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關內初定
開局南洋一小國,吊打列強! 作者:山楂L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清兵被震懾住,楊遇春鬆了一口氣,他知道如果這夥士兵潰逃了,那麽緊跟著所有的士兵都會崩潰,那時一切都晚了。
見士兵們已經重新投入了戰鬥,楊遇春命令自己的副將繼續指揮戰鬥,而他則是快速向嘉慶帝所在的位置奔去。
“皇上!皇上!”
而嘉慶帝看到楊遇春到來,急忙問道:“楊愛卿,戰況如何了?明軍被打敗了嗎?”
聽著嘉慶帝的提問,楊遇春羞愧的低下了頭,接著支支吾吾的說道:“迴皇上,明軍的火力太猛了,我們快要頂不住了,所以奴才前來是想讓皇上先行撤退!”
“什麽?不行了?長安大營可是有整整二十萬大軍啊!這次多久就抵擋不住了!對麵的明軍探子來報說隻有五六萬人,二十萬兵馬打不過對麵五六萬人嗎?”嘉慶帝憤怒的質問道。
而麵對嘉慶帝的質問,楊遇春無話可說,因為確實打不過。
“罷了!楊愛卿下去繼續指揮戰鬥吧!朕就待在這裏了!我相信我大清士兵的實力!”嘉慶帝擺了擺手說道。
“皇上……”可是楊遇春話還沒說完,就被嘉慶帝令侍衛請了出去。
見嘉慶帝不走,楊遇春也沒有辦法,隻能盡力抵擋住明軍的進攻了。
隨著交戰的繼續進行,明軍的每一個人都明顯感到了清軍的動搖,這使得 本來就士氣高昂的明軍五萬士兵的士氣直接爆棚,準備隨時擊潰對麵的清軍。
“推進!”朱複明下令道。
隨後傳令兵迅速打著旗語將命令進行傳達。
得到命令的各師,迅速按照戰前精心的戰術部署和準備,快步推進到清軍防線前。
明軍士兵們穿著統一的軍裝,手持著二十三式步槍,呈散兵序列進行推進。
大明帝國皇帝朱複明站在一處高坡,他騎著一匹高頭大馬,鎮定而堅毅的目光注視著清軍陣地。
見到明軍已經在向前有序推進他發出下一步命令,準備發起衝鋒。
隨著那短暫的停頓,明軍的號角聲響起。那聲音充滿力量,成為士兵們戰鬥的號召。明軍士兵們舉起步槍,快步向前,步伐穩定而堅定,直奔清軍防線。
明軍的二十三式步槍發出了連續的射擊聲,彈雨猶如暴風雨般傾瀉而下。清軍士兵被這密集的彈幕覆蓋,許多清軍士兵倒下,陣地上出現了缺口。
“衝鋒!”
隨著一聲令下,明軍士兵利用優勢火力,展開衝鋒,他們奮力衝向清軍陣地,試圖破除清軍的防線。他們穿行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能聽到戰友的呐喊聲和清軍的嘶吼聲。
清軍拚盡全力進行反擊,他們用大炮和鳥銃對明軍進行猛烈的炮擊和近身射擊。但明軍士兵始終保持不屈的勇氣和決心,他們頂住了清軍的反擊,繼續向前推進。
明軍士兵逐漸靠近清軍防線,與清軍士兵展開激烈的近戰。雙方的刀劍相交,戰場上充滿了廝殺和呐喊聲。明軍優勢火力和勇猛的近戰能力使他們逐漸占據了上風。
隨著明軍突破清軍的防線,清軍士氣劇降,士兵們開始土崩瓦解。他們紛紛投降或潰散,戰場上出現了大量的慌亂和混亂。明軍見勢已去,趁勢追擊清軍,使其潰不成軍。
“不許逃跑,都給我繼續上前拚殺!皇上還在身後!”楊遇春想要阻止清兵的潰逃,可是已經被明軍嚇破膽的清軍根本就不再搭理這位清軍猛將了。
見潰敗事實已定,楊遇春也趕忙調轉馬頭,準備帶著嘉慶帝撤離。
“皇上!皇上!不好了!敗了!我大清敗了!皇上快撤吧!”一名侍衛急忙來到嘉慶帝的身邊說道。
“什麽?”嘉慶非常驚訝,甚至覺得自己出現了幻聽。
“皇上!奴才來護送您突圍!”這時楊遇春趕來說道。
“楊愛卿!我大清二十萬大軍真的敗了?”嘉慶帝還是不敢相信。
“是的,皇上。”楊遇春低著頭說道,他不敢再看著嘉慶帝。
……
見嘉慶半天不說話,楊遇春等不及了,直接說道:“為了皇上的安全,還請皇上快快隨我突圍!”
