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厲良玉造反舟師叛亂,已經過了整整三個月,東海最炎熱之季。
大康朝國朝之中對東海三道作亂最先做出反應的,正是幽王府世子齊燁。
東海三道,齊燁在最初兩個月肅清了東慶道所有不臣逆賊,率領精銳殺入東尚道,如今,止步爻縣,進入東尚道的第一座城,一座縣城。
宇文術終於追上了齊燁,率領著三千精騎與五百步卒。
追上齊燁,不是宇文術善後的夠快,是因齊燁停住了。
當宇文術帶著官兵進入爻縣時,先驚後怒,再是歎息。
城中,除了城頭上的守軍外,幾乎沒有人煙,十戶十空,偌大的一座城鬼城一般。
齊燁就在城牆上站著,靜靜地站著,每一日都是如此,平靜著,不是思考,隻是平靜的站在那裏。
“殿下。”
穿著甲胄披著披風的宇文術上了城牆,來到了齊燁旁邊,並肩而站。
“宇文大人。”
“城中…”
宇文術已經知曉了發生什麽,事實上早在進東尚道之前他就知道了,因此才放緩了腳步,步步為營,集結折衝府將士、安民、固城,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殿下是要停留於爻縣嗎?”
宇文術側目看向齊燁年輕的麵容,那張在戰陣上指揮千軍萬馬太過稚嫩的麵容。
“殿下不取厲良玉狗命了嗎?”
宇文術突然有些心疼,心裏沒來由的發疼:“殿下應讓厲良玉付出代價!”
“我就不是一個當將軍的人。”
齊燁平靜的搖了搖頭,攻下爻縣後,他每日都在思考問題,思考許多問題。
他怎麽就沒想到爻縣河流四通八達,怎麽就沒想到厲良玉會如此喪心病狂的“投毒”,怎麽就沒想到為什麽舟師會讓瀛賊入城呢。
攻下爻縣後,齊燁被史恭帶到了城後方。
放眼,皆是屍體,百姓的屍體,數以千計,白,慘白,大量的腐屍被蚊蟲啃咬著,飄起來的,沉下去的,衝刷走的,被開膛破肚的,支離破碎的…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麵容停留在死前的那一刻,驚恐、絕望、戰栗。
齊燁以為舟師的叛亂,是裹挾百姓,是民心考量,是擺明車馬,哪怕厲良玉私心作祟,哪怕厲良玉被野心與貪婪所驅使著,可他至少是舟師大帥,是一名軍伍,應有軍人的慈悲與榮耀。
沒有,統統沒有,厲良玉,甚至比瀛賊更加可惡,可恨!
宇文術突然咬了咬牙關:“殿下,你延誤了戰機。”
“戰機?”齊燁搖了搖頭:“哪裏的戰機。”
“東尚道戰機,二十六城,青壯多被舟師與折衝府強行帶去東雲道。”
“你要我怎麽辦?”
齊燁轉過頭,平靜的問道:“我可以怎麽辦,強行攻城,攻不下來,那些畜生以為我會和他們一樣,強行裹挾百姓參戰,然後屠光所有百姓不叫他們為我所用,我能夠怎麽辦,強行攻城,攻不下來,任由他們關上城門利用瀛賊進行慘無人道的屠殺?”
“老夫隻問你一事,你到底是將軍,還是世子!”
