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不正如季渃嫣所說的嗎,失道者寡不寡助尚且不知,得道者總之是多助了。
昨夜徐功離開時,一副鬱鬱寡歡的模樣。
老徐和喻文州是好朋友,二人相交莫逆。
因詩集一事,徐功顏麵大失,加上此事本就因喻斌而起,喻文州還挺愧疚的。
結果等上馬車的時候,喻文州發現鬱鬱寡歡的徐功嘴角都快上揚到太陽穴上了。
喻文州心裏更難受了,瞅瞅,瞅瞅瞅瞅,老徐都被氣樂了。
內疚的喻文州就找上了老徐,和老徐同乘一馬車。
猶豫再三,喻文州為了讓徐功心裏好受點,說喻斌不是非得拜齊燁為師不拜你徐功,其中有隱情。
老徐就問,是什麽隱情。
喻文州就答,都說是隱情隱情了,我隨隨便便就告訴你了,那不叫隱情,那叫公告。
徐功就很失落,一副很受傷的模樣,哭唧唧,你兒子不拜我為師,你還隱我,鬧心心,咱這友誼的破船是徹底翻了。
一看老徐都這樣了,喻文州就說不隱也行,但是你不能告訴別人,老徐說好好好,成成成。
最後,喻文州就將喻斌在南莊書樓教書的事和盤托出了。
這給徐功聽的,一愣一愣的,最後一咬牙,他娘的這官必須辭,不辭不行,而且還是裸辭,全辭,一個官職都不留,我徐功不但要退出官場,我還要退出文壇,退出文化圈!
完了老徐還振臂一唿,莫名其妙的說了句雙喜臨門,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喻文州還挺不解的,這怎麽說了隱情後,還讓老徐更受刺激了呢。
反正喻文州勸了一路,徐功就是不行,非要辭官。
到了今天,百官上朝,文德還沒開始水個開場白呢,徐功直接跳出來了,眼睛紅紅的,不幹了,說什麽也不幹了,留我官職行,將老夫性命也留下吧,不殺老夫是吧,那就讓放老夫離開官場!
等散朝的時候呢,老徐也是好意,再三強調,再三重申,說這一切和齊燁沒關係,大家千萬別記恨齊燁如何如何的。
真的,老徐真是好意,現在,他比誰都維護齊燁,他覺得齊燁就是他的貴人,又能找個正當理由不當官了,又能去真正的教書育人,他怎麽能看著別人搞齊燁。
結果可想而知,弄巧成拙,這也是為什麽齊燁剛剛要噴他的緣故,太尼瑪離譜了,走就走,你不斷重複說和本世子沒關係,那你還不如在腦門上刻上齊燁我日你大爺六個字了呢。
出了皇宮,徐功還找人租了匹馬,不是乘轎,騎著馬來的,到了皇莊就說找喻斌。
門口接待小姐姐知道喻斌是誰,就帶徐功前去了書樓。
最終,徐功激動了,激動的無以複加,差點腦血栓直接栓死在原地。
他這一生求的,所期望的,所奢望的,不就是這種事嗎,教書教書,育人育人,教書育人不分家,以前是教書了,結果育的都是一群當了官就忘了本的貪官汙吏!
在南莊書樓教書,那是真的育人,因為都是百姓之子。
在國子監,在外麵,他即便教書,那也是給世家育一群自私鬼、滿腦子家族利益的貪官汙吏、整天隻想著升官發財的敗類!
事就是這麽個事,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徐功,成為了南莊書樓的第二位先生。
齊燁美滋滋,不斷的給老徐敬茶。
說句實在話,書樓隻要一位先生的話,不考慮遠近親疏二選一,齊燁肯定選徐功。
不是喻斌才學不行,而是徐功這名聲太大了。
讓徐功教授一群奶娃子,純屬是核彈轟靖國神廁,大材小用,要轟也是轟東京。
讓徐功去教授國子監的精英,乃至國子監先生還差不多。
這就等同於清華美院的老師們教…不是,呸呸呸,就等同於魯迅美術學院的教授去教一群幼兒園小朋友畫雞蛋一樣,太屈才了。
沒辦法,徐功就喜歡這個調調,三言兩語之間,那群連尿都憋不住的奶娃子,到他嘴裏全成璞玉了,等他耐心、慢慢、仔細雕琢的璞玉們。
齊燁陪著笑,迴想起那群念完了書就跑泥湯子裏打滾的土豆子們,死活無法和璞玉這詞聯係到一起去。
“那日後就有勞徐師了。”
齊燁是真的開心,百姓之子,值得真正的名士大儒去教授他們學問。
“此乃老夫夙願,老夫應謝世子才是。”
倆人客氣了一會,徐功開始嘮正事了。
“雖說還未執教,不過喻斌倒是對老夫細說了一番,老夫有一不情之請,還望殿下應允。”
“您開口就是。”
“老夫欲邀上一些好友,一同來這南莊書樓教書。”
“這…”
齊燁麵露猶豫之色,想拒絕,不知該如何開口。
徐功撫須一笑:“皆是做學問之人,提出名字,你必然知曉。”
“是嗎,誰啊。”
“昶州薑芳語、禹州書社詩詞大家龔信,湳縣蘭滄…”
嘰哩哇啦一連說了六七個名字,齊燁連連點頭:“久仰久仰,如雷貫耳。”
徐功樂不下去了,瞅著齊燁那浮誇的樣,不太確定的問道:“你…一個都沒聽聞過?”
