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了,不止各衙老臣、重臣被留下了,就連郎中和部分主事也被留下了。


    唯獨禮部左侍郎仇潤豐,唯獨禮部的一群官員沒被留下,包括孔璟。


    仇潤豐走出大殿的時候,雙眼有些發直,並不遙遠的出宮之路,恍恍惚惚之間讓他感覺自己看到了盡頭,仕途的盡頭。


    跨出大殿門檻兒的時候,仇潤豐突然發覺,自己都不知道為何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原本,他是幽王府一派的人馬,按照他的理解,他是世子殿下的人。


    可他再是世子殿下的人,他也是文臣,他也是讀四書五經的。


    孔家後人入京了,要上朝,他這禮部左侍郎能如何,難道還能攔著不成?


    他覺得自己已經很不錯了,雖然沒阻攔孔璟上朝,可他也沒幫孔璟造勢攻訐齊燁,自己可是讀書人啊,是讀四書五經的!


    這段時間裏,很多原本與他走的近的官員,慢慢疏遠。


    仇潤豐反倒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麽過錯,文臣,讀書人,這是一個群體,一個整體,一個階層,這是根本立場問題,時間會證明一切的,儒學不死,讀書人不死,儒學至上,讀書人至上。


    隻是現在,這一刻,仇潤豐迷茫了。


    他既是讀書人,也是官員,大康朝的官員。


    南地,那麽大一塊地盤,就這麽沒了?


    仇潤豐無法接受,根本接受不了。


    山林之中,有著可以澆灌田地的水源,有著大量的礦脈,有著不用訓練就可以踏上戰場的戰卒,都是熊羆之士。


    山林,怎麽就能沒了呢?


    仇潤豐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出皇宮的,站在轎子前,依舊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


    那麽大一塊地盤,那麽好的一個地盤,好端端的,怎麽就沒了,隻是因為一個傳言,因為傳言說世子殿下失勢了,地盤,就這麽沒了?


    “哎。”


    一聲歎息,旁邊一位禮部主事呢喃道:“陛下即將迴京,這京中,不知要死多少人。”


    仇潤豐木然的轉過頭,主事再次歎了口氣:“大人這些年來多有關照下官,這份提攜之恩,下官怕是難以報答了,明日下官會請辭,還望大人應允,下官…下官覺著,大人也應今早上書辭去官職才是。”


    失魂落魄的,可不止這一位禮部官員。


    老六一旦迴來了,龍顏大怒,大開殺戒。


    太子小二,通過不留禮部官員繼續議政的舉動就可以看出,對他們禮部有多麽失望。


    心裏都和明鏡似的,禮部,太“抬舉”孔家後人了,抬舉到明知孔璟入京不提前告知齊燁,抬舉到了明知孔璟是奔著齊燁來的,他們還敢駁迴了將遊正逍罪證告知天下的折子。


    太子失望,天子遷怒,世子,又算是徹底被他們招惹了,禮部一眾官員,已是心如死灰。


    仇潤豐一咬牙,突然跑向了一名兵部將領,一把將其推開,上了馬疾馳而去。


    兵部將領破口大罵,殺人的心都有了,自己這兵部將領,竟被一個文官,還是他娘的一個禮部的官員奪了馬?


    仇潤豐的發瘋,如同釋放了一個信號,無數官員都反應了過來,有轎上轎,沒轎上馬,隻有一個想法,第一時間趕到南莊,不惜一切代價找到齊燁。


    目前來看,無論是京中還是南軍,沒有人可以讓山林恢複秩序。


    出了事,就要有人擔責。


    小二是監國太子,沒辦法收拾朝臣。


    老六是天子,估計從東海迴來憋了一肚子火,一旦山林的事沒解決,絕對會弄死一大批人!