“我…”
“你是將軍,那就攻城,為我大康平亂,你是世子,就跟在本將身後,為本將安民,為本將接管失城。”
齊燁收迴了目光,看向城外,不言不語。
其實齊燁可以解釋的,有著很多正當理由解釋。
無需太多,就一個理由,一句話,他根本沒有太多的人手可用,夅城折衝府將士、虎城部分守備、東慶道各城軍伍和青壯,連司衛都算上,滿打滿算就五千人。
這五千人,人吃馬嚼以戰養戰,能打到東雲道都算的上是奇跡了,隻得大書特書,光是這份軍功就可以讓無數人加官進爵。
話說迴來,要不是靠著火藥,齊燁很難打進東雲道,至少不會莽的這麽快。
火藥,是可以破城,是可以震懾敵賊,但齊燁不能分兵多處,再看舟師,再看厲良玉,謀劃不知多少年了,又有多少人,多少官員、世家、海商,效忠於他。
到了東海,齊燁不知誰是友,誰是敵,他奪迴一座城,舟師已是占了十座城,如何打,如何前進,如何深入東雲道,連初進東尚道都舉步維艱,更別說跑到東雲道舟師大營取厲良玉狗命了。
“罷了,東尚道多是空城,城中大戶、百姓青壯,多是被舟師軍伍強逼著去了東雲道,厲良玉可恨至極,卻也熟知兵事,東慶道好平,東尚道亦可取,唯獨這東雲道,隻能打下去了。”
看了眼齊燁,宇文術又試探了一番:“倘若殿下不願再做征伐之事,將你那夔牛本相的本事教授老夫,老夫率精騎破城。”
齊燁撇了撇嘴,教你大爺。
見到齊燁撇嘴,宇文術愈發的急躁:“你這小子究竟是何意,不退不迴,又不攻不進,莫不是等朝廷大軍前來平亂?”
“不是…”
齊燁服了:“你不會真以為我傻到靠著幾千兵馬去平亂吧。”
“你既有討逆前軍都督的官職,怎能如此懈怠,遇可收之城,安民固城,遇可攻之城,兵將破城,遇久攻不下之城,圍困待後方馳援,你這整日縮在爻縣算什麽事。”
“等。”
“等?”
“是,等。”
“等什麽?”
“等老公輸為我打造火藥箭,打造大量的火藥箭,也就是你們說的夔牛本相。”
齊燁平靜的麵容終於有了幾分變化,咬牙切齒。
“不但我不打,不深入,我也不會讓你們打,不讓你們深入,我要讓厲良玉龜縮在東雲道舟師大營,讓他摸不清朝廷的意思,瞻前顧後。”
“這是何意?”
齊燁沒吭聲,遠處走來一人,拱手施禮,正是莫須問。
“宇文大人。”
“原來是莫賢弟。”
宇文術連忙迴禮,一副平輩論交的模樣:“賢弟別來無恙。”
“大人風采依舊。”
二人相視一笑,官職差了不少,私交還算不錯。
站在了齊燁旁邊,莫須問笑道:“逆賊厲良玉叛亂造反,舟師助紂為虐,這亂,得平,平亂並非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厲良玉並非癡蠢之人,區區舟師哪能抵的住朝廷天軍,收服失地不過是遲早之事罷了。”
頓了頓,莫須問繼續說道:“殿下猜測,這老狗是在等,等草原作亂,也應與高句麗、瀛島求助…”
三言兩語,莫須問將大家的猜測說了出來。
厲良玉不傻,他就算自立為王了,大康朝還真能讓給他一道建國不成,癡心妄想,他也守不住。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瀛島和高句麗都跟厲良玉合作了,同樣守不住。
海戰,大康不行。
陸戰,舟師、高句麗、瀛島,綁一塊都沒用。
哪怕是前朝,前朝各處軍營爛成了那個熊樣,那也不是任人宰割,遇弱則弱遇強則強。
到了本朝,大康朝加強兵力在各邊關,打不出去的原因不是不能打,是後勤跟不上,無法建立補給線,要是有錢有人有補給,戰馬也能供應的上,大康軍伍能打到天邊去。
厲良玉那邊的計劃八成是將東雲道當成一個“前哨站”,占了好多海島,將大量的百姓用海船弄到海島上,先將東雲道守個幾年,百姓差不多都弄過去了,到時候上船就跑,不在大康朝的地盤分疆裂土,跑那些島嶼上當土皇帝,自建一國。
這些猜測都基於事實,基於東雲、東尚二道目前傳迴的消息和舟師動向來判斷的,八九不離十。
“老夫倒是懂了,隻是…”
聽懂了,反而更困惑了,宇文術問道:“這與你按兵不動有何幹係?”
齊燁聳了聳肩:“高句麗。”
“高句麗?”
