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文武雙全,朝堂上有,而且不少。
龍椅上的康老六就屬於是文武雙全,當年跟著他造反的一些武將,也有不少儒將。
再者說了,要是武將不認字的話,兵法都看不懂,當什麽武將。
不是說武將不讀書就幹不成武將,而是讀了書的武將才有更大的提升空間,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武將,有,不是沒有,隻是很少。
從武將裏挑識文斷字的,好挑。
從文臣裏挑會幹架的,不好挑。
武將騎馬射箭都是家常便飯,文臣可不是,好多文臣別說騎馬,馬不騎他就不錯了,至於射箭就更扯了,拉個弓都容易橫紋肌溶解。
事是這麽個事,但是文臣絕不允許武將擔任國子監先生的,哪怕隻是個兼職。
國子監,也不會同意五大三粗的武將們去“玷汙”國子監這片“聖土”。
事情,不知不覺間開始變味了。
一群武將跳出來了,各個毛遂自薦。
統管京衛之一的下柱國孫功蹦出來了:“陛下,末將便是文武雙全,最懂君子六藝啦。”
天子哭笑不得,孫功是從龍功臣之一,能打是能打,也讀書,隻是讀的有限,奏折什麽的都是讓下麵的文吏代寫的。
禮部員外郎走了出來,沒好氣的問道:“孫將軍知曉何為君子六藝?”
“知道,咋不知道。”
孫功哈哈一笑:“禮、樂、射、禦、書、數,見了敵人先施禮,然後奏樂擂鼓準備開戰,之後用弓箭射他,射不死就駕著馬車創他,創死之後寫上怎麽死的,最後數屍體。”
禮部員外郎:“…”
天子無聲的歎了口氣,揮了一下手,意思是滾犢子。
孫功樂嗬嗬的退迴去了,然後跟著下柱國將軍來上朝的翊麾校尉陳守義跳出來了。
“陛下,容末將毛遂自盡一番。”
禮部員郎中糾正道:“薦!”
“劍也會啊,這位大人怕是不知道,末將最善長劍,劍術頗有造紙。”
禮部員外郎吼道:“詣,念詣!”
陳守義連連點頭:“誒呦,原來這位大人也是懂行之人,不錯,就是意,刀練體,劍練意,刀是劈砍殺敵,劍則靈活多變,末將瓜瓜墜地時就開始練這劍意。”
禮部員外郎紅著眼眼睛:“呱,呱呱墜地,通估!”
“沒錯,末將瓜瓜墜地時就開始捅咕長劍了。”
禮部員員外郎徹底放棄了,掩麵迴到班中,再多說一個字都容易腦血栓直接原地栓死在大殿中。
翊麾校尉嘿嘿一笑,迴頭衝著一群兵部將領們擠眉弄眼,隨即又走出幾個將領。
天子叫道:“都給朕滾迴去!”
“嘩啦一聲”,一群嬉皮笑臉的武將們瞬間退了迴去。
都看出來了,這群家夥就是攪局的。
不說別人,就說第一次來上朝的陳守義,他品級低,可他爹卻是城南飛衛營主將,戰陣猛將,允文允武,陳守義從小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豈會連字都不認識,出身名門自幼飽讀詩書,四書五經比很多文臣讀的都溜,出來就是為了裹亂的。
兵部將領們有一個算一個,都知道文臣絕對不會同意純粹的武人去國子監教書,國子監也不可能同意,這事最後肯定還要落在文臣頭上,所以說,他們就是出來膈應人的,主要是膈應文臣。
再者說了,就算是要他們去,他們也不幹,一個武人跑去國子監教書,傳出去都讓人笑話,這不是自甘墮落嗎。
其實天子挺喜歡看到這種場麵的,看到武將們惡心文臣,武將在朝堂上本來就是少數群體,總是被文臣打壓,偶爾讓武將們惡心惡心文臣也挺好的,不過這事是季伯昌提出來的,天子必須認真對待。
老六的目光掃向文臣群體,淡淡的開了口。
“兵部諸將公務繁忙,怕是無暇入國子監教授技藝,各衙可有人選,薦之。”
一時之間,人們互相望去,不少人看向了太仆寺少卿陳尚錦。
陳尚錦低垂著頭,好像這一切與他無關似的,可內心裏卻是火熱一片,激動的小舌頭都直抖。
武將中會讀書寫字的,不少。
其實文臣中會騎馬射箭的,也不少。
就說京兆府府尹張瑞山,當年在老六造反期間也擔任過糧草押運的重職,也是上過戰陣的。
還有戶部尚書贇乘泰,奪京的時候帶著一群靴子裏插著短刀穿著儒袍自稱文人的謀士們,挨家挨戶的拜訪城中名士大儒,說服他們站在康止戈的陣營之中,效果卓越,京中所有名士大儒在他們的說服下全部支持老六。