    離宮出京的官員越來越多,消息也傳出去了。


    當京中都知道了山林之事後,反應各不相同。


    民間的百姓多是在罵,太高深的他們不懂,他們隻知道齊燁打下了很大一塊地盤,南關也再也不用打仗了,之後迴京,事交給朝廷處理,結果呢,結果這才過去多久,這麽大一塊地盤,沒了。


    坊間讀書人倒是分成了兩派,一派還是那個鳥樣子,各個有著經天緯地之才,如今朝廷該如何如何應對。


    另一派相比而言是少數,初聽到這個消息後,第一反應就是這並非是偶然事件,山林亂成這個樣子,說來說去的原因隻有一個,以為幽王府世子沒辦法管了。


    提到齊燁,就難免提到他卸下所有官職一事。


    提到卸下所有官職一事,就不得不談到孔家後人。


    一開始,好多不明真相的人都覺得孔家後人很厲害,連齊燁都能壓製,連齊燁也要退讓,隻要有孔家後人在,大康朝就不會出現權臣。


    現在,都反應過來了,孔家後人或許根本不是壓製了權臣。


    齊燁是不是真正的權臣,尚且不知,人們隻知道現在國朝麵臨著一個窘境,一個不斷損失利益的窘境。


    這種窘境感受最直觀的,無疑正是朝堂重臣。


    商議了一下午,晚飯都沒的吃,敬儀殿中小二已是怒極反笑了,笑的蒼涼,笑的悲傷。


    一下午,無非就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怎麽才能讓山林恢複秩序。


    最優解,齊燁出麵。


    難就難在,齊燁會不會出麵不知道,反正現在人是找不到了。


    那麽就不得不談第二件事了,排除齊燁出麵的前提下,以朝廷目前的能力,能否想到辦法讓山林恢複秩序。


    第二件事談的時間很短,大家很快獲得了一致,沒有,完全沒有,在沒有齊燁的前提下,朝廷並不具備讓山林恢複持續的能力。


    第三件事,是百官之首張瑞山提出來的。


    全程幾乎一言不發的張瑞山,直到大家愁眉苦臉無計可施的時候,突然開口,覺得朝廷應該做出一個評估,假設齊燁再也不問政事,徹底脫離了朝堂,朝廷會經曆多少損失,這個損失會導致什麽後果,出現的後果如何解決,又需要多長時間來進行解決。


    評估沒做出來,沒完全做完,每個人都不敢繼續評估下去了,脊背滿是冷汗。


    幾個問題,幾個國朝完全無法處理的問題。


    山林不需要提了,大家討論半天了。


    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西域,齊懷武擔西關大帥擔到今天,和宮中幾乎沒關係,就是因為他兒子齊燁。


    如果齊燁徹底脫離了“朝廷”,脫離了“宮中”,齊懷武還會擔任西關大帥嗎?


    幽王不管西關了,那麽西域還能算是大康的地盤嗎?


    還有北關,康凜現在是北關大帥,馬上準備深入草原,領了兵馬大權與火藥配方。


    那麽如果康凜作亂的話,誰去平了他?


    當初大家同意,是因為齊燁做出了承諾。


    現在齊燁連影子都沒有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康凜突然反了的話,誰能製的了他,打,是肯定能打,萬一他要投奔草原人呢,萬一讓草原人也擁有火藥配方呢?


    越是往下聊,群臣越覺是惶恐不安。


    東、南、西、北,一共就四個方向,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穩妥的。


    除了南山林、北草原、西側西域,東海三道也是個大問題。


    舟師是齊燁平的,瀛島西方船軍是齊燁幹廢的,如今齊燁在東海三道,在民間,包括坊間讀書人眼中,那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齊燁從東海迴來之前,也是做出了一番布置,將抄東海世家的錢全部留在了三道,用於打造戰船,並且會雇傭無數百姓,同時給百姓分了大量田產。


    現在齊燁撒手的消息傳到了南關,山林沒了秩序。


    當齊燁撒手這個消息傳到了東海,東海三道又會是一番什麽場景?


    東、南、西、北,說不定都會失去朝廷的掌控,這話,並非是危言聳聽。


    大康朝,岌岌可危,並非危言聳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紈絝世子不好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菲碩莫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菲碩莫薯並收藏紈絝世子不好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