“不錯,我要斷了厲良玉所有退路,我要親手宰了他。”
齊燁話音剛落,一名司衛跑了上來:“大統領,官道上來了一個騎著馬的道童,說要交給您一封信和幾張圖。”
大康朝國朝之中對東海三道作亂最先做出反應的,正是幽王府世子齊燁。
東海三道,齊燁在最初兩個月肅清了東慶道所有不臣逆賊,率領精銳殺入東尚道,如今,止步爻縣,進入東尚道的第一座城,一座縣城。
宇文術終於追上了齊燁,率領著三千精騎與五百步卒。
追上齊燁,不是宇文術善後的夠快,是因齊燁停住了。
當宇文術帶著官兵進入爻縣時,先驚後怒,再是歎息。
城中,除了城頭上的守軍外,幾乎沒有人煙,十戶十空,偌大的一座城鬼城一般。
齊燁就在城牆上站著,靜靜地站著,每一日都是如此,平靜著,不是思考,隻是平靜的站在那裏。
“殿下。”
穿著甲胄披著披風的宇文術上了城牆,來到了齊燁旁邊,並肩而站。
“宇文大人。”
“城中…”
宇文術已經知曉了發生什麽,事實上早在進東尚道之前他就知道了,因此才放緩了腳步,步步為營,集結折衝府將士、安民、固城,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殿下是要停留於爻縣嗎?”
宇文術側目看向齊燁年輕的麵容,那張在戰陣上指揮千軍萬馬太過稚嫩的麵容。
“殿下不取厲良玉狗命了嗎?”
宇文術突然有些心疼,心裏沒來由的發疼:“殿下應讓厲良玉付出代價!”
“我就不是一個當將軍的人。”
齊燁平靜的搖了搖頭,攻下爻縣後,他每日都在思考問題,思考許多問題。
他怎麽就沒想到爻縣河流四通八達,怎麽就沒想到厲良玉會如此喪心病狂的“投毒”,怎麽就沒想到為什麽舟師會讓瀛賊入城呢。
攻下爻縣後,齊燁被史恭帶到了城後方。
放眼,皆是屍體,百姓的屍體,數以千計,白,慘白,大量的腐屍被蚊蟲啃咬著,飄起來的,沉下去的,衝刷走的,被開膛破肚的,支離破碎的…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麵容停留在死前的那一刻,驚恐、絕望、戰栗。
齊燁以為舟師的叛亂,是裹挾百姓,是民心考量,是擺明車馬,哪怕厲良玉私心作祟,哪怕厲良玉被野心與貪婪所驅使著,可他至少是舟師大帥,是一名軍伍,應有軍人的慈悲與榮耀。
沒有,統統沒有,厲良玉,甚至比瀛賊更加可惡,可恨!
宇文術突然咬了咬牙關:“殿下,你延誤了戰機。”
“戰機?”齊燁搖了搖頭:“哪裏的戰機。”
“東尚道戰機,二十六城,青壯多被舟師與折衝府強行帶去東雲道。”
“你要我怎麽辦?”
齊燁轉過頭,平靜的問道:“我可以怎麽辦,強行攻城,攻不下來,那些畜生以為我會和他們一樣,強行裹挾百姓參戰,然後屠光所有百姓不叫他們為我所用,我能夠怎麽辦,強行攻城,攻不下來,任由他們關上城門利用瀛賊進行慘無人道的屠殺?”
“老夫隻問你一事,你到底是將軍,還是世子!”
