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20樓的電梯是獨立的電梯。
巨大的電梯門前有一個銀灰色的機器人看守。
池餘把手中蓋了許多章的資料交給門前的機器人後,就安靜的等待核實。
機器人收走資料後,沒有把資料再還給池餘。
確認資料信息正確無誤,池餘的終端亮起來一顆黃色的五角星。
銀灰色的機器人為池餘打開電梯門後,開口說道:“池先生你好,在樓層檢修期間,你可以憑終端裏的一星直接上20樓。”
池餘點點頭,向機器人道謝後進入了電梯。
這個單獨的電梯非常大,比他去負二樓坐的電梯大了三倍還多。
自己一個人站在其中,顯得格外空曠。
和其他電梯不同,電梯裏是啞光的黑色材質。
如果沒有頭頂上發著光的四條光帶,那就是一間伸手不見五指的小黑屋。
池餘以為從10樓到20樓,要不了多長時間。
可是事實上,卻耗費了比他想象更多的時間。
電梯應該是大樓係統控製,在到達20樓之前,並沒有在其餘樓層停留。
電梯右上角的顯示板上跳動著樓層的層數。要不是確定電梯一直在上升,他都要以為自己進入了異度空間。
池餘沒有去關注時間,而是不動聲色的把電梯內部看了一遍。
這個電梯,和10樓一個區域單位裏的電梯不一樣。
他以後想要去其他不同樓層,都得乘坐這樣的電梯嗎?
在電梯裏沒有發現微型攝像設備,也沒有影視投屏設備,除了一排電子按鍵之外,這就是一個有著照明的黑色盒子。
池餘目光落到電子按鍵上,按鍵隻有10到20樓,是十一個簡易的圓形圖案,20樓的按鍵上亮著黃色的光,這代表他要去的樓層。
池餘下過樓,從9樓到3樓,以及負二樓,那個電梯上的數字是負二到10。
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下一個跨越10樓的電梯就是20樓到30樓。
而11樓到20樓裏,和他們下麵的樓層一樣,還有其他的電梯。
這樣每10樓為一個單位的生活模式,不知道最初是什麽人想出來的,方便管理的說法,池餘從來都不相信。
手指有點癢,心裏麵更癢。
他很想伸手去按下其他樓層試一試。
這樣電梯會不會在其他樓層停留?
池餘非常艱難的把目光從按鍵上移開,手卻沒有移動一點,就算他心裏再怎麽想試一試,他也克製住了這種衝動。
他不想冒這個險。
把樓層劃分成各自的單位,肯定有其中的秘密。
他的身份過於普通,不自量力去探索這樣的秘密,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嗎?
在指甲深深嵌入手心,生出隱隱疼痛的時候,“滴”的響聲在電梯內響起,電梯停止了移動。
電梯門向兩邊緩緩滑開,池餘的瞳孔明顯震動。
電梯門外與10樓一樣,站著一個機器人。
機器人的目光從池餘身上掃過,微微彎腰,他紳士的向池餘鞠了一躬,說道:“池先生,歡迎來到20樓,祝你工作愉快。”
池餘麵上沒有變化,心髒卻在激烈跳動。
去tmd他以為,他以為所有樓層大同小異,什麽叫差異不大,明明差異就很大。
難怪電梯需要上升那麽長的時間才能來到20樓。
幻想不可怕,可怕的無知,並且一直把無知當做事實。
以為,我以為,沒看見的東西,就不要去以為,因為我以為是一個很可怕的黑洞,它承載了一個人所有的無知。
9樓的層高在池餘看來已經很高,可20樓卻比它高了三倍還不止。
池餘從電梯裏走出來。
眼中看到的不是9樓一般的死板的辦公室,而是花台,植物。
他不知道這些植物是不是真的,還是和9樓一樣,隻是人造的假植物。
這裏好像沒有低能源車的行車道,池餘覺得自己貧瘠的語言形容不出眼前的場景。
如果他有幸能夠見過原地球的大型商場,或許還能形容出一二。
可是池餘出生在末世裏的大樓中,從出生到現在都沒離開過大樓,原地球商業商場的建築模式,他是不了解的。
他克製著自己走路不飄,跟隨著來接他的一個女性機器人走入了20樓的地盤。
空氣中彌漫的不再是刺鼻的人造桂花香。
這裏的牆麵也沒有造假的風景,一種獨特的香味,彌漫在電梯出來的整片空間,讓人垂涎欲滴。
白色的圓形座椅,上麵坐著休閑的人們。
從穿著上看,池餘沒有看出區別,可是他們手上抬著的杯子,桌子上擺放的三角型食物,都是9樓沒有的東西。
或許9樓也有,不過那都是出現在超市裏的特供食物,需要消耗大量的樓幣去換取。
他多看了杯子裏的褐色液體幾眼,如果沒有判斷錯,空氣裏的香味來自這種液體,比他剛剛喝的李哥珍藏的普洱還要香。
人們愜意的坐在花台邊的椅子上,一邊喝著濃香的飲品,一邊低聲的說話。
花台的右手邊,是一個開放性的圖書區,是真的圖書,兩層樓交錯的設計,多到讓人心動的圖書。
池餘的手攥的更緊,這些都是真的紙質圖書嗎?
