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大早,齊燁帶著人開始往京中趕了,參朝,論功行賞。
八輛馬車,浩浩蕩蕩,前往京中上朝,管朝廷要點仨瓜倆棗。
昨日事情結束後,京中有一個算一個,無一不是談論這件事。
南莊內部反而很少談論,哪怕是讓墨家技術再次大放異彩的齊燁,也沒太過於當迴事。
墨家的本事,如果光是技術的話,不談理論與思想,算不上劃時代,跨時代,再是令人震驚,再是技術繁瑣,再是超前,終究是在“冷兵器”的圈子裏的。
日常龍顏大怒的小老帝兒康止戈,之所以龍顏大悅,是因為他心裏和明鏡似的,那些被搬上場的軍器就是為東海三道準備的,就是為抗擊瀛賊準備的,走的都是“海戰”或海岸線防禦戰船的路子。
各種型號的大弩、床弩、車弩,不但可以安裝在城牆上,也能固定在沙灘上,更能夠運送到戰船上,將來無論是在海岸線上抗擊瀛賊,還是在海上對抗瀛賊的戰船,都能用的上。
這才是老六開心的緣故,更是對齊燁滿意,無比欣慰的緣故。
不過對於齊燁來說,不夠,遠遠不夠。
這些軍器還達不到將瀛賊滅國的程度,差太多了。
對此,齊燁有著長遠的打算,打仗開戰,全麵開啟一場滅國之戰,需要是全國上下同心戮力,除了人心、士氣外,還有後勤保障,打仗,就是打錢。
這就又契合到齊燁的另一個主線任務了,當世家,搞世家,隻有真正做到了中央集權,朝廷才能夠將國庫中的錢用在正地方,將更多的錢用在正地方。
讓大家“勻”公輸家的功勞,其實就是當世家的“一步”,帶著一群苦哈哈算什麽世家,身邊緊緊圍繞著一群誌同道合並且位高權重之人,這才算是一個另類世家的雛形。
到了宮殿外,百官正在等待著打開宮門,隨著齊燁下了馬車後,頓時成為了所有人的焦點。
百官們竊竊私語著,交頭接耳著。
很多人想不通,齊燁似乎做什麽事都很專業,而且這些專業,完全是不同領域的。
你說這家夥闖禍,那闖的都是史無前例的禍,每次都能全身而退。
等這家夥不闖禍了,被逐出京中了,大家以為這小子基本上就快完蛋了,結果搞了個南莊,大賺特賺,然後繼續闖禍。
果不其然,又闖禍了,和使節幹上了。
然後,就沒什麽然後了,這次不是全身而退了,而是立功受賞,闖禍都能闖出功勞,這上哪說理去。
世子、馬政、商賈、軍器,完全沒什麽聯係的幾個詞語,在齊燁身上完美的契合到了一起去,這小子東鼓搗一下,西折騰一下,每次都是有聲有色,每次都是令人大跌眼鏡。
本來大家隻是議論紛紛,感慨萬千,該眼紅眼紅,該發酸發酸,等一群大姑娘小媳婦和老頭孩子下了馬車後,百官們想罵人了。
這不扯淡一樣呢嗎,軍器之功,和一群女子與孩子有什麽關係?
扯不扯淡,大家也沒辦法,軍器是齊燁弄出來的,和任何人,任何一個朝廷衙署沒有一文錢關係,大家管不了,隻能瞅著。
齊燁這邊剛下了馬車,孫功帶著一群兵部將領快步走了過來,雙眼,那叫一個火熱,表情,那叫一個諂媚,內心,那叫一個激動。
“殿下。”
孫功走過來了,直搓手:“殿下殿下。”
齊燁猛翻白眼:“我說了,軍器隻能由南莊軍器坊…”
“不是。”
孫功處處流露著討好:“本將是想說,在發發發賭檔本將也下了點錢財,隻是昨日迴城後見到那賭檔,人去樓空了,那這錢…”
齊燁都服了,他還以為孫功想要談談關於軍器的事。
都不用齊燁開口,劉旺直接從袖子裏掏出了一摞子銀票,麵值最小的就是一千貫。
旺仔麵無表情:“你壓多少?”
孫功吞咽了一口口水:“三十七貫。”
劉旺直接抽出了四張一千貫銀票,拍在了孫功手裏:“剩下的給京營兄弟們買酒喝。”
孫功喜氣洋洋,當著所有大臣的麵,直接將這銀票塞在了懷裏。
“看什麽看!”
