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到處挑事的敦親王
胤禛:在兄弟們重生的大清當團寵 作者:姮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過完年,胤?就帶著大軍出京前往嶺南了。
他們這一趟出京,倒是簡單方便了許多。
大清上下都已經鋪滿了鐵軌,火車全麵普及,還特意留了一列專供軍隊使用的火車。
所以這一次胤?他們前往嶺南,便全部坐上了火車,便連馬匹武器糧草等軍資,也有專門的一列火車運送。
不過幾日時間,他們便已經抵達嶺南之地。
胤?身負重任,既要將邊境掃平,又要仔細巡視嶺南的情況,充當了欽差大臣。
因此在大軍抵達嶺南之地以後,他們就開始自己騎馬趕路了。
一路趕往邊境,中間順勢巡視一下各地情況,而後命人帶信迴京。
得虧是年羹堯這人文武雙全,考中進士後又在胤禛手下做了幾年,不然光靠胤?一個人,還真挺難快速處理完嶺南之地的各種事情。
在整合完了嶺南之地的發展情況以及各方麵政策普及的優處與劣處以後,又微服私訪探了探這邊的各官員處事風格。
最終合成了一本厚厚的奏折,讓暗衛送迴京城以後,胤?就開始幹自己的正事了。
他是出來打仗的,可不能在嶺南待太久了。
仿佛那脫韁野馬一樣,胤?一出國門,就開始發大瘋了。
他到處挑事,看得年羹堯都震驚了。
生怕這敦親王搞太大事情,年羹堯隻能天天盯緊了他,絕不讓敦親王離開自己的視線。
他算是知道為什麽出京之前四爺要一直叮囑他看好十爺了,敢情這些王爺沒一個正常人啊!
想到從前的直親王,年羹堯默默擦了一把冷汗。
還好,還好他是跟著十爺出來,隻要搬出四爺,就能夠把十爺給勸住。
但要是換做大爺,那可真沒法兒勸得了。
想了想,年羹堯還覺得自己挺幸運的。
這一樂嗬,那邊一時沒看住的胤?就帶著人又出去找事了。
把二十四歲的年羹堯給急得啊,那胡子蹭蹭長,看上去都快跟三十好幾的人一樣大了。
實在是有點遭不住了,年羹堯就開始往京裏寫信,重點給皇上跟四爺、八爺、九爺他們幾個寫。
沒辦法,也就他們幾個才能勸得住十爺了。
換了別人,十爺才不會聽呢。
年羹堯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寫迴京城的信也越來越多。
有著火車送信,這一來一迴用不了多少時間,以至於基本上是胤禛他們剛迴了一封信,下一刻就又來了一封。
這來來迴迴的,胤禛都煩了。
“我是真想知道,十弟到底在外麵玩得有多瘋。”
胤禩揉著太陽穴,頭疼不已。
他真是服了這十弟了,怎麽跟大哥一樣一出門就拴不住了呢?
胤禛也頭疼,他一看年羹堯那一封封告狀的信,就覺得沒眼看。
“早知道放十弟出去是這種情況,還不如當初讓他和汗阿瑪一起走呢。”
換老十四留下來,可能都比老十要聽話點吧?
胤禟一臉生無可戀,“我現在每天剛忙了點商部的事情,就要接到一封來自年羹堯的告狀信,他們到底能不能消停點啊?!”
再這樣下去,他商部的事情都可以不用處理了,就每天等著迴信罵老十就好了。
胤禛揉揉眉心,歎道:“我下封信會告誡一下年羹堯,讓他少天天寫信的。”
這話多的,也不知道跟誰學的。
“那四哥你快點警告一下他,實在不行,就讓他隻給你和八哥、十三弟寫就好了,沒必要還給我寫的。”
胤禟已經累了,他奉行“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準則,並不想再看年羹堯的告狀信了。
胤禩斜睨他一眼,冷哼一聲:“你倒是挺會。”
隨即又看向胤禛,笑道:“是啊四哥,讓年羹堯給你和十三弟寫就行了,我跟他又不熟。”
上輩子這輩子,年羹堯都是四哥的部下,跟他老八可沒什麽關係,真沒必要還給他寫信的,他們的關係還不到那層麵上。
聽著這兩個混賬弟弟的話,胤禛沉默了一下,有些沉默不下去了。
他冷眼抬眸:“你倆再叭叭,我讓年羹堯專門找你倆控訴。”
要真論起來,十弟的事情,找八弟九弟才是最對的,完全不應該找他和十三弟才對。
“哎 ... ... ”
胤禩歎氣。
“哎哎 ... ... ”
胤禟也歎氣。
他倆已經徹底服了胤?了,混蛋老十,就不能消停點嗎?
