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這一屆的皇帝…太難帶了!!!
朕都紫金山封禪了,係統才來 作者:圓圓滾滾土豆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爺爺,就康熙朝了,孫兒請命出戰。”
什麽玩意兒,也敢吹自己是康熙盛世,這樣不顯得我爹的永樂盛世很掉價麽。
建武皇帝朱高煦滿臉不忿。
一旁的朱由檢心裏吐槽了,如果讓建武皇帝朱高煦知道,建奴後世有個自稱十全老人的,恐怕建武皇帝朱高煦得氣的穿梭時空來到他身邊了。
說起建奴的乾隆皇帝,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件事。
這位自稱十全老人的皇帝,他一生寫下四萬三千多首詩。
要知道《全唐詩》中共收錄了兩千多位詩人才收錄了四萬八千多首詩歌。
而建奴的乾隆皇帝一生等於寫出了一部《全唐詩》。
雖然沒有一首被錄入後世中小學的教材中,但是架不住他質量不行,數量來湊啊。
不管他作詩的水平如何,曆史記載中,乾隆皇帝八十八歲的人生中,一共作詩四萬三千六百三十首。
平均算下來,這位十全老人他一生每天至少作兩首詩詞,隻是他的詩詞水準太低,所以流傳下來的不多。
就問你承不承認吧,沒有他的襯托,怎麽顯得其餘詩人的出眾呢。
咳咳,言歸正傳。
“好,那康熙朝便由建武皇帝朱高煦和奮武皇帝朱高燧二人負責,朕撥給你一百萬兵馬。”
“孫兒領命x2。”
建武皇帝朱高煦和奮武皇帝朱高燧抱拳道。
“太祖爺,那順治朝便由孫兒去吧。”
正德皇帝朱厚照主動請纓。
“朕撥給你五十萬兵馬,負責順治朝。”
“孫兒領命。”
“太祖爺,還有我,我。”
正統皇帝朱祁鎮興奮的舉起了右手。
聽到正統皇帝朱祁鎮的話後,剛剛還有些激動的朱家老少全都詫異的看了過來。
“大侄孫,你這是瓦剌沒去成,想去建奴那留學了?”
建武皇帝朱高煦哈哈大笑道。
“閉嘴。”
朱元璋滿頭黑線,眼神不悅的看了一眼建武皇帝朱高煦。
嚇得對方腦袋縮了一下,不敢說話。
“雍正朝便由老四為主帥,英國公張輔為副帥,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為先鋒。”
“啊?我?”
建文朝朱棣和永樂朝朱棣張大了嘴巴,用手指向了自己。
“你去雍正朝。”
朱元璋指著建文朝朱棣說道,眼神有些莫名,看的兩名朱棣背後一寒。
“是,爹。”
建文朝朱棣連忙低頭應道。
“聽說這建奴的雍正皇帝,兄弟幾人中也是排老四,太子早死,最後雍正上位登基為帝。”
朱元璋每說一句,兩名朱棣的額頭上便多一點冷汗。
“老四啊,你創出了一個內閣製服,人家雍正借鑒你的內閣創立了一個軍機處,想必你們二人應該能聊的來吧。”
朱元璋說到這裏的時候笑了出來。
“爹,沒有的事兒,兒子跟建奴怎麽可能聊得來,這次兒子過去就弄死那個什麽雍正,竟然敢剽竊兒子的東西。”
建文朝朱棣連忙否認。
即使建奴的祖先確實是被朱棣收留的,這才給後世女真起兵反抗大明創造了先天條件。
但是這事兒朱棣不能認啊。
認了不死也得脫層皮。
想到這裏,建文朝和永樂朝朱棣後槽牙晚的梆梆作響,兩人對視了一眼後,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弄死,一定得弄死他。”
“他娘的,真是晦氣,製度上剽竊朕的內閣也就算了,排行也學朕,忍不了,真的忍不了一點。”
“最後的乾隆朝,便由其他人一同前往,朕給你們兩百萬兵馬,隻許勝,不許敗。”
“請太祖爺放心。”
兩百萬兵馬,打一個乾隆朝,這不是有手就行?
其他皇帝們心中想道。
至於剩餘的軍隊則留下保護朱元璋了。
朱由檢的部隊同樣沒有派出去,他打算去一趟順治朝。
“行了,準備出發吧。”
朱元璋將任務分配完後,大手一揮,一道巨大的時空門出現在眾人麵前。
朱元璋背著手,帶頭走了進去,其餘的朱家老少跟在後麵緩緩踏了進去。
康熙十二年,冬季,關外,距離奉天府外一百五十多裏外一處荒無人煙的地方。
一道時空門緩緩出現在空中,然後越來越大。
沒多久,建武皇帝朱高煦和奮武皇帝朱高燧帶著大軍從門內走了出來。
“啊秋。”
剛剛從門內走出的建武皇帝朱高煦和奮武皇帝朱高燧,被關外的這股冷風吹過,冷不丁的打了個噴嚏。
“他娘的,這兒怎麽是冬天,朕這是在哪兒啊?”