迴過頭,孫功望向那些文臣:“老子下注贏的!”
文臣們氣的夠嗆,因為他們輸了,輸的不少。
誰能想到真會出現“一比一百”的情況,齊燁那邊毫發無傷,瀛賊那邊,全軍覆沒,當時看到這個賠率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就是隨便寫一寫罷了。
哪怕是南莊投進去了十萬貫,大家也認為齊燁就是有錢燒的,擱那裝b呢。
孫功拿了錢,辦了私事,退到旁邊了。
其他兵部將軍們圍了上來,想要詢問關於軍器的事。
孫功知道內情,齊燁不會將製造工藝交給軍器監,其他將軍們不知道。
按照這些人的想法,依“慣例”,工藝和技術必須上交朝廷。
也是正常,他們代表朝廷嘛,站在了“大局”的製高點,民間搞出來的東西能夠用在國朝上,那你就必須上交,不上交,你就是不熱愛國朝,你就有可能是細作!
至於說的研發投入,人力、財力之類的,朝廷也會考慮到這一點,嘉獎狀肯定得給一個,口頭表揚也少不了,朝廷又不是強盜,不可能讓你白忙活。
齊燁笑眯眯的,嘴上敷衍著,上朝說,上朝說,也不表態,一群將軍們馬屁如潮。
這群人想的還挺好,得到了軍器的製造工藝,戶部肯定要批錢,到時候,兵部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就更重了。
就在此時一個身穿文臣官袍之人走了過來,麵沉如水,正是鴻臚寺少卿魏成鑫。
見到魏成鑫來了,武將們在孫功的示意下退到旁邊。
“世子殿下。”
魏成鑫施了一禮,禮數是不怎麽缺,麵色卻不怎麽好看。
“昨日這一番比鬥,殿下,倒是贏的徹徹底底。”
齊燁聳了聳肩:“它們主動下戰書,搞我還以為它們多抗揍呢,結果,嘖嘖嘖,不堪一擊,這可不怪我。”
“輸贏各憑本事,本官無話可說,隻是殿下的手段…”
魏成鑫眯起了眼睛:“太過狠辣了,如此狠辣有失國體。”
“你說什麽!”
站在齊燁身後的喻斌冷聲道:“魏少卿,昨日陛下在,諸位大人也在,學生為何沒聽到過所謂狠辣一詞,陛下還對恩師大加讚賞,難道,你魏成鑫是指陛下有失國體不成?”
要麽說喻斌是世家子,世家子中的佼佼者,就一句話,直接給魏成鑫下套了。
“本官可沒這麽說。”
“那你是何意思,何為狠辣,誰人狠辣?”
“本官是說…”
“說什麽,難道恩師站在那裏任贏使射殺才不失國朝體麵?”
魏成鑫急了:“本官何時這麽說了!”
“好了好了。”
齊燁將喻斌拉到了身後,笑眯眯的說道:“和他一般見識幹什麽,人家私交好唄。”
魏成鑫叫道:“誰說本官與瀛使私交好?”
“不好你幹嘛嘰嘰歪歪的,和殺的不是瀛使而是你親爹似的。”
“你說什麽!”魏成鑫勃然大怒:“你敢辱本官。”
“誒呦,生氣了生氣了,暴跳如雷了。”
齊燁哈哈大笑:“泰戈爾曾經說過,如果一句話能夠讓一個女人暴跳如雷,那麽這句話一定是實話,同理,一句話能夠讓魏大人暴跳如雷,沒準也是實話。”
“你…你你你…”
魏成鑫氣的都哆嗦了,指著齊燁咬牙切齒。
齊燁攤了攤手,他知道魏成鑫是惱羞成怒,對方這反應明顯就是如此。
壓死肥頭的,一定是大耳,就如同有個女的報警,說有人罵她肥頭大耳,結果警察叔叔到了現場後,一眼就認出了報案人。
“別擋道。”
見到宮門開了,齊燁一把推開魏成鑫,帶著人浩浩蕩蕩的入了宮。
進入宮門時,徐功幽幽的說道:“這魏成鑫不會善罷甘休。”
齊燁微微一笑:“本身我也沒打算放過他。”
徐功恍然大悟,撫須一笑,一會上朝後又有好戲看了。
想到這,徐功轉過頭,果然,魏成鑫正在和一群鴻臚寺官員竊竊私語,還叫了幾個其他衙署的文臣,正在商量著什麽事。
“殿下。”
徐功指了指身後:“想來那些文臣,一會上朝怕是要刁難殿下。”
話音剛落,一個身穿三品官袍的大人追了上來。
“好賢侄!”
