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朝,齊燁姍姍來遲,眼瞅著開朝司空野都開始水字數了,世子殿下才哈欠連連的走了進來。
太子小二主持朝政和他爹老六完全相反。
老六開朝,那是三省六部九寺挨個出班,小事都說完了,最後才說大事。
小二正好相反,三省六部九寺,先往後稍稍,他先說重要大事,小事最後說。
依舊是小二的作風,沒有任何鋪墊,不給任何準備,開門見山。
“楚王、北關副帥康凜,自薦統掌北關軍馬,北關建火藥軍器監,依火藥之利抗北關異敵,諸臣以為如何。”
一語落,滿朝嘩然。
隻有昨日幾個重臣麵無異色,微微搖了搖頭,算是再次表態。
通過他們這搖頭的動作就可以看出來,昨日下午和小二沒達成共識,極力反對。
“末將以為不妥。”
果然,對北關大帥有想法的祝成,第一個出班。
“此事幹係重大,北關草原蠢蠢欲動,此時國朝對瀛島開戰,草原異族必會叩關,換帥一事不可輕下定論。”
話沒說的那麽直,也沒辦法說的那麽直,康凜就是在沒存在感,他也是王爺。
可也正是因為王爺,哪怕祝成拋開私人原因,他也不希望康凜執掌北關,畢竟老六如何造反的,誰都清楚。
北關邊軍,無疑是國朝最能打的一支,說不擔憂是假的,都擔憂,尤其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容不得一點閃失。
更別說大家也聽明白了,北關要建軍器監,火藥作坊,這就是說,誰當北關大帥,誰就可以掌握火藥配方。
那麽如果說康凜又二心,後果不堪設想,就算沒二心,換了普通人,又掌管國朝最能打的邊軍,還能打造出火藥,沒二心也想有點二心了。
一聲歎息,孫功走了出來。
“殿下,末將自薦一番,楚王殿下雖是從軍多年,卻…末將性子直,還往楚王殿下莫怪,末將以為,楚王並無軍功,怕就怕草原人叩關,楚王殿下未必會在軍中服眾,末將願卸了兵部尚書一職前往北關,待陛下迴京時再做定奪如何。”
殿柱旁的齊燁,心有感觸。
大康朝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孫功這樣的人,就是有著許多孫功這樣的人,國朝才能屹立不倒,或是苟延殘喘著。
職位上,北關大帥肯定是不如兵部尚書的。
從身份上講,其實半斤八兩。
但孫功入宮去了北關,他是“暫代”大帥之位的,不是一直當下去。
兵部尚書這個職務卻不能長久空著,老六迴京後,定好了大帥人選,孫功是要迴來的。
如果那時候孫功迴來後,暫代兵部尚書的人,徹底坐穩了這個位置呢,那麽孫功何去何從?
當然,也有可能孫功會一直擔任北關大帥,這個可能性很小,老孫擅長攻伐,不擅長守城,再說了,如果宮中有意讓他接管北關大帥,也用不著到這時候他毛遂自薦。
說的再通俗點,孫功的主動請纓,鬧到最後,很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沒了兵部尚書的職務,也無法繼續擔任北關大帥。
“不,孫尚書不可。”
小二搖了搖頭:“兵部尚書一職,容不得半點馬虎。”
太子有太子的考量,北關那邊是有可能叩關,一切還是未知數,瀛島是已經打上了,後勤調度,很多很多問題,都要兵部尚書來協調,如今隻有孫功能夠勝任。
眼看著群臣紛紛不讚同,一個聲音不輕不重的傳了出來,還伴隨著一陣輕笑。
“莫非,諸位大人是怕本王叛了?”
