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平陪著過來的,麵帶感慨之色,也大致了解了一些情況。
見到曹權國這般模樣,老段搖了搖頭:“曹大人可是想好了,如今尚書省無尚書令,便是連左仆射也無,若是入了尚書省,隻要不出岔子,做這尚書令不過是時間早晚之事,更緊要的是,尚書省已無太多官員,何人能補上空缺,皆是曹大人一言而定。”
倒不是段平不想讓讓曹權國跟著齊燁混,而是覺得是該安排一些真正的自己人在朝堂上擔任重職了。
“段主事好意,本官心領。”
曹權國搖了搖頭,流著淚,也笑了:“心意已決,可追隨殿下就好。”
齊燁終於反應過來了,咋咋唿唿的:“我去,朝廷要你進尚書省嗎,而且還是頂替於鳳楠當右仆射?”
曹權國又想哭了,殿下總是這般模樣,施了重恩,甚至都不是那種惺惺作態毫不在意的模樣,而是直接一副與他無關的模樣,這怎能不叫人心中止不住的感動。
要說老曹吧,這原本的官位真的不小,一方大員都是往小了說,全天下十二道,東南西北各三道,知州一共就十二個人。
這十二個知州,名義上就是幫著京中朝廷與宮中管理天下萬民的人。
曹權國作為十二知州之一,手中的權柄那自然是重的,可他卻一直覺著自己懷才不遇。
懷才不遇,這四個字一般都是和讀書人有關,最多是品級極低的官員會說出口,絕對不會從知州嘴裏說出來。
前朝的時候,他能當知州,是因為他老丈人宇文檀。
本朝的時候,他能繼續當知州,還是因為他老丈人宇文檀。
這也是曹權國為何貴為知州還總是鬱鬱寡歡的緣故,恨,不知該恨誰。
南地那邊,真的沒有什麽太多的“發展空間”,各州各府都被世家把控著,就看其他兩道知州,按部就班,和世家處好關係,無功無過就行。
曹權國卻不滿意這種狀態,他心裏是有百姓的,總想著作為知州,不說讓世家們怕吧,至少讓世家不敢有恃無恐的侵占百姓們的土地。
隻是每當想幹點什麽的時候,人家根本不怕他,你一個靠著老丈人的關係當知州的人,誰鳥你。
這也是為什麽齊燁到了南關後,曹權國總是第一個響應齊大世子的緣故,憋了好多年了,就喜歡幹這種刺激的事。
“到底怎麽迴事啊。”齊燁坐在石凳上,瞅著段平:“朝廷怎麽說的。”
段平是真的了解齊燁,知道這小子是真的懵,三言兩語將朝堂上的情況大致說了一遍。
對熊思賢已經沒好印象的齊燁聽過之後,罵罵咧咧的:“用熊思賢多事。”
段平勸說:“無甚區別,殿下與太子去說,太子便是操辦了至多也是這尚書省右仆射。”
一旁的老曹更感動了,感情齊燁不止找了侍中,還準備去找太子殿下!
