贇乘泰出城了,換的馬車,輕車簡從。
歲數大了,上下朝坐轎子也就罷了,要是路途遙遠,這位戶部尚書大人還是喜歡乘坐馬車,有些顛簸,不算太過勞累。
車廂中的贇乘泰總是苦笑著,說句老實話,他是真不願意和幽王府的任何人任何事打交道,因為齊懷武,更準確的說,是因為天子。
造反不是請客吃飯,需要錢,需要糧,需要一唿百應,更需要真正的“人才”,謀士,將帥。
當初康老六造反的時候,贇乘泰就屬於是“謀士”中的一員,對戰陣倒是不懂,善的是後勤與內政,算是老六核心心腹之一。
真正稱的上是老六心腹的,兩隻手都數的過來,如今大部分都在京中,有混三省的,有六部的,也有當個逍遙勳貴的。
這些屈指可數的天子心腹,相互之間關係都不錯,當初造反的時候關係不錯,如今各自為官,私人關係同樣還不錯,唯獨,唯獨唯獨齊懷武,隻有齊懷武,和大家基本沒什麽聯係。
不是齊懷武人緣不好,更不是大家不願意交好齊懷武,是因天子,因康老六!
再說迴天子有數的核心心腹們,除了造反期間死於沙場的幾個猛將外,天子奪的皇位後隻死了一個人,原本是應當兵部左侍郎的蘭叢風。
蘭從風前朝時擔任西地折衝府都尉,的確是一員猛將,戰陣上威名赫赫,誰知天子登基不到半年,宮中查出這家夥密謀造反,蘭叢風自縊而死,親族被流放到了南關。
外界都以為蘭叢風想要造反,隻是不理解,康老六就是造反起家的行業翹楚,蘭叢風得喝多了多少假酒想要造康老六的反?
贇乘泰等人知道實情,蘭叢風沒有想要造反,隻是他觸碰到了康老六的逆鱗了,那就是不斷嚐試接觸、討好幽王齊懷武。
贇乘泰等人早些年迴想起這件事時,甚至認為蘭叢風就是真的造反,康老六都未必會殺他。
畢竟老康頭極為重情重義,可惜,蘭叢風沒有造反,他犯了比造反更嚴重的“罪”,那就是明明都四十多歲,卻總是自稱他是五十多的齊懷武的“假子”,也就是義子,幹兒子。
至於其他內情,肯定也是有,包括某些野心等等,具體什麽內情,贇乘泰不知道,他隻知道蘭叢風的主要死因還是因為跪舔齊懷武。
馬車緩慢前行著,贇乘泰看向車窗外人來人往,苦笑一直未隱去,他是真的不想和齊燁有任何“私下接觸”,走的太近,容易被宮中猜忌,蘭叢風就是前車之鑒。
正想著如何既能不招惹齊燁又能迴宮複命時,剛出城的馬車停下了,贇乘泰掀開簾子,氣的夠嗆。
倆京兆府差役攔下的,說馬夫沒有馬牌,限十日內去皇莊那邊考取馬照,十日後再無照駕車,直接將馬車給“沒收”了。
馬夫大罵連連,瞎了狗眼吧,沒看到馬車上大大的“贇”字。
差役被噴了滿臉口水,陪著笑,讓開了。
滿京城達官貴人多的是,姓贇的就一家,他們豈會不認識,問題是認識也沒辦法,要是敢裝作見不到,再叫世子爺知道了,後果可不止是丟飯碗,還要罰俸祿,按年起步。
昨夜就有個差役“徇私枉法”,想著討好幾位勳貴之子,結果被王府的人抓了個現行,揍的那叫一個慘。
贇乘泰望了一眼慘兮兮的差役,搖了搖頭。
馬牌一事,他不知內情,不過從私人角度上來看,他覺得這是好事。
京中紈絝縱馬撞傷百姓之事,有所耳聞,如若辦了馬牌是能有效減少這種事情,即便出了事也可叫縱馬之人承責承罪。
隻是站在一個官員的角度,站在戶部尚書的角度上考慮這個問題,還真就是如朝堂上的言官所說,仨字,貽笑大方。
政、律、令,出自朝廷,出自各衙署,出自京兆府,卻很難出了京城,大康朝十二道,州府數十,大大小小的城鎮數百不止,莫說這些地方,便是連京中都不敢說將開朝至今所有的政令全部執行了。
如果隻是在京中奉行馬牌之事,簡單,無非就是張貼告示大家遵守罷了。
不過又不可隻在京中奉行馬牌之事,因其他各州府做不到,想要強行去做,那就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即便如此,地方官府也是陽奉陰違。
可想而知到了最後,朝廷花了無數錢,浪費了無數時間,馬牌一事最終會變成笑話,隻有京中遵守,其他各州府根本不當迴事,到了那時朝廷成什麽了,不是笑話又是什麽?
