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接到聖旨後,還沒等他多想就被傳旨的人拖著上了馬車,一路朝著皇宮飛奔而去。
在馬車上,傳旨太監眼見玄奘手持木杖,身披破袈裟,正想提醒他衣著不合禮儀,但想到玄奘乃陛下最愛的禦弟,又是大德高僧,想必是不用太理會凡人俗禮,於是也不敢多言。
殿內,皇帝正煩躁的來迴走著,今天他突然沒來頭的心裏一緊,萬分想念禦弟,而且隱約有所感,玄奘要離他而去,於是不由得下旨急宣玄奘入宮麵聖。
旨意下了後,皇帝心中不安感非但沒有降低,反而越發強烈了,他在殿中來迴走著,旁人更是大氣不敢多喘一下。
“玄奘法師到了。”黃門高聲相報。玄奘麵聖,可不宣而入,所以玄奘此時已在門外。
聽聞此聲,皇帝高興的心中一振,連忙朝門口迎去。
“皇帝陛下。”玄奘見皇帝親自迎來,忙低頭行禮。
“禦弟可是來了。”皇帝高興的拉著玄奘的手說道。“朕今天不知為何心慌得厲害,不知道禦弟能否為朕開解開解?”
“陛下日理萬機,憂民憂國,心思過重,可在每日睡前,多頌佛經,便能安神定眠。”玄奘是知道皇帝有失眠之症,殺孽雖可化,但心病難除,對於此玄奘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唉,那佛經可是難記,又極為拗口,朕可是為難了。”皇帝一聽玄奘提到經文,頓時覺得頭痛。
“陛下聰穎過人,隻須多念,自然便會了。”今天玄奘出奇的沒有乘機向皇帝灌輸更多的佛理。
皇帝聽出玄奘話中有話,於是問道:“禦弟,你可有事要與朕說?”
玄奘退後三步,掀衣跪下,端端正正朝著皇帝磕了三個頭,驚得皇帝趕緊把他扶了起來。
皇帝問道:“禦弟,你為何要行此大禮?”
玄奘說道:“陛下。玄奘雖為僧人,但仍為大唐子民,此禮是我作為大唐子民所拜。”
皇帝更發奇了,說道:“禦弟,你今日到底有何事要與朕說?”
玄奘頌了句佛號後,對著皇帝說道:“啟稟陛下,玄奘今日欲向陛下辭行,望陛下恩準。”
“啊?”真是應了夢中之兆,皇帝驚的說不出話來。
“啟稟陛下,玄奘今日欲向陛下辭行,望陛下恩準。”玄奘對著皇帝說道。
皇帝的腦袋半天轉不過彎來,過了一會他才問道:“禦弟要往何處去?”
玄奘說道:“迴陛下,西方天竺國大雷音寺。”
“去哪裏幹嘛?”皇帝也不拽文了,直接說道。
“到我佛如來之處取經。”玄奘迴道。
“咳,這小事。禦弟要經文,朕給你找便是。”皇帝一邊說,一邊對著旁邊太監示意,說道,“傳朕旨意:凡大唐境內佛寺,所有經文,皆抄一份,送至金山寺。”
“陛下。”玄奘急忙開口說道,“我欲求取的經文,大唐可是沒有。”
“嗯?”皇帝明顯不信了,我大唐,居然還有沒有的東西?