“那就先幹著吧。”
齊燁扭頭望著曹權國:“雖然隻是個右仆射,可上麵沒左仆射和尚書令,不用委曲求全,你先幹著,熬一段時間等在朝堂上混了個臉熟,我再去找太子殿下,不,我直接找陛下說說,火速勝任尚書令,至少也是左仆射,你也不用怕,我會放出風聲,任何人別惦記尚書省左仆射與尚書令的位置。”
這倒是真心話,曹權國是個什麽樣的人,有著什麽樣的能力,齊燁見過,也很了解,最難能可貴的是,老曹不走尋常路,不古板,不迂腐,樂於接受新生事物。
老曹又想哭了,想一邊哭一邊給齊燁生個孩子。
散朝之後,熊思賢和他說了很多話,其他認識的,不認識的官員也連說道賀,著重強調了一件事,齊燁從來沒未向朝廷舉薦過任何人才,相反,他盡量不讓小夥伴們入朝為官,比如戶部看上的段平,工部看上的公輸甲等等,曹權國這還是第一例,齊燁上趕著往朝堂上送的人。
這群臣子一邊說,還一邊真心結交曹權國。
曹權國不傻,他能看出來這不是客套,大家真的認為他是“人才”,不是因為了解他知州幹的怎麽樣,隻是因為齊燁這倆字,正如他們所說,齊燁,的的確確是第一次為朝廷舉薦人才。
鴻臚寺寺卿吳尚峰不算,本來就是一會當寺卿一會當少卿的,大家也都認識他。
世人皆知,齊燁最有識人之明,那麽曹權國能成為齊燁第一個推薦的人,肯定是極有才華的。
曹權國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真的有一天被認可了,而且還是被朝廷的大佬們“認可”。
有一說一,老曹當知州的時候的確憋屈。
論能力,他是能勝任知州這個官職的,他還不是那種刻板的文臣,敢打敢拚,敢為天下先,是真心將百姓放在心裏的官員。
但是呢,他是這麽想的,也有這個能力,並且是這麽幹的,可世人不這麽想,世人認為他就是靠著宇文檀才當上的知州,才會繼續當知州。
真正讓曹權國日夜憂愁的,是他這個知州當不長了,因為一旦有一天宇文檀掛了,他就會失去知州這個官職。
失去官職,曹權國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人們會認為他當不了知州,不是因為能力不行,而是因為宇文檀掛了。
這也是有能力的人最忌諱的一件事,站在了與能力匹配的地位,卻沒人覺得他是靠能力站在了這個位置。
在齊燁出道之前,宇文檀居住於京中,不問朝堂事,甚至都不問世事了,因此曹權國在南地的權柄越來越小,世家們也越來越不將他當迴事,無非就是表麵上客客氣氣罷了。
多年來,這也一直都是曹權國心中的一根刺。
做的好了,人們會說他就是靠著宇文檀的裙帶關係才身居要職。
做的不好了,人們會說果然是靠著裙帶關係身居要職,啥也不是。
因此宇文檀早就不想“進步”了,也沒辦法進步了,隻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入京當個閑散官員,最好手裏有點實權那種。
也不是因為他貪戀權位,而是他想要更好的照顧老丈人。
之後齊燁去了南地,宇文檀給曹權國寫了封信,意思就是討好齊燁,以後好入京當官,如果繼續在南地混的話,等有一天他宇文檀掛了,擔任知州期間得罪不少世家的曹權國,未必能善終。
結果曹權國入京後,發現宇文檀那邊的情況和自己想的根本不一樣。
這老登過的簡直不要太滋潤,老妻搬進了南莊,一群女婢伺候著,身體早就養好了,白天聽歌曲遛遛彎,晚上看看戲看看跑馬,吃的好也睡的好。
宇文檀更別說了,勳貴們占了一些南莊名下作坊的份子,勳貴們得了錢財,就得孝敬宇文檀一部分,所以這老登很愁,每天愁的要死,昨天賺的錢今天還沒花完呢,今天賺的錢又到手了,南莊最花銷最大的地方,結果他愣是花不完,往死裏花都花不完,這給他愁的,早知道當雞毛國公了,開朝時候直接找季渃嫣結拜多好,能少走十來年彎路。
曹權國心裏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老丈人,見到老丈人被照顧的這麽好,被齊燁等人照顧的這麽好,心裏本來就感激,因此對京中為官已經不看重了。
結果幸福來的太他娘的突然了,他不看重了,朝廷看重,因為他是齊燁舉薦過的人,那就沒的說,起步三省尚書省的右仆射,完了上麵還沒左仆射和尚書令,隻要混個臉熟走走過場,連左仆射都不用擔任,直接一把手。
最令人羨慕的是,尚書省僥幸活下來的那群人,包括其他衙署的,誰都要給曹權國的麵子,沒招,誰叫他大哥是齊燁,誰叫他大哥的爹叫齊懷武。
這讓曹權國如何不激動,如何不感動。
原本他憤怒,是因世人覺著他不配做知州。
現在他激動,是因世子也覺得他不配做知州,隻他娘的配做尚書令!