這一聲“好賢侄”,聲音之洪亮都快傳到南莊了,除了京兆府府尹張瑞山還能是誰。
張瑞山哈哈大笑:“爽哉,快哉,昨日世伯我也去了城外,瀛賊殺的好,殺的老夫心頭大快。”
齊燁甜膩膩的叫了聲“世伯”,張瑞山笑的更開心了,他就喜歡齊燁這點,闖禍時,管他叫世伯,混的開時,還是管他叫世伯,無論什麽處境,世伯這稱唿總是不變的,也是發自真心的。
這就是文臣的區別,同樣是殺瀛賊,張瑞山毫不掩飾他的“讚許”。
還是那句話,相比於京中的文臣,他更喜歡武將。
不是說文臣不好,而是說大部分文臣,讓他很不爽。
就說張瑞山,敢愛敢恨,對所謂的權利名聲,根本不在乎,在職責範圍內盡量去保護治下的百姓,這就夠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大不了老子不幹了。
再看其他文臣,其他大部分文臣,職務、公務,都要先靠邊站,利益排在第一位。
就說瀛賊這件事,文臣誰不知道瀛賊這麽多年來大肆屠戮東海百姓,可即便如此,鴻臚寺這群官員還是將瀛賊當爹似的供著,再看張瑞山,百官旁,皇宮內,就是說想看瀛賊死,就是絲毫不隱藏對瀛賊的恨意。
所以說,文臣和大臣,這兩者就如同牛和牛子,有的牛,有牛子,可沒有牛子的牛,他也是牛。
張瑞山這種人,才叫大臣,忠君愛國,護民愛民,善惡分明,他是臣,大臣。
魏成鑫這種人,就是沒了牛子的牛,他也叫臣,叫文臣,卻沒有血性,利益為先,善惡與對錯根本不在乎,他隻能算是文臣,絕對算不上大臣,哪怕有一日他成了三省大佬,也完全配不上“大臣”這兩個字。
八輛馬車,浩浩蕩蕩,前往京中上朝,管朝廷要點仨瓜倆棗。
昨日事情結束後,京中有一個算一個,無一不是談論這件事。
南莊內部反而很少談論,哪怕是讓墨家技術再次大放異彩的齊燁,也沒太過於當迴事。
墨家的本事,如果光是技術的話,不談理論與思想,算不上劃時代,跨時代,再是令人震驚,再是技術繁瑣,再是超前,終究是在“冷兵器”的圈子裏的。
日常龍顏大怒的小老帝兒康止戈,之所以龍顏大悅,是因為他心裏和明鏡似的,那些被搬上場的軍器就是為東海三道準備的,就是為抗擊瀛賊準備的,走的都是“海戰”或海岸線防禦戰船的路子。
各種型號的大弩、床弩、車弩,不但可以安裝在城牆上,也能固定在沙灘上,更能夠運送到戰船上,將來無論是在海岸線上抗擊瀛賊,還是在海上對抗瀛賊的戰船,都能用的上。
這才是老六開心的緣故,更是對齊燁滿意,無比欣慰的緣故。
不過對於齊燁來說,不夠,遠遠不夠。
這些軍器還達不到將瀛賊滅國的程度,差太多了。
對此,齊燁有著長遠的打算,打仗開戰,全麵開啟一場滅國之戰,需要是全國上下同心戮力,除了人心、士氣外,還有後勤保障,打仗,就是打錢。
這就又契合到齊燁的另一個主線任務了,當世家,搞世家,隻有真正做到了中央集權,朝廷才能夠將國庫中的錢用在正地方,將更多的錢用在正地方。
讓大家“勻”公輸家的功勞,其實就是當世家的“一步”,帶著一群苦哈哈算什麽世家,身邊緊緊圍繞著一群誌同道合並且位高權重之人,這才算是一個另類世家的雛形。
到了宮殿外,百官正在等待著打開宮門,隨著齊燁下了馬車後,頓時成為了所有人的焦點。
百官們竊竊私語著,交頭接耳著。
很多人想不通,齊燁似乎做什麽事都很專業,而且這些專業,完全是不同領域的。
你說這家夥闖禍,那闖的都是史無前例的禍,每次都能全身而退。
等這家夥不闖禍了,被逐出京中了,大家以為這小子基本上就快完蛋了,結果搞了個南莊,大賺特賺,然後繼續闖禍。
果不其然,又闖禍了,和使節幹上了。
然後,就沒什麽然後了,這次不是全身而退了,而是立功受賞,闖禍都能闖出功勞,這上哪說理去。
世子、馬政、商賈、軍器,完全沒什麽聯係的幾個詞語,在齊燁身上完美的契合到了一起去,這小子東鼓搗一下,西折騰一下,每次都是有聲有色,每次都是令人大跌眼鏡。
本來大家隻是議論紛紛,感慨萬千,該眼紅眼紅,該發酸發酸,等一群大姑娘小媳婦和老頭孩子下了馬車後,百官們想罵人了。
這不扯淡一樣呢嗎,軍器之功,和一群女子與孩子有什麽關係?
