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仆寺少卿,陳尚錦。
如今寺卿歐玉書已經請辭了,不出意外的話,少卿陳尚錦將會接任寺卿之位。
陳尚錦出自陳家,南地陳家,陳家名下有很多馬場。
四十有四,擔任寺卿,算得上是年輕有為,除了家族支持外,其履曆與經曆也是頗為豐富。
劉旺認識陳尚錦,隻不過後者不認識前者。
一個大頭兵,王府的護院,怎麽會與一個世家子少卿有交集?
交集之處,正是軍中。
在入京擔任寺卿之前,陳尚錦曾是西關軍器監少監、西關偏軍督備。
劉旺望著齊燁,緩緩開了口,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個微不足道的故事,當年的故事。
當年,劉旺剛剛入營。
當年,康止戈剛剛登基,新朝元年。
當年,齊懷武尚在南地追殺前朝餘孽。
當年,西關外,諸國聯軍結盟,已大舉進犯半年有餘。
當年,關內邊軍、府兵已是殺出關外,寸土必爭,寸土必守,戰線拉的足有六百餘裏之長。
打了半年,關內子弟戰死無數,西關外的諸國聯軍中亦有不少心中萌生退意。
劉旺剛剛入營一年不到,本是輔兵拉運輜重,前線死的太多太多人了,他又被編為邊軍守卒,站在城牆上不停的放箭、推滾石,用長槍捅穿一具具想要攀爬到城牆上的軀體。
入營時,踏上戰場時,劉旺很興奮。
身在戰場之上,漸漸的,劉旺變的恐懼。
隨著一場場戰鬥僥幸活了下來,劉旺變的麻木。
戰爭,使少年麵容蒼老。
戰爭,使文明滿目瘡痍。
戰爭,使人性消磨殆盡。
戰爭,也也使劉旺如同行屍走肉一般聽著軍令,等待著殺死敵人,或者被敵人殺死。
出關的步卒,很多,迴關的步卒,越來越少,劉旺再次被編入了其他大營,充當步卒,銳營槍卒。
劉旺已經記不得多少次出關了,記不得多少次殺人,記不得多少同袍倒在身邊,也記不得安安穩穩的睡上一覺是什麽感覺。
劉旺越來越沉默,唯一能使他開口的,隻有一名老卒,也叫劉旺。
是的,兩個劉旺,因為那時,劉旺不叫劉旺,隻是叫旺子,姓氏都是入營時被軍中典簿隨意填的,軍冊上寫的是王旺,王家村的王旺。
老劉旺是老卒,伍長,入營十一載,沒立過什麽大功勞,再熬兩個月,正好滿十二年。
為伍十二年,便可解甲歸田迴老家領幾畝薄田,這也是老劉旺最大的願望,入伍到現在從未變過的願望。
老劉旺對小劉旺很照顧,說二人名字都帶個旺字,命會旺,能活命。
活命,對軍伍來說就是最大的運氣。
兩個劉旺,一同上戰陣,一同為對方包紮著傷口。
漸漸地,整日嘻嘻哈哈的老劉旺,也慢慢沉默了。
誰都不知道,還要打多久。
直到有一天,來了旗衛關外的銳營,沉默、麻木的軍伍們,雙眼,漸漸有了光,緊接著便是歡唿聲。
銳營的軍伍們,不畏戰,隻是這仗打不值,大大的不值。
關外聯軍叩關,守國門拒外敵於關外,軍伍用命,天經地義,理所應當。
這一次守關,明明兵力夠了,足夠守關了,待在城牆上等著敵軍用人海戰術填過來就好,完全可以守得住。
可不知為何,關門一次又一次大開,一支又一支大營出關作戰,放棄了優勢,以己之短攻地之長,傷亡慘重、慘重、慘重,一次比一次還要慘重。
議和的消息傳來了,而且還是直接宣布的結果。
泰安元年,秋,七月十五,午時,止戰休和,關外康軍退迴關內,關外諸國聯軍退迴大漠。
小劉旺,永遠記得那一日。
那一日,是大劉旺從軍滿十二年的日子,正正好好,一日不多,一日不少。
原本袍澤們都沉浸在迴關的喜悅之中,可當旗衛離開後,一個穿著甲胄的人走到了大營中,令人擂了戰鼓,銳字營千餘名軍伍再次集結,站在大旗之下。
