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這危急時刻,趙左使忽然又慘叫一聲,手捂額頭倒了下去。


    天寶宮道士大驚。不等他們反應過來,一塊小石頭不知從哪裏飛來,正中其中一人的額頭,那人也和趙左使一樣倒下了。緊接著又是一人同樣倒下。其餘道士嚇得四散而逃。


    道一扭過頭一看,隻見昏暗中不遠處站著一個嬌小的倩影,一隻手裏提著個小袋子,另一隻手捏著一塊石頭。


    ”珂兒!“


    道一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馬兮彤叫著朝珂兒奔去。


    ”你怎麽來了?“


    珂兒笑著迴答:”我擔心你們呀。“


    馬兮彤欣喜地看看她手裏的袋子。“沒想到你還會這一手。”


    珂兒臉上害羞。“那幾年我總得有點本事才能活下來嘛。”


    正在這時,張清誌喊道:“快走!”


    道一迴頭看去,隻見天寶宮中湧出更多道士。四人慌忙和珂兒一起沿著大街逃跑。劉真真行動不便,道一幹脆抱起她,幾個人一路狂奔。天寶宮道士在後麵追趕。


    跑著跑著,路上的行人越來越少。劉真真忽然叫道:“不好,三更天要到了!”


    大都有宵禁,三更天一到,城中央的那座大鍾就會敲三下,街上就會出現官府的巡邏隊。到時在街上的人都會被抓。


    幾個人正在著急,道一忽然望見遠處又出現一座大道觀。他立即認出,那就是太一教的崇福宮。道一眼前閃過蕭真人的影子,然後一咬牙,抱著劉真真就朝那裏衝去。


    馬兮彤等人急忙跟上。到了崇福宮門口。道一大喊救命。


    ”我是毛道一!我要見蕭真人!“


    守門的道人一聽,急忙向他招手。”快來這邊!“


    道一楞了楞,立即和馬兮彤等人奔了過去。


    守門道士將他們引進宮,一邊對道一說:”蕭真人吩咐過,你要是來求助,不得拒絕。“


    道一頓時喜出望外。很快,幾個人被安排進一間屋子。馬兮彤和珂兒忙著給劉真真檢查傷勢。道一和張清誌來到屋外。張清誌說了他和劉真真攜寶至大都後,被趙左使抓住的經過。


    道一說:”沒想到你們堂堂真大道總壇裏還設有刑堂。“


    張清誌也連聲歎氣。”自天寶宮與玉虛宮分立以來,兩派互相傾軋,互相叛投。不少道觀設立刑堂也是為了嚇阻叛徒......不過,我扶風天寶宮便沒有。弟子來去自由。“


    道一想起一事,又看了看他說:”要是二哥你當真大道掌門就好了。我聽嶽真人說,他也有意傳位給你呢。“


    張清誌十分驚訝。”嶽真人?“


    道一臉上微笑。”你以為我怎能這麽快找到關你的地方?“


    說著,道一從懷中取出那塊令牌。”嶽真人還把地母元精還給了我。“


    ”嶽真人......“張清誌神情激動,”我大道教有望啊!“


    道一想將嶽真人的艱難處境告訴張清誌,可又怕張清誌聽了,馬上就要去幫嶽真人清理門戶。


    猶豫間,蕭全齡來了。道一急忙和張清誌一起向他表示感謝。蕭全齡讓二人放心,天寶宮的人絕對不敢追到這裏來。


    道一說:”其實我看,抓捕劉真真也並非嶽真人本意,隻是真大道左右二使為了邀功,才這麽做。“


    蕭全齡點點頭。”我也聽說,如今嶽真人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教中事務多由左右二使做主。“


    張清誌聽了臉色凝重。


    就這樣,幾個人在崇福宮躲了一夜。第二天,蕭全齡仍不讓他們走,說還是等劉真真傷勢好些再說。道一也是此意。於是,幾個人便在這裏暫時住了下來。天寶宮的人果然從不敢來。


    又過了幾天,在太一教道士的醫治下,劉真真的傷勢大有起色。道一和馬兮彤商量,要陪劉真真和張清誌一起去遼東安置地母元精。


    馬兮彤也同意,可是又有點擔心,萬一他們走了,張子銓又來到大都怎麽辦。道一說盡量快去快迴,而且走之前,可以把他們的去向告訴廣淵和尚。於是,這事就這麽定了。


    劉真真和張清誌知道後,也很高興。幾個人一商量,決定盡早離開大都。關於具體去何處,張清誌是這麽講的。


    “兩份地母元精,一份要送東南方向,另一份送東北,自然要走得越遠越好。我聽說醫巫閭山下本就有個地母廟。真姑這份就送那裏安置為好。“


    就這樣,幾個人很快辭別蕭全齡,離開大都,踏上去遼東的行程。


    ......


