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燁在禮部衙署中足足待了將近一個時辰。
走出來的時候鑽進馬車,齊燁麵無表情。
與禮部尚書周介的交談固然令他不滿意,可結果更是令他氣憤。
將周介說過的所有話翻譯出來,翻譯成一句大白話,那就是你個小世子懂個屁的治國啊,為什麽說以禮治國,什麽叫禮,沒那麽多之乎者也,沒那麽多他曰我日,簡而言之,百姓衝著世家子施禮,世家子衝著官員施禮,官員衝著皇帝施禮,這就是禮!
如果百姓不衝著世家子施禮,世家子不衝著官員施禮,官員不衝著皇帝施禮,還治國,這國根本沒個治,會徹底亂了套。
施禮,代表的是階級,代表的是地位,等級劃分好了,階層固定完全,皇帝讓代表世家的官員滿意了,世家就會讓百姓安穩,百姓安穩了,皇帝就可以端坐龍椅,就是這麽簡單點事。
齊燁的三觀有些崩塌,這種崩塌不是因為看清了“禮”,而是懷疑自己在白折騰。
“少爺,咱是迴南莊,還是…”
“迴去吧。”
齊燁低著頭,如同被放了氣的充氣爺們,臉上沒有一絲一毫的神采。
一路上齊燁隻是呆呆的坐著,沉默著。
他有點冷,由內而外的冷。
“少爺,您怎地了。”
旺仔流露出極為關切的神情,他從未見過齊燁這般模樣。
哪怕是去年夏季時,也就是齊燁剛出道的時候,即便嘴上天天罵著操蛋的世道,也從未有過這般心灰意冷。
那時,是齊燁“新生”,對一切充滿了好奇,心中卻有著準備,不能說失望,隻能說早就有心理準備。
可現在因為周介對他說的這些話,讓他覺得自己有些傻,以為站的高了,看的遠了,其實就是一個笑話。
“沒怎…”
齊燁抬起頭,雙眼有些空洞。
剛剛在禮部衙署之中,明明要談的是佛教徒,可周介卻問他,大康要如何走向盛世。
齊燁說,中央集權,政令通達。
周介問齊燁,政令誰頒布的,誰執行的,執行之人,又是出身何處何地。
齊燁啞口無言。
周介還是問,如何大康如何走向盛世。
齊燁說重農重商,輕徭薄賦,充糧倉,嚴稅令,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叫百姓有吃有穿,安居樂業。
周介問,百姓種的是誰的地,地裏產的糧又歸誰,商賈又出自哪家,取之於民後,誰來決定是否用於民。
齊燁依舊啞口無言。
周介依舊問那句話,如何讓大康走向盛世。
齊燁答,重視軍伍,提高福利待遇,增加訓練強度。
周介樂的和三孫子似的,作戰勇猛如齊懷武,深得天子信任如西關大帥,肆無忌憚如幽王,不照樣偷偷摸摸的練兵,更是要以戰養戰,還隻能精練騎卒,幽王總比世子看的遠看的深吧,既然如此,又為何偷偷摸摸的練兵,以戰養戰的練兵,這不恰恰說明了許多事嗎。
三孫子一樣的周介,給了齊燁致命一擊,各朝各代,有沒有一個朝代沒有貪官,有沒有一個朝代,甭管是盛世還是皇朝末期,清官比貪官多?
每朝每代都這個熊樣,大家縫縫補補罷了,湊合著過得了,誰不想進取,都想,問題是想進取的人,其中八成是因為自己沒得到足夠的利益,稍微進取進取,不過是將得到利益的人取而代之罷了。
用周介的話來說,所謂盛世,不過是相對的。
百姓的日子好,世家和官員的日子更好。
百信的日子不好,世家和官員的日子還是好。
齊燁可以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但是不能讓世家和官員日子不好過。
世家和官員的日子不好過,百姓一定不會過上好日子。
就這一句話,齊燁沉默了至少一刻鍾,愣是一個字都反駁不出來。
臨走之前,周介給了齊燁狠狠一個暴擊。
南莊全是人才,多是忠肝義膽的賢良之才,這還是齊燁混了一年多才“籠絡”到了的人馬。
再給齊燁十年時間,十年之後,哪怕身邊有著近百名真正的賢良,真正的清官,全部扔到朝堂上,全部扔到天下四地十二道,全部擔任要職,結果是什麽,是屁用不頂,國朝該什麽樣還是什麽樣。
這些忠肝義膽的賢良之才之所以是賢良之才,因為他們現在圍繞在齊燁身邊,身邊也都是“誌同道合”之人,說句更難聽的話,都是活在象牙塔中的小天真!