齊燁幹笑一聲,倒是旁邊的段平與喻斌滿麵驚容。
“恩師,皆是大家,久負盛名的大家,徐師提及的這些大家,也是朝廷多年來想要征辟入朝的名士大儒,隻是這些人從未入朝,遊曆天下,或是偏安一隅教授學問,如閑雲野鶴一般。”
“是嗎?”
齊燁是真的一個都沒聽說過,主要是他也不關注文化圈的事。
古代的信息可不發達,能名震天下,可想而知都是什麽樣的大佬。
相比喻斌,段平更加了解齊燁,彎下腰低聲解釋了一下。
這些人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詩禮傳家,家族算不上是世家,主要都是做學問的,誌向根本不在朝堂上,也對權利沒任何興趣。
第二大類,當過官,但是當著當著或許是對朝堂失望,或許是覺得當官沒意思,告老還鄉了,迴老家教書育人去了。
這兩大類幾乎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教的都是百姓之子,或是寒門之子,自己出錢,弄個書社學堂什麽的,也不多教,讓百姓的孩子們認識點字就姓,還有很多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很多各地的鄉紳、世家,不想叫百姓的孩子們讀書,所以總是刁難這群人,又礙於這些名士大儒的名聲不敢真的如何,所以就暗中使壞,逼這些名士們和通緝犯似的流浪天涯,這待兩天那混兩天的。
“用不了這麽多先生吧。”
齊燁還是有些猶豫:“一共沒多少學子,要這麽多先生,還讓人家長途跋涉的過來,不好吧。”
“如今學子不多,日後不就多了。”
徐功微微一笑:“書樓這名兒,不好聽,叫書院才成,叫了書院,教上幾百個學子,老夫才心裏舒坦。”
齊燁倒吸了一口涼氣:“大爺您別鬧,招收幾百個學子,豈不是讓全天下知道我齊燁辦書院嗎,讓其他世家知道了肯定尋我麻煩。”
“為何要尋你麻煩。”
徐功笑意漸濃:“書院教了孩子,孩子日後在你這上工,伺候達官貴人,識文斷字知情識趣,有何不好。”
齊燁神情微變:“有些事您可能還不了解,這些孩子,讀書識字不是為了當賬房先生或者服侍人的。”
“廢話。”
老徐頭沒好氣的說道:“老夫教授的學子,將來皆是頂天立地忠君愛國的偉丈夫,自然不會去伺候京中那些滿身銅臭的浪蕩子。”
齊燁都懵了:“不是您剛剛自己說的嗎,他們讀書是為了以後在莊子裏上工。”
“不這麽說,如何叫人不猜忌你,攻訐你。”
“哦~~~醬嬸兒啊。”
齊燁恍然大悟,老頭的意思是對外就說“內部培養”,和後世那名字缺個德的資本家似的,建個學校,實際上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工廠培養牛馬。
來南莊的,都是闊佬,有錢的闊佬和權貴,那麽就可以說讓孩子多認幾個字,將來都要在南莊上工伺候人的,提升客戶體驗度。
“徐師說的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齊燁連連點頭:“對外說就是簡單認識幾個字,實際上在書樓寒窗苦讀十年將來科考。”
“寒窗苦讀十年,日後科考?”
老頭又皺起眉頭了,滿麵不爽:“為何。”
“啊?”齊燁懵了:“為了當官啊,培養真正的官員。”
“老夫是說,為何要寒窗苦讀十年?”
