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棧中,一路奔波加上一夜沒睡的蕭慕言,雖然躺到了床上,卻沒有著急入睡,因為他的腦海中再次浮現出剛剛和趙廉對話的場景。
尤其趙廉聽到自己答案後,那難以掩飾的的喜悅和共鳴,更是讓蕭慕言深深的感觸到他的成長。
迴想第一次見麵,也隻是半年之前的事情,那時候的趙廉還完全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武癡,而如今不但對軍事、政事信手拈來,更是對天下有了自己得思考。
這種成長的速度,隻能用恐怖如斯來形容,雖然兩家終歸不是一家,但蕭慕言卻莫名的想要看到趙廉最終會成長到什麽境地,心中也難以抑製的有了一種感覺。
至於是什麽感覺,蕭慕言隻是在心中一閃,便睡著了。
兩日之後,楚辭、李成山、祝山川由湘城北門先後入城,那一輛輛拉滿輜重的馬車,拉的即是糧食又是希望,也正是如此,徹底讓湘江城的百姓以及城外的災民沒有了擔憂。
“末將李成山,末將祝山川,拜見侯爺。”
“二位統領,快快請起。”蕭慕言沒有一絲拖大,扶起二人之後,立刻對著李成山畢恭畢敬的迴了一個禮:“慕言見過七叔。”
“好小子,這才多久沒見,就憑借一己之力成了名副其實的燕中侯,實在是給咱們燕北長了臉,我最近樂得嘴就沒合上過。”
“沒合上過?七叔,你是又饞酒了吧,放心待會我一定把你喝趴下。還有一己之力著實誇張了些,沒有咱們燕北兒郎,耶律青山我是斷然打不跑的。”
都是自己人,又是許久沒見,聊起天來自然親切的很。
寒暄過後,蕭慕言立刻做了指示:一,命令大軍立刻將帶來的營帳全部支好,以供災民使用;二,用過飯後,立刻休息,四個時辰之後,除了留下看守輜重的將士之外,其餘人立刻趕赴災區。
沒一會,吳鳳山便來到了幾人下榻的客棧,說什麽也要盡地主之誼,於是吳刺史再次上演了連敬三碗便立刻入睡的絕技,此舉直接斷送了趙廉想私下探探口風的企圖。
而剩下的幾人,除了楚辭之外,簡直是喝了個昏天暗地,總之帶隊的李成山和祝山川是被架上馬的。
三天之後的午時,由趙雲瀾率領的禦林軍,終於抵達了湘江城,與他慢吞吞的速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吳鳳山一早便帶著湘州數位官員於北門外十裏處迎接。
“臣吳鳳山拜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諸位大人快快起身。”趙雲瀾下了馬車,徑直走到吳鳳山麵前,不僅親自扶起,更是一把握住了他的手:“吳大人辛苦了,災民能夠得到有效的安置,還沒有爆發瘟疫,吳大人實在是勞苦功高,所以陛下不止一次在文武百官麵前大力讚揚,更是讓本宮帶來了聖旨,對吳刺史和諸位大人進行嘉獎。”
“陛下隆恩,臣職責所在,萬萬不敢居功。殿下才是一路辛苦,還請殿下和諸位大人移步刺史府歇息。”場麵話,吳鳳山自然也是駕輕就熟。
“好。”趙雲瀾不再上車,而是翻身上了早就準備好的高頭大馬,以便進城後,好讓跪在了道路兩旁的百姓瞻仰自己得風姿,感受皇家的威儀。
人群中不缺乏膽大之人,不由抬起頭偷偷瞥上幾眼,但立刻就忍不住嘀咕起來:“怎麽拉轎子的馬車比拉輜重的馬車還要多,這是來救災的,還是來顯擺京城官員多的。”
“小點聲,要是讓官家聽到了,你這小命可就不保了。”
正如楚辭和吳鳳山而言,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吳大人,聽說燕中侯和安西世子已經到了?”
