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來,天亮的早,夜來的晚。
申時剛過,天還大亮著。
兵部衙署中,宣威將軍顧思秋坐在衙署之中,看似平靜的麵容,隱藏著已是被蠱惑的心。
“顧將軍,如今這兵部尚書一職成了空缺,柱國將軍孫功擔任已是板上釘釘之事,孫將軍擔任了這尚書一職後,柱國將軍一職便空了出來。”
開口之人,正是尚書省左丞曲芠博。
坐在那裏的曲芠博呷了口茶,幽幽說道:“兵部尚書一職,自不是我尚書省說了算,亦不是我等文臣說了算,可這柱國將軍,衛戍京中統管八大京營,需能文能武之全才擔任,我等在朝堂上自會說的上話,加之顧將軍在兵部之中威望頗盛,柱國將軍之位舍你其誰。”
顧思秋依舊沉默著,事實上關於這件事他也思考了許久。
呂元嘉死後,兵部尚書空了出來,六部尚書,豈會空缺那麽久。
無論是按資排輩,還是內部聲望,也隻有孫功能夠擔任。
事實上在呂元嘉去了南地後,孫功本來就統管著兵部,長久以來幾乎沒出過岔子,除了被嵐山侯公輸甲差點給兵部衙署的牌匾摘了那一次外。
孫功成了兵部尚書,統管天下兵馬,也就不能兼著柱國將軍這個統管京衛的職位了。
兵部不同於其他衙署,內部幾乎沒有勾心鬥角,關於大家推舉擁護誰來當柱國將軍,無非就是兩個人,一個是兵部右侍郎,一個是宣威將軍顧思秋。
相比較而言,宮中應該是希望兵部右侍郎上任柱國將軍的。
不是右侍郎的能力有多高,而是另一個有力“競選人”顧思秋的成分有點問題。
宣威將軍是顧思秋的“散職”,宣威二字屬於是雜係將軍,在兵部名義上統管的是各地折衝府,包括兵馬調動、兵員補充、各營操練、糧草補給等等等等。
但是呢,顧思秋又是前朝的官員,當年老六造反的時候,雖然沒有和老六對著幹,但是人在京中的他也沒有第一時間響應老六。
說白了,就是在老六還是冷灶的時候,顧思秋是既沒燒,也沒潑冷水,就是沒站隊,說好聽點,叫誰當皇帝效忠誰,說難聽點,就是牆頭草,騎牆派。
這也就導致了老六登基後,兵部衙署補上了很多老六的嫡係人馬,這些嫡係人馬呢,又在短時間內打亂了兵部原有的指揮體係。
就比如顧思秋,名義上統管天下各道折衝府,無論折衝府幹什麽,都得經過他的批準。
可現在呢,兵部尚書、左右侍郎,都可以調動各地折衝府,不過會處於禮貌的和顧思秋打聲招唿。
兵部內部還好一點,如果是宮中,都懶得告訴顧思秋。
說顧思秋沒權利吧,別人調動折衝府得和他打聲招唿,走個過場,他要是不同意,別人也稍微有點難辦,看品級,可要說他有權利吧,他說了不算,他也沒辦法想調動哪個折衝府就調動哪個折衝府。
四個字,不尷不尬。
不過真要說宮中不爽顧思秋或者有意架空他,也不是,新朝之後,這位宣威將軍也是勤勤懇懇,十多年來也沒和同僚紅過臉,大家和和氣氣,團團結結,他給大家麵子,大家也給他麵子。
問題是不算前朝隻算本朝,他擔任宣威將軍都擔了快二十年了,按理來說早就應該掌管“京中實權”了,不說左侍郎,好歹擔個右侍郎也成,結果還是宣威將軍,仿佛這宣威將軍會宣到死一樣。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顧思秋和文臣走的比較近,尤其是前朝的文臣。
“一件事,僅此一件事。”
尚書省左丞曲芠博那也是人精老鳥了,已經看出顧思秋意動了,再次重複強調了一遍。
“這事做了,無論成與不成,我尚書省定知會吏部,吏部也會與其他衙署的文臣同允附議將軍為柱國將軍統管京衛。”
“可齊世子是奉命行事,本將便是朝堂上提及了此事,宮中若是為其遮掩又該當如何?”