想到這,贇乘泰罵上了,齊燁考慮不了這麽長遠,難道京兆府府尹張瑞山也是鼠目寸光之輩,還是隻是為了看朝廷笑話?
實際上這事要說和贇乘泰無關吧,也不是,任何政令、律令的推廣都需要花錢,隻要和錢有關的,都和戶部沾點關係。
胡思亂想著,罵著,無奈著,馬車停下了,馬夫打開了車門。
“老爺,到皇莊了,應是此地。”
贇乘泰彎腰走下了馬車,放眼望去。
皇莊很大,靠近官道,百姓上工之地尚在百丈開外,馬車的位置在一塊大木牌旁邊,木牌上麵歪歪扭扭寫著幾個大字----康京禦馬技術培訓中心。
康京,贇乘泰認識,禦馬,他也認識,技術,他還認識,唯獨加上培訓中心這四個字後,他不認識了。
木牌後麵是一塊被柵欄圍起來的空地,占地巨大,幾處馬廄近乎相連,兩處工棚,中間則是空曠之處,不規則的豎著一些木板、草靶、碎石等物,最外圍還有好多火爐,叮叮當當的,也不知是在幹些什麽。
贇乘泰歎了口氣,死活想不明白齊燁為什麽這麽能折騰,還不如以前那般被人天天叫做活畜生,至少煩的是百姓而不是朝廷君臣。
“城書說齊燁在此處…”
贇乘泰眯著眼睛望了過去,倒是見到一些人,搜索著齊燁的身影。
城書是戶部左侍郎喻文州的“字”,寓意和學富五車差不多,不過城書是學富一座城,字起的很學霸。
要知道古人的“字”是有講究的,不是亂起的。
就比如趙雲,字是子龍,雲從龍,風從虎,出自《周易.乾》,理論上來講,如果趙雲不叫趙雲而是叫趙風的話,那麽他的字應該叫“子虎”。
還有嶽飛,字是“鵬舉”,寓意飛翔與上升。
取“字”常見分為三種,一種是同義或是近義。
除了趙雲、嶽飛,包括屈原也是如此,名平,字原,出自羋氏,《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
還有一種,算是名字的延伸。
比如諸葛亮,字孔明,是對名字的進一步解釋。
第三種,意義相反。
比如吳勇,字則是苟蘭,吳勇名,苟蘭字,人如其字。
齊燁也有字,天子當年起的,出自《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字則是“子煜”,為光華閃爍樂音繁盛之意。
或許這也是康老六對齊懷武之子的盼望,做與皓月爭輝之人,一生繁盛光彩。
值得一提的是,齊懷武當初也給齊燁起了個名,叫齊大寶,字為小寶,讓康老六以名相逼給駁迴了。
駁迴是對的,沒法叫出口。
比如趙雲,一出場氣勢十足,騎在白馬之上,敵軍問來將何人,趙雲大喝一聲,某乃趙雲趙子龍。
要是按照齊懷武起的名字,騎在馬上,氣勢十足,大喊一聲,我乃齊大寶齊小寶,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後麵藏個弟弟呢。
換人家老康頭起的就順耳多了,我乃齊燁齊字煜,聽起來也正常。
隻不過字這種稱唿都是極為親密之人叫的,老爹不在,王府下人們又沒這個資格,加上大字不識一籮筐,所以京中沒人叫齊燁的“字”,也就是齊燁齊子煜,久而久之,不少百姓都以為齊燁名為燁,字為活畜呢,齊燁齊活畜。
正當贇乘泰想要馬夫進去問問的時候,遠處傳來了怒罵聲。
贇乘泰循聲望去,再次歎了一口氣。
這一天他歎氣的次數,可能將這一輩子歎的氣都歎完了。
齊燁,正在教訓人,教訓一群人,一群京中的公子哥。
歲數大了,上下朝坐轎子也就罷了,要是路途遙遠,這位戶部尚書大人還是喜歡乘坐馬車,有些顛簸,不算太過勞累。
車廂中的贇乘泰總是苦笑著,說句老實話,他是真不願意和幽王府的任何人任何事打交道,因為齊懷武,更準確的說,是因為天子。
造反不是請客吃飯,需要錢,需要糧,需要一唿百應,更需要真正的“人才”,謀士,將帥。
當初康老六造反的時候,贇乘泰就屬於是“謀士”中的一員,對戰陣倒是不懂,善的是後勤與內政,算是老六核心心腹之一。
真正稱的上是老六心腹的,兩隻手都數的過來,如今大部分都在京中,有混三省的,有六部的,也有當個逍遙勳貴的。
這些屈指可數的天子心腹,相互之間關係都不錯,當初造反的時候關係不錯,如今各自為官,私人關係同樣還不錯,唯獨,唯獨唯獨齊懷武,隻有齊懷武,和大家基本沒什麽聯係。
不是齊懷武人緣不好,更不是大家不願意交好齊懷武,是因天子,因康老六!