身穿甲胄之人正是陳尚錦,既是軍器監少監,也是督備校尉,因銳營主將、副將皆都戰死,陳尚錦暫時執掌銳營。
陳尚錦,又命人擂了鼓,衝殺二十裏之外的敵軍軍營。
督備說,午時休戰前,要將二十裏之外敵軍軍營衝散,擊潰他們,為戰死的五百多名袍澤複仇。
事實上,銳營戰死的軍伍,高達八百餘人,而非五百多人。
有人質疑陳尚錦所說的話,他們很是抗拒。
小劉旺也抗拒,卻被大劉旺套上了衣甲,隨著步卒走出了大營。
小劉旺大罵著,迴過頭,罵聲戛然而止,因他見到很多屍體,很多同袍被處決了,死前,他們爭辯著,抗拒著,然後被陳尚錦的親衛砍殺在了旗杆下,以畏戰為由,殷紅的鮮血迸濺到了旗幟上,隨風起舞,搖曳著。
快到敵軍的大營了,敵軍顯然沒有料到即將休和,康軍還會來衝營。
衝營前,小劉旺問大劉旺,還有多久到午時,後者說還有半個時辰,半個時辰後,他們就可以迴關了,他也可以迴家了。
小劉旺與其他同袍殺了進去,用長槍挑落了三個騎卒,又和一名很魁梧的敵賊扭打在了一起,滾在了血漿之中。
小劉旺有些記不起當時發生了什麽,好似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等站起身時才發現,敵賊死了,少了半個腦袋,旁邊是滿身血汙的大劉旺。
都在廝殺,廝殺到了忘記午時要休兵,直到鳴金之聲響起時,軍伍們才迴憶起這件事,恍如隔世。
當鳴金之聲響起時,那一刻,敵軍,同袍們,恍如隔世。
小劉旺與一名敵賊,咫尺之遙,斷掉的長槍,隻差半寸就捅進對方的心口。
敵賊顫抖的右手,抓著一支箭矢,拉成半月的短弓,緩緩收力。
對方笑了,笑的很詭異。
小劉旺卻明白了對方的笑容,笑容中所代表的含義。
這場長達半年的戰役,似乎並非是所有人都讚同。
午時,到了,終於到了,小劉旺迴過頭,傻笑著,大笑著,看見了大劉旺。
破空之聲傳來,大劉旺低下頭,一支箭矢穿過了胸口。
大劉旺,戰死了,死在了休戰的那一刻。
小劉旺沒有憤怒,隻有無盡的悲傷,與不甘。
悲傷的小劉旺,自此,成了劉旺。
迴到軍營,迴到關內,劉旺依舊沒有憤怒。
因為陳尚錦說了,他們是為了戰死的袍澤複仇。
可直到有一天,許久許久之後的某一天,劉旺,終究還是憤怒了。
那一戰,毫無意義,至少對戰死的八百六十一名銳營步卒來說,毫無意義。
下令進攻的陳尚錦,因“斬殺”了敵軍的一名敵軍萬夫長而升任軍器監監正,之後一路仕途坦蕩,最終成為了京中太仆寺少卿。
斬殺敵軍萬夫長的,是誰,劉旺不知道,他隻知道絕對不可能是陳尚錦,因為陳尚錦根本沒有隨軍參戰,也從來沒有過隨軍參戰,即便營地建在了關外,每當敵軍來時,他也會騎著馬帶著親衛不斷後撤。
陳尚錦為何說他斬殺了萬夫長,劉旺,同樣不知道,他隻知道前者在隻差不到兩個時辰休和之前叫銳營軍伍出戰,隻是因他要一份功勞,一副能夠仕途坦蕩的功勞罷了。
“既你變成了劉旺…”
開口的,並非齊燁,而是阿卓。
阿卓將劉旺拉了起來,露出大大的笑臉:“那麽,就由你來為兩位銳營劉旺複仇吧。”
劉旺,滿麵淚痕,嚎啕大哭著,撕心裂肺。
戰爭,並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淡化某些東西,這些東西,將會如同夢魘一般,伴隨一生,折磨一生。
如今寺卿歐玉書已經請辭了,不出意外的話,少卿陳尚錦將會接任寺卿之位。
陳尚錦出自陳家,南地陳家,陳家名下有很多馬場。
四十有四,擔任寺卿,算得上是年輕有為,除了家族支持外,其履曆與經曆也是頗為豐富。
劉旺認識陳尚錦,隻不過後者不認識前者。
一個大頭兵,王府的護院,怎麽會與一個世家子少卿有交集?