離開了齊燁,到了天下各地,大部分都會寸步難行。
離開了誌同道合之人,大部分人都會孤掌難鳴。
寸步難行、孤掌難鳴,最終隱於風沙之中。
京中,齊燁看到的隻是京中百姓,即便去了南地,看到的也是一些州城的百姓,最多各處縣鎮,還有村兒呢,還有大康版圖密密麻麻的犄角旮旯呢,齊燁根本沒看到。
就是這些犄角旮旯,這才是真正的江山,真正的國朝,真正的百姓。
齊燁以為他自己看到的百姓就夠苦的了,可真正的苦,真正苦的百姓,他根本想象不出來。
就是這種苦,給了佛教極大的生存空間和發揚壯大的土壤。
如果齊燁要對付佛教,他削弱的不是佛教的影響力,而是無數百姓虛無縹緲的憧憬和最後一絲期盼,連憧憬和期盼都沒有了,能不出亂子嗎。
真正讓齊燁記憶尤深,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是他離開時周介的最後一句話。
這個如同老匹夫一樣的禮部尚書,指著房間內四處堆積如山的公文告知齊燁,他是羨慕齊燁的,至少,齊燁心中還有個盛世之夢,是因齊燁還不知這全天下到底是什麽模樣,若有一天齊燁成為禮部尚書,知曉了這天下是何模樣,那必然如他周介那般,厭世而活,湊合著活,隻是湊合著活罷了。
周介,何嚐沒有過一個盛世之夢。
隻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名為“現實”的東西,早已將他的盛世夢打擊的七零八碎。
多少世家子,多少讀書人,誰還沒有個盛世夢了,隻是見到了現實後才發覺,自己什麽都改變不了,能改變的隻有自己,讓自己過的更好,唯一能做的,也僅僅隻有讓自己過的更好罷了,其他人,改變不了的。
為何要大家一起受苦受窮呢,與其如此,自己,不如就過的更好一些吧,這並非是隨波逐流,隻是一種妥協。
周介目送齊燁離開時,眼神是輕蔑的,也是嘲笑的,可輕蔑與嘲笑,又夾雜著幾分失落與無奈,還有一絲無法言說的心疼。
馬車,緩慢的出了城,上了官道也是緩慢的前行著。
駕車的馬夫知道齊燁心情不好,不敢太快,反而是這種緩慢,讓封閉車廂中的齊燁愈發喘不過氣來。
迴了南莊,迴了小院,吃過了飯,齊燁開始溜達,在莊子裏溜達。
一遍又一遍的走著,凝望著每個莊戶的笑容。
仿佛見到這些莊戶的笑容後,他的心裏能好受一些似的。
日子,一日一日的過去,足足過去了半個月。
南軍獎賞的功勞章程,定下來了。
阿卓帶領抱刀司親軍,抓了許多寺廟的僧人。
龔信收徒的日子,也定下來了。
使節麵聖的流程,也辦妥了。
科考的日子,所有的章程,全都被抄錄整理好後都送到了齊燁的院中。
好多事兒,大事,小事,重要的,不重要的,齊燁總是哦了一句,道上一聲隨便吧,好的。
第一場雪下起來了,不算大,路上有些泥濘,如同齊燁的內心。
食堂之中再無歡聲笑語,每個人都用祈求的目光望著身旁的人,大家總是互相望著,希望有人能夠站起來,走向齊燁的小院,讓齊燁迴到當初。
其實已經有人找過了,找過旺仔,找過季渃嫣。
旺仔說,自己少爺在思考一些事,想通了就好了。
季渃嫣說,她是個女人,隻是一個女人,這樣沒什麽不好的,作為女人,她如今隻期盼自己未來的夫君平平安安的,平安,很多時候比快樂更加重要。
走出來的時候鑽進馬車,齊燁麵無表情。
與禮部尚書周介的交談固然令他不滿意,可結果更是令他氣憤。
將周介說過的所有話翻譯出來,翻譯成一句大白話,那就是你個小世子懂個屁的治國啊,為什麽說以禮治國,什麽叫禮,沒那麽多之乎者也,沒那麽多他曰我日,簡而言之,百姓衝著世家子施禮,世家子衝著官員施禮,官員衝著皇帝施禮,這就是禮!