顧思秋終於開口了,搖了搖頭:“柳州折衝府兵馬雖是被齊世子調動,可他定是身懷兵符,這折衝府都尉蔣少鱗,本將頗為了解,若無兵符,他豈會任由齊世子差遣。”
“顧將軍說的倒是不假,可柳州的折衝府將士,卻離了柳州行事,此舉乃是大忌。”
“若是宮中應允便宜行事呢?”
“顧將軍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曲芠博走上前,為顧思秋倒了杯茶:“南地被調動的,可不單單隻有柳州折衝府。”
“什麽?”顧思秋神情大變:“還有何處的折衝府,為何本將不知?”
“?縣、宸城、廉州。”
“皆是齊世子調動的?”
“不錯。”
“為何調動?”
“先不說為何調動,本官隻說誰人去了這三地調動。”
顧思秋一頭霧水:“不是齊世子嗎?”
“是,也不是。”
“何意?”
“倒是齊世子調動的,隻是並非他親自帶著兵符前去,而是遣了隨從,這些隨從非但沒有官職,連兵符都未帶去,亦無令書軍印。”
說罷,曲芠博從懷裏掏出了幾封密信,展開後擺在了書案上。
顧思秋定睛望去,麵色一變再變。
齊燁到了南地後,頻繁並且密切的調動了各處的折衝府軍伍。
這些密信明確的記錄了時間日期以及地點,並且明確的記錄了齊燁帶著柳州折衝府險些與當地官府、守備府大打出手的細節。
除此之外,齊燁到了南關後,還派人去各地折衝府調動各營將士,派的人五花八門,有司衛、有弟子、有隨從,還有連名字都不知道的阿貓阿狗,什麽都有,就是沒有“合法程序”。
顧思秋的眼睛眯了起來,不管怎麽說,他在兵部名義上統管的都是各地折衝府,齊燁這般胡作非為,的確是沒將他兵部,沒將他兵部這位宣威將軍當迴事。
於情於理,出了這種事,他肯定要在朝堂上說上一聲的。
顧思秋麵色陰晴不定,心中已有了幾分火氣。
還好曲芠博將這事與他說了,若是被別人捅出來的話,他這位宣威將軍不說倒黴,反正肯定會丟人。
“原本,此事是與本官,與我尚書省毫無關係。”
曲芠博坐了迴去,並沒有收迴這些密信,淡淡的說道:“可這位齊世子不報朝廷頻頻調動折衝府將士,為的卻是鏟除異己,欺壓良善!”
猛然看向顧思秋,曲芠博沒頭沒尾的說道:“南關大捷,潰敵二十餘萬,柱國將軍孫功更是帶著各地折衝府將士與輔兵同守南關。”
顧思秋目光再次看向那些密信,曲芠博這沒頭沒尾的一句話,他聽懂了。
南關大捷,兵部風光無二,現在上朝,兵部算是徹底抖了起來了,其他衙署都不敢招惹,就等著太子殿下迴來後為南關諸將請功了。
趁著現在兵部正風光的時候,如果他顧思秋站出來提及齊燁這事,宮中就是想為齊燁遮掩都遮掩不了。
雖然事情不是一起發生的,可也是前前後後,你齊燁在關內頻繁調動折衝府將士,打壓那些世家,搞風搞雨,弄的人心惶惶,然後敵軍壓境了。
還好南關將士們奮勇作戰,這要是南軍稍微掉鏈子點,齊燁又將南地搞的天怒人怨,那豈不是會讓南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一個鬧不好,後果不堪設想!