交集之處,正是軍中。
在入京擔任寺卿之前,陳尚錦曾是西關軍器監少監、西關偏軍督備。
劉旺望著齊燁,緩緩開了口,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個微不足道的故事,當年的故事。
當年,劉旺剛剛入營。
當年,康止戈剛剛登基,新朝元年。
當年,齊懷武尚在南地追殺前朝餘孽。
當年,西關外,諸國聯軍結盟,已大舉進犯半年有餘。
當年,關內邊軍、府兵已是殺出關外,寸土必爭,寸土必守,戰線拉的足有六百餘裏之長。
打了半年,關內子弟戰死無數,西關外的諸國聯軍中亦有不少心中萌生退意。
劉旺剛剛入營一年不到,本是輔兵拉運輜重,前線死的太多太多人了,他又被編為邊軍守卒,站在城牆上不停的放箭、推滾石,用長槍捅穿一具具想要攀爬到城牆上的軀體。
入營時,踏上戰場時,劉旺很興奮。
身在戰場之上,漸漸的,劉旺變的恐懼。
隨著一場場戰鬥僥幸活了下來,劉旺變的麻木。
戰爭,使少年麵容蒼老。
戰爭,使文明滿目瘡痍。
戰爭,使人性消磨殆盡。
戰爭,也也使劉旺如同行屍走肉一般聽著軍令,等待著殺死敵人,或者被敵人殺死。
出關的步卒,很多,迴關的步卒,越來越少,劉旺再次被編入了其他大營,充當步卒,銳營槍卒。
劉旺已經記不得多少次出關了,記不得多少次殺人,記不得多少同袍倒在身邊,也記不得安安穩穩的睡上一覺是什麽感覺。
劉旺越來越沉默,唯一能使他開口的,隻有一名老卒,也叫劉旺。
是的,兩個劉旺,因為那時,劉旺不叫劉旺,隻是叫旺子,姓氏都是入營時被軍中典簿隨意填的,軍冊上寫的是王旺,王家村的王旺。
老劉旺是老卒,伍長,入營十一載,沒立過什麽大功勞,再熬兩個月,正好滿十二年。
為伍十二年,便可解甲歸田迴老家領幾畝薄田,這也是老劉旺最大的願望,入伍到現在從未變過的願望。
老劉旺對小劉旺很照顧,說二人名字都帶個旺字,命會旺,能活命。
活命,對軍伍來說就是最大的運氣。
兩個劉旺,一同上戰陣,一同為對方包紮著傷口。
漸漸地,整日嘻嘻哈哈的老劉旺,也慢慢沉默了。
誰都不知道,還要打多久。
直到有一天,來了旗衛關外的銳營,沉默、麻木的軍伍們,雙眼,漸漸有了光,緊接著便是歡唿聲。
銳營的軍伍們,不畏戰,隻是這仗打不值,大大的不值。
關外聯軍叩關,守國門拒外敵於關外,軍伍用命,天經地義,理所應當。
這一次守關,明明兵力夠了,足夠守關了,待在城牆上等著敵軍用人海戰術填過來就好,完全可以守得住。
可不知為何,關門一次又一次大開,一支又一支大營出關作戰,放棄了優勢,以己之短攻地之長,傷亡慘重、慘重、慘重,一次比一次還要慘重。
議和的消息傳來了,而且還是直接宣布的結果。
泰安元年,秋,七月十五,午時,止戰休和,關外康軍退迴關內,關外諸國聯軍退迴大漠。
小劉旺,永遠記得那一日。
那一日,是大劉旺從軍滿十二年的日子,正正好好,一日不多,一日不少。
原本袍澤們都沉浸在迴關的喜悅之中,可當旗衛離開後,一個穿著甲胄的人走到了大營中,令人擂了戰鼓,銳字營千餘名軍伍再次集結,站在大旗之下。
身穿甲胄之人正是陳尚錦,既是軍器監少監,也是督備校尉,因銳營主將、副將皆都戰死,陳尚錦暫時執掌銳營。
陳尚錦,又命人擂了鼓,衝殺二十裏之外的敵軍軍營。
