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通天之祀
成為一代劍仙後,換了權謀副本 作者:三七花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此事盧延年沒有任何看法,他害怕越王,更害怕唐王,商人本就是在夾縫中求生存,他能爬到現在的地位是天時地利人和,再去過問政事屬於找死。
他還有很多錢沒賺到,可不想現在就被斬首抄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模式,崔祁對此不做評價,而越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祀。
為了慶祝王後有孕,也是為了掩人耳目,越王請來了資曆最深的大司命,撥了一百金。
他心疼的不行,可麵上還是在強顏歡笑:“大司命,您覺得如何?”
蒼老的祭司閉著眼睛,這是他與神明溝通的方式,他把自己完全獻給神明,讓神明用自己的軀殼感受人間,但君王又是不可侵犯的,所以他隻好閉上眼睛。
“大王,至少三百金。”
大司命知道現任越王摳門,但沒想到他這樣吝嗇,一場大的祭祀要舉行幾十天,這期間所有人員的夥食都是一筆費用,一百金也就勉強夠貢品的錢,三百金都不一定夠用。
越王衣袖下的手攥的很緊,以大司命的品行倒是不會貪汙,但三百金啊,那是實打實的金子。
他所有的生意加一起一個月也賺不到這麽多,一場毫無用處的祭祀就花光了?
若不是在德高望重的大司命麵前,他隻怕要發瘋。
可該辦還是得辦,越王忍住錐心之痛,從私帑取了三百金:“孤就把此事交付給大司命了。”
他再不走怕是要吐血,大司命皺巴巴的臉浮現出笑意:“定不辱使命。”
就他個人而言,祭祀和侍奉神明是他的全部,但對於越國來說,神明的用處遠不如經商。
越王對祭司群體非常不滿,他們拿著百姓的供奉,卻什麽用都沒有。
上次和唐國開戰他也花了不少舉行祭祀,還是輸的特別慘,由此可見自己不行求神也沒用。
唐國已經數十年不曾祭祀了,但他們依舊百戰百勝,靠的不是神明的護佑,而是自身強大的實力。
現在衛國也開始變法了,齊國和梁國也都有苗頭,越王自然也焦急萬分。
貴族沒擺平,變法就隻能是鏡花水月,他現在隻能團結祭司,再圖以後。
一次得罪太多人是坐不穩王位的,越王有腦子,但他缺錢。
目前各國的經濟狀況都不算好,貴族和大戶會隱瞞人口和土地,導致國家收不上稅來,可治理國家卻到處要錢。
拿了金子的大司命睜開了雙眼,他雖然年老,可眼睛卻非常幹淨,是如同湖水的顏色,他苦笑道:“神明已經拋棄了越國。”
作為大司命,他能看到一部分的天機,而天下終究要由唐國來整合,越國隻是配角罷了。
至於越王如何做想和他無關,大司命不是大將軍,不能為越國帶來勝利,而唐軍的戰無不勝是建立在軍功爵和格院上的,他隻能祈禱。
在大司命的安排下,華美的祭台擺上了祭天五器和七個青銅鼎。
按照禮法,隻有天子才能用九鼎,諸侯是七鼎,雖然天子走了,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僭越,但這樣盛大的祭祀上還是嚴格遵循禮法的。
新鑄造的青銅禮器是金黃色的,季瑗看的也心頭隱痛,光是這幾個鼎就花了預算的一大半,之後最大的用處就是擺著。
越王更是捂住了眼睛,若不是他思路活躍,放下身段選擇了經商,隻怕根本拿不出這些銅來。
而且主要的銅產區大多被唐國控製了,他們雖不會漫天要價,但價格也不便宜。
而且鼎一旦鑄成就不能再熔煉,因為天子規定每次祭祀之後要把過程刻在青銅上流傳後世,這就是銘文。
青銅金色的光芒仿佛在嘲笑自己,這是越王目前唯一的想法,他就是吝嗇,可現在還不到和祭司神明翻臉的時候,他看不下去,迴去找侍妾們寬慰了。