如今他更為感動的,則是齊燁的一諾千金。
在官場混了這麽多年,曹權國比誰都明白,大人物說的話,和放屁沒什麽區別,放屁和說話的區別在於你是否還有利用價值。
齊燁,就是曹權國眼中這渾濁世道中唯一一縷光,唯一一個一諾千金的“恩人”,這個恩,是知遇之恩,也是提攜之恩,更是士為知己者死的報答。
老曹就是“士”,你照顧我老丈人,照顧我在世上唯一記掛唯一京中的長輩,你又一諾千金,讓我去向世人證明自己,那麽我就可以為你死,為你赴湯蹈火,甚至可以為你不做官,或是做任何一個地方的官,隻要能報答你就好。
以前,老曹想要向世人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有能力。
現在,老曹隻想向齊燁證明自己,證明自己對得起齊燁的恩情。
“下官心意已決。”曹權國再次朝著齊燁施了一禮:“曹某,自此之後便是殿下門下走狗,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要知道古代和後世可不同,就比如說誰誰是王八,後世的意思,可能是誰的媳婦被寢取了,在古代,那可是長壽的意思。
狗也是如此,後世罵別人是狗,很髒,如果問還有什麽比這句話還髒的話,那也隻有日本狗了。
古代不同,狗也是罵人,走狗,狗腿子之類的,但是這門下走狗,有點類似於自謙的意思,一般隻有極為敬重別人,崇拜別人,願意給別人做牛做馬的人,才會說自己是門下走狗,不是罵人,或是罵自己。
殊不知,旁邊杵著的康玨,望著齊燁的目光中滿是崇拜,他也想做齊燁這種人,別人開心,自己也開心,大家都開心。
小小年紀的康玨,在他眼裏,在他心中,開心,便是頂了天的大事。
每個成年人的夢想,總會與年幼時的銘記多年的“震撼”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皇孫,也是如此。
見到曹權國這般模樣,老段搖了搖頭:“曹大人可是想好了,如今尚書省無尚書令,便是連左仆射也無,若是入了尚書省,隻要不出岔子,做這尚書令不過是時間早晚之事,更緊要的是,尚書省已無太多官員,何人能補上空缺,皆是曹大人一言而定。”
倒不是段平不想讓讓曹權國跟著齊燁混,而是覺得是該安排一些真正的自己人在朝堂上擔任重職了。
“段主事好意,本官心領。”
曹權國搖了搖頭,流著淚,也笑了:“心意已決,可追隨殿下就好。”
齊燁終於反應過來了,咋咋唿唿的:“我去,朝廷要你進尚書省嗎,而且還是頂替於鳳楠當右仆射?”
曹權國又想哭了,殿下總是這般模樣,施了重恩,甚至都不是那種惺惺作態毫不在意的模樣,而是直接一副與他無關的模樣,這怎能不叫人心中止不住的感動。
要說老曹吧,這原本的官位真的不小,一方大員都是往小了說,全天下十二道,東南西北各三道,知州一共就十二個人。
這十二個知州,名義上就是幫著京中朝廷與宮中管理天下萬民的人。
曹權國作為十二知州之一,手中的權柄那自然是重的,可他卻一直覺著自己懷才不遇。
懷才不遇,這四個字一般都是和讀書人有關,最多是品級極低的官員會說出口,絕對不會從知州嘴裏說出來。
前朝的時候,他能當知州,是因為他老丈人宇文檀。
本朝的時候,他能繼續當知州,還是因為他老丈人宇文檀。
這也是曹權國為何貴為知州還總是鬱鬱寡歡的緣故,恨,不知該恨誰。
南地那邊,真的沒有什麽太多的“發展空間”,各州各府都被世家把控著,就看其他兩道知州,按部就班,和世家處好關係,無功無過就行。
曹權國卻不滿意這種狀態,他心裏是有百姓的,總想著作為知州,不說讓世家們怕吧,至少讓世家不敢有恃無恐的侵占百姓們的土地。
隻是每當想幹點什麽的時候,人家根本不怕他,你一個靠著老丈人的關係當知州的人,誰鳥你。
這也是為什麽齊燁到了南關後,曹權國總是第一個響應齊大世子的緣故,憋了好多年了,就喜歡幹這種刺激的事。
“到底怎麽迴事啊。”齊燁坐在石凳上,瞅著段平:“朝廷怎麽說的。”
段平是真的了解齊燁,知道這小子是真的懵,三言兩語將朝堂上的情況大致說了一遍。
對熊思賢已經沒好印象的齊燁聽過之後,罵罵咧咧的:“用熊思賢多事。”
段平勸說:“無甚區別,殿下與太子去說,太子便是操辦了至多也是這尚書省右仆射。”
一旁的老曹更感動了,感情齊燁不止找了侍中,還準備去找太子殿下!
