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之中,文武百官隱隱分成了三波,暗流湧動。
知曉蘇紫蘇身份的上層官員們,自然不會貿然出聲,免得平白得罪了藥王。
哪怕單憑藥王的醫術,而忽略其人脈與影響力,貴為國公的他們也不願意因此與之交惡,誰也不曉得,有沒有一天自己會求到藥王的頭上。
而朝廷上那些地位相對低微的,他們更是不敢輕易開口,察言觀色是他們如今能站在此地的最大依靠。
而僅憑一張旨意,他們便已經知曉,李二陛下對此女的看重,以及她與皇後之間的深厚聯係,生怕一個不慎就會惹來禍端。
然而,真正讓眾人側目的,卻是那些處於中層,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官員們。
他們本應積極參與,或是默認,或是出聲反駁,可此時,卻一個個沉默不語,隻是眼巴巴地望著魏征,期待他能帶頭衝鋒。
但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一貫以剛正不阿著稱的魏征,這次居然也選擇了沉默。
一時間,沉默成了太極殿的主旋律。
魏征的反常舉動,已經是讓這些精明的中層官員們意識到事情的複雜,他們雖然不明白其中深意,但也紛紛跟隨魏征,默認這道厚賞。
李二陛下注意到魏征臉色變黑,但並沒有出聲阻止,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舒暢感。
今天終於不用再像以往那樣,被魏征懟得被迫收迴自己的金口玉言了。這種感覺過於美妙,讓李二陛下有些著迷......
旋即,李世民看向李斯文,見他表現依然沉穩,沒有因為自己對孫紫蘇的重賞而感到驚訝,讚歎不已,幾日不見,他的心性見長。
沉吟片刻,李世民朗聲道:“朕欲為藍田侯論功行賞,諸卿可有意見?”
大殿內一片沉默,沒人敢輕易開口。
李世民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道:“曹國公次子藍田縣侯李斯文,於大疫中毛遂自薦,舍生忘死隻身平疫,又帶領眾太醫尋找到治疫仙藥,保護長安免受其災,當為首功。”
話音剛落,大殿內響起一陣竊竊私語,但群臣之中沒有人站出來提反對意見。
畢竟,李斯文在這場疫情中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甚至對於他們可以說是救命之恩,麵對這樣的功績,誰也無法否認。
李二陛下頓了頓,目光掃過群臣,見眾人皆無異議,便接著道:“此外,藍田縣侯心懷大義,磨砥刻厲研究出取暖重器,庇護天下萬民免受苦寒之厄,亦為大功。”
對此,群臣也沒有意見。
李二陛下繼續說道:“藍田縣侯忠義雙全,實乃國之棟梁,特擢升一品,敕封從二品開國藍田縣公,加賜永業田千畝,食邑一千五百戶實賜五百戶。”
此言一出,群臣皆是腦門一震,懷疑是自己聽錯了,這......就二品了?