如果百姓不衝著世家子施禮,世家子不衝著官員施禮,官員不衝著皇帝施禮,還治國,這國根本沒個治,會徹底亂了套。
施禮,代表的是階級,代表的是地位,等級劃分好了,階層固定完全,皇帝讓代表世家的官員滿意了,世家就會讓百姓安穩,百姓安穩了,皇帝就可以端坐龍椅,就是這麽簡單點事。
齊燁的三觀有些崩塌,這種崩塌不是因為看清了“禮”,而是懷疑自己在白折騰。
“少爺,咱是迴南莊,還是…”
“迴去吧。”
齊燁低著頭,如同被放了氣的充氣爺們,臉上沒有一絲一毫的神采。
一路上齊燁隻是呆呆的坐著,沉默著。
他有點冷,由內而外的冷。
“少爺,您怎地了。”
旺仔流露出極為關切的神情,他從未見過齊燁這般模樣。
哪怕是去年夏季時,也就是齊燁剛出道的時候,即便嘴上天天罵著操蛋的世道,也從未有過這般心灰意冷。
那時,是齊燁“新生”,對一切充滿了好奇,心中卻有著準備,不能說失望,隻能說早就有心理準備。
可現在因為周介對他說的這些話,讓他覺得自己有些傻,以為站的高了,看的遠了,其實就是一個笑話。
“沒怎…”
齊燁抬起頭,雙眼有些空洞。
剛剛在禮部衙署之中,明明要談的是佛教徒,可周介卻問他,大康要如何走向盛世。
齊燁說,中央集權,政令通達。
周介問齊燁,政令誰頒布的,誰執行的,執行之人,又是出身何處何地。
齊燁啞口無言。
周介還是問,如何大康如何走向盛世。
齊燁說重農重商,輕徭薄賦,充糧倉,嚴稅令,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叫百姓有吃有穿,安居樂業。
周介問,百姓種的是誰的地,地裏產的糧又歸誰,商賈又出自哪家,取之於民後,誰來決定是否用於民。
齊燁依舊啞口無言。
周介依舊問那句話,如何讓大康走向盛世。
齊燁答,重視軍伍,提高福利待遇,增加訓練強度。
周介樂的和三孫子似的,作戰勇猛如齊懷武,深得天子信任如西關大帥,肆無忌憚如幽王,不照樣偷偷摸摸的練兵,更是要以戰養戰,還隻能精練騎卒,幽王總比世子看的遠看的深吧,既然如此,又為何偷偷摸摸的練兵,以戰養戰的練兵,這不恰恰說明了許多事嗎。
三孫子一樣的周介,給了齊燁致命一擊,各朝各代,有沒有一個朝代沒有貪官,有沒有一個朝代,甭管是盛世還是皇朝末期,清官比貪官多?
每朝每代都這個熊樣,大家縫縫補補罷了,湊合著過得了,誰不想進取,都想,問題是想進取的人,其中八成是因為自己沒得到足夠的利益,稍微進取進取,不過是將得到利益的人取而代之罷了。
用周介的話來說,所謂盛世,不過是相對的。
百姓的日子好,世家和官員的日子更好。
百信的日子不好,世家和官員的日子還是好。
齊燁可以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但是不能讓世家和官員日子不好過。
世家和官員的日子不好過,百姓一定不會過上好日子。
就這一句話,齊燁沉默了至少一刻鍾,愣是一個字都反駁不出來。
臨走之前,周介給了齊燁狠狠一個暴擊。
南莊全是人才,多是忠肝義膽的賢良之才,這還是齊燁混了一年多才“籠絡”到了的人馬。
再給齊燁十年時間,十年之後,哪怕身邊有著近百名真正的賢良,真正的清官,全部扔到朝堂上,全部扔到天下四地十二道,全部擔任要職,結果是什麽,是屁用不頂,國朝該什麽樣還是什麽樣。
這些忠肝義膽的賢良之才之所以是賢良之才,因為他們現在圍繞在齊燁身邊,身邊也都是“誌同道合”之人,說句更難聽的話,都是活在象牙塔中的小天真!
