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餘在51樓抓緊時間搞改造。
燒餅則在茫茫的大海上尋找巨大的船隻。
越是往海洋深處行進,天氣就越發的好。
同行的三個機器人都不需要唿吸,可是燒餅隨身攜帶的微型空氣檢測儀,清晰的記錄了沿途空氣質量的變化。
海洋和陸地的差別真的非常巨大。
“搜救隊伍就沒有想過出海嗎?”
克恩跟在燒餅身後,隔著不遠不近的距離,把小球機器人的問話聽的一清二楚。
“應該是還沒有接到出海的命令。”
“他們可真夠廢物的,出來多少趟了,怎麽感覺有用的消息一點沒有挖出來。”
“你以為他們出來很多次了嗎?”
燒餅圓圓的小腦袋上下晃動,他低頭看了看下方的海域。
實在搞不清楚,為什麽會忽略了搜查海洋的命令呢?
克恩輕笑了一聲,開口問道:“你的記憶能追溯到幾年前?”
燒餅扭頭看了眼身後的克恩。
這是拐著彎打探他的年紀嗎?
他們機器人可不在乎年齡的大小,或者說,距離現在的時間越近,製造的材料就越發先進。
他們的身上不需要時間的沉澱。
“你猜?”
克恩沒有搭理圓球機器人的俏皮話。
他繼續說道:“你知道我的記憶是從幾年前開始的嗎?”
燒餅小小的手臂蹭了蹭圓型的身體,這關他什麽事情,難道和他們被製造出來的時間有關係嗎?
“幾年前?”
池餘真的很不富裕,燒餅是他收集了很長時間的材料,才製造出來的。
“大樓建造初期,所有人類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如何躲避末世,如何能讓自己活下來。”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都在竭盡全力建設大樓。
等大樓真的做到了隔絕外界後。
人類想的事情,就是如何在沒有資源的大樓裏繼續生存。
這些事情都需要時間。
並不是大樓一建成,樓內就有了各種不同的研究。
和高新研究比較,人類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食物,沒有充足的食物,人類依舊無法在樓內活下來。
“你想說,其實製造處的搜救隊伍並沒有去過很遠的地方?”
“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世上本就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大樓內的科技,也是在穩定了生存能力之後,才開始一點一點發展起來的。
甚至於,比末世前更加艱難。
他們需要尋找研究所需的材料,而這些材料絕對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取的。
製造處的發展在前期就更緩慢。
輔助機器人出現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幫助人類完成艱難的工作。
換個角度看,其實也是為了節省樓裏大量的食物供應。
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首先製造出了大批的低能源機器人。
再向後發展,才出現了各類高等級機器人,包括可以外出搜尋的機器人隊伍。
這樣的發展軌跡,需要大量的時間堆疊。
克恩雖然對樓內的人類產生了負麵的情緒,可是實事求是的講,人類想要重返自然,是需要時間累積的。
燒餅“嗯”了一聲,他是真的認為,搜救隊伍有問題。
也是真的認為製造處對於搜救隊伍帶迴的消息,做了遮掩。
之前的他,從來沒有考慮過克恩所說的事情。
小小的燒餅覺得,三十多年的樓內生活,足夠人類向外發展了,不過不了解全貌,思想總是會產生偏移的。
以自我為中心,去理解大樓的操作好像確實不太合適。
按照克恩的方向往下想。
大樓到現在,也沒有聯係上外界其他的庇護場所,就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畢竟所有庇護場所裏的人類,都應該和大樓一樣,經曆了災後一係列的問題。
就像之前他們遇到的地堡。
那裏的科技明顯不如大樓發達,這樣的人類庇護所,就更沒有能力,在外界長期生存了。
畢竟沒有熱武器的人類,根本不是巨大變異獸的對手。
奶聲奶氣的歎息聲在海麵上響起。
小青蛙的視角果然受限,他感覺哪怕池餘給自己存儲了一堆資料,看待問題的時候,他和池餘都還是不夠全麵。
從始至終,他們兩人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我以為”。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將來,他一定要把池餘帶出大樓。
天大地大,總能找到應對末世的方法。
把一秒掰成兩秒用的池餘,在維護處的辦公室見到了來自54樓的人。
池餘真沒預料到,這麽快就和其他樓層的人有接觸。
在他的想法中,一個新人管理者,沒有全麵掌握樓層的時候,其他樓層的管理者都不會把他放在眼中。
長相清秀的男孩好奇的盯著池餘身後的傑爾看了好半天。
池餘沒有先開口說話。
對方來的突然,他隻來得及讓高離去了隔壁的辦公室。
除了秦教授外,他並不打算讓更多的人知道高離的存在。
“你這機器人好獨特。”丁小一開口說道。
他們54樓也有各類輔助型機器人,可是沒有一個造型和房間內的這個一樣。
他也見過武裝機器人,而池餘身邊這個,明顯不是武裝機器人。
不過武裝機器人,哪裏能隨意見到,更不是一個普通樓層的管理者能夠配置的。
顧南城的目光也從傑爾身上掃過。
他知道的要比男孩知道的多,就算他們更在意自身能力,也不可能忽視了製造處的發展。
不下樓,他還真不知道,池餘的身邊居然跟著一個高等級的機器人。
男人垂下眼瞼,有些事情,不需要明說,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考量。
而此刻的顧南城,和秦教授一樣,受到了眼睛的幹擾。
把池餘就這樣簡單的劃分到了製造處的範圍內。
顧南城甚至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54樓和製造處井水不犯河水,這個新任的管理者把51樓攪得“風生水起”,絕對是醫療處得罪了製造處。
兩廂矛盾,和他們54樓可沒有關係。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最能讓人接受的想法。
池餘升遷的速度實在太快,要說沒有製造處在背後撐腰,大概誰也不會相信。
燒餅則在茫茫的大海上尋找巨大的船隻。
越是往海洋深處行進,天氣就越發的好。
同行的三個機器人都不需要唿吸,可是燒餅隨身攜帶的微型空氣檢測儀,清晰的記錄了沿途空氣質量的變化。
海洋和陸地的差別真的非常巨大。
“搜救隊伍就沒有想過出海嗎?”