“那就先幹著吧。”
齊燁扭頭望著曹權國:“雖然隻是個右仆射,可上麵沒左仆射和尚書令,不用委曲求全,你先幹著,熬一段時間等在朝堂上混了個臉熟,我再去找太子殿下,不,我直接找陛下說說,火速勝任尚書令,至少也是左仆射,你也不用怕,我會放出風聲,任何人別惦記尚書省左仆射與尚書令的位置。”
這倒是真心話,曹權國是個什麽樣的人,有著什麽樣的能力,齊燁見過,也很了解,最難能可貴的是,老曹不走尋常路,不古板,不迂腐,樂於接受新生事物。
老曹又想哭了,想一邊哭一邊給齊燁生個孩子。
散朝之後,熊思賢和他說了很多話,其他認識的,不認識的官員也連說道賀,著重強調了一件事,齊燁從來沒未向朝廷舉薦過任何人才,相反,他盡量不讓小夥伴們入朝為官,比如戶部看上的段平,工部看上的公輸甲等等,曹權國這還是第一例,齊燁上趕著往朝堂上送的人。
這群臣子一邊說,還一邊真心結交曹權國。
曹權國不傻,他能看出來這不是客套,大家真的認為他是“人才”,不是因為了解他知州幹的怎麽樣,隻是因為齊燁這倆字,正如他們所說,齊燁,的的確確是第一次為朝廷舉薦人才。
鴻臚寺寺卿吳尚峰不算,本來就是一會當寺卿一會當少卿的,大家也都認識他。
世人皆知,齊燁最有識人之明,那麽曹權國能成為齊燁第一個推薦的人,肯定是極有才華的。
曹權國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真的有一天被認可了,而且還是被朝廷的大佬們“認可”。
有一說一,老曹當知州的時候的確憋屈。
論能力,他是能勝任知州這個官職的,他還不是那種刻板的文臣,敢打敢拚,敢為天下先,是真心將百姓放在心裏的官員。
但是呢,他是這麽想的,也有這個能力,並且是這麽幹的,可世人不這麽想,世人認為他就是靠著宇文檀才當上的知州,才會繼續當知州。
真正讓曹權國日夜憂愁的,是他這個知州當不長了,因為一旦有一天宇文檀掛了,他就會失去知州這個官職。
失去官職,曹權國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人們會認為他當不了知州,不是因為能力不行,而是因為宇文檀掛了。
這也是有能力的人最忌諱的一件事,站在了與能力匹配的地位,卻沒人覺得他是靠能力站在了這個位置。
在齊燁出道之前,宇文檀居住於京中,不問朝堂事,甚至都不問世事了,因此曹權國在南地的權柄越來越小,世家們也越來越不將他當迴事,無非就是表麵上客客氣氣罷了。
多年來,這也一直都是曹權國心中的一根刺。
做的好了,人們會說他就是靠著宇文檀的裙帶關係才身居要職。
做的不好了,人們會說果然是靠著裙帶關係身居要職,啥也不是。
因此宇文檀早就不想“進步”了,也沒辦法進步了,隻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入京當個閑散官員,最好手裏有點實權那種。
也不是因為他貪戀權位,而是他想要更好的照顧老丈人。
之後齊燁去了南地,宇文檀給曹權國寫了封信,意思就是討好齊燁,以後好入京當官,如果繼續在南地混的話,等有一天他宇文檀掛了,擔任知州期間得罪不少世家的曹權國,未必能善終。
結果曹權國入京後,發現宇文檀那邊的情況和自己想的根本不一樣。