“朕也不知道啊。”
一旁的奮武皇帝朱高燧也是一臉懵逼。
門那頭還是夏天呢,門這邊突然就成冬天了。
還好帶足了備用物資。
接著兩人便令全軍就地安營紮寨,然後換上禦寒的衣物,並派出數隊斥候出去探查一下,此地位於何處。
半個時辰後,大明軍營帥帳內。
斥候迴來稟報消息了。
“你說這是哪兒???”
“奉天府???”
“老三,奉天府是哪兒?”
“咱們大明有這城麽?”
建武皇帝朱高煦滿臉疑惑道。
也難怪他不知道奉天府,因為大明的奉天府在湖南武岡。
武岡本是一座小城,是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將湖南武岡州作為都城,因此改名為奉天府。
“陛下,奉天府是建奴設置的。”
“奴酋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後,沈陽成為建奴的發跡之地,後改為盛京,建奴遷都北京後,設盛京府為奉天府,在咱們大營西北一百五十裏處。”
斥候解釋道。
“你說這是哪兒?”
“這是沈陽城外???”
建武皇帝朱高煦和奮武皇帝朱高燧兩人麵麵相覷。
“什麽情況這是?”
“咋給咱倆傳送到建奴老家來了?”
“朕也不知道啊,上次來這兒的時候還是老二你帶的路啊。”
“屁話,你眼睛長屁股下麵了,朕說的是,既然上次咱倆來過一趟,咋個今天過來,你沒認出來這是哪兒?”
建武皇帝朱高煦嫌棄的看了一眼自家傻孢子弟弟。
“這事兒能怪朕麽?”
“就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冷風吹的臉都疼,四處都是荒無人煙,誰知道這是沈陽外麵啊?”
“你不也一樣沒認出來麽?”
“老三,朕可是老二,你說話尊重點。”
“你他娘的要不是朕二哥,朕早揍你了。”
“朕的娘也是你的娘,少他娘的跟朕廢話。”
“閉嘴。”
“你先閉嘴。”
……
帥帳內跪著匯報消息的斥候,看著上麵的兩個皇帝由動嘴開始變成了動手,無奈的翻了一下白眼。
這一屆的皇帝,太難帶了!!!
什麽玩意兒,也敢吹自己是康熙盛世,這樣不顯得我爹的永樂盛世很掉價麽。
建武皇帝朱高煦滿臉不忿。
一旁的朱由檢心裏吐槽了,如果讓建武皇帝朱高煦知道,建奴後世有個自稱十全老人的,恐怕建武皇帝朱高煦得氣的穿梭時空來到他身邊了。
說起建奴的乾隆皇帝,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件事。
這位自稱十全老人的皇帝,他一生寫下四萬三千多首詩。
要知道《全唐詩》中共收錄了兩千多位詩人才收錄了四萬八千多首詩歌。
而建奴的乾隆皇帝一生等於寫出了一部《全唐詩》。
雖然沒有一首被錄入後世中小學的教材中,但是架不住他質量不行,數量來湊啊。
不管他作詩的水平如何,曆史記載中,乾隆皇帝八十八歲的人生中,一共作詩四萬三千六百三十首。
平均算下來,這位十全老人他一生每天至少作兩首詩詞,隻是他的詩詞水準太低,所以流傳下來的不多。
就問你承不承認吧,沒有他的襯托,怎麽顯得其餘詩人的出眾呢。
咳咳,言歸正傳。
“好,那康熙朝便由建武皇帝朱高煦和奮武皇帝朱高燧二人負責,朕撥給你一百萬兵馬。”
“孫兒領命x2。”
建武皇帝朱高煦和奮武皇帝朱高燧抱拳道。
“太祖爺,那順治朝便由孫兒去吧。”
正德皇帝朱厚照主動請纓。
“朕撥給你五十萬兵馬,負責順治朝。”
“孫兒領命。”
“太祖爺,還有我,我。”
正統皇帝朱祁鎮興奮的舉起了右手。
聽到正統皇帝朱祁鎮的話後,剛剛還有些激動的朱家老少全都詫異的看了過來。
“大侄孫,你這是瓦剌沒去成,想去建奴那留學了?”
建武皇帝朱高煦哈哈大笑道。
“閉嘴。”
朱元璋滿頭黑線,眼神不悅的看了一眼建武皇帝朱高煦。
嚇得對方腦袋縮了一下,不敢說話。
“雍正朝便由老四為主帥,英國公張輔為副帥,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為先鋒。”
“啊?我?”