“明日,若是明日顧將軍在朝堂上提及此事,這柱國將軍一事…”
曲芠博沒說完,站起身微微一笑,施了一禮:“那本官就告辭了。”
顧思秋沒有去送,直到曲芠博徹底離開後,心頭,滿是火熱。
他知道,曲芠博沒有坑他,公事公辦罷了,隻是讓他牽個頭而已,他的身份,也正好適合牽這個頭。
隻是牽頭,又沒什麽後患,他也有理有據,牽了這個頭便能成了柱國將軍…
顧思秋深吸了一口氣,心中有了決定。
申時剛過,天還大亮著。
兵部衙署中,宣威將軍顧思秋坐在衙署之中,看似平靜的麵容,隱藏著已是被蠱惑的心。
“顧將軍,如今這兵部尚書一職成了空缺,柱國將軍孫功擔任已是板上釘釘之事,孫將軍擔任了這尚書一職後,柱國將軍一職便空了出來。”
開口之人,正是尚書省左丞曲芠博。
坐在那裏的曲芠博呷了口茶,幽幽說道:“兵部尚書一職,自不是我尚書省說了算,亦不是我等文臣說了算,可這柱國將軍,衛戍京中統管八大京營,需能文能武之全才擔任,我等在朝堂上自會說的上話,加之顧將軍在兵部之中威望頗盛,柱國將軍之位舍你其誰。”
顧思秋依舊沉默著,事實上關於這件事他也思考了許久。
呂元嘉死後,兵部尚書空了出來,六部尚書,豈會空缺那麽久。
無論是按資排輩,還是內部聲望,也隻有孫功能夠擔任。
事實上在呂元嘉去了南地後,孫功本來就統管著兵部,長久以來幾乎沒出過岔子,除了被嵐山侯公輸甲差點給兵部衙署的牌匾摘了那一次外。
孫功成了兵部尚書,統管天下兵馬,也就不能兼著柱國將軍這個統管京衛的職位了。
兵部不同於其他衙署,內部幾乎沒有勾心鬥角,關於大家推舉擁護誰來當柱國將軍,無非就是兩個人,一個是兵部右侍郎,一個是宣威將軍顧思秋。
相比較而言,宮中應該是希望兵部右侍郎上任柱國將軍的。
不是右侍郎的能力有多高,而是另一個有力“競選人”顧思秋的成分有點問題。
宣威將軍是顧思秋的“散職”,宣威二字屬於是雜係將軍,在兵部名義上統管的是各地折衝府,包括兵馬調動、兵員補充、各營操練、糧草補給等等等等。
但是呢,顧思秋又是前朝的官員,當年老六造反的時候,雖然沒有和老六對著幹,但是人在京中的他也沒有第一時間響應老六。
說白了,就是在老六還是冷灶的時候,顧思秋是既沒燒,也沒潑冷水,就是沒站隊,說好聽點,叫誰當皇帝效忠誰,說難聽點,就是牆頭草,騎牆派。
這也就導致了老六登基後,兵部衙署補上了很多老六的嫡係人馬,這些嫡係人馬呢,又在短時間內打亂了兵部原有的指揮體係。
就比如顧思秋,名義上統管天下各道折衝府,無論折衝府幹什麽,都得經過他的批準。
可現在呢,兵部尚書、左右侍郎,都可以調動各地折衝府,不過會處於禮貌的和顧思秋打聲招唿。
兵部內部還好一點,如果是宮中,都懶得告訴顧思秋。
說顧思秋沒權利吧,別人調動折衝府得和他打聲招唿,走個過場,他要是不同意,別人也稍微有點難辦,看品級,可要說他有權利吧,他說了不算,他也沒辦法想調動哪個折衝府就調動哪個折衝府。
四個字,不尷不尬。
不過真要說宮中不爽顧思秋或者有意架空他,也不是,新朝之後,這位宣威將軍也是勤勤懇懇,十多年來也沒和同僚紅過臉,大家和和氣氣,團團結結,他給大家麵子,大家也給他麵子。
問題是不算前朝隻算本朝,他擔任宣威將軍都擔了快二十年了,按理來說早就應該掌管“京中實權”了,不說左侍郎,好歹擔個右侍郎也成,結果還是宣威將軍,仿佛這宣威將軍會宣到死一樣。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顧思秋和文臣走的比較近,尤其是前朝的文臣。
“一件事,僅此一件事。”
尚書省左丞曲芠博那也是人精老鳥了,已經看出顧思秋意動了,再次重複強調了一遍。
“這事做了,無論成與不成,我尚書省定知會吏部,吏部也會與其他衙署的文臣同允附議將軍為柱國將軍統管京衛。”
“可齊世子是奉命行事,本將便是朝堂上提及了此事,宮中若是為其遮掩又該當如何?”
