若是某告訴孫道長,小子曾經真的親眼見過,這病源的廬山真麵目呢?”
話音未落,孫思邈就當場怔住,一直捋著胡須的手臂也停在半空,好像時間在此凝滯了一般。
過了好半晌,孫思邈這才如夢初醒,像是聯想到了什麽般驚疑一聲,而後小聲試探問道:“莫非...是在夢裏?”
隻見李斯文輕輕點了點頭。
“子不語怪力亂神!”孫思邈見到他的反應,心裏一空的同時,不由的失笑一聲,搖了搖頭。
很顯然,對於李斯文的這種說法,孫思邈壓根兒就沒信,甚至還有些失望。
李斯文也不氣餒,隻有手指在有節奏的敲打著桌麵,緩緩陷入了沉思。
片刻後,李斯文像是想到了什麽證據,再次開口道:
“雖然某暫時還無法複刻出夢裏的那些工具,讓孫道長親眼看一看諸病源的真麵目,但也不妨礙某用論證推理的方法,從側麵證明‘諸病源是活物’這一觀點的合理性。”
孫思邈一下子就來了興致,點頭道:“願聞其詳。”
李斯文一臉篤定的道:“凡是活物必定是懼毒三分。”
說著,他語氣就頓了頓,酒精殺毒能避免傷口感染確實能證明‘諸病源是活物’這個觀點,可問題是,除了自己沒人見過酒精殺毒的效果,這個理由壓根就站不住跟腳。
隻能暗道一聲壞了,睜著眼瞎胡說:
“正所謂是藥三分毒,能被毒殺死的隻可能是活物,吃藥治病本質上就是用藥毒死諸病源。這一點可否證明,諸病源是活物,會因為中毒而死?”
聽到這番荒謬的言論,孫思邈也不知道是該生氣還是該嘲笑,瞪了一眼這個不學無術的混小子,訓斥道:“簡直是一派胡言!”
而後神色嚴肅的解釋道:“用藥治病講究君臣佐使,暗合陰陽五行之道。”
“人體若是陰陽失調,則百病叢生。”
“比如陽虛寒濕之症,脈象往往濡弱,此時便需要溫補陽氣,迴正陰陽。”
“而陰虛熱燥之人脈象滑數,這種情況應該多食用滋陰之物,調和陰陽。”
“所謂是藥三分毒的說法,隻是藥不對症,陰虛補陰、陽弱補陽。如此一來不僅對人體無益,反倒會加速病症的惡化。”
孫思邈死死盯著李斯文,吹胡子瞪眼著道:“這陰陽五行乃是醫道之根本,博大精深,又豈是‘活物懼毒’這麽簡單一句就能概括得了的!”
此時的李斯文,那叫一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他最開始,其實是想到了酒精殺毒的案例,想以此來驗證自己的觀點,但話到嘴邊才想起來,酒精這個稱唿都還沒出現。
而要是用高度白酒指代酒精,說白酒能殺菌,所以諸病源是毒物...更是說都不能說,萬一從藥王嘴裏傳出去這事,自己那酒水生意算是完蛋!
隻能是連連應聲不敢反駁一句。
孫思邈滔滔不絕的,說教了李斯文好一會兒,緊繃到有些鐵青色的臉色才緩緩鬆弛下來。
瞅著孫思邈差不多已經消了氣,李斯文抓住時機,再次開口道:
“剛才是小子一時說錯了話,您老勿怪哈。”
孫思邈冷哼一聲,他覺得李斯文也是一時口誤,以他之前表現出的醫術水平,可不像是能說出這話的人。
頂著祖師爺的如刀眼光,李斯文摸著後腦訕訕一笑,道:
“您老看啊,天地間但凡是活物,必定畏寒。”
“所以每當入冬時節,北方的一些寒冷之地,百姓們都會將各種肉食放入冰中冷凍,可保證肉食保存幾個月而不腐壞。”
“從這點上看,可否證明,諸病源可以被凍死,或者說因為畏寒而選擇蟄伏?”
