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恪的關心,鄭仁基心中不由一暖,躬身感謝道:“殿下放心,此人是臣精心挑選的死士,一旦熬不過大刑就會裂開咬舌自盡,絕不會胡亂攀咬。”
李恪點點頭,他手下就鄭仁基辦事最為穩健,最讓他放心。
笑問道:“你率領災民來到長安多時,是否和岑相通過書信?”
鄭仁基長歎一聲,搖頭苦笑道:“岑相曾命臣,要竭盡全力去保全災民,等水災過去後再帶著災民返迴故鄉重建家園,到時朝廷自有褒獎。”
“但誰又能想到,在這個時候竟然爆發了瘟疫......”
李恪點點頭,鄭仁基想要立功,最佳的辦法就是在戰疫之中有所作為。
即便是自己,如果能在這場戰疫中處於領導位置,等戰疫成功之後,就可以輕易博得愛民如子的好名聲,從此讓父皇刮目相看,就算將來爭儲也能事半功倍。
可他一想到自己要從李斯文手中奪權,就莫名的心虛。
尤其是剛才李斯文那一句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不僅是在警告自己,更等於是在告訴自己,他攥住了自己的把柄!
在皇後身邊安插線人通風報信,這事一旦被告發誰也救不了他,父皇就是第一個要拿他祭天的人。
想到自己隻是多嘴一句就落得這步田地,李恪不由仰頭一聲歎息:“這小子也忒陰了!”
對此,鄭仁基也是心有餘悸:
“如果隻聽手段不見其人,任誰也隻覺得,李斯文絕對是一個宦海沉浮多年的老狐狸。“
“而誰又敢相信他才年僅十三歲,即便是曹國公在這般年紀的時候,也要遜色他三分。”
李恪苦笑道:“可這小子不僅得到了父皇的垂青,身後還有曹國公、宿國公等武勳撐腰。想要招攬他?天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鄭中基鄭重對李恪勸道:“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隻要殿下能得到他的支持,都是值得的。”
李恪聞言皺眉不語,支持他爭儲的更多是前隋老臣,這些人雖然在朝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卻一直被父皇排斥在外,隻留空名而沒有權力。
反觀李斯文背後,房玄齡、李績、秦瓊、程咬金、尉遲恭.....這些天策府舊臣,才是父皇真正的肱骨之臣。
尤其是房玄齡和李績,當初房玄齡與杜如晦並稱左右相,但自去年杜如晦病死後,身為尚書左仆射的房玄齡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文臣之首。
而李績則掌軍在外,但隻要李靖歸隱,他就會立刻出將入相。
李恪心中急切,但行事卻更加的謹慎起來,鄭重解釋道:“本王和李斯文隻是點頭之交,對他脾氣秉性也是一知半解。”
“但今日與他打過交道才明白,天底下有起錯的名字絕沒叫錯的綽號!這小子不僅心狠手辣,而且做事從來就不想後果,哪怕是與父皇交談,也是一言不合就翻臉。”
鄭仁基也是心有同感,正常人誰敢當著皇後的麵暴揍國舅啊!正常人誰會把當今陛下最寵愛的孩子越王李泰徹底得罪死?還敢借茬威脅蜀王李恪!
李恪越想嘴裏越苦:“本王若想要獲得他的好感,唯一的辦法就是不遺餘力的協助他,而不是暗中謀劃要奪取他的功勞!”
鄭仁基訝然:“臣的意思是說.....”
李恪搖頭:“虎口奪食?小心他一口咬死你!”
鄭仁基扶須,一副胸有成竹的笑道:“陛下既然選擇了殿下來災民營,就是想讓殿下獨奪首功,借此給殿下鋪路。”
“這小子聰明絕頂,未必不懂陛下的一番苦心。”
李恪真想告訴他,是你想多了,本王是被他一句破詩綁架來的。
而後幽幽歎道:“在這座堪堪遏製住疫病爆發的災民營裏,誰生誰死靠的不是天命,而是看李斯文想救誰......”
鄭仁基不解,皺了皺眉頭,驟然想到了譙國公柴邵,激靈靈打了個冷戰。
李斯文雖然給譙國公柴邵看了病,但也隻是確診了瘧疾並沒開藥醫治。
甚至從師門仙方中尋到對症之藥,他也沒快馬加鞭,讓人趕赴玉山采取篙草,而是從容不迫的安排重建新營。
這種行為沒人能說他是錯的,但卻也證明了,他根本就沒將一位國公的死活放在心上。
李恪苦笑道:“柴令武曾經誣陷他謀害太子....”