這老登過的簡直不要太滋潤,老妻搬進了南莊,一群女婢伺候著,身體早就養好了,白天聽歌曲遛遛彎,晚上看看戲看看跑馬,吃的好也睡的好。
宇文檀更別說了,勳貴們占了一些南莊名下作坊的份子,勳貴們得了錢財,就得孝敬宇文檀一部分,所以這老登很愁,每天愁的要死,昨天賺的錢今天還沒花完呢,今天賺的錢又到手了,南莊最花銷最大的地方,結果他愣是花不完,往死裏花都花不完,這給他愁的,早知道當雞毛國公了,開朝時候直接找季渃嫣結拜多好,能少走十來年彎路。
曹權國心裏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老丈人,見到老丈人被照顧的這麽好,被齊燁等人照顧的這麽好,心裏本來就感激,因此對京中為官已經不看重了。
結果幸福來的太他娘的突然了,他不看重了,朝廷看重,因為他是齊燁舉薦過的人,那就沒的說,起步三省尚書省的右仆射,完了上麵還沒左仆射和尚書令,隻要混個臉熟走走過場,連左仆射都不用擔任,直接一把手。
最令人羨慕的是,尚書省僥幸活下來的那群人,包括其他衙署的,誰都要給曹權國的麵子,沒招,誰叫他大哥是齊燁,誰叫他大哥的爹叫齊懷武。
這讓曹權國如何不激動,如何不感動。
原本他憤怒,是因世人覺著他不配做知州。
現在他激動,是因世子也覺得他不配做知州,隻他娘的配做尚書令!
如今他更為感動的,則是齊燁的一諾千金。
在官場混了這麽多年,曹權國比誰都明白,大人物說的話,和放屁沒什麽區別,放屁和說話的區別在於你是否還有利用價值。
齊燁,就是曹權國眼中這渾濁世道中唯一一縷光,唯一一個一諾千金的“恩人”,這個恩,是知遇之恩,也是提攜之恩,更是士為知己者死的報答。
老曹就是“士”,你照顧我老丈人,照顧我在世上唯一記掛唯一京中的長輩,你又一諾千金,讓我去向世人證明自己,那麽我就可以為你死,為你赴湯蹈火,甚至可以為你不做官,或是做任何一個地方的官,隻要能報答你就好。
以前,老曹想要向世人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有能力。
現在,老曹隻想向齊燁證明自己,證明自己對得起齊燁的恩情。
“下官心意已決。”曹權國再次朝著齊燁施了一禮:“曹某,自此之後便是殿下門下走狗,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要知道古代和後世可不同,就比如說誰誰是王八,後世的意思,可能是誰的媳婦被寢取了,在古代,那可是長壽的意思。
狗也是如此,後世罵別人是狗,很髒,如果問還有什麽比這句話還髒的話,那也隻有日本狗了。
古代不同,狗也是罵人,走狗,狗腿子之類的,但是這門下走狗,有點類似於自謙的意思,一般隻有極為敬重別人,崇拜別人,願意給別人做牛做馬的人,才會說自己是門下走狗,不是罵人,或是罵自己。
殊不知,旁邊杵著的康玨,望著齊燁的目光中滿是崇拜,他也想做齊燁這種人,別人開心,自己也開心,大家都開心。
小小年紀的康玨,在他眼裏,在他心中,開心,便是頂了天的大事。
每個成年人的夢想,總會與年幼時的銘記多年的“震撼”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皇孫,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