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走了,白修竹上台了。
老龔剛剛罵的很難聽。
老白罵的更難聽。
表情五花八門的熊思賢彎著腰,踮著腳,帶著熊琪悄悄離開了。
台上的白修竹倒是注意到了這倆人,沒當迴事,以為就是哪個城外來的“鄉巴佬”看熱鬧的。
出了信堂營,熊思賢叫馬夫與隨從先去客棧訂三間房。
原本他就沒打算到地方後就尋齊燁,現在更是如此,初來越州,所見所聞沒有一處可以理解的,還需私下探訪一番。
跟出來的小鷹圖仰著頭說道:“越州沒有客棧的。”
“哪裏有客棧,南野嗎?”
“南野也沒有,隻有塗州有。”
熊思賢倒是不意外,對隨從交代了一聲後看向小鷹圖。
“小娃娃,老夫也一時不知該去往何處,不如這般,你帶老夫在邊關三城轉上一轉如何。”
“那一日可轉不完。”
“好說,待老夫走遍南關三城,再給你一貫錢。”
“不好。”小鷹圖搖了搖頭:“明日就輪到我們鷹部族人上課了。”
“上課?”
“是啊,去南野學堂學文。”
“什麽?!”熊思賢倒吸了一口涼氣:“你們這些異…這些關外山林之民也要學文,還是在我大康關城之中授學?”
熊琪也驚著了:“小野人你可不要亂說,你們是異族,為何要教授你們識文斷字。”
“為什麽每個第一次來越州的人聽到這種事都會大驚小怪。”
小鷹圖明顯不是第一次碰到這種事了,笑吟吟的說道:“我帶你們去看,每日都有課的。”
說完後,小鷹圖仰頭望著熊琪:“你不準再叫我小野人。”
“誒呦呦,還生氣了,不是小野人,那你是什麽。”
“和你們是一樣的人。”
“我大康百姓?”熊琪樂的更開懷了:“漢民才是,你不是。”
“不。”鷹圖執拗的說道:“鷹主說過,漢人所至之處,皆是漢土,漢土之上,皆是漢民,便是異族,亦是華夏子民,既是華夏子民,就無異族之說。”
熊思賢微微笑道:“世子倒是知曉教化,說的不錯。”
“他懂什麽。”熊琪沒好氣的說道:“想來是養些探子細作。”
熊思賢搖了搖頭,如果是將這些異族當探子和細作用的話,沒理由讓他們學漢話,軍中尋些通異族語言的軍伍就好,何必大費周章,況且如今隻是初進城,這越州城中的異族可不少。
“也好。”熊思賢拉開了馬車車門:“小娃娃,我們乘車去。”
“好,我未坐過馬車。”
小鷹圖剛要上車,隨即看向馬夫:“對了,你有馬牌嗎,要是沒有,我可不坐。”
馬夫:“…”
熊思賢驚呆了:“你連馬牌之事都知曉?”
“知曉啊,除了軍伍,駕車馬,都要馬牌的。”
“不成想,京中剛是推行,連下縣還未推行開來,這南關…”
熊思賢感慨萬千:“世子殿下來了這南關,南關倒是推行開來了。”
“老爺,一路走來您多是在車中,歇了腳也是在客棧中居住,有所不知。”
開口的是馬夫,苦笑道:“自從入了南地,越是靠近南關,這馬牌問的越是嚴。”
“還有此事?”
“是如此,一視同仁,莫說外地入城之人,城中的那些公子哥們若是騎馬,也會被盤問索取馬牌。”
熊思賢的目光有些莫名,沒再多說什麽,與熊琪入了馬車後,隨從去塗州尋客棧,他們則是前往南野。
兩城相鄰,距離並不遠,熊思賢在車中思考著什麽,花白的眉頭皺在一起。
他來南地,來南關,原本隻是為了尋求一個答案,南地的世家,為何如此擁護,或是懼怕齊燁。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單單從馬牌一事就能看出端倪。
這種政令推行,明麵上是靠著當地官府,實際上還是要看各地的世家、豪族、鄉紳是否遵守。
就和交稅似的,一問為啥稅銀少,迴答就是百姓不交稅如何如何的,百姓交個幾把交,活都活不起了,買米麵都沒錢,還交稅,錢都在世家那呢,世家有錢都不交,叫百姓交?