再說迴天子有數的核心心腹們,除了造反期間死於沙場的幾個猛將外,天子奪的皇位後隻死了一個人,原本是應當兵部左侍郎的蘭叢風。
蘭從風前朝時擔任西地折衝府都尉,的確是一員猛將,戰陣上威名赫赫,誰知天子登基不到半年,宮中查出這家夥密謀造反,蘭叢風自縊而死,親族被流放到了南關。
外界都以為蘭叢風想要造反,隻是不理解,康老六就是造反起家的行業翹楚,蘭叢風得喝多了多少假酒想要造康老六的反?
贇乘泰等人知道實情,蘭叢風沒有想要造反,隻是他觸碰到了康老六的逆鱗了,那就是不斷嚐試接觸、討好幽王齊懷武。
贇乘泰等人早些年迴想起這件事時,甚至認為蘭叢風就是真的造反,康老六都未必會殺他。
畢竟老康頭極為重情重義,可惜,蘭叢風沒有造反,他犯了比造反更嚴重的“罪”,那就是明明都四十多歲,卻總是自稱他是五十多的齊懷武的“假子”,也就是義子,幹兒子。
至於其他內情,肯定也是有,包括某些野心等等,具體什麽內情,贇乘泰不知道,他隻知道蘭叢風的主要死因還是因為跪舔齊懷武。
馬車緩慢前行著,贇乘泰看向車窗外人來人往,苦笑一直未隱去,他是真的不想和齊燁有任何“私下接觸”,走的太近,容易被宮中猜忌,蘭叢風就是前車之鑒。
正想著如何既能不招惹齊燁又能迴宮複命時,剛出城的馬車停下了,贇乘泰掀開簾子,氣的夠嗆。
倆京兆府差役攔下的,說馬夫沒有馬牌,限十日內去皇莊那邊考取馬照,十日後再無照駕車,直接將馬車給“沒收”了。
馬夫大罵連連,瞎了狗眼吧,沒看到馬車上大大的“贇”字。
差役被噴了滿臉口水,陪著笑,讓開了。
滿京城達官貴人多的是,姓贇的就一家,他們豈會不認識,問題是認識也沒辦法,要是敢裝作見不到,再叫世子爺知道了,後果可不止是丟飯碗,還要罰俸祿,按年起步。
昨夜就有個差役“徇私枉法”,想著討好幾位勳貴之子,結果被王府的人抓了個現行,揍的那叫一個慘。
贇乘泰望了一眼慘兮兮的差役,搖了搖頭。
馬牌一事,他不知內情,不過從私人角度上來看,他覺得這是好事。
京中紈絝縱馬撞傷百姓之事,有所耳聞,如若辦了馬牌是能有效減少這種事情,即便出了事也可叫縱馬之人承責承罪。
隻是站在一個官員的角度,站在戶部尚書的角度上考慮這個問題,還真就是如朝堂上的言官所說,仨字,貽笑大方。
政、律、令,出自朝廷,出自各衙署,出自京兆府,卻很難出了京城,大康朝十二道,州府數十,大大小小的城鎮數百不止,莫說這些地方,便是連京中都不敢說將開朝至今所有的政令全部執行了。
如果隻是在京中奉行馬牌之事,簡單,無非就是張貼告示大家遵守罷了。
不過又不可隻在京中奉行馬牌之事,因其他各州府做不到,想要強行去做,那就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即便如此,地方官府也是陽奉陰違。
可想而知到了最後,朝廷花了無數錢,浪費了無數時間,馬牌一事最終會變成笑話,隻有京中遵守,其他各州府根本不當迴事,到了那時朝廷成什麽了,不是笑話又是什麽?