鄭仁基駭然道:“他如此公事私辦,就不怕將來事情敗露陛下問罪?”
李恪淡淡道:“他就敢,還就這麽幹了!但你...能找到他害譙國公的證據?”
鄭仁基無言以對,譙國公暴病突發隨時可能喪命,是王醫正和孫思邈的孫女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大膽用了坤劑將他從鬼門關拉迴來。
而李斯文可從始至終都沒給柴邵開方下藥。
別說柴邵現在還半死不活的躺著喘氣,即便是將來死了也跟他沒什麽關係。
當天下午,長安城外忽然就變得熱火朝天。
在侍衛統領安黑虎的統禦和左武衛的監督下,從災民中選出的五千青壯,麻利的上山伐木準備開始搭建新營。
按李斯文的吩咐,新建的棚帳進行了嚴格的分區製度,居住、用餐、如廁、隔離等等,每個區域井井有條,涇渭分明。
看著越發完善,卻越看越奇怪的營盤,許多災民心中都疑惑不解,忍不住去詢問負責指揮的蜀王侍衛,但這些侍衛隻管執行命令,哪裏懂為什麽。
五千青壯災民揣著糊塗幹活,各種猜測紛囂塵上,卻始終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芙蓉園,紫雲樓。
李世民渾身顫抖,雙眼通紅的看著手中奏折——災難毫無預兆的降臨了。
經過長安,萬年兩縣詳細的排查,發現在城中裏坊中,已經悄然出現了發熱,嘔吐,打擺子等症狀的百姓。
雖然已經按照李斯文提供的方案提前做了部署,太醫署剩下的太醫令和幾十位太醫也帶著大量藥材出入各個裏坊給百姓治病。
左驍衛也迅速派出了部曲,將各個裏坊隔離開來,嚴禁任何人進出。
但是,長安城中一百零八坊還是不免陷入了恐慌之中。
比瘟疫更加可怕的是流言,疾病隻是從外危害性命,流言蜚語卻要人自己折磨自己。
李恪點點頭,他手下就鄭仁基辦事最為穩健,最讓他放心。
笑問道:“你率領災民來到長安多時,是否和岑相通過書信?”
鄭仁基長歎一聲,搖頭苦笑道:“岑相曾命臣,要竭盡全力去保全災民,等水災過去後再帶著災民返迴故鄉重建家園,到時朝廷自有褒獎。”
“但誰又能想到,在這個時候竟然爆發了瘟疫......”
李恪點點頭,鄭仁基想要立功,最佳的辦法就是在戰疫之中有所作為。
即便是自己,如果能在這場戰疫中處於領導位置,等戰疫成功之後,就可以輕易博得愛民如子的好名聲,從此讓父皇刮目相看,就算將來爭儲也能事半功倍。
可他一想到自己要從李斯文手中奪權,就莫名的心虛。
尤其是剛才李斯文那一句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不僅是在警告自己,更等於是在告訴自己,他攥住了自己的把柄!
在皇後身邊安插線人通風報信,這事一旦被告發誰也救不了他,父皇就是第一個要拿他祭天的人。
想到自己隻是多嘴一句就落得這步田地,李恪不由仰頭一聲歎息:“這小子也忒陰了!”