開口的,正是站在三省後方的康凜,走到班中,麵帶微笑。
群臣不吭聲了,這不是明知故問嗎。
事實上大家對康凜的印象,還停留在很早之前,也就是沒什麽存在感,完了也沒什麽腦子的書呆子,主要是長的還磕磣。
康凜也是個奇葩,又說了一句廢話。
“誰若是覺得本王會叛,站出來就是。”
都覺得,可誰都不會站出來,誰也不傻。
太子也是頭疼無比,昨日倒是召見了幾位大臣,也商議過,沒有任何進展,和現在一樣,大家對康凜不放心。
除了不放心兵馬大權和火藥之外,大家對康凜的統軍作戰能力也很質疑。
能理解,康凜沒戰功,沒立過任何戰功,哪怕是擔任北關副帥,世人也普遍認為他是為了監督大帥的。
“本王,非是鎮守北關,而是統兵出關而戰。”
康凜收起笑容,目光掃過群臣,最終停留在了祝成的臉上。
“本王,欲率精銳萬人,借火藥之利,破草原諸部,不敢說十死無生,可怎地也算的上絕境之地,為何這般做,諸位大人也應知曉,也唯有這般做,先下手為強,可令草原人不敢集結兵馬異動,本王不接帥印也可,接帥印者,必要率精銳深入草原。”
一語落,大殿再驚。
康凜還是望著祝成:“祝將軍是老將,戰功赫赫,本王以為祝將軍若是擔這北關大帥,必是眾望所歸,待祝將軍出關時,本王為你飲勝。”
祝成傻眼了,他光知道北關大帥這事,也沒聽說過還得出去打啊。
一時之間,祝成老臉通紅,那準備好的雄心萬丈一般的發言,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要說怕死,也不是,真要是能在這個年紀博個偌大的軍功為國殺敵,也不是不行,隻是他沒準備,沒做好任何心理建設,文臣說話和放屁一樣,說變就變,武將可不行,說出的話,那是不能改的,要不然遭人笑話。
“國朝沒有火藥可用,異族叩關也就罷了,如今有了火藥,還要龜縮城牆之後,為何,為何這般。”
康凜重重哼了一聲:“火藥,可克異族騎兵,不二利器,血海深仇今可報,為何不報,本王願率精兵悍將痛擊異族,若是國朝有勝任者,本王絕無二話,如何。”
一番話,說的倒是挺霸氣,道理也是這個道理,可群臣就是不想同意。
不同意吧,還沒辦法直接說出理由,怎麽說,說你別做白日夢了,洗洗睡吧,和你出不出關沒關係,是怕你叛了。
還是沒人吭聲,就連龍椅旁的小二也是不知該如何開口。
從本心上,他已經同意這件事了,隻是不知該如何說服眾臣。
康凜早就預料到這個情況了,目光看向殿柱,朗聲開口。
“齊大統領以為如何。”
這一聲“以為如何”,所有人都看了過去,國朝之中敢直言不諱的,也隻有齊燁了。
齊燁苦笑著走了出來,站在大殿之中。
康凜竟還偷偷朝著齊燁眨了眨眼睛。
齊燁歎了口氣,說出了康凜昨日對他說出的那一番話。
“楚王若叛,無論他在關內還是在關外,無論他在天涯海角,本世子,親自帶兵平叛。”
大殿,安靜了大約兩三秒鍾。
隨即,所有出班的官員全部迴去了,包括祝成等兵部將領。
贇乘泰出班,朗聲開口。
“戶部已調撥錢糧百七十二萬貫有餘,南三道賦稅…”
事情,就這麽定下了,從齊燁說出“親自平叛之後”,沒人再談這件事了,不需要談了,繼續朝議論就是。
大家還覺得齊燁有點耽誤時間了,你早站出來說這句話,早就議其他事了。
就連齊燁自己都有點發愣,這就…完事啦?
不由得,齊燁看向迴到班中的康凜,百感交集,這家夥,太懂人心了。
是的,大家不相信康凜,大家相信齊燁。
康凜,或許不會叛,也或許會叛。
不管誰當北關大帥,都或許會叛,也或許不會叛。
會不會叛,不重要。
重要的是,齊燁做出承諾,他會平叛,這就夠了。
這是大家的共識,齊懷武擅長攻城掠地,齊燁就擅長守城和平叛。
國朝想要哪裏,齊懷武去,一定能打下來。
國朝哪裏叛了,齊燁去,那麽一定就能收複失地。
這是一個鐵一般的道理,鐵一般的事實,無需任何證明,無需再次證明,就是一個世人都知道的事實。
好多人聊起這種事,聊起齊家父子,難免會去想,前朝老六造反,幫他攻城掠地的是齊懷武,那麽如果前朝守城的是齊燁的話,結果會是什麽?
