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思殿後殿。
隻見長孫皇後一襲明黃色長裙。
密密麻麻的針腳在特等綾羅上繡出了祥雲百鳥的圖案,衣料緊緊裹住她清瘦的身段,衣領微敞,露出白皙修長的脖頸。
一頭青絲挽起,被束成斜落的倭墮髻,頭上隻佩戴一根素雅的玉簪與其配飾,俏臉不施粉黛。
一雙鳳眸顧盼生輝,隻是看著她那漆黑的眸子,就有一番祥和之意撲麵而來,讓人不由的在她麵前放鬆心神,比李斯文之前所見的表情都要溫柔的多。
甚至周邊的環境也被麗人身上散發的清雅所影響,若有若無的禪意撲麵而來。
如果不是這張俏臉實在讓他咬牙切齒,徹夜難忘,恐怕李斯文也隻會將她當做是一位性格溫婉,雍容典雅的貴婦人。
而不是鳳儀天下的皇後。
“母後,你看誰來了!”長樂踩著地毯走到長孫皇後的身邊,挽住她的玉臂嬌俏道。
“本宮隻是身體不好,又不是瞎了。”長孫皇後寵溺的看了一眼愈發粘人的閨女,將手中佛經輕輕放下,才招唿道:
“彪子,既然來了就坐下,陪本宮聊聊天。”
聞言,李斯文臉上驚疑不定,偷偷瞄了眼這一臉祥和微笑的婦人。
他都有點懷疑是自己做夢沒睡醒,或是大白天的見了鬼,否則怎麽才幾天的功夫不見,皇後對自己的態度就溫柔了這麽多?
但她越是這樣親切,李斯文越是膽戰心驚,生怕這裏邊藏著什麽大坑,就等著自己大意跳進去。
“臣\/民女拜見皇後。”李斯文帶著孫紫蘇施了一禮。
“免禮平身吧。”
長孫皇後嫣然一笑,將視線轉移到正拽著李斯文衣角,表情明顯有些警惕的孫紫蘇身上:
“孫姑娘是吧,當年藥王與陛下生了誤會,本宮在這裏替陛下說聲不是。”沒理會孫紫蘇驚唿,皇後扭頭看了眼閨女,笑道:
“長樂也常在本宮麵前誇你天真爛漫,是個不得多得的知心朋友。”
長樂聽完這話臉上一滯。
她確實是在母後麵前提起過孫紫蘇不假,但說的最多的,卻是她讓自己求而不得的曼妙身段,還有就是,經常被李斯文戲弄卻還敢湊上去找茬的頭鐵......
但細細想來,頭鐵確實可以用天真來替換,身段求之不得,也可以稱作是自己不可多得......
想到這,長樂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原來這就是母後常掛在嘴邊的語言藝術,必可活用於下次。
而在一旁悶不做聲觀察的李斯文,見到長樂臉上流露出的詫異,心中對此便有了幾分猜測。
長樂可是被李二陛下捧在手裏的小鳳凰,雖談不上刁蠻任性,但也說得上是有些自我。
畢竟放眼天下,再也沒有一個人能比她的出身更高貴,也從沒有人能讓她委屈奉承。
藏在長時間模仿長孫皇後舉止,而養成的知書達理外表下,是一顆驕傲無比的心。
就這樣自視甚高的長樂,不太可能向皇後炫耀自己的階級敵人。
就算是他也不得不承認,孫紫蘇的那副窈窕身姿,又是確實會讓他移不開眼。
就連性格賢淑,又極易滿足的單婉娘,也不止一次表達過自己對孫紫蘇身材的羨豔。
將心比心,更不要說在眾女裏,身材也是最富有的長樂會誇讚孫紫蘇。
如果有可能的話,她怕是會親手剜掉這兩團讓人心生嫉妒的軟肉。
察覺到李斯文眼中的笑意,長樂臉上燥紅,狠狠的白了他一眼,起身將瑟瑟發抖的孫紫蘇拽到了身邊:
“紫蘇你在怕什麽,這可是本宮......我家,難道我還會摔杯為號,出來八百個刀斧手將你細細剁成臊子不成?”
長孫皇後聽完饒有興致的詢問,這是哪裏聽來的故事,這麽有趣為什麽她從來沒聽說過。
長樂下意識看向李斯文,讓他不由幹咳兩聲。
這是不久前在農莊的某天夜裏,孫紫蘇睡不著,非要纏著自己給她講故事。
自己就把華容道義釋曹操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縫合了一下,講給她聽,沒想到眾女都沒睡,藏在暗處聽牆角......