扯不扯淡,大家也沒辦法,軍器是齊燁弄出來的,和任何人,任何一個朝廷衙署沒有一文錢關係,大家管不了,隻能瞅著。
齊燁這邊剛下了馬車,孫功帶著一群兵部將領快步走了過來,雙眼,那叫一個火熱,表情,那叫一個諂媚,內心,那叫一個激動。
“殿下。”
孫功走過來了,直搓手:“殿下殿下。”
齊燁猛翻白眼:“我說了,軍器隻能由南莊軍器坊…”
“不是。”
孫功處處流露著討好:“本將是想說,在發發發賭檔本將也下了點錢財,隻是昨日迴城後見到那賭檔,人去樓空了,那這錢…”
齊燁都服了,他還以為孫功想要談談關於軍器的事。
都不用齊燁開口,劉旺直接從袖子裏掏出了一摞子銀票,麵值最小的就是一千貫。
旺仔麵無表情:“你壓多少?”
孫功吞咽了一口口水:“三十七貫。”
劉旺直接抽出了四張一千貫銀票,拍在了孫功手裏:“剩下的給京營兄弟們買酒喝。”
孫功喜氣洋洋,當著所有大臣的麵,直接將這銀票塞在了懷裏。
“看什麽看!”
迴過頭,孫功望向那些文臣:“老子下注贏的!”
文臣們氣的夠嗆,因為他們輸了,輸的不少。
誰能想到真會出現“一比一百”的情況,齊燁那邊毫發無傷,瀛賊那邊,全軍覆沒,當時看到這個賠率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就是隨便寫一寫罷了。
哪怕是南莊投進去了十萬貫,大家也認為齊燁就是有錢燒的,擱那裝b呢。
孫功拿了錢,辦了私事,退到旁邊了。
其他兵部將軍們圍了上來,想要詢問關於軍器的事。
孫功知道內情,齊燁不會將製造工藝交給軍器監,其他將軍們不知道。
按照這些人的想法,依“慣例”,工藝和技術必須上交朝廷。
也是正常,他們代表朝廷嘛,站在了“大局”的製高點,民間搞出來的東西能夠用在國朝上,那你就必須上交,不上交,你就是不熱愛國朝,你就有可能是細作!
至於說的研發投入,人力、財力之類的,朝廷也會考慮到這一點,嘉獎狀肯定得給一個,口頭表揚也少不了,朝廷又不是強盜,不可能讓你白忙活。
齊燁笑眯眯的,嘴上敷衍著,上朝說,上朝說,也不表態,一群將軍們馬屁如潮。
這群人想的還挺好,得到了軍器的製造工藝,戶部肯定要批錢,到時候,兵部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就更重了。
就在此時一個身穿文臣官袍之人走了過來,麵沉如水,正是鴻臚寺少卿魏成鑫。
見到魏成鑫來了,武將們在孫功的示意下退到旁邊。
“世子殿下。”
魏成鑫施了一禮,禮數是不怎麽缺,麵色卻不怎麽好看。
“昨日這一番比鬥,殿下,倒是贏的徹徹底底。”
齊燁聳了聳肩:“它們主動下戰書,搞我還以為它們多抗揍呢,結果,嘖嘖嘖,不堪一擊,這可不怪我。”
“輸贏各憑本事,本官無話可說,隻是殿下的手段…”
魏成鑫眯起了眼睛:“太過狠辣了,如此狠辣有失國體。”
“你說什麽!”