結果,沒人知道,曆史沒有假如,大家倒是確定另外一件事。
老六造反,齊懷武幫忙,那麽一定成功。
老六造反,沒有齊懷武,但是前朝的平亂大帥是齊燁的話,老六估計打不到京中。
別說京中了,打出北關都夠嗆,隻要齊燁及時趕到。
幽王府世子殿下,真的算得上是戰績可查了,從南野到江州,從江州到彌鬥,一次比一次難度係數高,一次比一次人少,一次比一次麵對的敵軍多,依舊活著迴來了,依舊全殲了敵軍,如果齊燁守城,人們已經不會去談論他能守不能守住,隻會談論他守住城之後,斬獲是多少。
太子小二主持朝政和他爹老六完全相反。
老六開朝,那是三省六部九寺挨個出班,小事都說完了,最後才說大事。
小二正好相反,三省六部九寺,先往後稍稍,他先說重要大事,小事最後說。
依舊是小二的作風,沒有任何鋪墊,不給任何準備,開門見山。
“楚王、北關副帥康凜,自薦統掌北關軍馬,北關建火藥軍器監,依火藥之利抗北關異敵,諸臣以為如何。”
一語落,滿朝嘩然。
隻有昨日幾個重臣麵無異色,微微搖了搖頭,算是再次表態。
通過他們這搖頭的動作就可以看出來,昨日下午和小二沒達成共識,極力反對。
“末將以為不妥。”
果然,對北關大帥有想法的祝成,第一個出班。
“此事幹係重大,北關草原蠢蠢欲動,此時國朝對瀛島開戰,草原異族必會叩關,換帥一事不可輕下定論。”
話沒說的那麽直,也沒辦法說的那麽直,康凜就是在沒存在感,他也是王爺。
可也正是因為王爺,哪怕祝成拋開私人原因,他也不希望康凜執掌北關,畢竟老六如何造反的,誰都清楚。
北關邊軍,無疑是國朝最能打的一支,說不擔憂是假的,都擔憂,尤其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容不得一點閃失。
更別說大家也聽明白了,北關要建軍器監,火藥作坊,這就是說,誰當北關大帥,誰就可以掌握火藥配方。
那麽如果說康凜又二心,後果不堪設想,就算沒二心,換了普通人,又掌管國朝最能打的邊軍,還能打造出火藥,沒二心也想有點二心了。
一聲歎息,孫功走了出來。
“殿下,末將自薦一番,楚王殿下雖是從軍多年,卻…末將性子直,還往楚王殿下莫怪,末將以為,楚王並無軍功,怕就怕草原人叩關,楚王殿下未必會在軍中服眾,末將願卸了兵部尚書一職前往北關,待陛下迴京時再做定奪如何。”
殿柱旁的齊燁,心有感觸。
大康朝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孫功這樣的人,就是有著許多孫功這樣的人,國朝才能屹立不倒,或是苟延殘喘著。
職位上,北關大帥肯定是不如兵部尚書的。
從身份上講,其實半斤八兩。
但孫功入宮去了北關,他是“暫代”大帥之位的,不是一直當下去。
兵部尚書這個職務卻不能長久空著,老六迴京後,定好了大帥人選,孫功是要迴來的。
如果那時候孫功迴來後,暫代兵部尚書的人,徹底坐穩了這個位置呢,那麽孫功何去何從?
當然,也有可能孫功會一直擔任北關大帥,這個可能性很小,老孫擅長攻伐,不擅長守城,再說了,如果宮中有意讓他接管北關大帥,也用不著到這時候他毛遂自薦。
說的再通俗點,孫功的主動請纓,鬧到最後,很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沒了兵部尚書的職務,也無法繼續擔任北關大帥。
“不,孫尚書不可。”
小二搖了搖頭:“兵部尚書一職,容不得半點馬虎。”
太子有太子的考量,北關那邊是有可能叩關,一切還是未知數,瀛島是已經打上了,後勤調度,很多很多問題,都要兵部尚書來協調,如今隻有孫功能夠勝任。
眼看著群臣紛紛不讚同,一個聲音不輕不重的傳了出來,還伴隨著一陣輕笑。
“莫非,諸位大人是怕本王叛了?”