按照馬夫所說,越是靠近南關,這種政令越是通達,這便是說,齊燁在南地的影響力的確深遠。
想到這,熊思賢也是苦笑連連。
京中隻是推廣,下縣勉強應付,再往遠處,別說政令通達了,根本無人遵守,當地官府也是陽奉陰違。
兩相對比,離京中近,馬牌不好推行。
離南關近,或者說是離齊燁近,馬牌越是嚴格,大家也越會遵守。
“好,好啊。”
熊思賢麵色頗為複雜:“馬牌政令關乎當地稅銀,這稅銀是要上交朝廷的,與世子無關,由此可見,京中不少好事之人所謂的擔憂,終是空穴來風。”
小鷹圖聽不懂,熊琪倒是聽懂了,不以為意的說道:“阿爺結論下的未免有些早了,馬牌事關他的顏麵,他自會操勞。”
熊思賢似笑非笑。
顏麵,嗬,如果這小子要顏麵的話,豈會在京中從被叫做活畜生變成了活閻王。
外麵突然傳來了嘈雜之聲,熊思賢不由掀開簾子,定睛望去,麵露困惑之色。
車外,有路,路旁,有人,人前,是攤子,叫賣之聲絡繹不絕。
“止。”
叫了一聲止,馬車停下,熊思賢推開車門,半個身子剛彈出來,老臉滿是不可思議。
還沒下馬車,角度比較高,看的比較廣,視線比較遠,正因如此,南野城外,一覽無餘。
一句話,最熱鬧的京中,京中最熱鬧的南市,與這裏相比,小巫見大巫。
一眼望不到頭的集市,百姓人山人海,商賈絡繹不絕,小販叫賣不止,越是靠近南野城外,越是熱鬧。
四條路,六條街,哪裏都是人。
一旁傳來了叫嚷聲。
“外地的是不是,車馬不走這邊,莫要擋了路。”
也不知是誰叫的,馬夫隻得讓馬兒向右側移著。
右側是市集外圍,多是車馬,無步行之人。
“慢著!”
熊思賢的眼睛瞪大了,市集,他見過,沒見過這麽大的。
百姓,他見過,沒見過聚集在一起這麽多的。
在市集上賣東西的小販百姓,他也見過,可他沒見過異族,沒見過一條市集上,好多異族小販也在那叫賣。
賣草藥的、獸骨獸皮、手工製品等等等等,五花八門什麽都有。
與京中不同的是,這些異族“商販”,並沒有被劃分到特定的區域,而是和尋常漢人小販相鄰,大家早已見怪不怪,甚至這些異族和身旁的漢人小販有說有笑。
“阿爺快看。”下了馬車的熊琪伸出蔥蔥玉指:“好高的房子。”
“南野六營。”
小鷹圖伸出腦袋,雙眼火熱:“那裏是最好的地方,有最溫暖的房子,最好吃的食物,得到最多的工錢,那是我們族人心之向往的神聖之處,阿瑪是族中最心靈手巧的女子,她被選入進了香皂坊,每天香噴噴的,去之前,族人們載歌載舞了足足五日為她歡送,因為去了那裏,有無數漢人小夥子們手捧鮮花向她表達了愛慕之意,可阿瑪說她要嫁給那些黑暗中的勇士,鷹主的忠心衛士,你們漢人皇帝的利刃…”
爺孫倆根本沒注意聽小鷹圖在說些什麽,隻是望著那些連綿成排的工坊,望著那些冒著滾滾濃煙的作坊,望著那些極為高聳的塔樓。
“去那裏。”
熊思賢敏銳的注意到了一件事,市集中的百姓,總是有意無意的看向所謂的“南野六營”區域,那種目光他見過,在京中見過。
好多官員,好多百姓,好多讀書人,路過皇宮時就是這種目光,向往、期待、狂熱!