就是之後有人發現士林之中少了至少三分之一的名士大儒,下落不明,亂墳崗倒是多出來幾十個沒人敢認領的屍體。
還有刑部尚書,最早也是謀士,讀書都讀傻了,天子登基後還想效仿孔子收點膀大腰圓的門徒遊學天下,最後被康老六強行留在京中擔任刑部尚書。
三省之中也有不少當年的從龍之臣,都是上過戰陣的,不過大多數文武雙全的文臣,要麽職位很高,公務繁忙,要麽身份特殊,真要是去國子監教書導致門生故吏遍天下的話,怕被猜忌。
一時之間,沒任何文臣出來毛遂自“盡”。
能出來的,不想出來。
想出來,沒那能耐出來。
眼看著朝堂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一名鴻臚寺的主事站了出來。
“微臣有一人選,太仆寺少卿陳尚錦陳大人可謂文武全才,泰安元年間擔邊軍銳營督備,屢立戰功,不如擇陳大人入國子監教授射、禦二藝。”
一語落畢,都看向了陳尚錦,不少文臣微微點頭表示讚同。
朝臣與朝臣有交情,衙署和衙署之間也是如此。
就比如鴻臚寺與太仆寺,兩個衙署之間有“業務往來”,太仆寺掌管馬政,也買馬,包括番商所販的大量關外馬匹,鴻臚寺呢,又正好掌管涉外的政務。
也比如工部和京兆府,兩個衙署雖然沒有業務往來,相互之間卻是惺惺相惜,畢竟都是朝堂上出了名的背鍋俠,京兆府在,噴京兆府,京兆府不在,噴工部。
“太仆寺少卿陳尚錦。”
龍椅上的天子微微頷首:“不錯,以文臣之身或戰陣軍功,朝廷棟梁之材。”
能看出來,天子真的很欣賞這種人,文武雙全,加分,敢上戰陣,加分,要是能在戰陣上立了軍功,那就是大大加分。
“微臣惶恐。”
陳尚錦快步走了出來,低頭施禮垂首:“保家衛國,乃我輩本分,寸功了了,又是多年舊事,微臣,怕難堪大任。”
天子哈哈大笑:“陳卿家無需自謙,季師以為如何?”
季伯昌走了出來,剛要開口,一聲極為突兀的聲音響徹在大殿之中。
“末將有異議。”
一聲吼,音量很高,十分失禮,來自兵部諸將之中。
“滿朝文武何人都可,唯獨這陳尚錦,萬萬不可!”
龍椅上的康老六就屬於是文武雙全,當年跟著他造反的一些武將,也有不少儒將。
再者說了,要是武將不認字的話,兵法都看不懂,當什麽武將。
不是說武將不讀書就幹不成武將,而是讀了書的武將才有更大的提升空間,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武將,有,不是沒有,隻是很少。
從武將裏挑識文斷字的,好挑。
從文臣裏挑會幹架的,不好挑。
武將騎馬射箭都是家常便飯,文臣可不是,好多文臣別說騎馬,馬不騎他就不錯了,至於射箭就更扯了,拉個弓都容易橫紋肌溶解。
事是這麽個事,但是文臣絕不允許武將擔任國子監先生的,哪怕隻是個兼職。
國子監,也不會同意五大三粗的武將們去“玷汙”國子監這片“聖土”。
事情,不知不覺間開始變味了。
一群武將跳出來了,各個毛遂自薦。
統管京衛之一的下柱國孫功蹦出來了:“陛下,末將便是文武雙全,最懂君子六藝啦。”
天子哭笑不得,孫功是從龍功臣之一,能打是能打,也讀書,隻是讀的有限,奏折什麽的都是讓下麵的文吏代寫的。
禮部員外郎走了出來,沒好氣的問道:“孫將軍知曉何為君子六藝?”
“知道,咋不知道。”
孫功哈哈一笑:“禮、樂、射、禦、書、數,見了敵人先施禮,然後奏樂擂鼓準備開戰,之後用弓箭射他,射不死就駕著馬車創他,創死之後寫上怎麽死的,最後數屍體。”
禮部員外郎:“…”
天子無聲的歎了口氣,揮了一下手,意思是滾犢子。
孫功樂嗬嗬的退迴去了,然後跟著下柱國將軍來上朝的翊麾校尉陳守義跳出來了。
“陛下,容末將毛遂自盡一番。”
禮部員郎中糾正道:“薦!”
“劍也會啊,這位大人怕是不知道,末將最善長劍,劍術頗有造紙。”
禮部員外郎吼道:“詣,念詣!”
陳守義連連點頭:“誒呦,原來這位大人也是懂行之人,不錯,就是意,刀練體,劍練意,刀是劈砍殺敵,劍則靈活多變,末將瓜瓜墜地時就開始練這劍意。”
禮部員外郎紅著眼眼睛:“呱,呱呱墜地,通估!”
