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齊燁為首的暴力團夥,有一個極為顯著的特點。
那就是內部鮮少有爭論的聲音,即便有,最終隻會存在一個聲音,齊燁的聲音,無論這個聲音有多輕,有多離譜,有多大逆不道或是異想天開。
齊燁是很貪,貪的狗膽包天,貪的連自己的命都不當迴事了。
可跟著齊燁混的人,誰又不貪呢,貪建功立業,貪光宗耀祖,貪出一個公道,貪出一個正義,貪出一個無愧此生,甘於平凡,又豈會跟著齊燁去東海,來瀛島,將生死置之度外。
事情,就這麽愉快的決定了,關於九死一生。
似有若無的響聲從西南側傳來,片刻後便是隱隱的火光,一刻鍾後,三名騎著馬的瀛賊嗷嗷叫著從遠處出現,又嗷嗷叫著進入了城中。
河流另一側的齊燁等人耐心的等待著,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事情並不如大家想象的那麽順利。
是有馳援的士兵出城了,如同尿不盡似的,哩哩啦啦的,少則七八個,多則二三十個,哪裏像是馳援作戰,像是趕集去。
趴在草叢中的齊燁,凍的直吸溜鼻涕,越等越著急,越著急越怒。
“難道是那處礦區它們不想要了,怎麽不派兵馳援?”
小夥伴們也是麵麵相覷,說沒派兵馳援吧,去了,這麽一會功夫出城了二百多人,和趕集似的,可要說是馳援吧,也和趕集似的。
“姐夫,姐夫姐夫姐夫。”
季元思一緊張就話多,生孩子嗑瓜子,逼嘴閑不住。
“姐夫,小弟覺著不對勁啊。”
“要你說,我也知道不對勁。”
齊燁迴頭掃了一眼:“大寶,你去,靠近點看看怎麽迴事,什麽玩意這是,總不能是知道礦區那邊是佯攻吧,這也太穩了吧。”
“唯。”
如今的周寶,早已不再南關那個敢於炸營的刁民,膽大心細,軍令如山,站起身之前還把光禿禿的大腦袋給擋住了,怕反光。
說話的功夫,城中可算出來騎卒了,騎著馬的精銳,也就是城中的武士,但是吧,就七個,滿打滿算就七個。
“姐夫快看,是武士。”
“武士,嗬嗬。”
齊燁都怕笑掉大牙,瀛島特色,武士,最搞笑的一個群體。
很多人對日本武士有一個誤區,也是被各種影視作品、動漫化所誤導或是過於想當然了。
所謂的武士,其實和榮譽沒有太大的關係,隻是被日本本土賦予了太多失實的色彩罷了。
說白了,就是一群狗打手,一群以殺人為職業的打手、暴徒。
《日本曆史》的作者,井上清,人家是正兒八經的日本人,書中就對所謂的武士有著極為精準的定義,以殺人、搶劫為謀生手段的就是武士,戰敗、逃亡、沒飯轍的、活不起的,叫做浪人,與乞丐唯一的區別或許就是他沒碗但是有刀。
說的再通俗點,和雇傭兵的性質差不多,有奶就是娘,給錢就是爹,所謂的什麽榮譽啊、忠誠啊,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
鐮倉幕府是武士道的發源地,江湖時代才成型,怎麽成型的呢,吸收了漢家這邊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嗬,萬金油,總能給任何事兒與人蒙上某種極為顯著的色彩,大致意思就是給武士增加了一些定義,忠誠啊、名譽啊、廉恥、尚武之類的。
還是那句話,就是一群打手,平均身高一米四點的打手,打手、暴徒,這兩個詞就可以無比精準的定義武士了。
至於什麽武士道精神,那就更嗬嗬了,日狗是全球出了名的壞,越缺少什麽越想要彰顯什麽,就是這個意思。
在豐臣秀吉時代之前,日本普遍是“農民製度”,需要打架的時候臨時上去幫把手,主要還是種田,武士就屬於什麽呢,它他媽的不想種田,它就想幹架,就想通過幹架來養活自己,幹架幹久了,膽子大了,開始殺人,開始劫道,開始收錢殺人,這就是所謂的武士。
七個矬逼武士騎著馬,和小矮人騎比蒙巨獸似的消失在了黑暗中,齊燁滿腦門子問號。
“臥槽,貴族忽悠民眾,不會連它們自己都信了吧,就去七個,靠一群歪瓜裂棗和七個武士去馳援礦區?”