於是玄奘將今天所發生的事情與皇帝一一道來,聽罷,皇帝感歎道:“有如此高深佛法的大德竟靠行乞為生,可速速探訪此二人,問其可願在長安久住否。”
“所以陛下,臣願往西去,取得真經,佑我大唐子民。”皇帝陷入了遐想中,玄奘也沒停著,趁機又進了一句。
皇帝思考了一下,說道:“此經文如此之妙,我大唐必須要有,而且要齊全。禦弟莫急,朕可派千人使團,到天竺國那個什麽寺,把經文全請迴來。”
玄奘一聽,有一些急了,皇帝對外殺伐征討極為隨意,這千人使團,護衛軍士怕有十萬之眾,這哪裏是取經,分明是去滅國。
“陛下!”玄奘急忙說道,“佛經乃祥和之物,萬萬不可沾了兵刀兇戾之氣。我願誠心隻身前往,求得佛經。”
皇帝說道:“朕可聽聞,那天竺國離長安有數十萬裏,朕怎可放心讓禦弟前去。”
難得皇帝如此流露真情,且不說它是真是假,玄奘心中一暖,對著皇帝行禮後說道:“多謝陛下厚愛。隻是今日玄奘聽得那大乘真經後,心意已決:我若一日不到西天,不得真經,猶如心沉地獄,無一日不受煎熬。”
玄奘話音剛落,隻見一陣寶光從他身上射出,晃得皇帝退後了幾步。
隻見玄奘手持九環錫杖,身披錦襴袈裟,兩寶物一是七彩流光瑩瑩,uu看書 wwuukans一是祥光流轉護身,唬得皇帝驚問,禦弟是何處得來的寶物。
“此寶物乃大西天我佛如來親賜。”空中傳來一祥音。
皇帝聽得此聲,忙帶著玄奘往殿外走去,隻見菩薩立在雲頭上,木吒持棍立在旁。菩薩在雲頭現身,殿外已是驚得跪了一地:有的磕頭如搗蒜,有的更是渾身無力,隻敢伏在地上不起身。
這片如稻田倒伏狀的人群中,有兩個直立的身影顯得特別突出。其中一個人是皇帝,大唐皇帝身為天子,隻跪天地,他有持手而立的資格;另一個是玄奘,玄奘本想下跪,但是無奈身披佛祖親賜法衣,隻得硬頭皮站在那裏。
“玄奘。”菩薩站在雲頭直接點了玄奘的名,說道:“今日我交於你的錦襴袈裟和九環錫杖乃如來親賜,隻有心堅意正之人方可穿戴,穿袈裟能免墮輪迴,持錫枚可不遭毒害。此兩件寶物可保你西去。”
玄奘這才知道今天那個癩和尚原是菩薩所化,於是連連稱是。
“玄奘,可要記得你所起的誓言。”話畢,菩薩便駕雲飛走了。
既然菩薩開了口,對玄奘西去這一事,皇帝便不再阻攔。
三日後,長安城外十裏亭。
再次向皇帝辭行後,玄奘帶著兩名長隨騎著快馬出發了。雖說途遙行簡,可玄奘的行禮少到了令人驚歎的地步,那兩個長隨也是皇帝硬塞過來的,便是這樣也不過才三人四馬。
看著一路絕塵而去的三人,皇帝突然大聲喊道:“禦弟!朕等你迴來!”
春去秋來,這便是過了三年。
在馬車上,傳旨太監眼見玄奘手持木杖,身披破袈裟,正想提醒他衣著不合禮儀,但想到玄奘乃陛下最愛的禦弟,又是大德高僧,想必是不用太理會凡人俗禮,於是也不敢多言。
殿內,皇帝正煩躁的來迴走著,今天他突然沒來頭的心裏一緊,萬分想念禦弟,而且隱約有所感,玄奘要離他而去,於是不由得下旨急宣玄奘入宮麵聖。
旨意下了後,皇帝心中不安感非但沒有降低,反而越發強烈了,他在殿中來迴走著,旁人更是大氣不敢多喘一下。
“玄奘法師到了。”黃門高聲相報。玄奘麵聖,可不宣而入,所以玄奘此時已在門外。
聽聞此聲,皇帝高興的心中一振,連忙朝門口迎去。
“皇帝陛下。”玄奘見皇帝親自迎來,忙低頭行禮。
“禦弟可是來了。”皇帝高興的拉著玄奘的手說道。“朕今天不知為何心慌得厲害,不知道禦弟能否為朕開解開解?”
“陛下日理萬機,憂民憂國,心思過重,可在每日睡前,多頌佛經,便能安神定眠。”玄奘是知道皇帝有失眠之症,殺孽雖可化,但心病難除,對於此玄奘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唉,那佛經可是難記,又極為拗口,朕可是為難了。”皇帝一聽玄奘提到經文,頓時覺得頭痛。
“陛下聰穎過人,隻須多念,自然便會了。”今天玄奘出奇的沒有乘機向皇帝灌輸更多的佛理。
皇帝聽出玄奘話中有話,於是問道:“禦弟,你可有事要與朕說?”
玄奘退後三步,掀衣跪下,端端正正朝著皇帝磕了三個頭,驚得皇帝趕緊把他扶了起來。
皇帝問道:“禦弟,你為何要行此大禮?”
玄奘說道:“陛下。玄奘雖為僧人,但仍為大唐子民,此禮是我作為大唐子民所拜。”
皇帝更發奇了,說道:“禦弟,你今日到底有何事要與朕說?”
