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當仁不讓
成為一代劍仙後,換了權謀副本 作者:三七花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以後你就跟在嬰身邊學習處理政務,朝會時也來聽吧。後宮那些人少見,多去看看格院。”
唐王做出了安排,趙嬰是變法大臣,將來不是很大概率,而是一定不得善終。
他來做新君的老師,或許死的時候會好受些,給個體麵的隱誅和能體現功績的諡號。
而熏是女子,尚未出嫁,依照規矩隻能住在後宮,可那裏的人唐王覺得都很蠢,不能讓他們影響自己的太子。
熏行了大禮:“唯!謹遵大王詔令。”
唐王又補充道:“對了,你從此以後必須以男人的方式生存,也不要相信男子的花言巧語。你的容貌隻是平常,他們奉承隻是因為你的權勢和地位。”
熏調笑道:“大王,見過您與相邦,臣不敢相信天下男子。”
趙嬰淺笑迴道:“公主言重了,臣可沒騙過小姑娘。”
唐王則肅穆道:“嬰,該改口了。”
趙嬰立刻對熏行了大禮,恭敬道:“臣趙嬰拜見太子。”
唐王喚來內侍,象征太子的玄色衣袍擺放在大紅漆盤中,等待它的主人。
“換上,從此你不再是熏,我聽說你改的名叫劍珣,那你以後便叫這個吧,不要辜負了唐劍鋒銳。”
熏重新拿迴了自己的名,她披上太子袍,整個人的氣勢就像一口即將出鞘的寶劍。
這一刻,陽光仿佛隻照在她身上,樸素的麵容泛著金色的光芒,她會是下一任唐王。
一場秘密的太子儀典過後,她換下衣袍,穿上文人慣用的素色寬袍,跟隨趙嬰去了格院。
“太子可知為何格院如此重要,可與新法並列?”
劍珣想了想,試探著迴道:“是因為唐國這些年的發展離不開格院。”
趙嬰停下腳步,正色說道:“這不是格院的全部。崔先生曾說,科技是第一發展力,而格院要做的就是發展科技。當發展到一定程度,整個唐國都會脫胎換骨。”
劍珣露出困惑的神情,趙嬰也不多解釋,隻是說:“我這樣說是感受不到的,去了格院你就明白了。”
格院依舊冒著黑煙,玻璃取得了成功,接下來就是大規模生產當做寶石賣出去湊軍費。各種不應出現在這個時代的工具和成果令劍珣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相邦,這就是格院的能力嗎?”
趙嬰神色驕傲:“不錯,別看格院髒亂,可若沒了它,第二天唐國人就要造反。”
劍珣終究是個孩子,再聰慧也不能想到沒見過的事情,她對格院的好奇達到了極點。
“相邦這是何意,為什麽要造反?”
趙嬰輕笑,拿起紙張和炭筆演示:“太子,你看,如果沒有新犁,耕作就需要牛和壯勞力。可有了它,婦人老人也能下地,青壯參軍便無後顧之憂,家庭也穩固了。”
他畫下兩種犁的對比圖,細細講解格院的發明給唐國帶來的改變。
最後,趙嬰說道:“若是一樣東西從未見過,再聰敏的人也無法憑空想象出來。我們使用的工具和技藝都是經過數代先人改進的,而格院要做的就是加速這個過程。”
劍珣還是有不解之處:“相邦,依您的說法,質變需要千百年,格院是如何迅速做到這一切的呢?”
趙嬰笑笑,知道他秘密的人不過唐王與崔祁,太子也該明白了。
“那是因為我能見到後世之物,而崔先生是後世之人。”“
他繼續解釋:“道家,陰陽家都有仙人傳說,龍丘嶽能一日千裏,而崔先生是真正的仙人。有人天生身負靈氣,他們是能夠接觸仙道的。其中極少數人才有得悟大道的資質,崔先生就是如此。”
“他們的壽數和能力都比凡人高出不知凡幾,逆轉時空自然也不在話下。王隻是世俗意義上的統治者,管不了仙人。”
劍珣卻道:“為何王無法統禦仙人?”