“不寒窗苦讀,怎麽科考。”
“苦讀自是要的,不過無需十年。”
“什麽意思。”
“即將科考時,耗上兩三個月便可。”徐功站起身,微微哼了一聲:“莫要浪費光陰。”
說完後,背著手的徐功走了,去讓喻斌帶著他挑個小院了,以後連京都不迴了。
齊燁一頭霧水,不明白徐功到底什麽意思。
段平適時提醒道:“前朝啟泰年間至今足有二十餘載,國朝科考考題,皆出自徐師之手。”
“哦~~~”
齊燁再次恍然大悟了,那可不是就用倆月嗎,讓老徐直接押題就完事了。
昨夜徐功離開時,一副鬱鬱寡歡的模樣。
老徐和喻文州是好朋友,二人相交莫逆。
因詩集一事,徐功顏麵大失,加上此事本就因喻斌而起,喻文州還挺愧疚的。
結果等上馬車的時候,喻文州發現鬱鬱寡歡的徐功嘴角都快上揚到太陽穴上了。
喻文州心裏更難受了,瞅瞅,瞅瞅瞅瞅,老徐都被氣樂了。
內疚的喻文州就找上了老徐,和老徐同乘一馬車。
猶豫再三,喻文州為了讓徐功心裏好受點,說喻斌不是非得拜齊燁為師不拜你徐功,其中有隱情。
老徐就問,是什麽隱情。
喻文州就答,都說是隱情隱情了,我隨隨便便就告訴你了,那不叫隱情,那叫公告。
徐功就很失落,一副很受傷的模樣,哭唧唧,你兒子不拜我為師,你還隱我,鬧心心,咱這友誼的破船是徹底翻了。
一看老徐都這樣了,喻文州就說不隱也行,但是你不能告訴別人,老徐說好好好,成成成。
最後,喻文州就將喻斌在南莊書樓教書的事和盤托出了。
這給徐功聽的,一愣一愣的,最後一咬牙,他娘的這官必須辭,不辭不行,而且還是裸辭,全辭,一個官職都不留,我徐功不但要退出官場,我還要退出文壇,退出文化圈!
完了老徐還振臂一唿,莫名其妙的說了句雙喜臨門,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喻文州還挺不解的,這怎麽說了隱情後,還讓老徐更受刺激了呢。
反正喻文州勸了一路,徐功就是不行,非要辭官。
到了今天,百官上朝,文德還沒開始水個開場白呢,徐功直接跳出來了,眼睛紅紅的,不幹了,說什麽也不幹了,留我官職行,將老夫性命也留下吧,不殺老夫是吧,那就讓放老夫離開官場!
等散朝的時候呢,老徐也是好意,再三強調,再三重申,說這一切和齊燁沒關係,大家千萬別記恨齊燁如何如何的。
真的,老徐真是好意,現在,他比誰都維護齊燁,他覺得齊燁就是他的貴人,又能找個正當理由不當官了,又能去真正的教書育人,他怎麽能看著別人搞齊燁。
結果可想而知,弄巧成拙,這也是為什麽齊燁剛剛要噴他的緣故,太尼瑪離譜了,走就走,你不斷重複說和本世子沒關係,那你還不如在腦門上刻上齊燁我日你大爺六個字了呢。
出了皇宮,徐功還找人租了匹馬,不是乘轎,騎著馬來的,到了皇莊就說找喻斌。
門口接待小姐姐知道喻斌是誰,就帶徐功前去了書樓。
最終,徐功激動了,激動的無以複加,差點腦血栓直接栓死在原地。
他這一生求的,所期望的,所奢望的,不就是這種事嗎,教書教書,育人育人,教書育人不分家,以前是教書了,結果育的都是一群當了官就忘了本的貪官汙吏!
在南莊書樓教書,那是真的育人,因為都是百姓之子。
在國子監,在外麵,他即便教書,那也是給世家育一群自私鬼、滿腦子家族利益的貪官汙吏、整天隻想著升官發財的敗類!
事就是這麽個事,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徐功,成為了南莊書樓的第二位先生。
齊燁美滋滋,不斷的給老徐敬茶。
說句實在話,書樓隻要一位先生的話,不考慮遠近親疏二選一,齊燁肯定選徐功。
不是喻斌才學不行,而是徐功這名聲太大了。
讓徐功教授一群奶娃子,純屬是核彈轟靖國神廁,大材小用,要轟也是轟東京。
讓徐功去教授國子監的精英,乃至國子監先生還差不多。
這就等同於清華美院的老師們教…不是,呸呸呸,就等同於魯迅美術學院的教授去教一群幼兒園小朋友畫雞蛋一樣,太屈才了。
沒辦法,徐功就喜歡這個調調,三言兩語之間,那群連尿都憋不住的奶娃子,到他嘴裏全成璞玉了,等他耐心、慢慢、仔細雕琢的璞玉們。
齊燁陪著笑,迴想起那群念完了書就跑泥湯子裏打滾的土豆子們,死活無法和璞玉這詞聯係到一起去。
“那日後就有勞徐師了。”
齊燁是真的開心,百姓之子,值得真正的名士大儒去教授他們學問。
“此乃老夫夙願,老夫應謝世子才是。”
倆人客氣了一會,徐功開始嘮正事了。
“雖說還未執教,不過喻斌倒是對老夫細說了一番,老夫有一不情之請,還望殿下應允。”
“您開口就是。”
“老夫欲邀上一些好友,一同來這南莊書樓教書。”
“這…”
齊燁麵露猶豫之色,想拒絕,不知該如何開口。
徐功撫須一笑:“皆是做學問之人,提出名字,你必然知曉。”
“是嗎,誰啊。”
“昶州薑芳語、禹州書社詩詞大家龔信,湳縣蘭滄…”
嘰哩哇啦一連說了六七個名字,齊燁連連點頭:“久仰久仰,如雷貫耳。”
徐功樂不下去了,瞅著齊燁那浮誇的樣,不太確定的問道:“你…一個都沒聽聞過?”
