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燁迴到帳中的時候,老臉通紅。
他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說龔信與他說什麽了,而是連踹帶罵的讓一群閑漢們滾蛋,該幹嘛幹嘛去。
等眾人都被轟走了,齊燁來到劉旺麵前。
“旺仔啊,我覺得這個師,你還是慎重考慮一下。”
旺仔搖了搖頭,第一次拒絕齊燁:“小的不會離開少爺。”
“你聽我說完,不是咱哥倆分開,以後該什麽樣還什麽樣,隻是你和龔信有了師徒名分,你喜歡學兵法嗎?”
旺仔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能幫到少爺,可學。”
“那你喜歡雜學吧,什麽天文地理之類的。”
“不學,幫不到少爺。”
“武學呢?”
“學,幫得到少爺。”
“你別考慮我。”齊燁哭笑不得:“你自己怎麽想的。”
“小的想幫少爺。”
“那行,我換個說法,你們有了師徒名分後,無論想學什麽,都可以讓龔信教授你,最重要的是,你想學就去學,不想學,他不能強迫你,龔信會的很多,但是沒弟子,像他這種入世的道家子弟,要麽生兒子生閨女,將學問傳授下去,要麽找徒弟傳承,你也看到了,他長的和老流氓似的,正經老娘們誰會看上他,所以他一直想要一個弟子,隻要你願意學,他就會傾囊相授,教授本事,就需要有師徒名分,沒這名分,他就是再想教你也不能欺師滅祖。”
旺仔似乎並沒有考慮那麽多:“那小的還能跟著少爺了嗎?”
“當然能,咱該怎麽樣還是怎麽樣。”
“好,少爺如何說,小的就如何做。”
齊燁露出了笑容,心情有些複雜。
他最討厭的就是打著為別人好的名義去安排別人的命運,之所以想要說服旺仔,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龔信說的那句話。
龔信告知齊燁,齊燁的行為,本身就是“打著為別人好的名義去安排別人的命運”。
齊燁早就想好了,如果能滅了瀛賊,滅了瀛島,將來迴京就在南莊待著,和旺仔逍遙快活一輩子,什麽都不管,隻享受榮華富貴。
可旺仔真的想要這種生活嗎,草根中的草根出身,入營從軍,砍過草原人,之後成為了精銳中的精銳先鋒探馬,又短暫的跟隨了齊懷武一陣子當親軍,最後入了幽王府成了齊燁跟班。
從頭至尾,旺仔的命運都是被別人安排的。
這不是軍營的錯,不是齊懷武的錯,更不是齊燁的錯。
齊懷武和齊燁,都將旺仔當成了自己人,將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最好的,最適合的,都給了旺仔。
可龔信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並不是說想要收了旺仔為徒後讓這個徒弟封侯拜相幹出什麽一番大事業,而是單純的,隻是單純的,讓旺仔具備封侯拜相幹出一番大事業的能力。
這也是道家某種程度上的“內核”,教授本事,不是為了讓你拿這本事如何如何,而是讓你有了這可以如何如何的本事。
有本事就夠了,能傳承下去最好,不想傳承那也是你的自由,不會要求你做什麽大事業,有什麽大誌氣。
龔信就是這般說服齊燁的,旺仔依舊自由,不會因拜了師就被束縛,他想幹嘛幹嘛,唯一變的,就是他不用去數螞蟻打發時間了,當他無聊的時候,可以讓龔信教授他一些比數螞蟻更加有趣的事。
“少爺曆來是為小的考慮的,曆來是為小的好的,小的聽您的,隻要不叫小的離開您身邊,怎地都行。”
旺仔露出了隻有在齊燁麵前才會流露出的憨傻笑容:“那小的就拜他為師。”
“好。”齊燁點了點頭:“還有,剛才我忘記和龔信說了,你去提一個要求,你當大師兄,月泉得管你叫師兄…”
說到這,齊燁突然問道:“龔信到底多大歲數啊。”