建文朝朱棣和永樂朝朱棣張大了嘴巴,用手指向了自己。
“你去雍正朝。”
朱元璋指著建文朝朱棣說道,眼神有些莫名,看的兩名朱棣背後一寒。
“是,爹。”
建文朝朱棣連忙低頭應道。
“聽說這建奴的雍正皇帝,兄弟幾人中也是排老四,太子早死,最後雍正上位登基為帝。”
朱元璋每說一句,兩名朱棣的額頭上便多一點冷汗。
“老四啊,你創出了一個內閣製服,人家雍正借鑒你的內閣創立了一個軍機處,想必你們二人應該能聊的來吧。”
朱元璋說到這裏的時候笑了出來。
“爹,沒有的事兒,兒子跟建奴怎麽可能聊得來,這次兒子過去就弄死那個什麽雍正,竟然敢剽竊兒子的東西。”
建文朝朱棣連忙否認。
即使建奴的祖先確實是被朱棣收留的,這才給後世女真起兵反抗大明創造了先天條件。
但是這事兒朱棣不能認啊。
認了不死也得脫層皮。
想到這裏,建文朝和永樂朝朱棣後槽牙晚的梆梆作響,兩人對視了一眼後,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弄死,一定得弄死他。”
“他娘的,真是晦氣,製度上剽竊朕的內閣也就算了,排行也學朕,忍不了,真的忍不了一點。”
“最後的乾隆朝,便由其他人一同前往,朕給你們兩百萬兵馬,隻許勝,不許敗。”
“請太祖爺放心。”
兩百萬兵馬,打一個乾隆朝,這不是有手就行?
其他皇帝們心中想道。
至於剩餘的軍隊則留下保護朱元璋了。
朱由檢的部隊同樣沒有派出去,他打算去一趟順治朝。
“行了,準備出發吧。”
朱元璋將任務分配完後,大手一揮,一道巨大的時空門出現在眾人麵前。
朱元璋背著手,帶頭走了進去,其餘的朱家老少跟在後麵緩緩踏了進去。
康熙十二年,冬季,關外,距離奉天府外一百五十多裏外一處荒無人煙的地方。
一道時空門緩緩出現在空中,然後越來越大。
沒多久,建武皇帝朱高煦和奮武皇帝朱高燧帶著大軍從門內走了出來。
“啊秋。”
剛剛從門內走出的建武皇帝朱高煦和奮武皇帝朱高燧,被關外的這股冷風吹過,冷不丁的打了個噴嚏。
“他娘的,這兒怎麽是冬天,朕這是在哪兒啊?”
“朕也不知道啊。”
一旁的奮武皇帝朱高燧也是一臉懵逼。
門那頭還是夏天呢,門這邊突然就成冬天了。
還好帶足了備用物資。
接著兩人便令全軍就地安營紮寨,然後換上禦寒的衣物,並派出數隊斥候出去探查一下,此地位於何處。
半個時辰後,大明軍營帥帳內。
斥候迴來稟報消息了。
“你說這是哪兒???”
“奉天府???”
“老三,奉天府是哪兒?”
“咱們大明有這城麽?”
建武皇帝朱高煦滿臉疑惑道。
也難怪他不知道奉天府,因為大明的奉天府在湖南武岡。
武岡本是一座小城,是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將湖南武岡州作為都城,因此改名為奉天府。
“陛下,奉天府是建奴設置的。”
“奴酋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後,沈陽成為建奴的發跡之地,後改為盛京,建奴遷都北京後,設盛京府為奉天府,在咱們大營西北一百五十裏處。”
斥候解釋道。
“你說這是哪兒?”
“這是沈陽城外???”
建武皇帝朱高煦和奮武皇帝朱高燧兩人麵麵相覷。
“什麽情況這是?”
“咋給咱倆傳送到建奴老家來了?”
“朕也不知道啊,上次來這兒的時候還是老二你帶的路啊。”
“屁話,你眼睛長屁股下麵了,朕說的是,既然上次咱倆來過一趟,咋個今天過來,你沒認出來這是哪兒?”
建武皇帝朱高煦嫌棄的看了一眼自家傻孢子弟弟。
“這事兒能怪朕麽?”
“就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冷風吹的臉都疼,四處都是荒無人煙,誰知道這是沈陽外麵啊?”
“你不也一樣沒認出來麽?”
“老三,朕可是老二,你說話尊重點。”
“你他娘的要不是朕二哥,朕早揍你了。”
“朕的娘也是你的娘,少他娘的跟朕廢話。”
“閉嘴。”
“你先閉嘴。”
……
帥帳內跪著匯報消息的斥候,看著上麵的兩個皇帝由動嘴開始變成了動手,無奈的翻了一下白眼。
這一屆的皇帝,太難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