“迴殿下,是的。燕中侯和安西世子此刻正在刺史府恭候殿下大駕。
“你也知道,戶部、工部、刑部這些大人養尊處優慣了,加上籌集物資又耽誤了點時間,所以來的晚了一些。”
“臣明白,陛下派殿下親臨,已足以彰顯對湘州的重視。”
“嗯,吳大人理解就好,還好幽州的隊伍未到,不然就真的是墊了底了,如此百姓們對朝廷更是怨聲載道了。”
“殿下說笑了,湘州百姓自古都是大燕子民,對朝廷感恩戴德還來不及,怎敢有怨氣。”
“吳大人無需寬慰,趙厚祖祖輩輩耕耘多年,具體是什麽情況,本宮心知肚明,如此倒是為難吳大人了,你身上的擔子很重啊”
“殿下言重了。”
一路上,吳風山始終應答得體,連謙卑也是恰到好處,任誰看都是一個對朝廷恭敬有加的忠臣,連演技已至爐火純青之境的趙雲瀾都暗暗讚賞。
自來到湘江之後,蕭慕言和趙廉還是第一次來到刺史府,畢竟該保持的距離還是要保持地,如此對吳鳳山也是一件好事。
“蕭慕言參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趙廉參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哎呀,蕭兄你我情同手足,何須如此多禮;還有趙世兄,晉城一別,又見麵了,本宮可是想念的很啊,走,進府一敘。”
趙雲瀾不僅滿臉笑容,更是親切的握住了他們的手腕,不由分說地拉著二人一起向正堂走去。
待李貴宣讀完聖旨之後,眾人立刻開始了接風宴。
“蕭兄、趙兄,湘州水災,燕北王和安西王大公無私、慷慨解囊,實乃百官之楷模。臨行前,陛下特意囑咐,讓我好好敬二位兄台幾杯,至於兩位王爺,陛下說了等災情過後,會宣他們進京一敘。”
趙雲瀾這句話並沒有很大聲,也沒有喊停正在觥籌交錯的眾位官員一起舉杯,顯然隻是嘴上說說而已,至於心裏根本沒有在意。
要是較真,長途跋涉帶來了那麽多物資和支援的軍隊,就簡單的敬幾杯酒就給打發了,是絕對說不過去的。但蕭慕言和趙廉本就不是為了趙元稹而來,所以也絲毫沒有在乎。
接風宴本就是假客套的應酬,所以這酒喝起來自然沒有什麽樂趣,於是一個時辰就散了席。
“蕭兄,趙雲瀾是奔著十萬鷹銳軍來的吧?”
“你喝了酒好像比平時還要清醒。”
“俞瀾英這個人你了解多少?”
“不多,隻知道小時候是趙元稹的伴讀,後來就銷聲匿跡了,再露麵就是鷹銳軍統帥。”
“原來是趙元稹的狗腿子。”
“狗腿子?你這個形容真是恰到好處。”
尤其趙廉聽到自己答案後,那難以掩飾的的喜悅和共鳴,更是讓蕭慕言深深的感觸到他的成長。
迴想第一次見麵,也隻是半年之前的事情,那時候的趙廉還完全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武癡,而如今不但對軍事、政事信手拈來,更是對天下有了自己得思考。
這種成長的速度,隻能用恐怖如斯來形容,雖然兩家終歸不是一家,但蕭慕言卻莫名的想要看到趙廉最終會成長到什麽境地,心中也難以抑製的有了一種感覺。
至於是什麽感覺,蕭慕言隻是在心中一閃,便睡著了。
兩日之後,楚辭、李成山、祝山川由湘城北門先後入城,那一輛輛拉滿輜重的馬車,拉的即是糧食又是希望,也正是如此,徹底讓湘江城的百姓以及城外的災民沒有了擔憂。
“末將李成山,末將祝山川,拜見侯爺。”
“二位統領,快快請起。”蕭慕言沒有一絲拖大,扶起二人之後,立刻對著李成山畢恭畢敬的迴了一個禮:“慕言見過七叔。”
“好小子,這才多久沒見,就憑借一己之力成了名副其實的燕中侯,實在是給咱們燕北長了臉,我最近樂得嘴就沒合上過。”
“沒合上過?七叔,你是又饞酒了吧,放心待會我一定把你喝趴下。還有一己之力著實誇張了些,沒有咱們燕北兒郎,耶律青山我是斷然打不跑的。”
都是自己人,又是許久沒見,聊起天來自然親切的很。
寒暄過後,蕭慕言立刻做了指示:一,命令大軍立刻將帶來的營帳全部支好,以供災民使用;二,用過飯後,立刻休息,四個時辰之後,除了留下看守輜重的將士之外,其餘人立刻趕赴災區。
沒一會,吳鳳山便來到了幾人下榻的客棧,說什麽也要盡地主之誼,於是吳刺史再次上演了連敬三碗便立刻入睡的絕技,此舉直接斷送了趙廉想私下探探口風的企圖。