“阿姨,那些高塔…”
熊琪就和故意找茬挑刺似的,皺眉道:“怕是逾了製。”
熊思賢啞然失笑,止住了身形,麵露正色。
“君兒,你自幼嬌生慣養,雖說耳濡目染朝堂之事,卻鮮少觸及深處,又從未離過京…”
頓了頓,熊思賢繼續說道:“此次來了南地遠至南關,不是來遊玩,而是伴阿爺為朝廷查探一些事情,阿爺知曉你不喜世子殿下,更知太子妃與你是手帕交,交情莫逆,可這是天家私事,與老夫無關,與世子更無關。”
熊琪打斷道:“就是因齊燁,君兒入宮詢問過了,也見了萼華姐姐,瘋瘋癲癲的,太子妃之位不保,說與齊燁不共戴天,定是齊燁暗中蠱惑了太子殿下,太子這才將萼華姐姐打入了…”
“夠了!”
熊思賢還是第一次對親孫女露出了冷臉:“莫要再言及此事,迴了京,也莫要再和旁人言及此事,天家私事不是你一小女兒可肆意妄論的。”
熊琪撅了撅嘴,不再言語。
見到親孫女老實了,熊思賢四下看著:“奇哉怪哉,這邊關,為何如此多的百姓?”
馬夫說道:“聽口音有不少青州百姓,老爺,咱路過時青州這大城人煙頗為稀少,多是婦孺老幼。”
“你是說,青州許多百姓來了此地?”
“應是如此,可青州百姓為何都來了邊關。”
“青州知州…曹權國。”
熊思賢又開始皺眉了:“百姓多寡,關乎仕途政績,這位曹知州為何要放任治下百姓齊聚南關?”
老龔剛剛罵的很難聽。
老白罵的更難聽。
表情五花八門的熊思賢彎著腰,踮著腳,帶著熊琪悄悄離開了。
台上的白修竹倒是注意到了這倆人,沒當迴事,以為就是哪個城外來的“鄉巴佬”看熱鬧的。
出了信堂營,熊思賢叫馬夫與隨從先去客棧訂三間房。
原本他就沒打算到地方後就尋齊燁,現在更是如此,初來越州,所見所聞沒有一處可以理解的,還需私下探訪一番。
跟出來的小鷹圖仰著頭說道:“越州沒有客棧的。”
“哪裏有客棧,南野嗎?”
“南野也沒有,隻有塗州有。”
熊思賢倒是不意外,對隨從交代了一聲後看向小鷹圖。
“小娃娃,老夫也一時不知該去往何處,不如這般,你帶老夫在邊關三城轉上一轉如何。”
“那一日可轉不完。”
“好說,待老夫走遍南關三城,再給你一貫錢。”
“不好。”小鷹圖搖了搖頭:“明日就輪到我們鷹部族人上課了。”
“上課?”
“是啊,去南野學堂學文。”
“什麽?!”熊思賢倒吸了一口涼氣:“你們這些異…這些關外山林之民也要學文,還是在我大康關城之中授學?”