注意到長孫皇後的興致勃勃,李斯文一臉正色道:“迴皇後,今兒可是大朝集的日子,天下各地州府和四方藩屬齊聚,咱們在這裏嘮家常,有點不合適吧。”
長孫皇後似笑非笑,玉指點了點書籍,得到李斯文很是不情願的承諾後,這才滿意點頭,緩緩而道:
“在你迴長安敘職,交付魚符的那天,陛下就派武連郡公去了利州,查勘武家情況。”
說到這裏,長孫皇後暗暗慶幸陛下天命護佑,若是事前不知,再被武士彠打了個措手不及,怕是要壞事:
“雖然去的不是時候,沒能找到武家子嗣,但李將軍還是帶迴了一個很重要的消息。”
說完,長孫皇後頓了頓,特意留出讓李斯文消化的時間,半晌後繼續道:
“應國公暗中聯絡朝中重臣,想借朝集使的身份迴長安,請求陛下封禪。”
李斯文聯係前後線索,瞬間明了,秦瓊的後半句的暗示‘獻禮完趕緊迴家’就應在這裏——應國公,利州刺史武士彠。
他心中胡亂猜想,這件事也涉及不到自己,為什麽要讓自己獻禮完畢後趕緊跑?
等等......不會是自己金屋藏嬌事發了吧?
這也不可能,武順爹不疼娘不愛的,武士彠他撐得慌,因為一介不受寵的女兒和簡在帝心的自己作對......
自己能收下武順做妾,他還得賠著笑臉跟自己說聲謝謝呢。
那是武如意?
但對這位注定大放異彩的女帝,李斯文的態度雖說不上恭敬但也是彬彬有禮,還順勢與她結為了異性兄弟。
總不能武士彠也是個李二陛下般的女兒奴吧?
李斯文低著腦袋看著腰間犀比,心思急轉卻悶不做聲。
在不明白皇後意圖前,他不敢隨意評議什麽,含糊道:
“有資格在泰山封禪的,從古至今隻有三位,秦始皇帝,西漢漢武帝和東漢漢光武帝,他們可都是皇帝中的楷模。”
隻見長孫皇後一襲明黃色長裙。
密密麻麻的針腳在特等綾羅上繡出了祥雲百鳥的圖案,衣料緊緊裹住她清瘦的身段,衣領微敞,露出白皙修長的脖頸。
一頭青絲挽起,被束成斜落的倭墮髻,頭上隻佩戴一根素雅的玉簪與其配飾,俏臉不施粉黛。
一雙鳳眸顧盼生輝,隻是看著她那漆黑的眸子,就有一番祥和之意撲麵而來,讓人不由的在她麵前放鬆心神,比李斯文之前所見的表情都要溫柔的多。
甚至周邊的環境也被麗人身上散發的清雅所影響,若有若無的禪意撲麵而來。
如果不是這張俏臉實在讓他咬牙切齒,徹夜難忘,恐怕李斯文也隻會將她當做是一位性格溫婉,雍容典雅的貴婦人。
而不是鳳儀天下的皇後。
“母後,你看誰來了!”長樂踩著地毯走到長孫皇後的身邊,挽住她的玉臂嬌俏道。
“本宮隻是身體不好,又不是瞎了。”長孫皇後寵溺的看了一眼愈發粘人的閨女,將手中佛經輕輕放下,才招唿道:
“彪子,既然來了就坐下,陪本宮聊聊天。”
聞言,李斯文臉上驚疑不定,偷偷瞄了眼這一臉祥和微笑的婦人。
他都有點懷疑是自己做夢沒睡醒,或是大白天的見了鬼,否則怎麽才幾天的功夫不見,皇後對自己的態度就溫柔了這麽多?
但她越是這樣親切,李斯文越是膽戰心驚,生怕這裏邊藏著什麽大坑,就等著自己大意跳進去。
“臣\/民女拜見皇後。”李斯文帶著孫紫蘇施了一禮。
“免禮平身吧。”
長孫皇後嫣然一笑,將視線轉移到正拽著李斯文衣角,表情明顯有些警惕的孫紫蘇身上:
“孫姑娘是吧,當年藥王與陛下生了誤會,本宮在這裏替陛下說聲不是。”沒理會孫紫蘇驚唿,皇後扭頭看了眼閨女,笑道:
“長樂也常在本宮麵前誇你天真爛漫,是個不得多得的知心朋友。”
長樂聽完這話臉上一滯。
她確實是在母後麵前提起過孫紫蘇不假,但說的最多的,卻是她讓自己求而不得的曼妙身段,還有就是,經常被李斯文戲弄卻還敢湊上去找茬的頭鐵......