時間不短的沉默後,大殿內頓時炸開了鍋。群臣們各抒己見,議論紛紛。
畢竟對於這樣的重賞,實在是前所未聞,但鑒於李斯文沒有半點水分的功績,眾人也隻能選擇默認,私底下小聲不斷。
他這才十四歲啊,還不到加冠的年紀,爵位就已經是讓他們望眼欲穿的品級,這未來怎麽樣,誰也不敢妄言,但可以肯定的是,一門雙公並不遙遠。
魏征幾次躬身,但到嘴邊的話語卻都戛然而止。
盡管他對煤炭的底細並不了解,但也深知此法意義非凡。
如果李斯文選擇獨自經營,那麽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曹國公府的聲譽提升到一個很高的位置,甚至有功高蓋主的可能。
想到這裏魏征心中一顫,對李斯文獻法一事讚歎不已。
李斯文肯定是想到了這層關係,所以才毫不猶豫地將其奉獻給了陛下。
而陛下獲得此法後,威望必將比肩秦皇漢武,這樣的功績……才僅僅是擢升一級官職,魏征甚至為李斯文感到委屈。
而他所擔憂的,也並非是李二陛下給予的賞賜過多。
而是擔心年輕有為的李斯文是否會因此招人嫉妒,乃至遭遇不幸。
若是他能再年長幾歲,哪怕是剛剛及冠的年紀,魏征也不會如此糾結。
但是猶豫了半天,他也沒有選擇出聲阻止,隻是決定私下要通過房玄齡之口,勸告李斯文一番。
在魏征思慮的同時,朝廷之上已經是讚聲一片,群臣歎服著陛下的賞罰分明。
李二陛下見此大笑幾聲,又道:
“隻擢升一品難免顯得朕吝嗇封賞,有苛待之嫌,但鑒於藍田侯年紀過輕,不可入仕為官,朕便自作主張將此功延伸到其父身上,古有子憑父貴,今有父憑子貴,也不失為一樁美談。”
“加曹國公李績為太子少保,等他返京再敘職。”
此言一出,群臣皆是羨豔不已,感歎一聲虎父無犬子,但都默契的,對這道旨意都沒什麽意見。
太子少保,象征著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信任之人,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同為從二品官職。
其中,‘少師’負責傳道授業,‘少傅’負責言傳身教,規範舉止,而‘少保’負責太子身體健康,看管身體。
而李績出身醫學世家,其本身更是編有《新修本草》,雖未成書但也有殘卷流傳民間,隱隱被譽為天下第一藥典。
如今太子身體有疾,正是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醫者保證其健康的時候,由李績擔任太保,隻能說是專業對口。
更不要說李績性情向來廉潔,是三朝難得的忠義兩全之人,由他教導太子,李二陛下很是放心。
群臣更是無不稱善,太子少保不過加官所贈的名銜,隻有名義沒有實權,他們何等人精,自然不會為了這區區虛名而去反對。
這樣不僅會遭到陛下的不滿,更是會惡了曹國公這等掌握兵權的將領。
再說,陛下一向對武勳們寬容厚待,以李績的功績和資曆,陛下如此也無可厚非。
能站在這裏的人,哪個沒受到過陛下的厚待,由己推人,沒人出言反對,哪怕是對此心焦的關隴一係,也是如此。
知曉蘇紫蘇身份的上層官員們,自然不會貿然出聲,免得平白得罪了藥王。
哪怕單憑藥王的醫術,而忽略其人脈與影響力,貴為國公的他們也不願意因此與之交惡,誰也不曉得,有沒有一天自己會求到藥王的頭上。
而朝廷上那些地位相對低微的,他們更是不敢輕易開口,察言觀色是他們如今能站在此地的最大依靠。
而僅憑一張旨意,他們便已經知曉,李二陛下對此女的看重,以及她與皇後之間的深厚聯係,生怕一個不慎就會惹來禍端。
然而,真正讓眾人側目的,卻是那些處於中層,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官員們。
他們本應積極參與,或是默認,或是出聲反駁,可此時,卻一個個沉默不語,隻是眼巴巴地望著魏征,期待他能帶頭衝鋒。
但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一貫以剛正不阿著稱的魏征,這次居然也選擇了沉默。
一時間,沉默成了太極殿的主旋律。
魏征的反常舉動,已經是讓這些精明的中層官員們意識到事情的複雜,他們雖然不明白其中深意,但也紛紛跟隨魏征,默認這道厚賞。
李二陛下注意到魏征臉色變黑,但並沒有出聲阻止,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舒暢感。
今天終於不用再像以往那樣,被魏征懟得被迫收迴自己的金口玉言了。這種感覺過於美妙,讓李二陛下有些著迷......
旋即,李世民看向李斯文,見他表現依然沉穩,沒有因為自己對孫紫蘇的重賞而感到驚訝,讚歎不已,幾日不見,他的心性見長。
沉吟片刻,李世民朗聲道:“朕欲為藍田侯論功行賞,諸卿可有意見?”