熊琪也驚著了:“小野人你可不要亂說,你們是異族,為何要教授你們識文斷字。”
“為什麽每個第一次來越州的人聽到這種事都會大驚小怪。”
小鷹圖明顯不是第一次碰到這種事了,笑吟吟的說道:“我帶你們去看,每日都有課的。”
說完後,小鷹圖仰頭望著熊琪:“你不準再叫我小野人。”
“誒呦呦,還生氣了,不是小野人,那你是什麽。”
“和你們是一樣的人。”
“我大康百姓?”熊琪樂的更開懷了:“漢民才是,你不是。”
“不。”鷹圖執拗的說道:“鷹主說過,漢人所至之處,皆是漢土,漢土之上,皆是漢民,便是異族,亦是華夏子民,既是華夏子民,就無異族之說。”
熊思賢微微笑道:“世子倒是知曉教化,說的不錯。”
“他懂什麽。”熊琪沒好氣的說道:“想來是養些探子細作。”
熊思賢搖了搖頭,如果是將這些異族當探子和細作用的話,沒理由讓他們學漢話,軍中尋些通異族語言的軍伍就好,何必大費周章,況且如今隻是初進城,這越州城中的異族可不少。
“也好。”熊思賢拉開了馬車車門:“小娃娃,我們乘車去。”
“好,我未坐過馬車。”
小鷹圖剛要上車,隨即看向馬夫:“對了,你有馬牌嗎,要是沒有,我可不坐。”
馬夫:“…”
熊思賢驚呆了:“你連馬牌之事都知曉?”
“知曉啊,除了軍伍,駕車馬,都要馬牌的。”
“不成想,京中剛是推行,連下縣還未推行開來,這南關…”
熊思賢感慨萬千:“世子殿下來了這南關,南關倒是推行開來了。”
“老爺,一路走來您多是在車中,歇了腳也是在客棧中居住,有所不知。”
開口的是馬夫,苦笑道:“自從入了南地,越是靠近南關,這馬牌問的越是嚴。”
“還有此事?”
“是如此,一視同仁,莫說外地入城之人,城中的那些公子哥們若是騎馬,也會被盤問索取馬牌。”
熊思賢的目光有些莫名,沒再多說什麽,與熊琪入了馬車後,隨從去塗州尋客棧,他們則是前往南野。
兩城相鄰,距離並不遠,熊思賢在車中思考著什麽,花白的眉頭皺在一起。
他來南地,來南關,原本隻是為了尋求一個答案,南地的世家,為何如此擁護,或是懼怕齊燁。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單單從馬牌一事就能看出端倪。
這種政令推行,明麵上是靠著當地官府,實際上還是要看各地的世家、豪族、鄉紳是否遵守。
就和交稅似的,一問為啥稅銀少,迴答就是百姓不交稅如何如何的,百姓交個幾把交,活都活不起了,買米麵都沒錢,還交稅,錢都在世家那呢,世家有錢都不交,叫百姓交?
按照馬夫所說,越是靠近南關,這種政令越是通達,這便是說,齊燁在南地的影響力的確深遠。
想到這,熊思賢也是苦笑連連。
京中隻是推廣,下縣勉強應付,再往遠處,別說政令通達了,根本無人遵守,當地官府也是陽奉陰違。
兩相對比,離京中近,馬牌不好推行。
離南關近,或者說是離齊燁近,馬牌越是嚴格,大家也越會遵守。
“好,好啊。”
熊思賢麵色頗為複雜:“馬牌政令關乎當地稅銀,這稅銀是要上交朝廷的,與世子無關,由此可見,京中不少好事之人所謂的擔憂,終是空穴來風。”
小鷹圖聽不懂,熊琪倒是聽懂了,不以為意的說道:“阿爺結論下的未免有些早了,馬牌事關他的顏麵,他自會操勞。”
熊思賢似笑非笑。
顏麵,嗬,如果這小子要顏麵的話,豈會在京中從被叫做活畜生變成了活閻王。
外麵突然傳來了嘈雜之聲,熊思賢不由掀開簾子,定睛望去,麵露困惑之色。
車外,有路,路旁,有人,人前,是攤子,叫賣之聲絡繹不絕。
“止。”
叫了一聲止,馬車停下,熊思賢推開車門,半個身子剛彈出來,老臉滿是不可思議。
還沒下馬車,角度比較高,看的比較廣,視線比較遠,正因如此,南野城外,一覽無餘。
一句話,最熱鬧的京中,京中最熱鬧的南市,與這裏相比,小巫見大巫。
一眼望不到頭的集市,百姓人山人海,商賈絡繹不絕,小販叫賣不止,越是靠近南野城外,越是熱鬧。
四條路,六條街,哪裏都是人。
一旁傳來了叫嚷聲。
“外地的是不是,車馬不走這邊,莫要擋了路。”
也不知是誰叫的,馬夫隻得讓馬兒向右側移著。
右側是市集外圍,多是車馬,無步行之人。
“慢著!”