說完便向周圍的大內侍衛和他的親兵示意,侍衛們也知道皇上的龍體重要,所以趕忙帶著還沒緩過來的嘉慶帝隨著楊遇春準備突圍。
“陛下!剛剛從俘虜口中得知,滿清的皇帝嘉慶帝也在軍中,這次是他禦駕親征!”李鵬飛前來報告道。
“命令部隊進行追擊,盡量將嘉慶帝俘虜!”聽到嘉慶帝就在滿清軍中,朱複明趕忙下令道。
“是!”
隨後十幾萬發清軍漫天遍野的跑,明軍在後麵瘋狂的追擊。
追擊一直持續了一個晚上,最後朱複明才命令鳴金收兵。
後來經過統計,此戰清軍傷亡高達八萬多人,被明軍俘虜五萬多人,其他的跑的實在太快沒有追到。
很可惜的是,即使朱複明下令要俘虜嘉慶帝了,可是還是讓嘉慶帝跟著楊遇春跑了。
而此戰明軍也是損失重大,傷亡直接高達了一萬多人,可謂是北伐以來最高的傷亡。
而逃迴長安的嘉慶帝來不及責怪楊遇春,知道明軍拿下潼關之後,很快就能到達長安城。
所以嘉慶帝迅速帶著後宮和財寶在護軍營的護衛下,向北方跑去,目標是途徑蒙古,返迴他滿清的龍興之地——關外。
因為這次逃亡過於匆忙,再考慮到帶上大批大臣及其家眷和隨行百姓會大大拖延速度,所以嘉慶帝直接沒有通知很多大臣,隻命令士兵將董誥這等重臣一並帶走。
所以等到朱複明率領明軍抵達長安城時,城內的一些官員才知道他們的皇上拋棄了他們。
既然嘉慶不認,就不能怪他們不義!留在長安城內的官員們直接開城向明軍投降。
得知嘉慶帝北逃,朱複明下令軍中的騎兵前去追擊,但是最後還是一無所獲。
最後在經過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陝省被徹底平定。
又過了兩個月的時間,川省、鄂省、甘省等也相繼被收複。
關內這次初定!
見士兵們已經重新投入了戰鬥,楊遇春命令自己的副將繼續指揮戰鬥,而他則是快速向嘉慶帝所在的位置奔去。
“皇上!皇上!”
而嘉慶帝看到楊遇春到來,急忙問道:“楊愛卿,戰況如何了?明軍被打敗了嗎?”
聽著嘉慶帝的提問,楊遇春羞愧的低下了頭,接著支支吾吾的說道:“迴皇上,明軍的火力太猛了,我們快要頂不住了,所以奴才前來是想讓皇上先行撤退!”
“什麽?不行了?長安大營可是有整整二十萬大軍啊!這次多久就抵擋不住了!對麵的明軍探子來報說隻有五六萬人,二十萬兵馬打不過對麵五六萬人嗎?”嘉慶帝憤怒的質問道。
而麵對嘉慶帝的質問,楊遇春無話可說,因為確實打不過。
“罷了!楊愛卿下去繼續指揮戰鬥吧!朕就待在這裏了!我相信我大清士兵的實力!”嘉慶帝擺了擺手說道。
“皇上……”可是楊遇春話還沒說完,就被嘉慶帝令侍衛請了出去。
見嘉慶帝不走,楊遇春也沒有辦法,隻能盡力抵擋住明軍的進攻了。
隨著交戰的繼續進行,明軍的每一個人都明顯感到了清軍的動搖,這使得 本來就士氣高昂的明軍五萬士兵的士氣直接爆棚,準備隨時擊潰對麵的清軍。
“推進!”朱複明下令道。
隨後傳令兵迅速打著旗語將命令進行傳達。
得到命令的各師,迅速按照戰前精心的戰術部署和準備,快步推進到清軍防線前。
明軍士兵們穿著統一的軍裝,手持著二十三式步槍,呈散兵序列進行推進。
大明帝國皇帝朱複明站在一處高坡,他騎著一匹高頭大馬,鎮定而堅毅的目光注視著清軍陣地。
見到明軍已經在向前有序推進他發出下一步命令,準備發起衝鋒。
隨著那短暫的停頓,明軍的號角聲響起。那聲音充滿力量,成為士兵們戰鬥的號召。明軍士兵們舉起步槍,快步向前,步伐穩定而堅定,直奔清軍防線。
明軍的二十三式步槍發出了連續的射擊聲,彈雨猶如暴風雨般傾瀉而下。清軍士兵被這密集的彈幕覆蓋,許多清軍士兵倒下,陣地上出現了缺口。
“衝鋒!”