不過有一說一,胤?雖然拴不住,但他的正事是完成得極好的。
一月下旬出去的,現在不過才三月初,那安南國已經被全部拿下,改名為安南府了。
眼下朝廷已經安排了人過去接管,未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教化朝鮮府一般教化安南府了。
不過安南府的教化難度,確實是要比朝鮮府難很多,畢竟那邊的人,說句未開化都完全不為過。
就年羹堯送迴來的捷報上,就有提過他們殺了部分安南百姓,才讓那些安南人都乖順了些。
前安南王朝阮氏家族倒是乖馴,也接受教化,甚至無比高興地迎接大清軍隊進駐,但也隻有他們一族那麽懂事了。
剩下的 ... ... 難教啊。
不過難歸難,做還是要做的。
所以朝廷派去接管安南府的官員,幾乎是朝鮮府和扶桑府官員的總和,他們也都領了密令,必要時候,可以殺雞儆猴。
而除卻一個安南府,胤?也陸陸續續地在往四麵八方擴張,他沒那麽蠻幹,純純就是到處挑事,然後別人反擊他,他就師出有名帶兵過去了。
也正是因著這樣,年羹堯才感覺自己的三觀受到了一陣陣的衝擊。
他打死也沒想到當朝敦親王是這麽個德行啊!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這種方式欠歸欠了點,但很有用。
畢竟他們這大國風範,講的都是師出有名,要當正義之師的。
然後 ... ...
年羹堯有點被帶歪了。
他們這一趟出京,倒是簡單方便了許多。
大清上下都已經鋪滿了鐵軌,火車全麵普及,還特意留了一列專供軍隊使用的火車。
所以這一次胤?他們前往嶺南,便全部坐上了火車,便連馬匹武器糧草等軍資,也有專門的一列火車運送。
不過幾日時間,他們便已經抵達嶺南之地。
胤?身負重任,既要將邊境掃平,又要仔細巡視嶺南的情況,充當了欽差大臣。
因此在大軍抵達嶺南之地以後,他們就開始自己騎馬趕路了。
一路趕往邊境,中間順勢巡視一下各地情況,而後命人帶信迴京。
得虧是年羹堯這人文武雙全,考中進士後又在胤禛手下做了幾年,不然光靠胤?一個人,還真挺難快速處理完嶺南之地的各種事情。
在整合完了嶺南之地的發展情況以及各方麵政策普及的優處與劣處以後,又微服私訪探了探這邊的各官員處事風格。
最終合成了一本厚厚的奏折,讓暗衛送迴京城以後,胤?就開始幹自己的正事了。
他是出來打仗的,可不能在嶺南待太久了。
仿佛那脫韁野馬一樣,胤?一出國門,就開始發大瘋了。
他到處挑事,看得年羹堯都震驚了。
生怕這敦親王搞太大事情,年羹堯隻能天天盯緊了他,絕不讓敦親王離開自己的視線。
他算是知道為什麽出京之前四爺要一直叮囑他看好十爺了,敢情這些王爺沒一個正常人啊!