有一說一,武士的身份的確有別於普通人,為什麽呢,吹出來的。
瀛島這邊有著很多關於武士的傳聞、傳說。
比如什麽什麽三侍天誅,大致意思就是三個武士討伐吃人的猛虎。
三個加起來都不到四米的玩意,幹一隻猛虎,結果可想而知。
傳說的大致內容說猛虎原本有令,護衛著附近的村鎮,有一天不知道為什麽突然兇性大發,開始傷人了。
附近村鎮的居民見到老虎,還擱那喊呢,虎哥,虎哥,一口一個我是本地的,尋思老虎不會傷它們。
老虎也是真的認人,完了就一口一個本地的了,估計就想嚐嚐本地菜。
事情傳出後,三個武士就去討伐了。
“傳說”中仨逼玩意還打贏了,結果猛虎不是猛虎,是虎妖,突然變身了。
再然後呢,三個武士也變身了,變成了“侍”,反正就是很猛,給虎妖幹死了,為民除害如何如何的,流傳極廣。
還有什麽“兩國”大戰,實際上就是幾個村子械鬥,出現了兩三個武士,類似於“給我個麵子”的意思,最終“兩國”就握手言和了,親如一家。
最誇張的幾個十幾個武士,能改變一場超過萬人規模的戰爭局勢,並且這種傳說、傳聞是最多的。
因此在瀛島這邊,擁有武士身份的人,在傻逼老百姓眼中幾乎就是半神的化身,各個都是百人斬。
所謂的百人斬並不是說某個女優…某個武士一口氣幹了一百個人,而是說他從砍人以來,可能一共砍過一百個人,這叫百人斬,而非一次性斬了一百個。
總之,七個武士騎著馬,離開了,齊燁與小夥伴們麵麵相覷,啥啊這是,這算是馳援了,還是沒馳援了?
眼瞅著子時都過半了,周寶迴來了,還不是彎著腰跑迴來的,而是…就是那麽跑迴來的,和生怕沒人發現他似的。
“大統領,大統領。”
周寶跑迴來後滿麵古怪之色:“沒見著人呐。”
“啊?”齊燁一頭霧水:“沒見著人是什麽意思?”
“不是沒見到,有,少,有數的,卑下都快靠近內城了,民居多是連個鬼影子都沒有,就見著一些老弱婦孺,內城上的守軍也沒多少,您看,幾個火把就是幾個瀛賊,要不是迴來告知您,卑下都能摸進內城中。”
本來大家就懵逼,周寶這麽一說,大家更不知所雲了。
“難道是怕被打?”