但細細想來,頭鐵確實可以用天真來替換,身段求之不得,也可以稱作是自己不可多得......
想到這,長樂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原來這就是母後常掛在嘴邊的語言藝術,必可活用於下次。
而在一旁悶不做聲觀察的李斯文,見到長樂臉上流露出的詫異,心中對此便有了幾分猜測。
長樂可是被李二陛下捧在手裏的小鳳凰,雖談不上刁蠻任性,但也說得上是有些自我。
畢竟放眼天下,再也沒有一個人能比她的出身更高貴,也從沒有人能讓她委屈奉承。
藏在長時間模仿長孫皇後舉止,而養成的知書達理外表下,是一顆驕傲無比的心。
就這樣自視甚高的長樂,不太可能向皇後炫耀自己的階級敵人。
就算是他也不得不承認,孫紫蘇的那副窈窕身姿,又是確實會讓他移不開眼。
就連性格賢淑,又極易滿足的單婉娘,也不止一次表達過自己對孫紫蘇身材的羨豔。
將心比心,更不要說在眾女裏,身材也是最富有的長樂會誇讚孫紫蘇。
如果有可能的話,她怕是會親手剜掉這兩團讓人心生嫉妒的軟肉。
察覺到李斯文眼中的笑意,長樂臉上燥紅,狠狠的白了他一眼,起身將瑟瑟發抖的孫紫蘇拽到了身邊:
“紫蘇你在怕什麽,這可是本宮......我家,難道我還會摔杯為號,出來八百個刀斧手將你細細剁成臊子不成?”
長孫皇後聽完饒有興致的詢問,這是哪裏聽來的故事,這麽有趣為什麽她從來沒聽說過。
長樂下意識看向李斯文,讓他不由幹咳兩聲。
這是不久前在農莊的某天夜裏,孫紫蘇睡不著,非要纏著自己給她講故事。
自己就把華容道義釋曹操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縫合了一下,講給她聽,沒想到眾女都沒睡,藏在暗處聽牆角......
注意到長孫皇後的興致勃勃,李斯文一臉正色道:“迴皇後,今兒可是大朝集的日子,天下各地州府和四方藩屬齊聚,咱們在這裏嘮家常,有點不合適吧。”
長孫皇後似笑非笑,玉指點了點書籍,得到李斯文很是不情願的承諾後,這才滿意點頭,緩緩而道:
“在你迴長安敘職,交付魚符的那天,陛下就派武連郡公去了利州,查勘武家情況。”
說到這裏,長孫皇後暗暗慶幸陛下天命護佑,若是事前不知,再被武士彠打了個措手不及,怕是要壞事:
“雖然去的不是時候,沒能找到武家子嗣,但李將軍還是帶迴了一個很重要的消息。”
說完,長孫皇後頓了頓,特意留出讓李斯文消化的時間,半晌後繼續道:
“應國公暗中聯絡朝中重臣,想借朝集使的身份迴長安,請求陛下封禪。”
李斯文聯係前後線索,瞬間明了,秦瓊的後半句的暗示‘獻禮完趕緊迴家’就應在這裏——應國公,利州刺史武士彠。
他心中胡亂猜想,這件事也涉及不到自己,為什麽要讓自己獻禮完畢後趕緊跑?
等等......不會是自己金屋藏嬌事發了吧?
這也不可能,武順爹不疼娘不愛的,武士彠他撐得慌,因為一介不受寵的女兒和簡在帝心的自己作對......
自己能收下武順做妾,他還得賠著笑臉跟自己說聲謝謝呢。
那是武如意?
但對這位注定大放異彩的女帝,李斯文的態度雖說不上恭敬但也是彬彬有禮,還順勢與她結為了異性兄弟。
總不能武士彠也是個李二陛下般的女兒奴吧?
李斯文低著腦袋看著腰間犀比,心思急轉卻悶不做聲。
在不明白皇後意圖前,他不敢隨意評議什麽,含糊道:
“有資格在泰山封禪的,從古至今隻有三位,秦始皇帝,西漢漢武帝和東漢漢光武帝,他們可都是皇帝中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