孫思邈聽後搖了搖頭,緩緩而道:“雜毒因暖而生,因寒而去。凍肉能保存幾月而不壞,也隻能證明,溫度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影響到諸病源的活躍程度。”
“但想要證明‘諸病源是活物’的觀點,遠遠不夠。”
李斯文點了點頭,又舉例道:
“既然如此,那某再說一點。”
“世間但凡活物皆是懼火,若是將食物高溫蒸煮後再進行密封,那麽就算幾年之後再打開,這些經過處理的食物依然保持著鮮美,吃進肚子也不會生病。”
“而反觀那些未經處理的尋常食物,哪怕隻是在炎熱的夏天裏放置一天,就會開始發酸發臭,要是不小心吃進肚子,更是會導致人體腹瀉不止。”
說到這裏,李斯文語氣一頓,目光如炬的看著孫思邈,緩緩問道:“不知這一點,可否證明,諸病源是可以被燒死的,或者說,它們會因為懼怕高溫而選擇逃離?”
孫思邈手扶著下巴,眉頭微皺,陷入沉思。
半晌後,他緩緩抬頭,雖然此刻心裏仍有些疑慮,但並不妨礙他的認可,輕輕點頭道:“若此言不假,確實可以解釋疫病發作的原理。”
李斯文嘴角微微勾起,很是自信的點頭道:“小子既然膽敢放出如此論斷,手裏又怎麽可能沒有真憑實據。”
見爺孫倆都是興致勃勃,李斯文淡淡說道:“幾個月前,某奉巢老之托,特意命家中鐵匠,精心打造出幾個密不透風,且造型奇異的鵝頸瓶。”
說著,李斯文伸手蘸了些許茶水,在桌麵上慢慢勾勒起來。
等著孫紫蘇將桌上礙眼的菜盤全都挪走,鵝頸瓶那獨特的鵝頸構造,也被李斯文大致描繪了出來。
隻見他一邊比劃著鵝頸瓶的模樣,一邊解釋道:“這瓶子裏被裝滿了新鮮肉湯,再用高溫煮沸之法,徹底滅殺肉湯中存在的病源。”
“而因為這鵝頸瓶的鵝頸構造,即使瓶口不密封,也能保證外界的空氣和灰塵無法侵入瓶中,從而避免了外界影響對瓶中肉湯的汙染。”
“細細迴想,當時應該正值中秋佳節,天氣轉涼,但尋常的食物依舊會在短短一兩日間變質。”
“但第一個鵝頸瓶中的肉湯在七日後倒出,依舊保持著原本的鮮美,而不見絲毫異味。”
“七天?”
聽聞此言,滿懷期待的孫思邈不禁眉頭一皺,歎氣道:“隻能保存七天麽?”
“但短短七天,根本沒法排除‘雜毒因暖而生’的可能,你要知道,一旦天氣轉涼,即使是尋常的食物,也能通過一些特殊的處理手法,保持數日甚至數月的鮮美。”
但出乎意料的是,李斯文卻是滿臉微笑的擺了擺手:“孫道長別急啊,某這話說了還沒一半。”
“這第二個銅瓶,某記得是前不久,在霜降那天打開的。巢老傳信告知某,說是鵝頸瓶中的肉湯依舊鮮美如初,不見絲毫變質之相。”
“而從中秋時節將那肉湯煮沸了算起,到霜降時節足足隔了四十天的時間。”
聽到這裏,孫思邈心中猛地一震,倘若李斯文說的都是真的,那肉湯真的保存了如此長的時間,那其中,大有文章啊!
李斯文接著說道:“至於這第三個鵝頸瓶,巢老計劃著,要在來年的穀雨日再打開。”
“等那時冬去春來,寒熱二氣交替,若是那肉湯依舊鮮美如初...則‘雜毒因暖而生’的說法,不攻自破!”
見李斯文那一臉自信的模樣,孫思邈已然信了三分。
隻見他老眼之中精光一閃,不由的唿吸加重,口中喃喃道:“沒想到,沒想到這諸病源竟然是活的...”