齊燁也想不明白了:“將兵力和城外百姓,都調到內城裏…”
說到一半,齊燁又覺得不可能,完全不可能,如果是怕被攻城,那也是將所有人調到外城牆,一層一層防禦,哪有放棄外城牆的。
“末將通瀛語。”
譚敬宗自告奮勇:“有貓膩,定然有貓膩,卑下去抓個舌頭拷問一番。”
“行吧。”
齊燁現在是一頭霧水,不敢輕易妄動,隻能同意了,先讓譚敬宗搞明白怎麽迴事再說。
“快點的啊,龔信那邊已經動手了,越快越好,能打就打,打不了就撤,我心裏越來越沒底了。”
“末將去去就迴。”
譚敬宗解下長刀,換了短刀,貓著腰跑走了。
那就是內部鮮少有爭論的聲音,即便有,最終隻會存在一個聲音,齊燁的聲音,無論這個聲音有多輕,有多離譜,有多大逆不道或是異想天開。
齊燁是很貪,貪的狗膽包天,貪的連自己的命都不當迴事了。
可跟著齊燁混的人,誰又不貪呢,貪建功立業,貪光宗耀祖,貪出一個公道,貪出一個正義,貪出一個無愧此生,甘於平凡,又豈會跟著齊燁去東海,來瀛島,將生死置之度外。
事情,就這麽愉快的決定了,關於九死一生。
似有若無的響聲從西南側傳來,片刻後便是隱隱的火光,一刻鍾後,三名騎著馬的瀛賊嗷嗷叫著從遠處出現,又嗷嗷叫著進入了城中。
河流另一側的齊燁等人耐心的等待著,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事情並不如大家想象的那麽順利。
是有馳援的士兵出城了,如同尿不盡似的,哩哩啦啦的,少則七八個,多則二三十個,哪裏像是馳援作戰,像是趕集去。
趴在草叢中的齊燁,凍的直吸溜鼻涕,越等越著急,越著急越怒。
“難道是那處礦區它們不想要了,怎麽不派兵馳援?”
小夥伴們也是麵麵相覷,說沒派兵馳援吧,去了,這麽一會功夫出城了二百多人,和趕集似的,可要說是馳援吧,也和趕集似的。
“姐夫,姐夫姐夫姐夫。”
季元思一緊張就話多,生孩子嗑瓜子,逼嘴閑不住。
“姐夫,小弟覺著不對勁啊。”
“要你說,我也知道不對勁。”
齊燁迴頭掃了一眼:“大寶,你去,靠近點看看怎麽迴事,什麽玩意這是,總不能是知道礦區那邊是佯攻吧,這也太穩了吧。”
“唯。”
如今的周寶,早已不再南關那個敢於炸營的刁民,膽大心細,軍令如山,站起身之前還把光禿禿的大腦袋給擋住了,怕反光。
說話的功夫,城中可算出來騎卒了,騎著馬的精銳,也就是城中的武士,但是吧,就七個,滿打滿算就七個。
“姐夫快看,是武士。”
“武士,嗬嗬。”
齊燁都怕笑掉大牙,瀛島特色,武士,最搞笑的一個群體。
很多人對日本武士有一個誤區,也是被各種影視作品、動漫化所誤導或是過於想當然了。
所謂的武士,其實和榮譽沒有太大的關係,隻是被日本本土賦予了太多失實的色彩罷了。
說白了,就是一群狗打手,一群以殺人為職業的打手、暴徒。
《日本曆史》的作者,井上清,人家是正兒八經的日本人,書中就對所謂的武士有著極為精準的定義,以殺人、搶劫為謀生手段的就是武士,戰敗、逃亡、沒飯轍的、活不起的,叫做浪人,與乞丐唯一的區別或許就是他沒碗但是有刀。
說的再通俗點,和雇傭兵的性質差不多,有奶就是娘,給錢就是爹,所謂的什麽榮譽啊、忠誠啊,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
鐮倉幕府是武士道的發源地,江湖時代才成型,怎麽成型的呢,吸收了漢家這邊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嗬,萬金油,總能給任何事兒與人蒙上某種極為顯著的色彩,大致意思就是給武士增加了一些定義,忠誠啊、名譽啊、廉恥、尚武之類的。
還是那句話,就是一群打手,平均身高一米四點的打手,打手、暴徒,這兩個詞就可以無比精準的定義武士了。
至於什麽武士道精神,那就更嗬嗬了,日狗是全球出了名的壞,越缺少什麽越想要彰顯什麽,就是這個意思。
在豐臣秀吉時代之前,日本普遍是“農民製度”,需要打架的時候臨時上去幫把手,主要還是種田,武士就屬於什麽呢,它他媽的不想種田,它就想幹架,就想通過幹架來養活自己,幹架幹久了,膽子大了,開始殺人,開始劫道,開始收錢殺人,這就是所謂的武士。
七個矬逼武士騎著馬,和小矮人騎比蒙巨獸似的消失在了黑暗中,齊燁滿腦門子問號。
“臥槽,貴族忽悠民眾,不會連它們自己都信了吧,就去七個,靠一群歪瓜裂棗和七個武士去馳援礦區?”