季瑗的妻子也在祭舞的隊伍裏,她穿著紅色的紗衣,頭綰高髻,打扮的恍若神仙妃子,但季瑗欣賞不來。
這些衣裳和首飾都是國庫出的錢,他看到美麗的巫女已經失去了對美的欲望,隻剩下算賬的心思。
離也遠遠地看到了自家良人,他眉頭皺起,一直在寫寫畫畫,她一看就明白了,季瑗這是在心疼錢。
他把國庫看的比命還重要,而越王蘭也是一樣的心態,每一塊刀幣花出去都能讓他們心痛,更何況這次花了三百金。
但花錢還是有成效的,大司命戴上儺麵,身穿縞衣,佩戴著數不清的玉飾,幾個壯漢開始敲鼓,密集的鼓點響起,大司命開始誦讀祭詞。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君欣欣兮樂康…”
這樣盛大的祭祀隻能屬於東皇太一,大司命的歌聲空靈蒼涼,越王和季瑗卻隻能聽到金子砸到水裏的聲音。若不是場合不對,他們都要抱頭痛哭了。
巫女也行動起來,齊國的舞蹈是給人看的,而越國的舞蹈是獻給神明的。
她們身形纖細,動作輕盈,寬大的袍袖遮住了麵龐,神秘非常。
原本巫女是不允許成婚的,她們要將一生都獻給神明,但後來苟且之事太多,當時的大司命霸占了所有的巫女供自己享用,引來了越國人的震怒。
他們打死了不用心侍奉神明的大司命,越王得知後幹脆立下規矩,巫女也可自主婚嫁,而其他祭司一旦有了情意就要引退。
鼓點愈發密集,巫女也加快了速度,時而聚在一起,時而分開抽泣。
這對應了越國的民間傳說,相傳侍奉神明的少女愛上了高貴俊雅的神明,他不肯接受少女的情意,卻也被她的堅持和誠心所打動。
凡人少女登上雲端後,他告訴了她神明和凡人的天塹,然後神明離開了,再也沒迴來,少女等啊等,直到死亡都不曾再見神明。
後來的巫女都是那位少女的後輩,她們也會在七月七供奉巫女的先輩,她不需要多麽珍貴的貢品,隻要幾塊甜點就好。
越王早就受不了了,但這場祭祀他花了那麽多,不看完總覺得虧了,季瑗則開始奮筆疾書,描寫著宏大的場麵。
這件事唐王自然也知道了,她不相信越王會同時留下阮和孩子。
外戚一直是雙刃劍,而來自唐國的外戚更是刺向君王的一把匕首。
他們本身就是探子,且隻聽唐王的命令,所做的事也是為唐國考慮。
她笑笑:“越王這些日子一直都在王後那裏休息嗎?”
公子光搖搖頭:“在決定祭祀後他去找了師夫人。”
“崔先生一定能解開鄒先生的秘藥對嗎?再派人去,越王這時舉行祭祀有貓膩。”
唐王想到之前的盧延年進宮獻寶帶了一個小廝,據探子迴報此人麵容尋常,是掉進人群都找不到的模樣,和崔祁相去甚遠。
但崔祁能易容,保不準那個小廝就是他,而以他的能為,解開雙生不過舉手之勞,恐怕是越王心軟了。
其實阮最好死掉,她死對唐國好,對越國也好。
唐國不需要一個向著外人的公主,越國不需要一個來自唐國的王後。
唐王苦笑一聲:“看來你很喜歡越國,越王也不曾辜負。”
越王或許不愛王後,但他終究有一顆人心,而唐王已經不會被私情牽絆了。
當年唐昭王還年少,他也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無情的,那時候他對著小宮女甜言蜜意,沒見過世麵的少女很快淪陷了。
她全身心地愛上了這個俊美高貴的男子,即便知道以自己的出身低微,她也義無反顧地飛蛾撲火。
在生下阮後,她和唐昭王的苟且被王後發現,然後她死了。
他還有很多錢沒賺到,可不想現在就被斬首抄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模式,崔祁對此不做評價,而越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祀。
為了慶祝王後有孕,也是為了掩人耳目,越王請來了資曆最深的大司命,撥了一百金。
他心疼的不行,可麵上還是在強顏歡笑:“大司命,您覺得如何?”