    一路無話,若幹天後,他們安全抵達八百裏外的醫巫閭山腳下。


    此時寒冬已過,雖然天氣仍很冷,但風吹在臉上,已不那麽刺骨了。幾個人一路打聽地母廟在什麽地方,可奇怪的是,竟然沒人聽說過。


    有個路人說:”該不會是老母廟吧?你們弄錯了。“


    劉真真一聽,便說先去那裏看看。路人又告訴他們,老母廟在青岩寺裏。


    ”青岩寺?“馬兮彤臉上一愣。道一問怎麽迴事。馬兮彤卻說沒什麽。


    於是,幾個人順著醫巫閭山山腳向北走。


    道一望著眼前連綿的山峰,不由想起幾年前他和馬家小姐,還有海龍女,從遼東海邊逃到望海堂的事。望海堂就在醫巫閭山頂上。那時發生了多少事啊。道一不由暗自感慨。


    很快,他們按路人的指點到了山腳下的青岩寺。離得老遠,他們便望見山門處正在造一尊雕像。走近了一看,是一座觀音像。有趣的是,觀音長相絕美,手裏拿著的不是**,而是一隻飯勺。


    正當幾個人看著觀音像迷惑不解時,一個僧人主動迎上前來,告訴他們,幾年前,乃顏造反,兵荒馬亂之時,周圍百姓快餓死了。


    觀音菩薩此時現身於青岩寺,拿出大筆錢鈔購買糧食,就在這山門處設立粥棚,救活了附近無數百姓。


    馬兮彤聽完這些話,臉上不住冷笑。道一又好奇地問她怎麽迴事。


    ”兮彤,你一定知道什麽。你聽到青岩寺的名字時就這樣。快告訴我吧。“


    馬兮彤終於笑了笑說:”你總記得,幾年前在望海堂的時候,我們約定在蓮花池不見不散。後來我去那裏找你時,正路過這青岩寺,見到有人在搭棚施粥。施粥的長得如同仙女一般,你猜是誰?“


    道一說猜不出。馬兮彤睨了他一眼。


    ”就是你的箐兒呀!我和她一起去找你,最後隻有她一個人去了。“


    道一想了想,頓時明白怎麽迴事,隻好幹笑道:“她心腸好,你看,人家都認為她是觀音呢。”


    馬兮彤使勁哼了一聲,扭過頭去,不再理道一。


    劉真真在一旁問僧人,這裏可有地母廟。僧人說沒有。再問有沒有老母。僧人連連點頭,讓他們朝山上走。


    於是,幾個人沿著山道朝醫巫閭山上走。幾裏路過後,眼前出現一座小殿,麵朝南方,站在這裏,可以一直眺望到大海,風景著實不錯。


    在小殿後方的岩壁上有一個洞穴,幾個人進去一看,洞中有一座石像,像是個女子,側身歪脖,左腿盤坐,右腿弓起,一隻手搭在膝蓋上,不知是何年所塑。


    張清誌看了看說:“可惜,這是座觀音像,並非地母。”


    馬兮彤問他怎麽知道。張清誌說他從前見過這樣坐姿的觀音,然而語氣卻不那麽肯定。劉真真說,還是確定為好,免得放錯了地方。


    於是,幾個人出了洞,又下山找僧人詢問。僧人一口咬定,說是觀音老母。


    幾個人無奈,隻好開始商量,再去哪裏找地母廟。馬兮彤說,沿山腳向北再走五十裏便是廣寧府,那裏人多,更容易打聽。


    就這樣,幾個人離開青岩寺,繼續向北走。當晚他們沒趕到廣寧府,就在離城不遠的小鎮上住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他們上路走了一程後,便來到廣寧城邊。遠遠望去,就見離城西北不遠的山腳下旗幟招展,看上去熱鬧非凡。他們想去看看怎麽迴事,就沒進城,而是朝那裏趕去。


    走得近了,道一看出熱鬧的地方是山腳下的那座神祠,再詢問路人。有人告訴他說,朝廷派全真掌教張誌仙赴東北祭嶽瀆,今天就要在廣寧神祠舉行祭典。


    道一聽了大喜,這才想起醫巫閭山是北鎮,師父奉旨到東北祭嶽瀆,必定要祭此山啊。自己來得真巧。


    於是道一說要去看看,馬兮彤卻沒什麽興趣。道一知道她對全真教扔心存芥蒂。道一勸她說,祭嶽瀆是少有的盛事,地方大員和各界名流必定出席,附近幾百裏哪有地母廟,一問便知。


    聽這麽一說,馬兮彤終於點頭。幾個人立即拔腿朝遠處的神祠趕。


    果然,朝廷遣使祭嶽瀆是少有的盛典,神祠前到處是身穿官服的公家人。從十裏八方趕來看熱鬧的百姓更是把這裏圍得水泄不通。


    道一等人擠過人群,很快被士兵攔住,說祭典正在進行,老百姓隻能站在這裏看。道一於是隻好伸直脖子朝不大的神祠中張望。似乎有一隊人馬正離開神祠朝後麵的山上走去。


    道一迴頭對馬兮彤說,主祭人一定是到醫巫閭山中去投龍簡。


    幾個人繼續張望。又過了一陣,神祠裏麵忽然一陣騷動,有人在大聲喊叫。士兵到處亂跑,看熱鬧的人議論紛紛,一定是出事了。道一頓時有種不好的感覺。


    很快,從神祠中傳出消息,全真掌教張誌仙在投龍簡的途中半路遇刺,傷勢很重,同行還有一名全真高道當場身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元初小道士縱橫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瓊樓健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瓊樓健步並收藏元初小道士縱橫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