顧思秋終於開口了,搖了搖頭:“柳州折衝府兵馬雖是被齊世子調動,可他定是身懷兵符,這折衝府都尉蔣少鱗,本將頗為了解,若無兵符,他豈會任由齊世子差遣。”
“顧將軍說的倒是不假,可柳州的折衝府將士,卻離了柳州行事,此舉乃是大忌。”
“若是宮中應允便宜行事呢?”
“顧將軍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曲芠博走上前,為顧思秋倒了杯茶:“南地被調動的,可不單單隻有柳州折衝府。”
“什麽?”顧思秋神情大變:“還有何處的折衝府,為何本將不知?”
“?縣、宸城、廉州。”
“皆是齊世子調動的?”
“不錯。”
“為何調動?”
“先不說為何調動,本官隻說誰人去了這三地調動。”
顧思秋一頭霧水:“不是齊世子嗎?”
“是,也不是。”
“何意?”
“倒是齊世子調動的,隻是並非他親自帶著兵符前去,而是遣了隨從,這些隨從非但沒有官職,連兵符都未帶去,亦無令書軍印。”
說罷,曲芠博從懷裏掏出了幾封密信,展開後擺在了書案上。
顧思秋定睛望去,麵色一變再變。
齊燁到了南地後,頻繁並且密切的調動了各處的折衝府軍伍。
這些密信明確的記錄了時間日期以及地點,並且明確的記錄了齊燁帶著柳州折衝府險些與當地官府、守備府大打出手的細節。
除此之外,齊燁到了南關後,還派人去各地折衝府調動各營將士,派的人五花八門,有司衛、有弟子、有隨從,還有連名字都不知道的阿貓阿狗,什麽都有,就是沒有“合法程序”。
顧思秋的眼睛眯了起來,不管怎麽說,他在兵部名義上統管的都是各地折衝府,齊燁這般胡作非為,的確是沒將他兵部,沒將他兵部這位宣威將軍當迴事。
於情於理,出了這種事,他肯定要在朝堂上說上一聲的。
顧思秋麵色陰晴不定,心中已有了幾分火氣。
還好曲芠博將這事與他說了,若是被別人捅出來的話,他這位宣威將軍不說倒黴,反正肯定會丟人。
“原本,此事是與本官,與我尚書省毫無關係。”
曲芠博坐了迴去,並沒有收迴這些密信,淡淡的說道:“可這位齊世子不報朝廷頻頻調動折衝府將士,為的卻是鏟除異己,欺壓良善!”
猛然看向顧思秋,曲芠博沒頭沒尾的說道:“南關大捷,潰敵二十餘萬,柱國將軍孫功更是帶著各地折衝府將士與輔兵同守南關。”
顧思秋目光再次看向那些密信,曲芠博這沒頭沒尾的一句話,他聽懂了。
南關大捷,兵部風光無二,現在上朝,兵部算是徹底抖了起來了,其他衙署都不敢招惹,就等著太子殿下迴來後為南關諸將請功了。
趁著現在兵部正風光的時候,如果他顧思秋站出來提及齊燁這事,宮中就是想為齊燁遮掩都遮掩不了。
雖然事情不是一起發生的,可也是前前後後,你齊燁在關內頻繁調動折衝府將士,打壓那些世家,搞風搞雨,弄的人心惶惶,然後敵軍壓境了。
還好南關將士們奮勇作戰,這要是南軍稍微掉鏈子點,齊燁又將南地搞的天怒人怨,那豈不是會讓南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一個鬧不好,後果不堪設想!
“明日,若是明日顧將軍在朝堂上提及此事,這柱國將軍一事…”
曲芠博沒說完,站起身微微一笑,施了一禮:“那本官就告辭了。”
顧思秋沒有去送,直到曲芠博徹底離開後,心頭,滿是火熱。
他知道,曲芠博沒有坑他,公事公辦罷了,隻是讓他牽個頭而已,他的身份,也正好適合牽這個頭。
隻是牽頭,又沒什麽後患,他也有理有據,牽了這個頭便能成了柱國將軍…
顧思秋深吸了一口氣,心中有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