開口的,正是站在三省後方的康凜,走到班中,麵帶微笑。
群臣不吭聲了,這不是明知故問嗎。
事實上大家對康凜的印象,還停留在很早之前,也就是沒什麽存在感,完了也沒什麽腦子的書呆子,主要是長的還磕磣。
康凜也是個奇葩,又說了一句廢話。
“誰若是覺得本王會叛,站出來就是。”
都覺得,可誰都不會站出來,誰也不傻。
太子也是頭疼無比,昨日倒是召見了幾位大臣,也商議過,沒有任何進展,和現在一樣,大家對康凜不放心。
除了不放心兵馬大權和火藥之外,大家對康凜的統軍作戰能力也很質疑。
能理解,康凜沒戰功,沒立過任何戰功,哪怕是擔任北關副帥,世人也普遍認為他是為了監督大帥的。
“本王,非是鎮守北關,而是統兵出關而戰。”
康凜收起笑容,目光掃過群臣,最終停留在了祝成的臉上。
“本王,欲率精銳萬人,借火藥之利,破草原諸部,不敢說十死無生,可怎地也算的上絕境之地,為何這般做,諸位大人也應知曉,也唯有這般做,先下手為強,可令草原人不敢集結兵馬異動,本王不接帥印也可,接帥印者,必要率精銳深入草原。”
一語落,大殿再驚。
康凜還是望著祝成:“祝將軍是老將,戰功赫赫,本王以為祝將軍若是擔這北關大帥,必是眾望所歸,待祝將軍出關時,本王為你飲勝。”
祝成傻眼了,他光知道北關大帥這事,也沒聽說過還得出去打啊。
一時之間,祝成老臉通紅,那準備好的雄心萬丈一般的發言,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要說怕死,也不是,真要是能在這個年紀博個偌大的軍功為國殺敵,也不是不行,隻是他沒準備,沒做好任何心理建設,文臣說話和放屁一樣,說變就變,武將可不行,說出的話,那是不能改的,要不然遭人笑話。
“國朝沒有火藥可用,異族叩關也就罷了,如今有了火藥,還要龜縮城牆之後,為何,為何這般。”
康凜重重哼了一聲:“火藥,可克異族騎兵,不二利器,血海深仇今可報,為何不報,本王願率精兵悍將痛擊異族,若是國朝有勝任者,本王絕無二話,如何。”
一番話,說的倒是挺霸氣,道理也是這個道理,可群臣就是不想同意。
不同意吧,還沒辦法直接說出理由,怎麽說,說你別做白日夢了,洗洗睡吧,和你出不出關沒關係,是怕你叛了。
還是沒人吭聲,就連龍椅旁的小二也是不知該如何開口。
從本心上,他已經同意這件事了,隻是不知該如何說服眾臣。
康凜早就預料到這個情況了,目光看向殿柱,朗聲開口。
“齊大統領以為如何。”
這一聲“以為如何”,所有人都看了過去,國朝之中敢直言不諱的,也隻有齊燁了。
齊燁苦笑著走了出來,站在大殿之中。
康凜竟還偷偷朝著齊燁眨了眨眼睛。
齊燁歎了口氣,說出了康凜昨日對他說出的那一番話。
“楚王若叛,無論他在關內還是在關外,無論他在天涯海角,本世子,親自帶兵平叛。”
大殿,安靜了大約兩三秒鍾。
隨即,所有出班的官員全部迴去了,包括祝成等兵部將領。
贇乘泰出班,朗聲開口。
“戶部已調撥錢糧百七十二萬貫有餘,南三道賦稅…”
事情,就這麽定下了,從齊燁說出“親自平叛之後”,沒人再談這件事了,不需要談了,繼續朝議論就是。
大家還覺得齊燁有點耽誤時間了,你早站出來說這句話,早就議其他事了。
就連齊燁自己都有點發愣,這就…完事啦?
不由得,齊燁看向迴到班中的康凜,百感交集,這家夥,太懂人心了。
是的,大家不相信康凜,大家相信齊燁。
康凜,或許不會叛,也或許會叛。
不管誰當北關大帥,都或許會叛,也或許不會叛。
會不會叛,不重要。
重要的是,齊燁做出承諾,他會平叛,這就夠了。
這是大家的共識,齊懷武擅長攻城掠地,齊燁就擅長守城和平叛。
國朝想要哪裏,齊懷武去,一定能打下來。
國朝哪裏叛了,齊燁去,那麽一定就能收複失地。
這是一個鐵一般的道理,鐵一般的事實,無需任何證明,無需再次證明,就是一個世人都知道的事實。
好多人聊起這種事,聊起齊家父子,難免會去想,前朝老六造反,幫他攻城掠地的是齊懷武,那麽如果前朝守城的是齊燁的話,結果會是什麽?
結果,沒人知道,曆史沒有假如,大家倒是確定另外一件事。
老六造反,齊懷武幫忙,那麽一定成功。
老六造反,沒有齊懷武,但是前朝的平亂大帥是齊燁的話,老六估計打不到京中。
別說京中了,打出北關都夠嗆,隻要齊燁及時趕到。
幽王府世子殿下,真的算得上是戰績可查了,從南野到江州,從江州到彌鬥,一次比一次難度係數高,一次比一次人少,一次比一次麵對的敵軍多,依舊活著迴來了,依舊全殲了敵軍,如果齊燁守城,人們已經不會去談論他能守不能守住,隻會談論他守住城之後,斬獲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