離開了齊燁,到了天下各地,大部分都會寸步難行。
離開了誌同道合之人,大部分人都會孤掌難鳴。
寸步難行、孤掌難鳴,最終隱於風沙之中。
京中,齊燁看到的隻是京中百姓,即便去了南地,看到的也是一些州城的百姓,最多各處縣鎮,還有村兒呢,還有大康版圖密密麻麻的犄角旮旯呢,齊燁根本沒看到。
就是這些犄角旮旯,這才是真正的江山,真正的國朝,真正的百姓。
齊燁以為他自己看到的百姓就夠苦的了,可真正的苦,真正苦的百姓,他根本想象不出來。
就是這種苦,給了佛教極大的生存空間和發揚壯大的土壤。
如果齊燁要對付佛教,他削弱的不是佛教的影響力,而是無數百姓虛無縹緲的憧憬和最後一絲期盼,連憧憬和期盼都沒有了,能不出亂子嗎。
真正讓齊燁記憶尤深,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是他離開時周介的最後一句話。
這個如同老匹夫一樣的禮部尚書,指著房間內四處堆積如山的公文告知齊燁,他是羨慕齊燁的,至少,齊燁心中還有個盛世之夢,是因齊燁還不知這全天下到底是什麽模樣,若有一天齊燁成為禮部尚書,知曉了這天下是何模樣,那必然如他周介那般,厭世而活,湊合著活,隻是湊合著活罷了。
周介,何嚐沒有過一個盛世之夢。
隻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名為“現實”的東西,早已將他的盛世夢打擊的七零八碎。
多少世家子,多少讀書人,誰還沒有個盛世夢了,隻是見到了現實後才發覺,自己什麽都改變不了,能改變的隻有自己,讓自己過的更好,唯一能做的,也僅僅隻有讓自己過的更好罷了,其他人,改變不了的。
為何要大家一起受苦受窮呢,與其如此,自己,不如就過的更好一些吧,這並非是隨波逐流,隻是一種妥協。
周介目送齊燁離開時,眼神是輕蔑的,也是嘲笑的,可輕蔑與嘲笑,又夾雜著幾分失落與無奈,還有一絲無法言說的心疼。
馬車,緩慢的出了城,上了官道也是緩慢的前行著。
駕車的馬夫知道齊燁心情不好,不敢太快,反而是這種緩慢,讓封閉車廂中的齊燁愈發喘不過氣來。
迴了南莊,迴了小院,吃過了飯,齊燁開始溜達,在莊子裏溜達。
一遍又一遍的走著,凝望著每個莊戶的笑容。
仿佛見到這些莊戶的笑容後,他的心裏能好受一些似的。
日子,一日一日的過去,足足過去了半個月。
南軍獎賞的功勞章程,定下來了。
阿卓帶領抱刀司親軍,抓了許多寺廟的僧人。
龔信收徒的日子,也定下來了。
使節麵聖的流程,也辦妥了。
科考的日子,所有的章程,全都被抄錄整理好後都送到了齊燁的院中。
好多事兒,大事,小事,重要的,不重要的,齊燁總是哦了一句,道上一聲隨便吧,好的。
第一場雪下起來了,不算大,路上有些泥濘,如同齊燁的內心。
食堂之中再無歡聲笑語,每個人都用祈求的目光望著身旁的人,大家總是互相望著,希望有人能夠站起來,走向齊燁的小院,讓齊燁迴到當初。
其實已經有人找過了,找過旺仔,找過季渃嫣。
旺仔說,自己少爺在思考一些事,想通了就好了。
季渃嫣說,她是個女人,隻是一個女人,這樣沒什麽不好的,作為女人,她如今隻期盼自己未來的夫君平平安安的,平安,很多時候比快樂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