蒼老的祭司閉著眼睛,這是他與神明溝通的方式,他把自己完全獻給神明,讓神明用自己的軀殼感受人間,但君王又是不可侵犯的,所以他隻好閉上眼睛。
“大王,至少三百金。”
大司命知道現任越王摳門,但沒想到他這樣吝嗇,一場大的祭祀要舉行幾十天,這期間所有人員的夥食都是一筆費用,一百金也就勉強夠貢品的錢,三百金都不一定夠用。
越王衣袖下的手攥的很緊,以大司命的品行倒是不會貪汙,但三百金啊,那是實打實的金子。
他所有的生意加一起一個月也賺不到這麽多,一場毫無用處的祭祀就花光了?
若不是在德高望重的大司命麵前,他隻怕要發瘋。
可該辦還是得辦,越王忍住錐心之痛,從私帑取了三百金:“孤就把此事交付給大司命了。”
他再不走怕是要吐血,大司命皺巴巴的臉浮現出笑意:“定不辱使命。”
就他個人而言,祭祀和侍奉神明是他的全部,但對於越國來說,神明的用處遠不如經商。
越王對祭司群體非常不滿,他們拿著百姓的供奉,卻什麽用都沒有。
上次和唐國開戰他也花了不少舉行祭祀,還是輸的特別慘,由此可見自己不行求神也沒用。
唐國已經數十年不曾祭祀了,但他們依舊百戰百勝,靠的不是神明的護佑,而是自身強大的實力。
現在衛國也開始變法了,齊國和梁國也都有苗頭,越王自然也焦急萬分。
貴族沒擺平,變法就隻能是鏡花水月,他現在隻能團結祭司,再圖以後。
一次得罪太多人是坐不穩王位的,越王有腦子,但他缺錢。
目前各國的經濟狀況都不算好,貴族和大戶會隱瞞人口和土地,導致國家收不上稅來,可治理國家卻到處要錢。
拿了金子的大司命睜開了雙眼,他雖然年老,可眼睛卻非常幹淨,是如同湖水的顏色,他苦笑道:“神明已經拋棄了越國。”
作為大司命,他能看到一部分的天機,而天下終究要由唐國來整合,越國隻是配角罷了。
至於越王如何做想和他無關,大司命不是大將軍,不能為越國帶來勝利,而唐軍的戰無不勝是建立在軍功爵和格院上的,他隻能祈禱。
在大司命的安排下,華美的祭台擺上了祭天五器和七個青銅鼎。
按照禮法,隻有天子才能用九鼎,諸侯是七鼎,雖然天子走了,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僭越,但這樣盛大的祭祀上還是嚴格遵循禮法的。
新鑄造的青銅禮器是金黃色的,季瑗看的也心頭隱痛,光是這幾個鼎就花了預算的一大半,之後最大的用處就是擺著。
越王更是捂住了眼睛,若不是他思路活躍,放下身段選擇了經商,隻怕根本拿不出這些銅來。
而且主要的銅產區大多被唐國控製了,他們雖不會漫天要價,但價格也不便宜。
而且鼎一旦鑄成就不能再熔煉,因為天子規定每次祭祀之後要把過程刻在青銅上流傳後世,這就是銘文。
青銅金色的光芒仿佛在嘲笑自己,這是越王目前唯一的想法,他就是吝嗇,可現在還不到和祭司神明翻臉的時候,他看不下去,迴去找侍妾們寬慰了。
季瑗的妻子也在祭舞的隊伍裏,她穿著紅色的紗衣,頭綰高髻,打扮的恍若神仙妃子,但季瑗欣賞不來。
這些衣裳和首飾都是國庫出的錢,他看到美麗的巫女已經失去了對美的欲望,隻剩下算賬的心思。
離也遠遠地看到了自家良人,他眉頭皺起,一直在寫寫畫畫,她一看就明白了,季瑗這是在心疼錢。
