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和二年春,四大部落之一的月部大薩滿夢中逝世,死前聆聽月神最後一次神諭。


    後,月部忠誠仆人月玲瓏遵守大薩滿神諭內容,接替其位,成了下一任大薩滿。


    同月,月部族長年邁卸任,由其侄月蒼接任。


    月部有一少年,自幼天賦異稟,孔武有力,天性跳脫,屢屢離開月部地盤入山打獵,小小年紀,殺虎擒狼,同齡者無出其二。


    族中皆傳,少年年長後,大薩滿、族長,必二則一接其重任。


    同年,秋,少年與一同伴入山遊獵,不知深淺,誤入蒙族地盤,受其族人追殺,遁逃百裏不止,少年與玩伴筋疲力盡,本是難逃一死,誰知偶遇漢商。


    漢商護衛數百人,蒙族族人不敢再追,铩羽而歸。


    遇漢人商隊,少年二人謊稱無名部落族人,被俘,隨商隊迴關,受南軍盤查後編入山卒營。


    按例,捉迴關內入山卒營前,先役一年,守備見二人年紀幼小,心生憐憫,便免了苦役。


    入營後,少年不服管教,三番五次欲逃營出關,被捉後受鞭打嚴刑。


    同伴相勸,臥薪嚐膽,不可觸怒漢軍,假以時日尋機再逃。


    少年深以為然,自此忍辱負重,討好漢軍。


    初,因少年二人年紀幼小,隻負雜役,不於操練。


    少年深知漢軍與四大部落必有一戰,大戰,因此勤學漢話,欲知漢禮,欲通軍陣,奈何不得信任。


    同伴性子木訥,又膽小,日夜勸說安慰少年,需戒驕戒躁不可衝動。


    少年聽勸,本就悟性極高,短短數月便可與漢人交流,手腳勤快,腦子機靈,深的南野輔兵營守備賞識。


    守備雖是武將,卻是南軍中少見文武全才之人,平日鮮少習武,多是讀書,喜吟詩作對。


    少年故作憧憬之態,守備便閑來無事時教他識字讀書打發時間,又見少年悟性極佳,便如先生一般授學。


    自此,少年成了守備親隨,城中輔兵笑稱其“假漢人”。


    過了數月,守備所存書籍已被少年讀的滾瓜爛熟倒背如流,雖是異族,小小年紀卻能出口成章。


    守備膝下無子,對少年喜愛的緊,便又傳授兵法軍陣,視如己出。


    少年苦習苦學,通文精武,守備已是相稱假子。


    一日,南關副帥來南野視察,見守備身旁總是伴著兩名異族幼童,心生興趣,便玩笑一般考校。


    考校過後,南關副帥印象極深,少年可謂難得文武全才,若是真心歸漢,稍加培養,他日必有成就,大成就。


    自此,南關副帥多會尋些書籍,乃至親手所寫的兵法,命人送於南野交由異族少年,任異族少年參悟研習。


    少年苦讀書籍,苦練軍中殺敵本事,加之麵容並不如常見異族那般粗獷,若不知底細,猜不得身份實為異族。


    另一異族同伴,每每見少年對漢家文化癡迷如此,心中擔憂。


    少年寬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日離了南關迴到月部,定會將漢家開礦、冶煉等諸多技藝傳授族人。


    玩伴心安,自幼一同長大,如親兄弟一般,知曉少年未說違心之語。


    一日,南關來了漢人,穿錦袍,腰掛麒麟玉佩,漢人稱其晉王殿下。


    晉王隨從中有一青年,年紀不大,極為老成,麵容俊朗,舉止低調,自稱徐公子。


    過了幾日,晉王離開,徐公子卻留在了南關,整日拜訪各營主將、校尉。


    年關時,徐公子不知何故,欲出關入山,便去南野尋山卒向導。


    南野守備欲幫少年討個漢人身份,隨即將少年薦於徐公子。


    徐公子見少年雖是年幼卻善漢話,舉止之間更顯靈動,隨即考校。


    關外山林各部位置、山川地理、各部習俗,少年一一作答,徐公子大感意外之餘極為滿意,擇其為隨從陪同入山。


    少年知曉玩伴木訥,恐留其獨自一人身在南野受百般屈辱,便懇求徐公子攜玩伴一同上路,徐公子應允。


    出關入山,徐公子攜家將隨從近千人,目的不知。


    入山後,少年陪同徐公子身側,辨毒蟲、識惡獸、挽弓拉弦出箭迅猛,同行漢人無不稱讚。


    入林百裏,夜,同伴尋了少年,言此乃天賜良機,入山進林,可趁機逃脫。


    少年不允,告知玩伴這徐公子是漢人貴族,心思縝密非常人也,觀其言行,似有拉攏四大部落之一蒙族之意,為知其目的,暫時不宜離開。


    玩伴極怒,卻又無可奈何,隻得順從。


    正如少年所說,徐公子所圖甚大。


    少年膽大,多次夜裏偷聽徐公子與其心腹密謀,因而得知徐公子目的,欲與蒙族合謀襲殺山狼族人,再嫁禍於月部,挑起山狼與月部戰火。


    少年雖恐,卻知徐公子密謀之事並非一朝一夕可成,因此想著先獲其信任知曉密謀細節,再逃離示警族人不遲。


    又行輸入,千人隊伍遇一小部落,不足百人,徐公子下令,屠盡其男丁青壯,捆綁婦孺孩童。


    殘肢斷臂鮮血飛濺,聚居地付之一炬。


    此等慘狀,嚇壞少年與同伴,二人小小年紀哪裏見過此等血腥場麵。


    手無寸鐵婦孺孩童,十二人,徐公子突尋少年,言,觀少年天賦異稟,有意收入麾下提攜心腹,隻是需表忠心,要少年需接過長劍擊殺婦孺十二人,意為投名狀。


    山卒歸南關邊軍統轄,南邊軍明令禁止非戰時屠殺異族老弱幼童,若少年遵從徐公子之意,此事一旦傳出,少年在南軍山卒、山林之中,再無立身之地。


    少年雖不在乎南軍山卒軍令,卻不願濫殺無辜。


    徐公子大怒,下令手下擊殺婦孺十二人後,本欲殺掉少年,卻知人才難尋,終是退了一步。


    長劍丟於少年腳下,徐公子要少年與同伴搏殺,隻可活一人,欲令少年斬斷善念。


    周遭人等皆看出,若少年不從,徐公子再是愛才也會動殺心。


    少年雖生性跳脫年紀幼小,卻不畏死,更是心懷善念,如何能對自幼陪伴身側同伴痛下殺手,怒從心頭起,欲與徐公子同歸於盡。


    徐公子麵露冷笑,豈會令少年得逞,身旁護衛已是挽弓拉弦。


    少年揮拳相向,未得近身,長劍穿胸而過,持劍之人,正是同族玩伴。


    殺人者,月泉,年方七歲,月部大薩滿月玲瓏、月部族長月蒼之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紈絝世子不好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菲碩莫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菲碩莫薯並收藏紈絝世子不好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