自語多遍後,孫思邈便再次陷入了沉默。
如果四個月後的鵝頸瓶實驗,真如李斯文所說的那樣...如今盛行一時的運氣學說,將迎來天翻地覆般的改革。
但好在,這個實驗是在運氣學說創始人的見證下進行的,如果當事人都能承認這一點,那天下醫者即使數量再多,反對的聲音也掀不起什麽大的聲浪。
良久之後,孫思邈長歎一聲:“說說看吧,在你的計劃裏,老道能幫上什麽忙。”
起初他還覺得是孫紫蘇帶著李斯文上門來見家長的,但交談了這麽久,他又怎麽會看不出來,李斯文其實才是這次進山的主導者。
而事到如今,他也算看明白了,堂堂國公次子不辭辛苦,千裏迢迢的趕進深山,就是瞄著他本人來的。
隻是現在還不清楚的是,李斯文來找他,究竟是不是他想的那樣——想要托他來改善天下醫者的窘態。
麵對孫思邈的問題,李斯文心裏絲毫不意外,堂堂藥王若是個心思魯鈍之人,怎麽會把幾萬大軍耍的團團轉。
隻見他緩緩放下茶盞,郎朗而道:“某說這麽多,無外乎是想要告訴孫道長。”
“如今的醫家早已是青黃不接,再加上醫者地位低下,教材中更是錯誤連連,若是任由事態再這樣下去...如今學醫的年輕一代,這輩子算是完了!”
“甚至因為醫者的待遇,傳出了‘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說法...”
“哎...那你想怎麽做?”
孫思邈黯然的歎了口氣,他也是從落寞寒門中一路走出來的,當年若沒有鄉鄰們的鼎力相助,還不知道要為教材奔波多久。
也正是如此經曆,如今的他才會選擇效仿當初的巢元方,致力於編撰一本《千金要方》,指導天下醫者如何診治尋常病。
李斯文語氣平淡,而又斬釘截鐵的說道:“某想要的不多,隻是想天下醫者們,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那份尊重!”
因為親身經曆過後世醫道的輝煌,體會過救人無數卻又要為金錢折腰的反差。
而來到大唐,又親眼目睹了如今,在尋常醫者眼中已經是大人物的王醫正,是如何在柴哲威這個紈絝子手裏僥幸逃命的。
他才不甘心於醫者身份的低賤,不甘心於醫道的落寞,幹一行愛一行,他想要為這個自己曾經發誓要奮鬥終生的事業,做些什麽。
孫思邈眼神怪異,你這還想要的不多?
知不知道現在的醫者什麽地位,能入仕當官,哪怕是九品太醫署助教,在醫者裏都算人上人。
更多的醫者,是那些沒正經學過醫術,沒看過幾本醫書,隻憑著祖上口口相傳的幾分經驗,就敢給人看病開藥的鄉村醫者。
要想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的鄉村醫者得到尊重,不亞於登天。
麵對孫思邈的不信任,李斯文挺直腰杆,麵帶不忿:“某隻是想改變醫者如今的處境,很難麽?”
“救死扶傷,本應受人尊敬的醫者,難道就應該被權貴肆意打罵,甚至一言定其生死?”
“懸壺救世一生的醫者,難道就應該奔波一生,結果到頭來還是兩袖空空,七老八十了還要為柴米油鹽辛勞?”
“那些曾信任某、追隨某,舍下性命用血肉之軀擋住大疫,護得長安一時安寧的醫者,最後的賞賜就應該隻是幾兩金銀,名聲盡數歸了朝廷?”
想到這些自己親眼見過的,關於醫者的經曆,李斯文深吸一口氣,搖頭道:“這些不應該是醫者的待遇。”
與此同時,等孫思邈聽完了李斯文的闡述,並結合自己所見識過的大量病例,思考、分析,反複論證了他觀點的正確性後,重重的點了點頭:
“你的觀點是對的。疫病確實和動植物一般,兼具‘人體傳播’和‘遇暖而生’的特性。”
不等李斯文說些什麽,孫思邈就話鋒一轉,說出了一個關鍵性的疑問:
“但是,鑒於你所說的病源極其微小,渺小到以人的肉眼根本無法察覺到它們的存在,那麽,你又是為何如此篤定,諸病源的的真身呢?”
捋須一笑後,孫思邈深深看著李斯文:“要知道,無端猜測可是醫家大忌...”