督備說,午時休戰前,要將二十裏之外敵軍軍營衝散,擊潰他們,為戰死的五百多名袍澤複仇。
事實上,銳營戰死的軍伍,高達八百餘人,而非五百多人。
有人質疑陳尚錦所說的話,他們很是抗拒。
小劉旺也抗拒,卻被大劉旺套上了衣甲,隨著步卒走出了大營。
小劉旺大罵著,迴過頭,罵聲戛然而止,因他見到很多屍體,很多同袍被處決了,死前,他們爭辯著,抗拒著,然後被陳尚錦的親衛砍殺在了旗杆下,以畏戰為由,殷紅的鮮血迸濺到了旗幟上,隨風起舞,搖曳著。
快到敵軍的大營了,敵軍顯然沒有料到即將休和,康軍還會來衝營。
衝營前,小劉旺問大劉旺,還有多久到午時,後者說還有半個時辰,半個時辰後,他們就可以迴關了,他也可以迴家了。
小劉旺與其他同袍殺了進去,用長槍挑落了三個騎卒,又和一名很魁梧的敵賊扭打在了一起,滾在了血漿之中。
小劉旺有些記不起當時發生了什麽,好似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等站起身時才發現,敵賊死了,少了半個腦袋,旁邊是滿身血汙的大劉旺。
都在廝殺,廝殺到了忘記午時要休兵,直到鳴金之聲響起時,軍伍們才迴憶起這件事,恍如隔世。
當鳴金之聲響起時,那一刻,敵軍,同袍們,恍如隔世。
小劉旺與一名敵賊,咫尺之遙,斷掉的長槍,隻差半寸就捅進對方的心口。
敵賊顫抖的右手,抓著一支箭矢,拉成半月的短弓,緩緩收力。
對方笑了,笑的很詭異。
小劉旺卻明白了對方的笑容,笑容中所代表的含義。
這場長達半年的戰役,似乎並非是所有人都讚同。
午時,到了,終於到了,小劉旺迴過頭,傻笑著,大笑著,看見了大劉旺。
破空之聲傳來,大劉旺低下頭,一支箭矢穿過了胸口。
大劉旺,戰死了,死在了休戰的那一刻。
小劉旺沒有憤怒,隻有無盡的悲傷,與不甘。
悲傷的小劉旺,自此,成了劉旺。
迴到軍營,迴到關內,劉旺依舊沒有憤怒。
因為陳尚錦說了,他們是為了戰死的袍澤複仇。
可直到有一天,許久許久之後的某一天,劉旺,終究還是憤怒了。
那一戰,毫無意義,至少對戰死的八百六十一名銳營步卒來說,毫無意義。
下令進攻的陳尚錦,因“斬殺”了敵軍的一名敵軍萬夫長而升任軍器監監正,之後一路仕途坦蕩,最終成為了京中太仆寺少卿。
斬殺敵軍萬夫長的,是誰,劉旺不知道,他隻知道絕對不可能是陳尚錦,因為陳尚錦根本沒有隨軍參戰,也從來沒有過隨軍參戰,即便營地建在了關外,每當敵軍來時,他也會騎著馬帶著親衛不斷後撤。
陳尚錦為何說他斬殺了萬夫長,劉旺,同樣不知道,他隻知道前者在隻差不到兩個時辰休和之前叫銳營軍伍出戰,隻是因他要一份功勞,一副能夠仕途坦蕩的功勞罷了。
“既你變成了劉旺…”
開口的,並非齊燁,而是阿卓。
阿卓將劉旺拉了起來,露出大大的笑臉:“那麽,就由你來為兩位銳營劉旺複仇吧。”
劉旺,滿麵淚痕,嚎啕大哭著,撕心裂肺。
戰爭,並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淡化某些東西,這些東西,將會如同夢魘一般,伴隨一生,折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