而剩下的幾人,除了楚辭之外,簡直是喝了個昏天暗地,總之帶隊的李成山和祝山川是被架上馬的。
三天之後的午時,由趙雲瀾率領的禦林軍,終於抵達了湘江城,與他慢吞吞的速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吳鳳山一早便帶著湘州數位官員於北門外十裏處迎接。
“臣吳鳳山拜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諸位大人快快起身。”趙雲瀾下了馬車,徑直走到吳鳳山麵前,不僅親自扶起,更是一把握住了他的手:“吳大人辛苦了,災民能夠得到有效的安置,還沒有爆發瘟疫,吳大人實在是勞苦功高,所以陛下不止一次在文武百官麵前大力讚揚,更是讓本宮帶來了聖旨,對吳刺史和諸位大人進行嘉獎。”
“陛下隆恩,臣職責所在,萬萬不敢居功。殿下才是一路辛苦,還請殿下和諸位大人移步刺史府歇息。”場麵話,吳鳳山自然也是駕輕就熟。
“好。”趙雲瀾不再上車,而是翻身上了早就準備好的高頭大馬,以便進城後,好讓跪在了道路兩旁的百姓瞻仰自己得風姿,感受皇家的威儀。
人群中不缺乏膽大之人,不由抬起頭偷偷瞥上幾眼,但立刻就忍不住嘀咕起來:“怎麽拉轎子的馬車比拉輜重的馬車還要多,這是來救災的,還是來顯擺京城官員多的。”
“小點聲,要是讓官家聽到了,你這小命可就不保了。”
正如楚辭和吳鳳山而言,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吳大人,聽說燕中侯和安西世子已經到了?”
“迴殿下,是的。燕中侯和安西世子此刻正在刺史府恭候殿下大駕。
“你也知道,戶部、工部、刑部這些大人養尊處優慣了,加上籌集物資又耽誤了點時間,所以來的晚了一些。”
“臣明白,陛下派殿下親臨,已足以彰顯對湘州的重視。”
“嗯,吳大人理解就好,還好幽州的隊伍未到,不然就真的是墊了底了,如此百姓們對朝廷更是怨聲載道了。”
“殿下說笑了,湘州百姓自古都是大燕子民,對朝廷感恩戴德還來不及,怎敢有怨氣。”
“吳大人無需寬慰,趙厚祖祖輩輩耕耘多年,具體是什麽情況,本宮心知肚明,如此倒是為難吳大人了,你身上的擔子很重啊”
“殿下言重了。”
一路上,吳風山始終應答得體,連謙卑也是恰到好處,任誰看都是一個對朝廷恭敬有加的忠臣,連演技已至爐火純青之境的趙雲瀾都暗暗讚賞。
自來到湘江之後,蕭慕言和趙廉還是第一次來到刺史府,畢竟該保持的距離還是要保持地,如此對吳鳳山也是一件好事。
“蕭慕言參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趙廉參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哎呀,蕭兄你我情同手足,何須如此多禮;還有趙世兄,晉城一別,又見麵了,本宮可是想念的很啊,走,進府一敘。”
趙雲瀾不僅滿臉笑容,更是親切的握住了他們的手腕,不由分說地拉著二人一起向正堂走去。
待李貴宣讀完聖旨之後,眾人立刻開始了接風宴。
“蕭兄、趙兄,湘州水災,燕北王和安西王大公無私、慷慨解囊,實乃百官之楷模。臨行前,陛下特意囑咐,讓我好好敬二位兄台幾杯,至於兩位王爺,陛下說了等災情過後,會宣他們進京一敘。”
趙雲瀾這句話並沒有很大聲,也沒有喊停正在觥籌交錯的眾位官員一起舉杯,顯然隻是嘴上說說而已,至於心裏根本沒有在意。
要是較真,長途跋涉帶來了那麽多物資和支援的軍隊,就簡單的敬幾杯酒就給打發了,是絕對說不過去的。但蕭慕言和趙廉本就不是為了趙元稹而來,所以也絲毫沒有在乎。
接風宴本就是假客套的應酬,所以這酒喝起來自然沒有什麽樂趣,於是一個時辰就散了席。
“蕭兄,趙雲瀾是奔著十萬鷹銳軍來的吧?”
“你喝了酒好像比平時還要清醒。”
“俞瀾英這個人你了解多少?”
“不多,隻知道小時候是趙元稹的伴讀,後來就銷聲匿跡了,再露麵就是鷹銳軍統帥。”
“原來是趙元稹的狗腿子。”
“狗腿子?你這個形容真是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