趙嬰抿唇輕笑,他的唇很薄,顏色則是淡淡的粉色,是慣會騙人的。
“因為要管理,就要有能製住他們的能力,或是擁有他們需要的東西,而現在不行。”
“民眾為何甘願赴死?因著軍功能換來田地和地位。臣子為何為國勞苦?因為能得到財富爵位和施展抱負的機會。”
“仙人呢,我們的東西他不需要,甚至還要他的幫助。一個沒有軟肋的人是無法使用的,他再有才華也不能用。”
“您可知為何王如此心急?因為他不剩多久了,他等不起了。所以,太子,你必須盡快掌握馭人之術。君王沒必要百藝精通,會用人就行了。”
劍珣點點頭:“我明白了。用人是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並且能夠保證隨時可以製住他。”
趙嬰露出讚許的神色:“不錯,也不要小看小人,他們才是能為你辦髒事的。”
“同時千麵司也要牢牢握在手中,沒有耳目,你會被蒙蔽。一個朝堂如果人人一心,那你也就坐不穩了,保留反對的人不僅能展現胸襟,而且也是留下一個派別,讓他們鬥,但不能影響大事。”
“君王最核心的權力就是軍隊任免和決策,你記著,不論如何都要抓緊這些。”
“而輿論也相當重要,你要學會控製利用百家士人。另外一個重要的點就是身體,你一旦露出頹勢,子嗣們哪裏還坐得住。他們身後也會聚集一批不得誌的人,時刻準備挑戰你的權力。”
“我明白了,大王放任公子爭鬥也是因為他們一旦心齊,自己也就會被推下去了。”
劍珣很有悟性,她不但繼承了唐王元的早慧,而且多了幾分明悟。
趙嬰撫掌道:“正是如此。崔先生曾說事物間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你要做的便是調整矛盾。”
“如果矛頭都對向王,那麽縱使他仙人之能也坐不住王位。你不需要表現的多麽聰慧,他們也會忠誠於你和唐國。”
“還有一點,不要讓你的子民知道的太多。崔先生那日說,他來自的地方,幾乎人人識字,可王已經消失很久了。”
“因為人都是自信的,他們一旦讀書,就會產生多餘的想法。為何嚷嚷懷才不遇的都是文人,是他們覺得君王不用自己是君王的損失。”
“所以啊,別讓他們知道太多,老老實實守著自己的土地爵位和家庭就夠了,再多你也當不上王了。”
劍珣不解道:“唐國人不識字念書,何人來為官呢?”
趙嬰笑道:“他國士子。新法並不是萬能的,一旦失去戰爭,新法就崩潰了,唐國也會土崩瓦解。”
“所以我們已經準備了另一套適合承平天下的法度,隻是兼並需要上百年,我們也不能保證後繼之君能否實行。”
“改革從來都是艱難的,得到的東西失去比起未曾擁有更為痛苦,所以變法者往往不得善終。等到大王薨逝,朝堂穩定,第一個死的人便是我。”
說起自己的終局,趙嬰依舊平靜,他看到了商鞅車裂,吳起萬箭穿心,而他能體麵地死去也算不錯。
劍珣肅然起敬,她恭敬道:“老師,我懂了。唐國目前需要的不是一個能征善戰或是才華橫溢的君王,而是一個不會改變,堅韌不拔的君主。我恰好是那個人。”
“不錯,若論武藝,公子楊第一,比試文采,公子嘉為魁。墨家技術則是公主淯,但他們都不夠堅定。唐國現在剛剛起步,穩定地執行新法才是第一等大事,不能人亡政息。”
劍珣還有許多問題,她問道:“那我該如何進行兼並戰爭呢?”
“蠶食,慢慢消化吞下的土地。治理一方也是有成本的,一旦反抗太過激烈,我們得不償失。甚至需要還迴去一部分,名聲也很重要。”
“如果唐國惡名昭彰,占領區的百姓拚死也要反抗,不然他們會變成軍功。懷柔是必須的,你得讓他們相信,加入唐國會比之前更好。”
劍珣若有所思,她之前不過一個養在深宮的婦人,陡然接觸政治,表現已經超出了趙嬰的預料,看來他們選對了。
政治是需要天賦的,唐王和他就是此中高手,他們幾歲時麵對的比起太子兇險許多,可照樣闖了過來,坐到了現在的位置。
“老師,那麽唐國會失敗嗎?新法需要戰爭和勝利來維持,一旦失敗會怎樣?”