“我…”
“你是將軍,那就攻城,為我大康平亂,你是世子,就跟在本將身後,為本將安民,為本將接管失城。”
齊燁收迴了目光,看向城外,不言不語。
其實齊燁可以解釋的,有著很多正當理由解釋。
無需太多,就一個理由,一句話,他根本沒有太多的人手可用,夅城折衝府將士、虎城部分守備、東慶道各城軍伍和青壯,連司衛都算上,滿打滿算就五千人。
這五千人,人吃馬嚼以戰養戰,能打到東雲道都算的上是奇跡了,隻得大書特書,光是這份軍功就可以讓無數人加官進爵。
話說迴來,要不是靠著火藥,齊燁很難打進東雲道,至少不會莽的這麽快。
火藥,是可以破城,是可以震懾敵賊,但齊燁不能分兵多處,再看舟師,再看厲良玉,謀劃不知多少年了,又有多少人,多少官員、世家、海商,效忠於他。
到了東海,齊燁不知誰是友,誰是敵,他奪迴一座城,舟師已是占了十座城,如何打,如何前進,如何深入東雲道,連初進東尚道都舉步維艱,更別說跑到東雲道舟師大營取厲良玉狗命了。
“罷了,東尚道多是空城,城中大戶、百姓青壯,多是被舟師軍伍強逼著去了東雲道,厲良玉可恨至極,卻也熟知兵事,東慶道好平,東尚道亦可取,唯獨這東雲道,隻能打下去了。”
看了眼齊燁,宇文術又試探了一番:“倘若殿下不願再做征伐之事,將你那夔牛本相的本事教授老夫,老夫率精騎破城。”
齊燁撇了撇嘴,教你大爺。
見到齊燁撇嘴,宇文術愈發的急躁:“你這小子究竟是何意,不退不迴,又不攻不進,莫不是等朝廷大軍前來平亂?”
“不是…”
齊燁服了:“你不會真以為我傻到靠著幾千兵馬去平亂吧。”
“你既有討逆前軍都督的官職,怎能如此懈怠,遇可收之城,安民固城,遇可攻之城,兵將破城,遇久攻不下之城,圍困待後方馳援,你這整日縮在爻縣算什麽事。”
“等。”
“等?”
“是,等。”
“等什麽?”
“等老公輸為我打造火藥箭,打造大量的火藥箭,也就是你們說的夔牛本相。”
齊燁平靜的麵容終於有了幾分變化,咬牙切齒。
“不但我不打,不深入,我也不會讓你們打,不讓你們深入,我要讓厲良玉龜縮在東雲道舟師大營,讓他摸不清朝廷的意思,瞻前顧後。”
“這是何意?”
齊燁沒吭聲,遠處走來一人,拱手施禮,正是莫須問。
“宇文大人。”
“原來是莫賢弟。”
宇文術連忙迴禮,一副平輩論交的模樣:“賢弟別來無恙。”
“大人風采依舊。”
二人相視一笑,官職差了不少,私交還算不錯。
站在了齊燁旁邊,莫須問笑道:“逆賊厲良玉叛亂造反,舟師助紂為虐,這亂,得平,平亂並非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厲良玉並非癡蠢之人,區區舟師哪能抵的住朝廷天軍,收服失地不過是遲早之事罷了。”
頓了頓,莫須問繼續說道:“殿下猜測,這老狗是在等,等草原作亂,也應與高句麗、瀛島求助…”
三言兩語,莫須問將大家的猜測說了出來。
厲良玉不傻,他就算自立為王了,大康朝還真能讓給他一道建國不成,癡心妄想,他也守不住。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瀛島和高句麗都跟厲良玉合作了,同樣守不住。
海戰,大康不行。
陸戰,舟師、高句麗、瀛島,綁一塊都沒用。
哪怕是前朝,前朝各處軍營爛成了那個熊樣,那也不是任人宰割,遇弱則弱遇強則強。
到了本朝,大康朝加強兵力在各邊關,打不出去的原因不是不能打,是後勤跟不上,無法建立補給線,要是有錢有人有補給,戰馬也能供應的上,大康軍伍能打到天邊去。
厲良玉那邊的計劃八成是將東雲道當成一個“前哨站”,占了好多海島,將大量的百姓用海船弄到海島上,先將東雲道守個幾年,百姓差不多都弄過去了,到時候上船就跑,不在大康朝的地盤分疆裂土,跑那些島嶼上當土皇帝,自建一國。
這些猜測都基於事實,基於東雲、東尚二道目前傳迴的消息和舟師動向來判斷的,八九不離十。
“老夫倒是懂了,隻是…”
聽懂了,反而更困惑了,宇文術問道:“這與你按兵不動有何幹係?”
齊燁聳了聳肩:“高句麗。”
“高句麗?”
“不錯,我要斷了厲良玉所有退路,我要親手宰了他。”
齊燁話音剛落,一名司衛跑了上來:“大統領,官道上來了一個騎著馬的道童,說要交給您一封信和幾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