想到這,贇乘泰罵上了,齊燁考慮不了這麽長遠,難道京兆府府尹張瑞山也是鼠目寸光之輩,還是隻是為了看朝廷笑話?
實際上這事要說和贇乘泰無關吧,也不是,任何政令、律令的推廣都需要花錢,隻要和錢有關的,都和戶部沾點關係。
胡思亂想著,罵著,無奈著,馬車停下了,馬夫打開了車門。
“老爺,到皇莊了,應是此地。”
贇乘泰彎腰走下了馬車,放眼望去。
皇莊很大,靠近官道,百姓上工之地尚在百丈開外,馬車的位置在一塊大木牌旁邊,木牌上麵歪歪扭扭寫著幾個大字----康京禦馬技術培訓中心。
康京,贇乘泰認識,禦馬,他也認識,技術,他還認識,唯獨加上培訓中心這四個字後,他不認識了。
木牌後麵是一塊被柵欄圍起來的空地,占地巨大,幾處馬廄近乎相連,兩處工棚,中間則是空曠之處,不規則的豎著一些木板、草靶、碎石等物,最外圍還有好多火爐,叮叮當當的,也不知是在幹些什麽。
贇乘泰歎了口氣,死活想不明白齊燁為什麽這麽能折騰,還不如以前那般被人天天叫做活畜生,至少煩的是百姓而不是朝廷君臣。
“城書說齊燁在此處…”
贇乘泰眯著眼睛望了過去,倒是見到一些人,搜索著齊燁的身影。
城書是戶部左侍郎喻文州的“字”,寓意和學富五車差不多,不過城書是學富一座城,字起的很學霸。
要知道古人的“字”是有講究的,不是亂起的。
就比如趙雲,字是子龍,雲從龍,風從虎,出自《周易.乾》,理論上來講,如果趙雲不叫趙雲而是叫趙風的話,那麽他的字應該叫“子虎”。
還有嶽飛,字是“鵬舉”,寓意飛翔與上升。
取“字”常見分為三種,一種是同義或是近義。
除了趙雲、嶽飛,包括屈原也是如此,名平,字原,出自羋氏,《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
還有一種,算是名字的延伸。
比如諸葛亮,字孔明,是對名字的進一步解釋。
第三種,意義相反。
比如吳勇,字則是苟蘭,吳勇名,苟蘭字,人如其字。
齊燁也有字,天子當年起的,出自《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字則是“子煜”,為光華閃爍樂音繁盛之意。
或許這也是康老六對齊懷武之子的盼望,做與皓月爭輝之人,一生繁盛光彩。
值得一提的是,齊懷武當初也給齊燁起了個名,叫齊大寶,字為小寶,讓康老六以名相逼給駁迴了。
駁迴是對的,沒法叫出口。
比如趙雲,一出場氣勢十足,騎在白馬之上,敵軍問來將何人,趙雲大喝一聲,某乃趙雲趙子龍。
要是按照齊懷武起的名字,騎在馬上,氣勢十足,大喊一聲,我乃齊大寶齊小寶,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後麵藏個弟弟呢。
換人家老康頭起的就順耳多了,我乃齊燁齊字煜,聽起來也正常。
隻不過字這種稱唿都是極為親密之人叫的,老爹不在,王府下人們又沒這個資格,加上大字不識一籮筐,所以京中沒人叫齊燁的“字”,也就是齊燁齊子煜,久而久之,不少百姓都以為齊燁名為燁,字為活畜呢,齊燁齊活畜。
正當贇乘泰想要馬夫進去問問的時候,遠處傳來了怒罵聲。
贇乘泰循聲望去,再次歎了一口氣。
這一天他歎氣的次數,可能將這一輩子歎的氣都歎完了。
齊燁,正在教訓人,教訓一群人,一群京中的公子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