齊燁幹笑一聲,倒是旁邊的段平與喻斌滿麵驚容。
“恩師,皆是大家,久負盛名的大家,徐師提及的這些大家,也是朝廷多年來想要征辟入朝的名士大儒,隻是這些人從未入朝,遊曆天下,或是偏安一隅教授學問,如閑雲野鶴一般。”
“是嗎?”
齊燁是真的一個都沒聽說過,主要是他也不關注文化圈的事。
古代的信息可不發達,能名震天下,可想而知都是什麽樣的大佬。
相比喻斌,段平更加了解齊燁,彎下腰低聲解釋了一下。
這些人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詩禮傳家,家族算不上是世家,主要都是做學問的,誌向根本不在朝堂上,也對權利沒任何興趣。
第二大類,當過官,但是當著當著或許是對朝堂失望,或許是覺得當官沒意思,告老還鄉了,迴老家教書育人去了。
這兩大類幾乎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教的都是百姓之子,或是寒門之子,自己出錢,弄個書社學堂什麽的,也不多教,讓百姓的孩子們認識點字就姓,還有很多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很多各地的鄉紳、世家,不想叫百姓的孩子們讀書,所以總是刁難這群人,又礙於這些名士大儒的名聲不敢真的如何,所以就暗中使壞,逼這些名士們和通緝犯似的流浪天涯,這待兩天那混兩天的。
“用不了這麽多先生吧。”
齊燁還是有些猶豫:“一共沒多少學子,要這麽多先生,還讓人家長途跋涉的過來,不好吧。”
“如今學子不多,日後不就多了。”
徐功微微一笑:“書樓這名兒,不好聽,叫書院才成,叫了書院,教上幾百個學子,老夫才心裏舒坦。”
齊燁倒吸了一口涼氣:“大爺您別鬧,招收幾百個學子,豈不是讓全天下知道我齊燁辦書院嗎,讓其他世家知道了肯定尋我麻煩。”
“為何要尋你麻煩。”
徐功笑意漸濃:“書院教了孩子,孩子日後在你這上工,伺候達官貴人,識文斷字知情識趣,有何不好。”
齊燁神情微變:“有些事您可能還不了解,這些孩子,讀書識字不是為了當賬房先生或者服侍人的。”
“廢話。”
老徐頭沒好氣的說道:“老夫教授的學子,將來皆是頂天立地忠君愛國的偉丈夫,自然不會去伺候京中那些滿身銅臭的浪蕩子。”
齊燁都懵了:“不是您剛剛自己說的嗎,他們讀書是為了以後在莊子裏上工。”
“不這麽說,如何叫人不猜忌你,攻訐你。”
“哦~~~醬嬸兒啊。”
齊燁恍然大悟,老頭的意思是對外就說“內部培養”,和後世那名字缺個德的資本家似的,建個學校,實際上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工廠培養牛馬。
來南莊的,都是闊佬,有錢的闊佬和權貴,那麽就可以說讓孩子多認幾個字,將來都要在南莊上工伺候人的,提升客戶體驗度。
“徐師說的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齊燁連連點頭:“對外說就是簡單認識幾個字,實際上在書樓寒窗苦讀十年將來科考。”
“寒窗苦讀十年,日後科考?”
老頭又皺起眉頭了,滿麵不爽:“為何。”
“啊?”齊燁懵了:“為了當官啊,培養真正的官員。”
“老夫是說,為何要寒窗苦讀十年?”
“不寒窗苦讀,怎麽科考。”
“苦讀自是要的,不過無需十年。”
“什麽意思。”
“即將科考時,耗上兩三個月便可。”徐功站起身,微微哼了一聲:“莫要浪費光陰。”
說完後,背著手的徐功走了,去讓喻斌帶著他挑個小院了,以後連京都不迴了。
齊燁一頭霧水,不明白徐功到底什麽意思。
段平適時提醒道:“前朝啟泰年間至今足有二十餘載,國朝科考考題,皆出自徐師之手。”
“哦~~~”
齊燁再次恍然大悟了,那可不是就用倆月嗎,讓老徐直接押題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