趙嬰高興地迴道:“能想到這一點的不多。唐國的確不可能永遠勝利,益陽我們中了衛王璧的計策,可還是要宣布大獲全勝的消息。一時勝負不算什麽,重要的是取得了想要的。”
“記住,隻有弱勢一方才需要出奇謀,優勢者做的不過是用自己強大的實力碾壓他。絕對優勢者不要想著思考和計謀,而是用絕對的實力碾死敵人。”
“你必須永遠冷靜,誰來挑釁不要管他,也不要過於相信某人。”
劍珣笑道:“君王自稱孤寡,正是來源於此。”
她是天生的君王材料,瞬間接受了日後所要麵對的孤獨與寂寥。
唐王做出了安排,趙嬰是變法大臣,將來不是很大概率,而是一定不得善終。
他來做新君的老師,或許死的時候會好受些,給個體麵的隱誅和能體現功績的諡號。
而熏是女子,尚未出嫁,依照規矩隻能住在後宮,可那裏的人唐王覺得都很蠢,不能讓他們影響自己的太子。
熏行了大禮:“唯!謹遵大王詔令。”
唐王又補充道:“對了,你從此以後必須以男人的方式生存,也不要相信男子的花言巧語。你的容貌隻是平常,他們奉承隻是因為你的權勢和地位。”
熏調笑道:“大王,見過您與相邦,臣不敢相信天下男子。”
趙嬰淺笑迴道:“公主言重了,臣可沒騙過小姑娘。”
唐王則肅穆道:“嬰,該改口了。”
趙嬰立刻對熏行了大禮,恭敬道:“臣趙嬰拜見太子。”
唐王喚來內侍,象征太子的玄色衣袍擺放在大紅漆盤中,等待它的主人。
“換上,從此你不再是熏,我聽說你改的名叫劍珣,那你以後便叫這個吧,不要辜負了唐劍鋒銳。”
熏重新拿迴了自己的名,她披上太子袍,整個人的氣勢就像一口即將出鞘的寶劍。
這一刻,陽光仿佛隻照在她身上,樸素的麵容泛著金色的光芒,她會是下一任唐王。
一場秘密的太子儀典過後,她換下衣袍,穿上文人慣用的素色寬袍,跟隨趙嬰去了格院。
“太子可知為何格院如此重要,可與新法並列?”
劍珣想了想,試探著迴道:“是因為唐國這些年的發展離不開格院。”
趙嬰停下腳步,正色說道:“這不是格院的全部。崔先生曾說,科技是第一發展力,而格院要做的就是發展科技。當發展到一定程度,整個唐國都會脫胎換骨。”
劍珣露出困惑的神情,趙嬰也不多解釋,隻是說:“我這樣說是感受不到的,去了格院你就明白了。”
格院依舊冒著黑煙,玻璃取得了成功,接下來就是大規模生產當做寶石賣出去湊軍費。各種不應出現在這個時代的工具和成果令劍珣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相邦,這就是格院的能力嗎?”
趙嬰神色驕傲:“不錯,別看格院髒亂,可若沒了它,第二天唐國人就要造反。”
劍珣終究是個孩子,再聰慧也不能想到沒見過的事情,她對格院的好奇達到了極點。
“相邦這是何意,為什麽要造反?”
趙嬰輕笑,拿起紙張和炭筆演示:“太子,你看,如果沒有新犁,耕作就需要牛和壯勞力。可有了它,婦人老人也能下地,青壯參軍便無後顧之憂,家庭也穩固了。”
他畫下兩種犁的對比圖,細細講解格院的發明給唐國帶來的改變。
最後,趙嬰說道:“若是一樣東西從未見過,再聰敏的人也無法憑空想象出來。我們使用的工具和技藝都是經過數代先人改進的,而格院要做的就是加速這個過程。”
劍珣還是有不解之處:“相邦,依您的說法,質變需要千百年,格院是如何迅速做到這一切的呢?”
趙嬰笑笑,知道他秘密的人不過唐王與崔祁,太子也該明白了。
“那是因為我能見到後世之物,而崔先生是後世之人。”“
他繼續解釋:“道家,陰陽家都有仙人傳說,龍丘嶽能一日千裏,而崔先生是真正的仙人。有人天生身負靈氣,他們是能夠接觸仙道的。其中極少數人才有得悟大道的資質,崔先生就是如此。”
“他們的壽數和能力都比凡人高出不知凡幾,逆轉時空自然也不在話下。王隻是世俗意義上的統治者,管不了仙人。”
劍珣卻道:“為何王無法統禦仙人?”