想到從前的直親王,年羹堯默默擦了一把冷汗。
還好,還好他是跟著十爺出來,隻要搬出四爺,就能夠把十爺給勸住。
但要是換做大爺,那可真沒法兒勸得了。
想了想,年羹堯還覺得自己挺幸運的。
這一樂嗬,那邊一時沒看住的胤?就帶著人又出去找事了。
把二十四歲的年羹堯給急得啊,那胡子蹭蹭長,看上去都快跟三十好幾的人一樣大了。
實在是有點遭不住了,年羹堯就開始往京裏寫信,重點給皇上跟四爺、八爺、九爺他們幾個寫。
沒辦法,也就他們幾個才能勸得住十爺了。
換了別人,十爺才不會聽呢。
年羹堯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寫迴京城的信也越來越多。
有著火車送信,這一來一迴用不了多少時間,以至於基本上是胤禛他們剛迴了一封信,下一刻就又來了一封。
這來來迴迴的,胤禛都煩了。
“我是真想知道,十弟到底在外麵玩得有多瘋。”
胤禩揉著太陽穴,頭疼不已。
他真是服了這十弟了,怎麽跟大哥一樣一出門就拴不住了呢?
胤禛也頭疼,他一看年羹堯那一封封告狀的信,就覺得沒眼看。
“早知道放十弟出去是這種情況,還不如當初讓他和汗阿瑪一起走呢。”
換老十四留下來,可能都比老十要聽話點吧?
胤禟一臉生無可戀,“我現在每天剛忙了點商部的事情,就要接到一封來自年羹堯的告狀信,他們到底能不能消停點啊?!”
再這樣下去,他商部的事情都可以不用處理了,就每天等著迴信罵老十就好了。
胤禛揉揉眉心,歎道:“我下封信會告誡一下年羹堯,讓他少天天寫信的。”
這話多的,也不知道跟誰學的。
“那四哥你快點警告一下他,實在不行,就讓他隻給你和八哥、十三弟寫就好了,沒必要還給我寫的。”
胤禟已經累了,他奉行“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準則,並不想再看年羹堯的告狀信了。
胤禩斜睨他一眼,冷哼一聲:“你倒是挺會。”
隨即又看向胤禛,笑道:“是啊四哥,讓年羹堯給你和十三弟寫就行了,我跟他又不熟。”
上輩子這輩子,年羹堯都是四哥的部下,跟他老八可沒什麽關係,真沒必要還給他寫信的,他們的關係還不到那層麵上。
聽著這兩個混賬弟弟的話,胤禛沉默了一下,有些沉默不下去了。
他冷眼抬眸:“你倆再叭叭,我讓年羹堯專門找你倆控訴。”
要真論起來,十弟的事情,找八弟九弟才是最對的,完全不應該找他和十三弟才對。
“哎 ... ... ”
胤禩歎氣。
“哎哎 ... ... ”
胤禟也歎氣。
他倆已經徹底服了胤?了,混蛋老十,就不能消停點嗎?
不過有一說一,胤?雖然拴不住,但他的正事是完成得極好的。
一月下旬出去的,現在不過才三月初,那安南國已經被全部拿下,改名為安南府了。
眼下朝廷已經安排了人過去接管,未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教化朝鮮府一般教化安南府了。
不過安南府的教化難度,確實是要比朝鮮府難很多,畢竟那邊的人,說句未開化都完全不為過。
就年羹堯送迴來的捷報上,就有提過他們殺了部分安南百姓,才讓那些安南人都乖順了些。
前安南王朝阮氏家族倒是乖馴,也接受教化,甚至無比高興地迎接大清軍隊進駐,但也隻有他們一族那麽懂事了。
剩下的 ... ... 難教啊。
不過難歸難,做還是要做的。
所以朝廷派去接管安南府的官員,幾乎是朝鮮府和扶桑府官員的總和,他們也都領了密令,必要時候,可以殺雞儆猴。
而除卻一個安南府,胤?也陸陸續續地在往四麵八方擴張,他沒那麽蠻幹,純純就是到處挑事,然後別人反擊他,他就師出有名帶兵過去了。
也正是因著這樣,年羹堯才感覺自己的三觀受到了一陣陣的衝擊。
他打死也沒想到當朝敦親王是這麽個德行啊!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這種方式欠歸欠了點,但很有用。
畢竟他們這大國風範,講的都是師出有名,要當正義之師的。
然後 ... ...
年羹堯有點被帶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