就如同兵家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奉為至誡一樣,醫家同樣也把這句話奉為金科玉律。
所謂用藥如猶如調兵遣將,如果在治病時便能通曉藥性,明晰病理,那麽疫病立消。
反之,如果是對藥性一無所知,對病理糊裏糊塗的便敢貿然開方下藥,那麽隻會是病邪不去而反傷元氣,嚴重者甚至會危及性命。
麵對孫思邈那滿是質疑的目光,李斯文卻表現的尤為鎮定,先是迴以微笑,又從容的道:
“小子這種說法,以眼下情況來看,的確隻能歸為一種推測而已,但若是某告訴孫道長,小子曾經真的親眼見過,這病源的廬山真麵目呢?”
話音未落,孫思邈就當場怔住,一直捋著胡須的手臂也停在半空,好像時間在此凝滯了一般。
過了好半晌,孫思邈這才如夢初醒,像是聯想到了什麽般驚疑一聲,而後小聲試探問道:“莫非...是在夢裏?”
隻見李斯文輕輕點了點頭。
“子不語怪力亂神!”孫思邈見到他的反應,心裏一空的同時,不由的失笑一聲,搖了搖頭。
很顯然,對於李斯文的這種說法,孫思邈壓根兒就沒信,甚至還有些失望。
李斯文也不氣餒,隻有手指在有節奏的敲打著桌麵,緩緩陷入了沉思。
片刻後,李斯文像是想到了什麽證據,再次開口道:
“雖然某暫時還無法複刻出夢裏的那些工具,讓孫道長親眼看一看諸病源的真麵目,但也不妨礙某用論證推理的方法,從側麵證明‘諸病源是活物’這一觀點的合理性。”
孫思邈一下子就來了興致,點頭道:“願聞其詳。”
李斯文一臉篤定的道:“凡是活物必定是懼毒三分。”
說著,他語氣就頓了頓,酒精殺毒能避免傷口感染確實能證明‘諸病源是活物’這個觀點,可問題是,除了自己沒人見過酒精殺毒的效果,這個理由壓根就站不住跟腳。
隻能暗道一聲壞了,睜著眼瞎胡說:
“正所謂是藥三分毒,能被毒殺死的隻可能是活物,吃藥治病本質上就是用藥毒死諸病源。這一點可否證明,諸病源是活物,會因為中毒而死?”
聽到這番荒謬的言論,孫思邈也不知道是該生氣還是該嘲笑,瞪了一眼這個不學無術的混小子,訓斥道:“簡直是一派胡言!”
而後神色嚴肅的解釋道:“用藥治病講究君臣佐使,暗合陰陽五行之道。”
“人體若是陰陽失調,則百病叢生。”
“比如陽虛寒濕之症,脈象往往濡弱,此時便需要溫補陽氣,迴正陰陽。”
“而陰虛熱燥之人脈象滑數,這種情況應該多食用滋陰之物,調和陰陽。”
“所謂是藥三分毒的說法,隻是藥不對症,陰虛補陰、陽弱補陽。如此一來不僅對人體無益,反倒會加速病症的惡化。”
孫思邈死死盯著李斯文,吹胡子瞪眼著道:“這陰陽五行乃是醫道之根本,博大精深,又豈是‘活物懼毒’這麽簡單一句就能概括得了的!”
此時的李斯文,那叫一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他最開始,其實是想到了酒精殺毒的案例,想以此來驗證自己的觀點,但話到嘴邊才想起來,酒精這個稱唿都還沒出現。
而要是用高度白酒指代酒精,說白酒能殺菌,所以諸病源是毒物...更是說都不能說,萬一從藥王嘴裏傳出去這事,自己那酒水生意算是完蛋!