為什麽看上去那麽的新。
有小孩從擺放圖書的長櫃前跑過,難道高樓層中有製造紙的研究室?
那麽,製紙的原材料從哪裏來?
外出收集物資的機器人找到的嗎?
已經發現變異植物的使用方法了嗎?
池餘心中有很多疑問,不過,他知道現在還不是問這些的時候。
坐井觀天的生活方式,局限了他對整個大樓的認知。
他想到了紀琳,紀琳的雙胞胎哥哥在更高的樓層工作?
紀琳那個小妮子,到底知不知道樓上與樓下天差地別的生活方式。
難怪要區分樓層單位,把人都固定在某一個環境下,長久以往,就會安於現狀。
樓上分瓜資源的人越少,生活區域越大,生活條件就越優越。
這僅僅是20樓,更高的樓層是什麽樣子的,池餘很想去看看。
這不僅僅是收集材料了,誰還不想過好日子?
住過別墅的人,有幾個還願意折迴去住單身公寓?
20樓內有小型電梯,是那種四周通透的觀光電梯,機器人帶著池餘進入了一個小型電梯內,池餘轉身看著腳下。
在開放圖書區的後麵,是一整麵牆壁的玻璃,和池餘在9樓上看到的不一樣,這巨大的窗子外麵是另外的風景。
巨大的電梯門前有一個銀灰色的機器人看守。
池餘把手中蓋了許多章的資料交給門前的機器人後,就安靜的等待核實。
機器人收走資料後,沒有把資料再還給池餘。
確認資料信息正確無誤,池餘的終端亮起來一顆黃色的五角星。
銀灰色的機器人為池餘打開電梯門後,開口說道:“池先生你好,在樓層檢修期間,你可以憑終端裏的一星直接上20樓。”
池餘點點頭,向機器人道謝後進入了電梯。
這個單獨的電梯非常大,比他去負二樓坐的電梯大了三倍還多。
自己一個人站在其中,顯得格外空曠。
和其他電梯不同,電梯裏是啞光的黑色材質。
如果沒有頭頂上發著光的四條光帶,那就是一間伸手不見五指的小黑屋。
池餘以為從10樓到20樓,要不了多長時間。
可是事實上,卻耗費了比他想象更多的時間。
電梯應該是大樓係統控製,在到達20樓之前,並沒有在其餘樓層停留。
電梯右上角的顯示板上跳動著樓層的層數。要不是確定電梯一直在上升,他都要以為自己進入了異度空間。
池餘沒有去關注時間,而是不動聲色的把電梯內部看了一遍。
這個電梯,和10樓一個區域單位裏的電梯不一樣。
他以後想要去其他不同樓層,都得乘坐這樣的電梯嗎?
在電梯裏沒有發現微型攝像設備,也沒有影視投屏設備,除了一排電子按鍵之外,這就是一個有著照明的黑色盒子。
池餘目光落到電子按鍵上,按鍵隻有10到20樓,是十一個簡易的圓形圖案,20樓的按鍵上亮著黃色的光,這代表他要去的樓層。
池餘下過樓,從9樓到3樓,以及負二樓,那個電梯上的數字是負二到10。
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下一個跨越10樓的電梯就是20樓到30樓。
而11樓到20樓裏,和他們下麵的樓層一樣,還有其他的電梯。
這樣每10樓為一個單位的生活模式,不知道最初是什麽人想出來的,方便管理的說法,池餘從來都不相信。
手指有點癢,心裏麵更癢。
他很想伸手去按下其他樓層試一試。
這樣電梯會不會在其他樓層停留?