對此,鄭仁基也是心有餘悸:
“如果隻聽手段不見其人,任誰也隻覺得,李斯文絕對是一個宦海沉浮多年的老狐狸。“
“而誰又敢相信他才年僅十三歲,即便是曹國公在這般年紀的時候,也要遜色他三分。”
李恪苦笑道:“可這小子不僅得到了父皇的垂青,身後還有曹國公、宿國公等武勳撐腰。想要招攬他?天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鄭中基鄭重對李恪勸道:“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隻要殿下能得到他的支持,都是值得的。”
李恪聞言皺眉不語,支持他爭儲的更多是前隋老臣,這些人雖然在朝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卻一直被父皇排斥在外,隻留空名而沒有權力。
反觀李斯文背後,房玄齡、李績、秦瓊、程咬金、尉遲恭.....這些天策府舊臣,才是父皇真正的肱骨之臣。
尤其是房玄齡和李績,當初房玄齡與杜如晦並稱左右相,但自去年杜如晦病死後,身為尚書左仆射的房玄齡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文臣之首。
而李績則掌軍在外,但隻要李靖歸隱,他就會立刻出將入相。
李恪心中急切,但行事卻更加的謹慎起來,鄭重解釋道:“本王和李斯文隻是點頭之交,對他脾氣秉性也是一知半解。”
“但今日與他打過交道才明白,天底下有起錯的名字絕沒叫錯的綽號!這小子不僅心狠手辣,而且做事從來就不想後果,哪怕是與父皇交談,也是一言不合就翻臉。”
鄭仁基也是心有同感,正常人誰敢當著皇後的麵暴揍國舅啊!正常人誰會把當今陛下最寵愛的孩子越王李泰徹底得罪死?還敢借茬威脅蜀王李恪!
李恪越想嘴裏越苦:“本王若想要獲得他的好感,唯一的辦法就是不遺餘力的協助他,而不是暗中謀劃要奪取他的功勞!”
鄭仁基訝然:“臣的意思是說.....”
李恪搖頭:“虎口奪食?小心他一口咬死你!”
鄭仁基扶須,一副胸有成竹的笑道:“陛下既然選擇了殿下來災民營,就是想讓殿下獨奪首功,借此給殿下鋪路。”
“這小子聰明絕頂,未必不懂陛下的一番苦心。”
李恪真想告訴他,是你想多了,本王是被他一句破詩綁架來的。
而後幽幽歎道:“在這座堪堪遏製住疫病爆發的災民營裏,誰生誰死靠的不是天命,而是看李斯文想救誰......”
鄭仁基不解,皺了皺眉頭,驟然想到了譙國公柴邵,激靈靈打了個冷戰。
李斯文雖然給譙國公柴邵看了病,但也隻是確診了瘧疾並沒開藥醫治。
甚至從師門仙方中尋到對症之藥,他也沒快馬加鞭,讓人趕赴玉山采取篙草,而是從容不迫的安排重建新營。
這種行為沒人能說他是錯的,但卻也證明了,他根本就沒將一位國公的死活放在心上。
李恪苦笑道:“柴令武曾經誣陷他謀害太子....”
鄭仁基駭然道:“他如此公事私辦,就不怕將來事情敗露陛下問罪?”
李恪淡淡道:“他就敢,還就這麽幹了!但你...能找到他害譙國公的證據?”
鄭仁基無言以對,譙國公暴病突發隨時可能喪命,是王醫正和孫思邈的孫女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大膽用了坤劑將他從鬼門關拉迴來。
而李斯文可從始至終都沒給柴邵開方下藥。
別說柴邵現在還半死不活的躺著喘氣,即便是將來死了也跟他沒什麽關係。
當天下午,長安城外忽然就變得熱火朝天。
在侍衛統領安黑虎的統禦和左武衛的監督下,從災民中選出的五千青壯,麻利的上山伐木準備開始搭建新營。
按李斯文的吩咐,新建的棚帳進行了嚴格的分區製度,居住、用餐、如廁、隔離等等,每個區域井井有條,涇渭分明。
看著越發完善,卻越看越奇怪的營盤,許多災民心中都疑惑不解,忍不住去詢問負責指揮的蜀王侍衛,但這些侍衛隻管執行命令,哪裏懂為什麽。
五千青壯災民揣著糊塗幹活,各種猜測紛囂塵上,卻始終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芙蓉園,紫雲樓。
李世民渾身顫抖,雙眼通紅的看著手中奏折——災難毫無預兆的降臨了。
經過長安,萬年兩縣詳細的排查,發現在城中裏坊中,已經悄然出現了發熱,嘔吐,打擺子等症狀的百姓。
雖然已經按照李斯文提供的方案提前做了部署,太醫署剩下的太醫令和幾十位太醫也帶著大量藥材出入各個裏坊給百姓治病。
左驍衛也迅速派出了部曲,將各個裏坊隔離開來,嚴禁任何人進出。
但是,長安城中一百零八坊還是不免陷入了恐慌之中。
比瘟疫更加可怕的是流言,疾病隻是從外危害性命,流言蜚語卻要人自己折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