熊思賢的眼睛瞪大了,市集,他見過,沒見過這麽大的。
百姓,他見過,沒見過聚集在一起這麽多的。
在市集上賣東西的小販百姓,他也見過,可他沒見過異族,沒見過一條市集上,好多異族小販也在那叫賣。
賣草藥的、獸骨獸皮、手工製品等等等等,五花八門什麽都有。
與京中不同的是,這些異族“商販”,並沒有被劃分到特定的區域,而是和尋常漢人小販相鄰,大家早已見怪不怪,甚至這些異族和身旁的漢人小販有說有笑。
“阿爺快看。”下了馬車的熊琪伸出蔥蔥玉指:“好高的房子。”
“南野六營。”
小鷹圖伸出腦袋,雙眼火熱:“那裏是最好的地方,有最溫暖的房子,最好吃的食物,得到最多的工錢,那是我們族人心之向往的神聖之處,阿瑪是族中最心靈手巧的女子,她被選入進了香皂坊,每天香噴噴的,去之前,族人們載歌載舞了足足五日為她歡送,因為去了那裏,有無數漢人小夥子們手捧鮮花向她表達了愛慕之意,可阿瑪說她要嫁給那些黑暗中的勇士,鷹主的忠心衛士,你們漢人皇帝的利刃…”
爺孫倆根本沒注意聽小鷹圖在說些什麽,隻是望著那些連綿成排的工坊,望著那些冒著滾滾濃煙的作坊,望著那些極為高聳的塔樓。
“去那裏。”
熊思賢敏銳的注意到了一件事,市集中的百姓,總是有意無意的看向所謂的“南野六營”區域,那種目光他見過,在京中見過。
好多官員,好多百姓,好多讀書人,路過皇宮時就是這種目光,向往、期待、狂熱!
“阿姨,那些高塔…”
熊琪就和故意找茬挑刺似的,皺眉道:“怕是逾了製。”
熊思賢啞然失笑,止住了身形,麵露正色。
“君兒,你自幼嬌生慣養,雖說耳濡目染朝堂之事,卻鮮少觸及深處,又從未離過京…”
頓了頓,熊思賢繼續說道:“此次來了南地遠至南關,不是來遊玩,而是伴阿爺為朝廷查探一些事情,阿爺知曉你不喜世子殿下,更知太子妃與你是手帕交,交情莫逆,可這是天家私事,與老夫無關,與世子更無關。”
熊琪打斷道:“就是因齊燁,君兒入宮詢問過了,也見了萼華姐姐,瘋瘋癲癲的,太子妃之位不保,說與齊燁不共戴天,定是齊燁暗中蠱惑了太子殿下,太子這才將萼華姐姐打入了…”
“夠了!”
熊思賢還是第一次對親孫女露出了冷臉:“莫要再言及此事,迴了京,也莫要再和旁人言及此事,天家私事不是你一小女兒可肆意妄論的。”
熊琪撅了撅嘴,不再言語。
見到親孫女老實了,熊思賢四下看著:“奇哉怪哉,這邊關,為何如此多的百姓?”
馬夫說道:“聽口音有不少青州百姓,老爺,咱路過時青州這大城人煙頗為稀少,多是婦孺老幼。”
“你是說,青州許多百姓來了此地?”
“應是如此,可青州百姓為何都來了邊關。”
“青州知州…曹權國。”
熊思賢又開始皺眉了:“百姓多寡,關乎仕途政績,這位曹知州為何要放任治下百姓齊聚南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