“似是才過不惑。”
“我以為五六十了呢,要是才四十多的話…”
齊燁樂了:“我和老龔可以平輩論交,而月泉那傻缺…是不是得管我叫叔兒啊。”
旺仔點了點頭:“是應如此。”
齊燁哈哈大笑,一語成讖了。
事情,就這麽定下了,龔信強忍著激動之色走了進來,望著麵無表情的旺仔,滿麵笑意,笑的和金魚佬似的。
齊燁又問了一下拜師的流程和規矩,隨著龔信一一道來,聽的他都快睡著了。
道家和道教不同,前者比後者的規矩和儀式少一些,反正都挺繁瑣。
道家還有許多“忌諱”,就比如八不收。
心不信,不信大道,好奇遊戲,為徒虛名者不收。
心不逆,忤孝背義,悖負親長,叛辱家國者不收。
還有什麽心不正的、心不純的、好求名利、心不善不憐弱苦、害傷人物行惡為非、心不定、心不堅、心不固好參外道扒拉扒拉一大堆,都是規矩,都是拜師前需要知道的事宜。
齊燁聽的昏昏欲睡,這一點道家就不如佛教了,同樣是收徒,和好多寺廟相比,道家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看看那些寺廟的規矩多簡單,要麽大學本科,要麽給幾十萬香火錢,火速入廟出家,人家是著急普度眾生的,沒有那麽多時間浪費,哪像道家似的,嘰嘰歪歪挑三揀四。
不止是齊燁昏昏欲睡,旺仔的瞳孔也有點不對焦了。
龔信嘰哩哇啦說了一大堆,要挑黃道吉日,程序極為繁瑣,焚香、奏表、誦經、禮懺等等等等,還要宣讀拜師帖,師父則是奏表書符,之後跪拜三清道祖等等。
全套流程下來,半日,值得一提的是道家和道教的區別從這開始,至少龔信那一派的規矩是這樣的,挑“科”,先精學什麽,師父領進門,自己參悟去,參悟過了就學別的,參悟過不去,那就慢慢參悟,主打的就是個自由。
眼看著劉旺快睡著了,龔信笑著問道:“無需統統記背下來,知曉個大概便好。”
劉旺抿著嘴唇打了個哈欠,然後將龔信剛剛所說的話,一字不差的全都重複了一遍。
帳中的狂笑之聲,響徹南野。
大笑的龔信走出了帳篷,找月玲瓏去了,告知一聲他可以收月泉為徒。
龔信可不是齊燁這種鳥人,說到做到,做事也從來不拖泥帶水。
這劫,他應了,老龔覺得值,千值萬值。
至於劉旺,龔信也看出來有點不情願,而且跟著齊燁學了很多壞毛病,日後肯定會惹他生氣。
不過龔信不在乎,惹他生氣就惹他生氣唄,不還有一個徒弟嗎,找另一個徒弟撒氣就完事了,道家就講究這個,調和,互補,月泉長了一身腱子肉,一看就知道很抗揍。
他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說龔信與他說什麽了,而是連踹帶罵的讓一群閑漢們滾蛋,該幹嘛幹嘛去。
等眾人都被轟走了,齊燁來到劉旺麵前。
“旺仔啊,我覺得這個師,你還是慎重考慮一下。”
旺仔搖了搖頭,第一次拒絕齊燁:“小的不會離開少爺。”
“你聽我說完,不是咱哥倆分開,以後該什麽樣還什麽樣,隻是你和龔信有了師徒名分,你喜歡學兵法嗎?”
旺仔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能幫到少爺,可學。”
“那你喜歡雜學吧,什麽天文地理之類的。”
“不學,幫不到少爺。”
“武學呢?”
“學,幫得到少爺。”
“你別考慮我。”齊燁哭笑不得:“你自己怎麽想的。”
“小的想幫少爺。”
“那行,我換個說法,你們有了師徒名分後,無論想學什麽,都可以讓龔信教授你,最重要的是,你想學就去學,不想學,他不能強迫你,龔信會的很多,但是沒弟子,像他這種入世的道家子弟,要麽生兒子生閨女,將學問傳授下去,要麽找徒弟傳承,你也看到了,他長的和老流氓似的,正經老娘們誰會看上他,所以他一直想要一個弟子,隻要你願意學,他就會傾囊相授,教授本事,就需要有師徒名分,沒這名分,他就是再想教你也不能欺師滅祖。”
旺仔似乎並沒有考慮那麽多:“那小的還能跟著少爺了嗎?”