池餘非常艱難的把目光從按鍵上移開,手卻沒有移動一點,就算他心裏再怎麽想試一試,他也克製住了這種衝動。
他不想冒這個險。
把樓層劃分成各自的單位,肯定有其中的秘密。
他的身份過於普通,不自量力去探索這樣的秘密,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嗎?
在指甲深深嵌入手心,生出隱隱疼痛的時候,“滴”的響聲在電梯內響起,電梯停止了移動。
電梯門向兩邊緩緩滑開,池餘的瞳孔明顯震動。
電梯門外與10樓一樣,站著一個機器人。
機器人的目光從池餘身上掃過,微微彎腰,他紳士的向池餘鞠了一躬,說道:“池先生,歡迎來到20樓,祝你工作愉快。”
池餘麵上沒有變化,心髒卻在激烈跳動。
去tmd他以為,他以為所有樓層大同小異,什麽叫差異不大,明明差異就很大。
難怪電梯需要上升那麽長的時間才能來到20樓。
幻想不可怕,可怕的無知,並且一直把無知當做事實。
以為,我以為,沒看見的東西,就不要去以為,因為我以為是一個很可怕的黑洞,它承載了一個人所有的無知。
9樓的層高在池餘看來已經很高,可20樓卻比它高了三倍還不止。
池餘從電梯裏走出來。
眼中看到的不是9樓一般的死板的辦公室,而是花台,植物。
他不知道這些植物是不是真的,還是和9樓一樣,隻是人造的假植物。
這裏好像沒有低能源車的行車道,池餘覺得自己貧瘠的語言形容不出眼前的場景。
如果他有幸能夠見過原地球的大型商場,或許還能形容出一二。
可是池餘出生在末世裏的大樓中,從出生到現在都沒離開過大樓,原地球商業商場的建築模式,他是不了解的。
他克製著自己走路不飄,跟隨著來接他的一個女性機器人走入了20樓的地盤。
空氣中彌漫的不再是刺鼻的人造桂花香。
這裏的牆麵也沒有造假的風景,一種獨特的香味,彌漫在電梯出來的整片空間,讓人垂涎欲滴。
白色的圓形座椅,上麵坐著休閑的人們。
從穿著上看,池餘沒有看出區別,可是他們手上抬著的杯子,桌子上擺放的三角型食物,都是9樓沒有的東西。
或許9樓也有,不過那都是出現在超市裏的特供食物,需要消耗大量的樓幣去換取。
他多看了杯子裏的褐色液體幾眼,如果沒有判斷錯,空氣裏的香味來自這種液體,比他剛剛喝的李哥珍藏的普洱還要香。
人們愜意的坐在花台邊的椅子上,一邊喝著濃香的飲品,一邊低聲的說話。
花台的右手邊,是一個開放性的圖書區,是真的圖書,兩層樓交錯的設計,多到讓人心動的圖書。
池餘的手攥的更緊,這些都是真的紙質圖書嗎?
為什麽看上去那麽的新。
有小孩從擺放圖書的長櫃前跑過,難道高樓層中有製造紙的研究室?
那麽,製紙的原材料從哪裏來?
外出收集物資的機器人找到的嗎?
已經發現變異植物的使用方法了嗎?
池餘心中有很多疑問,不過,他知道現在還不是問這些的時候。
坐井觀天的生活方式,局限了他對整個大樓的認知。
他想到了紀琳,紀琳的雙胞胎哥哥在更高的樓層工作?
紀琳那個小妮子,到底知不知道樓上與樓下天差地別的生活方式。
難怪要區分樓層單位,把人都固定在某一個環境下,長久以往,就會安於現狀。
樓上分瓜資源的人越少,生活區域越大,生活條件就越優越。
這僅僅是20樓,更高的樓層是什麽樣子的,池餘很想去看看。
這不僅僅是收集材料了,誰還不想過好日子?
住過別墅的人,有幾個還願意折迴去住單身公寓?
20樓內有小型電梯,是那種四周通透的觀光電梯,機器人帶著池餘進入了一個小型電梯內,池餘轉身看著腳下。
在開放圖書區的後麵,是一整麵牆壁的玻璃,和池餘在9樓上看到的不一樣,這巨大的窗子外麵是另外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