趙嬰抿唇輕笑,他的唇很薄,顏色則是淡淡的粉色,是慣會騙人的。
“因為要管理,就要有能製住他們的能力,或是擁有他們需要的東西,而現在不行。”
“民眾為何甘願赴死?因著軍功能換來田地和地位。臣子為何為國勞苦?因為能得到財富爵位和施展抱負的機會。”
“仙人呢,我們的東西他不需要,甚至還要他的幫助。一個沒有軟肋的人是無法使用的,他再有才華也不能用。”
“您可知為何王如此心急?因為他不剩多久了,他等不起了。所以,太子,你必須盡快掌握馭人之術。君王沒必要百藝精通,會用人就行了。”
劍珣點點頭:“我明白了。用人是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並且能夠保證隨時可以製住他。”
趙嬰露出讚許的神色:“不錯,也不要小看小人,他們才是能為你辦髒事的。”
“同時千麵司也要牢牢握在手中,沒有耳目,你會被蒙蔽。一個朝堂如果人人一心,那你也就坐不穩了,保留反對的人不僅能展現胸襟,而且也是留下一個派別,讓他們鬥,但不能影響大事。”
“君王最核心的權力就是軍隊任免和決策,你記著,不論如何都要抓緊這些。”
“而輿論也相當重要,你要學會控製利用百家士人。另外一個重要的點就是身體,你一旦露出頹勢,子嗣們哪裏還坐得住。他們身後也會聚集一批不得誌的人,時刻準備挑戰你的權力。”
“我明白了,大王放任公子爭鬥也是因為他們一旦心齊,自己也就會被推下去了。”
劍珣很有悟性,她不但繼承了唐王元的早慧,而且多了幾分明悟。
趙嬰撫掌道:“正是如此。崔先生曾說事物間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你要做的便是調整矛盾。”
“如果矛頭都對向王,那麽縱使他仙人之能也坐不住王位。你不需要表現的多麽聰慧,他們也會忠誠於你和唐國。”
“還有一點,不要讓你的子民知道的太多。崔先生那日說,他來自的地方,幾乎人人識字,可王已經消失很久了。”
“因為人都是自信的,他們一旦讀書,就會產生多餘的想法。為何嚷嚷懷才不遇的都是文人,是他們覺得君王不用自己是君王的損失。”
“所以啊,別讓他們知道太多,老老實實守著自己的土地爵位和家庭就夠了,再多你也當不上王了。”
劍珣不解道:“唐國人不識字念書,何人來為官呢?”
趙嬰笑道:“他國士子。新法並不是萬能的,一旦失去戰爭,新法就崩潰了,唐國也會土崩瓦解。”
“所以我們已經準備了另一套適合承平天下的法度,隻是兼並需要上百年,我們也不能保證後繼之君能否實行。”
“改革從來都是艱難的,得到的東西失去比起未曾擁有更為痛苦,所以變法者往往不得善終。等到大王薨逝,朝堂穩定,第一個死的人便是我。”
說起自己的終局,趙嬰依舊平靜,他看到了商鞅車裂,吳起萬箭穿心,而他能體麵地死去也算不錯。
劍珣肅然起敬,她恭敬道:“老師,我懂了。唐國目前需要的不是一個能征善戰或是才華橫溢的君王,而是一個不會改變,堅韌不拔的君主。我恰好是那個人。”
“不錯,若論武藝,公子楊第一,比試文采,公子嘉為魁。墨家技術則是公主淯,但他們都不夠堅定。唐國現在剛剛起步,穩定地執行新法才是第一等大事,不能人亡政息。”
劍珣還有許多問題,她問道:“那我該如何進行兼並戰爭呢?”
“蠶食,慢慢消化吞下的土地。治理一方也是有成本的,一旦反抗太過激烈,我們得不償失。甚至需要還迴去一部分,名聲也很重要。”
“如果唐國惡名昭彰,占領區的百姓拚死也要反抗,不然他們會變成軍功。懷柔是必須的,你得讓他們相信,加入唐國會比之前更好。”
劍珣若有所思,她之前不過一個養在深宮的婦人,陡然接觸政治,表現已經超出了趙嬰的預料,看來他們選對了。
政治是需要天賦的,唐王和他就是此中高手,他們幾歲時麵對的比起太子兇險許多,可照樣闖了過來,坐到了現在的位置。
“老師,那麽唐國會失敗嗎?新法需要戰爭和勝利來維持,一旦失敗會怎樣?”
趙嬰高興地迴道:“能想到這一點的不多。唐國的確不可能永遠勝利,益陽我們中了衛王璧的計策,可還是要宣布大獲全勝的消息。一時勝負不算什麽,重要的是取得了想要的。”
“記住,隻有弱勢一方才需要出奇謀,優勢者做的不過是用自己強大的實力碾壓他。絕對優勢者不要想著思考和計謀,而是用絕對的實力碾死敵人。”
“你必須永遠冷靜,誰來挑釁不要管他,也不要過於相信某人。”
劍珣笑道:“君王自稱孤寡,正是來源於此。”
她是天生的君王材料,瞬間接受了日後所要麵對的孤獨與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