他把國庫看的比命還重要,而越王蘭也是一樣的心態,每一塊刀幣花出去都能讓他們心痛,更何況這次花了三百金。
但花錢還是有成效的,大司命戴上儺麵,身穿縞衣,佩戴著數不清的玉飾,幾個壯漢開始敲鼓,密集的鼓點響起,大司命開始誦讀祭詞。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君欣欣兮樂康…”
這樣盛大的祭祀隻能屬於東皇太一,大司命的歌聲空靈蒼涼,越王和季瑗卻隻能聽到金子砸到水裏的聲音。若不是場合不對,他們都要抱頭痛哭了。
巫女也行動起來,齊國的舞蹈是給人看的,而越國的舞蹈是獻給神明的。
她們身形纖細,動作輕盈,寬大的袍袖遮住了麵龐,神秘非常。
原本巫女是不允許成婚的,她們要將一生都獻給神明,但後來苟且之事太多,當時的大司命霸占了所有的巫女供自己享用,引來了越國人的震怒。
他們打死了不用心侍奉神明的大司命,越王得知後幹脆立下規矩,巫女也可自主婚嫁,而其他祭司一旦有了情意就要引退。
鼓點愈發密集,巫女也加快了速度,時而聚在一起,時而分開抽泣。
這對應了越國的民間傳說,相傳侍奉神明的少女愛上了高貴俊雅的神明,他不肯接受少女的情意,卻也被她的堅持和誠心所打動。
凡人少女登上雲端後,他告訴了她神明和凡人的天塹,然後神明離開了,再也沒迴來,少女等啊等,直到死亡都不曾再見神明。
後來的巫女都是那位少女的後輩,她們也會在七月七供奉巫女的先輩,她不需要多麽珍貴的貢品,隻要幾塊甜點就好。
越王早就受不了了,但這場祭祀他花了那麽多,不看完總覺得虧了,季瑗則開始奮筆疾書,描寫著宏大的場麵。
這件事唐王自然也知道了,她不相信越王會同時留下阮和孩子。
外戚一直是雙刃劍,而來自唐國的外戚更是刺向君王的一把匕首。
他們本身就是探子,且隻聽唐王的命令,所做的事也是為唐國考慮。
她笑笑:“越王這些日子一直都在王後那裏休息嗎?”
公子光搖搖頭:“在決定祭祀後他去找了師夫人。”
“崔先生一定能解開鄒先生的秘藥對嗎?再派人去,越王這時舉行祭祀有貓膩。”
唐王想到之前的盧延年進宮獻寶帶了一個小廝,據探子迴報此人麵容尋常,是掉進人群都找不到的模樣,和崔祁相去甚遠。
但崔祁能易容,保不準那個小廝就是他,而以他的能為,解開雙生不過舉手之勞,恐怕是越王心軟了。
其實阮最好死掉,她死對唐國好,對越國也好。
唐國不需要一個向著外人的公主,越國不需要一個來自唐國的王後。
唐王苦笑一聲:“看來你很喜歡越國,越王也不曾辜負。”
越王或許不愛王後,但他終究有一顆人心,而唐王已經不會被私情牽絆了。
當年唐昭王還年少,他也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無情的,那時候他對著小宮女甜言蜜意,沒見過世麵的少女很快淪陷了。
她全身心地愛上了這個俊美高貴的男子,即便知道以自己的出身低微,她也義無反顧地飛蛾撲火。
在生下阮後,她和唐昭王的苟且被王後發現,然後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