隻能是連連應聲不敢反駁一句。
孫思邈滔滔不絕的,說教了李斯文好一會兒,緊繃到有些鐵青色的臉色才緩緩鬆弛下來。
瞅著孫思邈差不多已經消了氣,李斯文抓住時機,再次開口道:
“剛才是小子一時說錯了話,您老勿怪哈。”
孫思邈冷哼一聲,他覺得李斯文也是一時口誤,以他之前表現出的醫術水平,可不像是能說出這話的人。
頂著祖師爺的如刀眼光,李斯文摸著後腦訕訕一笑,道:
“您老看啊,天地間但凡是活物,必定畏寒。”
“所以每當入冬時節,北方的一些寒冷之地,百姓們都會將各種肉食放入冰中冷凍,可保證肉食保存幾個月而不腐壞。”
“從這點上看,可否證明,諸病源可以被凍死,或者說因為畏寒而選擇蟄伏?”
孫思邈聽後搖了搖頭,緩緩而道:“雜毒因暖而生,因寒而去。凍肉能保存幾月而不壞,也隻能證明,溫度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影響到諸病源的活躍程度。”
“但想要證明‘諸病源是活物’的觀點,遠遠不夠。”
李斯文點了點頭,又舉例道:
“既然如此,那某再說一點。”
“世間但凡活物皆是懼火,若是將食物高溫蒸煮後再進行密封,那麽就算幾年之後再打開,這些經過處理的食物依然保持著鮮美,吃進肚子也不會生病。”
“而反觀那些未經處理的尋常食物,哪怕隻是在炎熱的夏天裏放置一天,就會開始發酸發臭,要是不小心吃進肚子,更是會導致人體腹瀉不止。”
說到這裏,李斯文語氣一頓,目光如炬的看著孫思邈,緩緩問道:“不知這一點,可否證明,諸病源是可以被燒死的,或者說,它們會因為懼怕高溫而選擇逃離?”
孫思邈手扶著下巴,眉頭微皺,陷入沉思。
半晌後,他緩緩抬頭,雖然此刻心裏仍有些疑慮,但並不妨礙他的認可,輕輕點頭道:“若此言不假,確實可以解釋疫病發作的原理。”
李斯文嘴角微微勾起,很是自信的點頭道:“小子既然膽敢放出如此論斷,手裏又怎麽可能沒有真憑實據。”
見爺孫倆都是興致勃勃,李斯文淡淡說道:“幾個月前,某奉巢老之托,特意命家中鐵匠,精心打造出幾個密不透風,且造型奇異的鵝頸瓶。”
說著,李斯文伸手蘸了些許茶水,在桌麵上慢慢勾勒起來。
等著孫紫蘇將桌上礙眼的菜盤全都挪走,鵝頸瓶那獨特的鵝頸構造,也被李斯文大致描繪了出來。
隻見他一邊比劃著鵝頸瓶的模樣,一邊解釋道:“這瓶子裏被裝滿了新鮮肉湯,再用高溫煮沸之法,徹底滅殺肉湯中存在的病源。”
“而因為這鵝頸瓶的鵝頸構造,即使瓶口不密封,也能保證外界的空氣和灰塵無法侵入瓶中,從而避免了外界影響對瓶中肉湯的汙染。”
“細細迴想,當時應該正值中秋佳節,天氣轉涼,但尋常的食物依舊會在短短一兩日間變質。”
“但第一個鵝頸瓶中的肉湯在七日後倒出,依舊保持著原本的鮮美,而不見絲毫異味。”
“七天?”
聽聞此言,滿懷期待的孫思邈不禁眉頭一皺,歎氣道:“隻能保存七天麽?”
“但短短七天,根本沒法排除‘雜毒因暖而生’的可能,你要知道,一旦天氣轉涼,即使是尋常的食物,也能通過一些特殊的處理手法,保持數日甚至數月的鮮美。”
但出乎意料的是,李斯文卻是滿臉微笑的擺了擺手:“孫道長別急啊,某這話說了還沒一半。”
“這第二個銅瓶,某記得是前不久,在霜降那天打開的。巢老傳信告知某,說是鵝頸瓶中的肉湯依舊鮮美如初,不見絲毫變質之相。”
“而從中秋時節將那肉湯煮沸了算起,到霜降時節足足隔了四十天的時間。”
聽到這裏,孫思邈心中猛地一震,倘若李斯文說的都是真的,那肉湯真的保存了如此長的時間,那其中,大有文章啊!