玄奘頌了句佛號後,對著皇帝說道:“啟稟陛下,玄奘今日欲向陛下辭行,望陛下恩準。”
“啊?”真是應了夢中之兆,皇帝驚的說不出話來。
“啟稟陛下,玄奘今日欲向陛下辭行,望陛下恩準。”玄奘對著皇帝說道。
皇帝的腦袋半天轉不過彎來,過了一會他才問道:“禦弟要往何處去?”
玄奘說道:“迴陛下,西方天竺國大雷音寺。”
“去哪裏幹嘛?”皇帝也不拽文了,直接說道。
“到我佛如來之處取經。”玄奘迴道。
“咳,這小事。禦弟要經文,朕給你找便是。”皇帝一邊說,一邊對著旁邊太監示意,說道,“傳朕旨意:凡大唐境內佛寺,所有經文,皆抄一份,送至金山寺。”
“陛下。”玄奘急忙開口說道,“我欲求取的經文,大唐可是沒有。”
“嗯?”皇帝明顯不信了,我大唐,居然還有沒有的東西?
於是玄奘將今天所發生的事情與皇帝一一道來,聽罷,皇帝感歎道:“有如此高深佛法的大德竟靠行乞為生,可速速探訪此二人,問其可願在長安久住否。”
“所以陛下,臣願往西去,取得真經,佑我大唐子民。”皇帝陷入了遐想中,玄奘也沒停著,趁機又進了一句。
皇帝思考了一下,說道:“此經文如此之妙,我大唐必須要有,而且要齊全。禦弟莫急,朕可派千人使團,到天竺國那個什麽寺,把經文全請迴來。”
玄奘一聽,有一些急了,皇帝對外殺伐征討極為隨意,這千人使團,護衛軍士怕有十萬之眾,這哪裏是取經,分明是去滅國。
“陛下!”玄奘急忙說道,“佛經乃祥和之物,萬萬不可沾了兵刀兇戾之氣。我願誠心隻身前往,求得佛經。”
皇帝說道:“朕可聽聞,那天竺國離長安有數十萬裏,朕怎可放心讓禦弟前去。”
難得皇帝如此流露真情,且不說它是真是假,玄奘心中一暖,對著皇帝行禮後說道:“多謝陛下厚愛。隻是今日玄奘聽得那大乘真經後,心意已決:我若一日不到西天,不得真經,猶如心沉地獄,無一日不受煎熬。”
玄奘話音剛落,隻見一陣寶光從他身上射出,晃得皇帝退後了幾步。
隻見玄奘手持九環錫杖,身披錦襴袈裟,兩寶物一是七彩流光瑩瑩,uu看書 wwuukans一是祥光流轉護身,唬得皇帝驚問,禦弟是何處得來的寶物。
“此寶物乃大西天我佛如來親賜。”空中傳來一祥音。
皇帝聽得此聲,忙帶著玄奘往殿外走去,隻見菩薩立在雲頭上,木吒持棍立在旁。菩薩在雲頭現身,殿外已是驚得跪了一地:有的磕頭如搗蒜,有的更是渾身無力,隻敢伏在地上不起身。
這片如稻田倒伏狀的人群中,有兩個直立的身影顯得特別突出。其中一個人是皇帝,大唐皇帝身為天子,隻跪天地,他有持手而立的資格;另一個是玄奘,玄奘本想下跪,但是無奈身披佛祖親賜法衣,隻得硬頭皮站在那裏。
“玄奘。”菩薩站在雲頭直接點了玄奘的名,說道:“今日我交於你的錦襴袈裟和九環錫杖乃如來親賜,隻有心堅意正之人方可穿戴,穿袈裟能免墮輪迴,持錫枚可不遭毒害。此兩件寶物可保你西去。”
玄奘這才知道今天那個癩和尚原是菩薩所化,於是連連稱是。
“玄奘,可要記得你所起的誓言。”話畢,菩薩便駕雲飛走了。
既然菩薩開了口,對玄奘西去這一事,皇帝便不再阻攔。
三日後,長安城外十裏亭。
再次向皇帝辭行後,玄奘帶著兩名長隨騎著快馬出發了。雖說途遙行簡,可玄奘的行禮少到了令人驚歎的地步,那兩個長隨也是皇帝硬塞過來的,便是這樣也不過才三人四馬。
看著一路絕塵而去的三人,皇帝突然大聲喊道:“禦弟!朕等你迴來!”
春去秋來,這便是過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