“沒錯,末將瓜瓜墜地時就開始捅咕長劍了。”
禮部員員外郎徹底放棄了,掩麵迴到班中,再多說一個字都容易腦血栓直接原地栓死在大殿中。
翊麾校尉嘿嘿一笑,迴頭衝著一群兵部將領們擠眉弄眼,隨即又走出幾個將領。
天子叫道:“都給朕滾迴去!”
“嘩啦一聲”,一群嬉皮笑臉的武將們瞬間退了迴去。
都看出來了,這群家夥就是攪局的。
不說別人,就說第一次來上朝的陳守義,他品級低,可他爹卻是城南飛衛營主將,戰陣猛將,允文允武,陳守義從小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豈會連字都不認識,出身名門自幼飽讀詩書,四書五經比很多文臣讀的都溜,出來就是為了裹亂的。
兵部將領們有一個算一個,都知道文臣絕對不會同意純粹的武人去國子監教書,國子監也不可能同意,這事最後肯定還要落在文臣頭上,所以說,他們就是出來膈應人的,主要是膈應文臣。
再者說了,就算是要他們去,他們也不幹,一個武人跑去國子監教書,傳出去都讓人笑話,這不是自甘墮落嗎。
其實天子挺喜歡看到這種場麵的,看到武將們惡心文臣,武將在朝堂上本來就是少數群體,總是被文臣打壓,偶爾讓武將們惡心惡心文臣也挺好的,不過這事是季伯昌提出來的,天子必須認真對待。
老六的目光掃向文臣群體,淡淡的開了口。
“兵部諸將公務繁忙,怕是無暇入國子監教授技藝,各衙可有人選,薦之。”
一時之間,人們互相望去,不少人看向了太仆寺少卿陳尚錦。
陳尚錦低垂著頭,好像這一切與他無關似的,可內心裏卻是火熱一片,激動的小舌頭都直抖。
武將中會讀書寫字的,不少。
其實文臣中會騎馬射箭的,也不少。
就說京兆府府尹張瑞山,當年在老六造反期間也擔任過糧草押運的重職,也是上過戰陣的。
還有戶部尚書贇乘泰,奪京的時候帶著一群靴子裏插著短刀穿著儒袍自稱文人的謀士們,挨家挨戶的拜訪城中名士大儒,說服他們站在康止戈的陣營之中,效果卓越,京中所有名士大儒在他們的說服下全部支持老六。
就是之後有人發現士林之中少了至少三分之一的名士大儒,下落不明,亂墳崗倒是多出來幾十個沒人敢認領的屍體。
還有刑部尚書,最早也是謀士,讀書都讀傻了,天子登基後還想效仿孔子收點膀大腰圓的門徒遊學天下,最後被康老六強行留在京中擔任刑部尚書。
三省之中也有不少當年的從龍之臣,都是上過戰陣的,不過大多數文武雙全的文臣,要麽職位很高,公務繁忙,要麽身份特殊,真要是去國子監教書導致門生故吏遍天下的話,怕被猜忌。
一時之間,沒任何文臣出來毛遂自“盡”。
能出來的,不想出來。
想出來,沒那能耐出來。
眼看著朝堂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一名鴻臚寺的主事站了出來。
“微臣有一人選,太仆寺少卿陳尚錦陳大人可謂文武全才,泰安元年間擔邊軍銳營督備,屢立戰功,不如擇陳大人入國子監教授射、禦二藝。”
一語落畢,都看向了陳尚錦,不少文臣微微點頭表示讚同。
朝臣與朝臣有交情,衙署和衙署之間也是如此。
就比如鴻臚寺與太仆寺,兩個衙署之間有“業務往來”,太仆寺掌管馬政,也買馬,包括番商所販的大量關外馬匹,鴻臚寺呢,又正好掌管涉外的政務。
也比如工部和京兆府,兩個衙署雖然沒有業務往來,相互之間卻是惺惺相惜,畢竟都是朝堂上出了名的背鍋俠,京兆府在,噴京兆府,京兆府不在,噴工部。
“太仆寺少卿陳尚錦。”
龍椅上的天子微微頷首:“不錯,以文臣之身或戰陣軍功,朝廷棟梁之材。”
能看出來,天子真的很欣賞這種人,文武雙全,加分,敢上戰陣,加分,要是能在戰陣上立了軍功,那就是大大加分。
“微臣惶恐。”
陳尚錦快步走了出來,低頭施禮垂首:“保家衛國,乃我輩本分,寸功了了,又是多年舊事,微臣,怕難堪大任。”
天子哈哈大笑:“陳卿家無需自謙,季師以為如何?”
季伯昌走了出來,剛要開口,一聲極為突兀的聲音響徹在大殿之中。
“末將有異議。”
一聲吼,音量很高,十分失禮,來自兵部諸將之中。
“滿朝文武何人都可,唯獨這陳尚錦,萬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