克恩跟在燒餅身後,隔著不遠不近的距離,把小球機器人的問話聽的一清二楚。
“應該是還沒有接到出海的命令。”
“他們可真夠廢物的,出來多少趟了,怎麽感覺有用的消息一點沒有挖出來。”
“你以為他們出來很多次了嗎?”
燒餅圓圓的小腦袋上下晃動,他低頭看了看下方的海域。
實在搞不清楚,為什麽會忽略了搜查海洋的命令呢?
克恩輕笑了一聲,開口問道:“你的記憶能追溯到幾年前?”
燒餅扭頭看了眼身後的克恩。
這是拐著彎打探他的年紀嗎?
他們機器人可不在乎年齡的大小,或者說,距離現在的時間越近,製造的材料就越發先進。
他們的身上不需要時間的沉澱。
“你猜?”
克恩沒有搭理圓球機器人的俏皮話。
他繼續說道:“你知道我的記憶是從幾年前開始的嗎?”
燒餅小小的手臂蹭了蹭圓型的身體,這關他什麽事情,難道和他們被製造出來的時間有關係嗎?
“幾年前?”
池餘真的很不富裕,燒餅是他收集了很長時間的材料,才製造出來的。
“大樓建造初期,所有人類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如何躲避末世,如何能讓自己活下來。”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都在竭盡全力建設大樓。
等大樓真的做到了隔絕外界後。
人類想的事情,就是如何在沒有資源的大樓裏繼續生存。
這些事情都需要時間。
並不是大樓一建成,樓內就有了各種不同的研究。
和高新研究比較,人類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食物,沒有充足的食物,人類依舊無法在樓內活下來。
“你想說,其實製造處的搜救隊伍並沒有去過很遠的地方?”
“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世上本就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大樓內的科技,也是在穩定了生存能力之後,才開始一點一點發展起來的。
甚至於,比末世前更加艱難。
他們需要尋找研究所需的材料,而這些材料絕對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取的。
製造處的發展在前期就更緩慢。
輔助機器人出現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幫助人類完成艱難的工作。
換個角度看,其實也是為了節省樓裏大量的食物供應。
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首先製造出了大批的低能源機器人。
再向後發展,才出現了各類高等級機器人,包括可以外出搜尋的機器人隊伍。
這樣的發展軌跡,需要大量的時間堆疊。
克恩雖然對樓內的人類產生了負麵的情緒,可是實事求是的講,人類想要重返自然,是需要時間累積的。
燒餅“嗯”了一聲,他是真的認為,搜救隊伍有問題。
也是真的認為製造處對於搜救隊伍帶迴的消息,做了遮掩。
之前的他,從來沒有考慮過克恩所說的事情。
小小的燒餅覺得,三十多年的樓內生活,足夠人類向外發展了,不過不了解全貌,思想總是會產生偏移的。
以自我為中心,去理解大樓的操作好像確實不太合適。
按照克恩的方向往下想。
大樓到現在,也沒有聯係上外界其他的庇護場所,就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畢竟所有庇護場所裏的人類,都應該和大樓一樣,經曆了災後一係列的問題。
就像之前他們遇到的地堡。
那裏的科技明顯不如大樓發達,這樣的人類庇護所,就更沒有能力,在外界長期生存了。
畢竟沒有熱武器的人類,根本不是巨大變異獸的對手。
奶聲奶氣的歎息聲在海麵上響起。
小青蛙的視角果然受限,他感覺哪怕池餘給自己存儲了一堆資料,看待問題的時候,他和池餘都還是不夠全麵。
從始至終,他們兩人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我以為”。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將來,他一定要把池餘帶出大樓。
天大地大,總能找到應對末世的方法。
把一秒掰成兩秒用的池餘,在維護處的辦公室見到了來自54樓的人。
池餘真沒預料到,這麽快就和其他樓層的人有接觸。
在他的想法中,一個新人管理者,沒有全麵掌握樓層的時候,其他樓層的管理者都不會把他放在眼中。
長相清秀的男孩好奇的盯著池餘身後的傑爾看了好半天。
池餘沒有先開口說話。
對方來的突然,他隻來得及讓高離去了隔壁的辦公室。
除了秦教授外,他並不打算讓更多的人知道高離的存在。
“你這機器人好獨特。”丁小一開口說道。
他們54樓也有各類輔助型機器人,可是沒有一個造型和房間內的這個一樣。
他也見過武裝機器人,而池餘身邊這個,明顯不是武裝機器人。
不過武裝機器人,哪裏能隨意見到,更不是一個普通樓層的管理者能夠配置的。
顧南城的目光也從傑爾身上掃過。
他知道的要比男孩知道的多,就算他們更在意自身能力,也不可能忽視了製造處的發展。
不下樓,他還真不知道,池餘的身邊居然跟著一個高等級的機器人。
男人垂下眼瞼,有些事情,不需要明說,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考量。
而此刻的顧南城,和秦教授一樣,受到了眼睛的幹擾。
把池餘就這樣簡單的劃分到了製造處的範圍內。
顧南城甚至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54樓和製造處井水不犯河水,這個新任的管理者把51樓攪得“風生水起”,絕對是醫療處得罪了製造處。
兩廂矛盾,和他們54樓可沒有關係。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最能讓人接受的想法。
池餘升遷的速度實在太快,要說沒有製造處在背後撐腰,大概誰也不會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