有一說一,武士的身份的確有別於普通人,為什麽呢,吹出來的。
瀛島這邊有著很多關於武士的傳聞、傳說。
比如什麽什麽三侍天誅,大致意思就是三個武士討伐吃人的猛虎。
三個加起來都不到四米的玩意,幹一隻猛虎,結果可想而知。
傳說的大致內容說猛虎原本有令,護衛著附近的村鎮,有一天不知道為什麽突然兇性大發,開始傷人了。
附近村鎮的居民見到老虎,還擱那喊呢,虎哥,虎哥,一口一個我是本地的,尋思老虎不會傷它們。
老虎也是真的認人,完了就一口一個本地的了,估計就想嚐嚐本地菜。
事情傳出後,三個武士就去討伐了。
“傳說”中仨逼玩意還打贏了,結果猛虎不是猛虎,是虎妖,突然變身了。
再然後呢,三個武士也變身了,變成了“侍”,反正就是很猛,給虎妖幹死了,為民除害如何如何的,流傳極廣。
還有什麽“兩國”大戰,實際上就是幾個村子械鬥,出現了兩三個武士,類似於“給我個麵子”的意思,最終“兩國”就握手言和了,親如一家。
最誇張的幾個十幾個武士,能改變一場超過萬人規模的戰爭局勢,並且這種傳說、傳聞是最多的。
因此在瀛島這邊,擁有武士身份的人,在傻逼老百姓眼中幾乎就是半神的化身,各個都是百人斬。
所謂的百人斬並不是說某個女優…某個武士一口氣幹了一百個人,而是說他從砍人以來,可能一共砍過一百個人,這叫百人斬,而非一次性斬了一百個。
總之,七個武士騎著馬,離開了,齊燁與小夥伴們麵麵相覷,啥啊這是,這算是馳援了,還是沒馳援了?
眼瞅著子時都過半了,周寶迴來了,還不是彎著腰跑迴來的,而是…就是那麽跑迴來的,和生怕沒人發現他似的。
“大統領,大統領。”
周寶跑迴來後滿麵古怪之色:“沒見著人呐。”
“啊?”齊燁一頭霧水:“沒見著人是什麽意思?”
“不是沒見到,有,少,有數的,卑下都快靠近內城了,民居多是連個鬼影子都沒有,就見著一些老弱婦孺,內城上的守軍也沒多少,您看,幾個火把就是幾個瀛賊,要不是迴來告知您,卑下都能摸進內城中。”
本來大家就懵逼,周寶這麽一說,大家更不知所雲了。
“難道是怕被打?”
齊燁也想不明白了:“將兵力和城外百姓,都調到內城裏…”
說到一半,齊燁又覺得不可能,完全不可能,如果是怕被攻城,那也是將所有人調到外城牆,一層一層防禦,哪有放棄外城牆的。
“末將通瀛語。”
譚敬宗自告奮勇:“有貓膩,定然有貓膩,卑下去抓個舌頭拷問一番。”
“行吧。”
齊燁現在是一頭霧水,不敢輕易妄動,隻能同意了,先讓譚敬宗搞明白怎麽迴事再說。
“快點的啊,龔信那邊已經動手了,越快越好,能打就打,打不了就撤,我心裏越來越沒底了。”
“末將去去就迴。”
譚敬宗解下長刀,換了短刀,貓著腰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