大殿內一片沉默,沒人敢輕易開口。
李世民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道:“曹國公次子藍田縣侯李斯文,於大疫中毛遂自薦,舍生忘死隻身平疫,又帶領眾太醫尋找到治疫仙藥,保護長安免受其災,當為首功。”
話音剛落,大殿內響起一陣竊竊私語,但群臣之中沒有人站出來提反對意見。
畢竟,李斯文在這場疫情中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甚至對於他們可以說是救命之恩,麵對這樣的功績,誰也無法否認。
李二陛下頓了頓,目光掃過群臣,見眾人皆無異議,便接著道:“此外,藍田縣侯心懷大義,磨砥刻厲研究出取暖重器,庇護天下萬民免受苦寒之厄,亦為大功。”
對此,群臣也沒有意見。
李二陛下繼續說道:“藍田縣侯忠義雙全,實乃國之棟梁,特擢升一品,敕封從二品開國藍田縣公,加賜永業田千畝,食邑一千五百戶實賜五百戶。”
此言一出,群臣皆是腦門一震,懷疑是自己聽錯了,這......就二品了?
時間不短的沉默後,大殿內頓時炸開了鍋。群臣們各抒己見,議論紛紛。
畢竟對於這樣的重賞,實在是前所未聞,但鑒於李斯文沒有半點水分的功績,眾人也隻能選擇默認,私底下小聲不斷。
他這才十四歲啊,還不到加冠的年紀,爵位就已經是讓他們望眼欲穿的品級,這未來怎麽樣,誰也不敢妄言,但可以肯定的是,一門雙公並不遙遠。
魏征幾次躬身,但到嘴邊的話語卻都戛然而止。
盡管他對煤炭的底細並不了解,但也深知此法意義非凡。
如果李斯文選擇獨自經營,那麽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曹國公府的聲譽提升到一個很高的位置,甚至有功高蓋主的可能。
想到這裏魏征心中一顫,對李斯文獻法一事讚歎不已。
李斯文肯定是想到了這層關係,所以才毫不猶豫地將其奉獻給了陛下。
而陛下獲得此法後,威望必將比肩秦皇漢武,這樣的功績……才僅僅是擢升一級官職,魏征甚至為李斯文感到委屈。
而他所擔憂的,也並非是李二陛下給予的賞賜過多。
而是擔心年輕有為的李斯文是否會因此招人嫉妒,乃至遭遇不幸。
若是他能再年長幾歲,哪怕是剛剛及冠的年紀,魏征也不會如此糾結。
但是猶豫了半天,他也沒有選擇出聲阻止,隻是決定私下要通過房玄齡之口,勸告李斯文一番。
在魏征思慮的同時,朝廷之上已經是讚聲一片,群臣歎服著陛下的賞罰分明。
李二陛下見此大笑幾聲,又道:
“隻擢升一品難免顯得朕吝嗇封賞,有苛待之嫌,但鑒於藍田侯年紀過輕,不可入仕為官,朕便自作主張將此功延伸到其父身上,古有子憑父貴,今有父憑子貴,也不失為一樁美談。”
“加曹國公李績為太子少保,等他返京再敘職。”
此言一出,群臣皆是羨豔不已,感歎一聲虎父無犬子,但都默契的,對這道旨意都沒什麽意見。
太子少保,象征著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信任之人,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同為從二品官職。
其中,‘少師’負責傳道授業,‘少傅’負責言傳身教,規範舉止,而‘少保’負責太子身體健康,看管身體。
而李績出身醫學世家,其本身更是編有《新修本草》,雖未成書但也有殘卷流傳民間,隱隱被譽為天下第一藥典。
如今太子身體有疾,正是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醫者保證其健康的時候,由李績擔任太保,隻能說是專業對口。
更不要說李績性情向來廉潔,是三朝難得的忠義兩全之人,由他教導太子,李二陛下很是放心。
群臣更是無不稱善,太子少保不過加官所贈的名銜,隻有名義沒有實權,他們何等人精,自然不會為了這區區虛名而去反對。
這樣不僅會遭到陛下的不滿,更是會惡了曹國公這等掌握兵權的將領。
再說,陛下一向對武勳們寬容厚待,以李績的功績和資曆,陛下如此也無可厚非。
能站在這裏的人,哪個沒受到過陛下的厚待,由己推人,沒人出言反對,哪怕是對此心焦的關隴一係,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