隨著一聲令下,明軍士兵利用優勢火力,展開衝鋒,他們奮力衝向清軍陣地,試圖破除清軍的防線。他們穿行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能聽到戰友的呐喊聲和清軍的嘶吼聲。
清軍拚盡全力進行反擊,他們用大炮和鳥銃對明軍進行猛烈的炮擊和近身射擊。但明軍士兵始終保持不屈的勇氣和決心,他們頂住了清軍的反擊,繼續向前推進。
明軍士兵逐漸靠近清軍防線,與清軍士兵展開激烈的近戰。雙方的刀劍相交,戰場上充滿了廝殺和呐喊聲。明軍優勢火力和勇猛的近戰能力使他們逐漸占據了上風。
隨著明軍突破清軍的防線,清軍士氣劇降,士兵們開始土崩瓦解。他們紛紛投降或潰散,戰場上出現了大量的慌亂和混亂。明軍見勢已去,趁勢追擊清軍,使其潰不成軍。
“不許逃跑,都給我繼續上前拚殺!皇上還在身後!”楊遇春想要阻止清兵的潰逃,可是已經被明軍嚇破膽的清軍根本就不再搭理這位清軍猛將了。
見潰敗事實已定,楊遇春也趕忙調轉馬頭,準備帶著嘉慶帝撤離。
“皇上!皇上!不好了!敗了!我大清敗了!皇上快撤吧!”一名侍衛急忙來到嘉慶帝的身邊說道。
“什麽?”嘉慶非常驚訝,甚至覺得自己出現了幻聽。
“皇上!奴才來護送您突圍!”這時楊遇春趕來說道。
“楊愛卿!我大清二十萬大軍真的敗了?”嘉慶帝還是不敢相信。
“是的,皇上。”楊遇春低著頭說道,他不敢再看著嘉慶帝。
……
見嘉慶半天不說話,楊遇春等不及了,直接說道:“為了皇上的安全,還請皇上快快隨我突圍!”
說完便向周圍的大內侍衛和他的親兵示意,侍衛們也知道皇上的龍體重要,所以趕忙帶著還沒緩過來的嘉慶帝隨著楊遇春準備突圍。
“陛下!剛剛從俘虜口中得知,滿清的皇帝嘉慶帝也在軍中,這次是他禦駕親征!”李鵬飛前來報告道。
“命令部隊進行追擊,盡量將嘉慶帝俘虜!”聽到嘉慶帝就在滿清軍中,朱複明趕忙下令道。
“是!”
隨後十幾萬發清軍漫天遍野的跑,明軍在後麵瘋狂的追擊。
追擊一直持續了一個晚上,最後朱複明才命令鳴金收兵。
後來經過統計,此戰清軍傷亡高達八萬多人,被明軍俘虜五萬多人,其他的跑的實在太快沒有追到。
很可惜的是,即使朱複明下令要俘虜嘉慶帝了,可是還是讓嘉慶帝跟著楊遇春跑了。
而此戰明軍也是損失重大,傷亡直接高達了一萬多人,可謂是北伐以來最高的傷亡。
而逃迴長安的嘉慶帝來不及責怪楊遇春,知道明軍拿下潼關之後,很快就能到達長安城。
所以嘉慶帝迅速帶著後宮和財寶在護軍營的護衛下,向北方跑去,目標是途徑蒙古,返迴他滿清的龍興之地——關外。
因為這次逃亡過於匆忙,再考慮到帶上大批大臣及其家眷和隨行百姓會大大拖延速度,所以嘉慶帝直接沒有通知很多大臣,隻命令士兵將董誥這等重臣一並帶走。
所以等到朱複明率領明軍抵達長安城時,城內的一些官員才知道他們的皇上拋棄了他們。
既然嘉慶不認,就不能怪他們不義!留在長安城內的官員們直接開城向明軍投降。
得知嘉慶帝北逃,朱複明下令軍中的騎兵前去追擊,但是最後還是一無所獲。
最後在經過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陝省被徹底平定。
又過了兩個月的時間,川省、鄂省、甘省等也相繼被收複。
關內這次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