站在齊燁身後的喻斌冷聲道:“魏少卿,昨日陛下在,諸位大人也在,學生為何沒聽到過所謂狠辣一詞,陛下還對恩師大加讚賞,難道,你魏成鑫是指陛下有失國體不成?”
要麽說喻斌是世家子,世家子中的佼佼者,就一句話,直接給魏成鑫下套了。
“本官可沒這麽說。”
“那你是何意思,何為狠辣,誰人狠辣?”
“本官是說…”
“說什麽,難道恩師站在那裏任贏使射殺才不失國朝體麵?”
魏成鑫急了:“本官何時這麽說了!”
“好了好了。”
齊燁將喻斌拉到了身後,笑眯眯的說道:“和他一般見識幹什麽,人家私交好唄。”
魏成鑫叫道:“誰說本官與瀛使私交好?”
“不好你幹嘛嘰嘰歪歪的,和殺的不是瀛使而是你親爹似的。”
“你說什麽!”魏成鑫勃然大怒:“你敢辱本官。”
“誒呦,生氣了生氣了,暴跳如雷了。”
齊燁哈哈大笑:“泰戈爾曾經說過,如果一句話能夠讓一個女人暴跳如雷,那麽這句話一定是實話,同理,一句話能夠讓魏大人暴跳如雷,沒準也是實話。”
“你…你你你…”
魏成鑫氣的都哆嗦了,指著齊燁咬牙切齒。
齊燁攤了攤手,他知道魏成鑫是惱羞成怒,對方這反應明顯就是如此。
壓死肥頭的,一定是大耳,就如同有個女的報警,說有人罵她肥頭大耳,結果警察叔叔到了現場後,一眼就認出了報案人。
“別擋道。”
見到宮門開了,齊燁一把推開魏成鑫,帶著人浩浩蕩蕩的入了宮。
進入宮門時,徐功幽幽的說道:“這魏成鑫不會善罷甘休。”
齊燁微微一笑:“本身我也沒打算放過他。”
徐功恍然大悟,撫須一笑,一會上朝後又有好戲看了。
想到這,徐功轉過頭,果然,魏成鑫正在和一群鴻臚寺官員竊竊私語,還叫了幾個其他衙署的文臣,正在商量著什麽事。
“殿下。”
徐功指了指身後:“想來那些文臣,一會上朝怕是要刁難殿下。”
話音剛落,一個身穿三品官袍的大人追了上來。
“好賢侄!”
這一聲“好賢侄”,聲音之洪亮都快傳到南莊了,除了京兆府府尹張瑞山還能是誰。
張瑞山哈哈大笑:“爽哉,快哉,昨日世伯我也去了城外,瀛賊殺的好,殺的老夫心頭大快。”
齊燁甜膩膩的叫了聲“世伯”,張瑞山笑的更開心了,他就喜歡齊燁這點,闖禍時,管他叫世伯,混的開時,還是管他叫世伯,無論什麽處境,世伯這稱唿總是不變的,也是發自真心的。
這就是文臣的區別,同樣是殺瀛賊,張瑞山毫不掩飾他的“讚許”。
還是那句話,相比於京中的文臣,他更喜歡武將。
不是說文臣不好,而是說大部分文臣,讓他很不爽。
就說張瑞山,敢愛敢恨,對所謂的權利名聲,根本不在乎,在職責範圍內盡量去保護治下的百姓,這就夠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大不了老子不幹了。
再看其他文臣,其他大部分文臣,職務、公務,都要先靠邊站,利益排在第一位。
就說瀛賊這件事,文臣誰不知道瀛賊這麽多年來大肆屠戮東海百姓,可即便如此,鴻臚寺這群官員還是將瀛賊當爹似的供著,再看張瑞山,百官旁,皇宮內,就是說想看瀛賊死,就是絲毫不隱藏對瀛賊的恨意。
所以說,文臣和大臣,這兩者就如同牛和牛子,有的牛,有牛子,可沒有牛子的牛,他也是牛。
張瑞山這種人,才叫大臣,忠君愛國,護民愛民,善惡分明,他是臣,大臣。
魏成鑫這種人,就是沒了牛子的牛,他也叫臣,叫文臣,卻沒有血性,利益為先,善惡與對錯根本不在乎,他隻能算是文臣,絕對算不上大臣,哪怕有一日他成了三省大佬,也完全配不上“大臣”這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