“當然能,咱該怎麽樣還是怎麽樣。”
“好,少爺如何說,小的就如何做。”
齊燁露出了笑容,心情有些複雜。
他最討厭的就是打著為別人好的名義去安排別人的命運,之所以想要說服旺仔,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龔信說的那句話。
龔信告知齊燁,齊燁的行為,本身就是“打著為別人好的名義去安排別人的命運”。
齊燁早就想好了,如果能滅了瀛賊,滅了瀛島,將來迴京就在南莊待著,和旺仔逍遙快活一輩子,什麽都不管,隻享受榮華富貴。
可旺仔真的想要這種生活嗎,草根中的草根出身,入營從軍,砍過草原人,之後成為了精銳中的精銳先鋒探馬,又短暫的跟隨了齊懷武一陣子當親軍,最後入了幽王府成了齊燁跟班。
從頭至尾,旺仔的命運都是被別人安排的。
這不是軍營的錯,不是齊懷武的錯,更不是齊燁的錯。
齊懷武和齊燁,都將旺仔當成了自己人,將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最好的,最適合的,都給了旺仔。
可龔信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並不是說想要收了旺仔為徒後讓這個徒弟封侯拜相幹出什麽一番大事業,而是單純的,隻是單純的,讓旺仔具備封侯拜相幹出一番大事業的能力。
這也是道家某種程度上的“內核”,教授本事,不是為了讓你拿這本事如何如何,而是讓你有了這可以如何如何的本事。
有本事就夠了,能傳承下去最好,不想傳承那也是你的自由,不會要求你做什麽大事業,有什麽大誌氣。
龔信就是這般說服齊燁的,旺仔依舊自由,不會因拜了師就被束縛,他想幹嘛幹嘛,唯一變的,就是他不用去數螞蟻打發時間了,當他無聊的時候,可以讓龔信教授他一些比數螞蟻更加有趣的事。
“少爺曆來是為小的考慮的,曆來是為小的好的,小的聽您的,隻要不叫小的離開您身邊,怎地都行。”
旺仔露出了隻有在齊燁麵前才會流露出的憨傻笑容:“那小的就拜他為師。”
“好。”齊燁點了點頭:“還有,剛才我忘記和龔信說了,你去提一個要求,你當大師兄,月泉得管你叫師兄…”
說到這,齊燁突然問道:“龔信到底多大歲數啊。”
“似是才過不惑。”
“我以為五六十了呢,要是才四十多的話…”
齊燁樂了:“我和老龔可以平輩論交,而月泉那傻缺…是不是得管我叫叔兒啊。”
旺仔點了點頭:“是應如此。”
齊燁哈哈大笑,一語成讖了。
事情,就這麽定下了,龔信強忍著激動之色走了進來,望著麵無表情的旺仔,滿麵笑意,笑的和金魚佬似的。
齊燁又問了一下拜師的流程和規矩,隨著龔信一一道來,聽的他都快睡著了。
道家和道教不同,前者比後者的規矩和儀式少一些,反正都挺繁瑣。
道家還有許多“忌諱”,就比如八不收。
心不信,不信大道,好奇遊戲,為徒虛名者不收。
心不逆,忤孝背義,悖負親長,叛辱家國者不收。
還有什麽心不正的、心不純的、好求名利、心不善不憐弱苦、害傷人物行惡為非、心不定、心不堅、心不固好參外道扒拉扒拉一大堆,都是規矩,都是拜師前需要知道的事宜。
齊燁聽的昏昏欲睡,這一點道家就不如佛教了,同樣是收徒,和好多寺廟相比,道家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看看那些寺廟的規矩多簡單,要麽大學本科,要麽給幾十萬香火錢,火速入廟出家,人家是著急普度眾生的,沒有那麽多時間浪費,哪像道家似的,嘰嘰歪歪挑三揀四。
不止是齊燁昏昏欲睡,旺仔的瞳孔也有點不對焦了。
龔信嘰哩哇啦說了一大堆,要挑黃道吉日,程序極為繁瑣,焚香、奏表、誦經、禮懺等等等等,還要宣讀拜師帖,師父則是奏表書符,之後跪拜三清道祖等等。
全套流程下來,半日,值得一提的是道家和道教的區別從這開始,至少龔信那一派的規矩是這樣的,挑“科”,先精學什麽,師父領進門,自己參悟去,參悟過了就學別的,參悟過不去,那就慢慢參悟,主打的就是個自由。
眼看著劉旺快睡著了,龔信笑著問道:“無需統統記背下來,知曉個大概便好。”
劉旺抿著嘴唇打了個哈欠,然後將龔信剛剛所說的話,一字不差的全都重複了一遍。
帳中的狂笑之聲,響徹南野。
大笑的龔信走出了帳篷,找月玲瓏去了,告知一聲他可以收月泉為徒。
龔信可不是齊燁這種鳥人,說到做到,做事也從來不拖泥帶水。
這劫,他應了,老龔覺得值,千值萬值。
至於劉旺,龔信也看出來有點不情願,而且跟著齊燁學了很多壞毛病,日後肯定會惹他生氣。
不過龔信不在乎,惹他生氣就惹他生氣唄,不還有一個徒弟嗎,找另一個徒弟撒氣就完事了,道家就講究這個,調和,互補,月泉長了一身腱子肉,一看就知道很抗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