李斯文接著說道:“至於這第三個鵝頸瓶,巢老計劃著,要在來年的穀雨日再打開。”
“等那時冬去春來,寒熱二氣交替,若是那肉湯依舊鮮美如初...則‘雜毒因暖而生’的說法,不攻自破!”
見李斯文那一臉自信的模樣,孫思邈已然信了三分。
隻見他老眼之中精光一閃,不由的唿吸加重,口中喃喃道:“沒想到,沒想到這諸病源竟然是活的...”
自語多遍後,孫思邈便再次陷入了沉默。
如果四個月後的鵝頸瓶實驗,真如李斯文所說的那樣...如今盛行一時的運氣學說,將迎來天翻地覆般的改革。
但好在,這個實驗是在運氣學說創始人的見證下進行的,如果當事人都能承認這一點,那天下醫者即使數量再多,反對的聲音也掀不起什麽大的聲浪。
良久之後,孫思邈長歎一聲:“說說看吧,在你的計劃裏,老道能幫上什麽忙。”
起初他還覺得是孫紫蘇帶著李斯文上門來見家長的,但交談了這麽久,他又怎麽會看不出來,李斯文其實才是這次進山的主導者。
而事到如今,他也算看明白了,堂堂國公次子不辭辛苦,千裏迢迢的趕進深山,就是瞄著他本人來的。
隻是現在還不清楚的是,李斯文來找他,究竟是不是他想的那樣——想要托他來改善天下醫者的窘態。
麵對孫思邈的問題,李斯文心裏絲毫不意外,堂堂藥王若是個心思魯鈍之人,怎麽會把幾萬大軍耍的團團轉。
隻見他緩緩放下茶盞,郎朗而道:“某說這麽多,無外乎是想要告訴孫道長。”
“如今的醫家早已是青黃不接,再加上醫者地位低下,教材中更是錯誤連連,若是任由事態再這樣下去...如今學醫的年輕一代,這輩子算是完了!”
“甚至因為醫者的待遇,傳出了‘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說法...”
“哎...那你想怎麽做?”
孫思邈黯然的歎了口氣,他也是從落寞寒門中一路走出來的,當年若沒有鄉鄰們的鼎力相助,還不知道要為教材奔波多久。
也正是如此經曆,如今的他才會選擇效仿當初的巢元方,致力於編撰一本《千金要方》,指導天下醫者如何診治尋常病。
李斯文語氣平淡,而又斬釘截鐵的說道:“某想要的不多,隻是想天下醫者們,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那份尊重!”
因為親身經曆過後世醫道的輝煌,體會過救人無數卻又要為金錢折腰的反差。
而來到大唐,又親眼目睹了如今,在尋常醫者眼中已經是大人物的王醫正,是如何在柴哲威這個紈絝子手裏僥幸逃命的。
他才不甘心於醫者身份的低賤,不甘心於醫道的落寞,幹一行愛一行,他想要為這個自己曾經發誓要奮鬥終生的事業,做些什麽。
孫思邈眼神怪異,你這還想要的不多?
知不知道現在的醫者什麽地位,能入仕當官,哪怕是九品太醫署助教,在醫者裏都算人上人。
更多的醫者,是那些沒正經學過醫術,沒看過幾本醫書,隻憑著祖上口口相傳的幾分經驗,就敢給人看病開藥的鄉村醫者。
要想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的鄉村醫者得到尊重,不亞於登天。
麵對孫思邈的不信任,李斯文挺直腰杆,麵帶不忿:“某隻是想改變醫者如今的處境,很難麽?”
“救死扶傷,本應受人尊敬的醫者,難道就應該被權貴肆意打罵,甚至一言定其生死?”
“懸壺救世一生的醫者,難道就應該奔波一生,結果到頭來還是兩袖空空,七老八十了還要為柴米油鹽辛勞?”
“那些曾信任某、追隨某,舍下性命用血肉之軀擋住大疫,護得長安一時安寧的醫者,最後的賞賜就應該隻是幾兩金銀,名聲盡數歸了朝廷?”
想到這些自己親眼見過的,關於醫者的經曆,李斯文深吸一口氣,搖頭道:“這些不應該是醫者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