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移藩事定,朱元璋禪位
朕都紫金山封禪了,係統才來 作者:圓圓滾滾土豆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福王,廢話就別說了,陛下有什麽條件,一並說出了吧。”
一眾藩王強忍著打死福王的欲望說道。
“好說,諸位王叔、王兄,陛下的意思,本王就跟你們說道說道。”
“所有的藩王,必須移藩,大明國土之內,不留一位。”
“連陛下的子嗣也是這般,除了太子這一脈,其他皇子成年後全部派往海外就藩。”
“那我們現在的封地怎麽辦?”
有一位藩王說出了其他人的心聲。
他們又不傻,如果移藩海外,那自己現在的封地肯定就會被朝廷收迴去了。
“王兄莫急,本王還有話沒說完。”
福王朱常洵衝說話的藩王笑了一下。
“陛下允許我等在海外挑選土地成立藩國,藩國內一應事務,皆由我等藩王一言決之。”
“嘶”
在座的藩王們聽到福王朱常洵的這句話後全部倒吸了一口冷氣。
“福王,你的意思是,咱們如果去海外建國,那…那封國內的事物,朝廷都不插手???”
肅王朱識鋐開口問道。
“不錯,陛下確實是這個意思。”福王朱常洵點頭稱道。
“可海外不都是些未開化之地麽,鳥不拉屎的地兒,咱們過去難道喝西北風去啊。”
蜀王朱至澎抱怨道。
“蜀王此言差矣,這海外也是有不少土地肥沃,物資豐富的地方的,不然當年太宗文皇帝時期,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怎麽帶迴這麽多金銀珠寶和一應西洋特產呢。”
魯王朱壽鋐的封地在山東沿海地帶,時常有西洋人坐船來到他的封地境內與大明的子民進行貿易往來。
其中他也見過不少的金發碧眼的異族女子,不得不說,那些女子與大明境內的女子,風味頗有不同啊。
“魯王說的對,本王也曾見過那些西洋傳教士帶來的精巧物件,有些東西確實是大明所沒有的。”
瑞王朱常浩接著說道。
“可我等乃太祖高皇帝陛下的血脈,怎可背井離鄉,去外海外,以後說不得都迴不來了。”
慶王朱淖漼有些擔憂的說道。
“嗬嗬,諸位王叔、王兄,咱們雖說貴為王爺之尊,榮華富貴享用不盡,可是說到底,咱們隻是一群被朝廷圈養的種豬罷了。”
福王朱常洵聽到一眾藩王的抱怨,也不著急,這些話他也曾跟朱由檢說過。
“哼,福王說話也未免太過庸俗了。”
一眾藩王聽到福王朱常洵的自比,臉上都不太好看。
雖然這是事實,可是你也別拿出來當著大家夥兒的麵打臉啊,怎麽,他們不要麵子的啊。
“咳咳,諸位,難道你們就不想過上那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國中所有事務,於你一人決斷,坐北朝南,臨朝稱製的生活?”
福王朱常洵說到這裏,語音極具誘惑力。
他自己就是藩王,而且還是神宗最為寵愛,差點就能當上皇帝的那種,他心裏清楚,這些藩王們沒有一個能抵抗得了這種誘惑的。
“咕嚕”
酒席上,忽然響起了一陣吞口水的聲音。
“你們怎麽想的,本王不管,反正本王幹了。”
“福王,你說說吧,這想要去海外開國,還有什麽條件?”
蜀王朱至澎忽然滿臉通紅的喊道。
“好說好說,蜀王才是明白人兒啊。”
福王朱常洵看到蜀王朱至澎的樣子,心裏樂開了花,朱由檢可是跟他說了,他促成移藩海外的藩王越多,朝廷幫他出兵攻打石塘嶼,助他建國的時間就越提前。
那麽多藩王都等著移藩海外呢,總不能因為你是皇帝的親叔叔,就優先出兵幫你吧,誰還跟皇帝沒幾分關係呢這是。
而且你都已經優先挑選海外封地了,這優先建國的權利,總不能讓你一個人占了吧。
福王朱常洵很清楚其中的彎彎道道,所以這才賣力的勸說著諸位藩王。
“福王,可我等藩國內,兵力不夠啊,就算移藩海外,那也打不下來啊。”
肅王朱識鋐也心動了,可是他想的更多。
其他有些意動的藩王們,包括蜀王在內,全都抬頭看向福王朱常洵。
這話說的沒錯,他們藩王雖然有自己的衛隊,可是那點人也打不過去啊。
“放心,此事,朝廷由朝廷出兵,幫我等將地盤打下來,供我等建國之用,而且封地的百姓們,咱們也能帶到新藩國中,當然,這個要百姓們自願,不得強迫,不然陛下會過問的。”
“第二嘛,這新藩國,每年需要給朝廷繳納一筆稅銀,不多,國內稅收,二十稅一,這點,必須要交,不然朝廷就會派兵來取。”
一眾藩王聽到福王朱常洵的話後暗自點頭,二十稅一不多。
“這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陛下說過了,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後代能夠永遠賢明,若是有朝一日,大明麵臨亡國之危,那我們這些海外的藩王們便可帶兵迴來,重整山河,複我大明。”
“福王此話當真?”
一眾藩王聽到這裏唿吸都急促了。
這話意味著了什麽,這表示他們的後代子孫有朝一日也能迴到中土,做那天下之主。
是的,雖然心中已經接受了去海外建國,可若是能留在中原大地,做天下共主,豈不快哉!
咳咳,當然,這些藩王們不是希望大明亡國,隻是想想,想想罷了。
“對了,諸位王叔王兄們,藩國內,你們若是納妾什麽的,本王不管,也管不了,但是,藩國繼承人那一脈,必須是我漢人血脈,王後也必須是漢家女子,若是被朝廷知道了,藩國的繼任者的血脈內有其他族,那麽藩國就會取消,而其他藩國也可共討之。”
福王朱常洵麵容嚴肅的說道。
這讓一眾藩王心中一凜,連忙口稱不會如此做的。
“話,本王都帶到了,諸位若是有意,可上奏陛下,移藩海外一事,本王這裏已經告知了諸位,那麽,本王告辭了。”
福王朱常洵已經把朱由檢交待的話傳達給了諸位藩王。
後麵的事情便交給朱由檢解決了,反正看剛剛幾位藩王的意思,他估摸著應該有一半人願意去海外建國。
嘿嘿,本王的藩國穩了。
不提這邊福王朱常洵開心的離去,朱由檢那邊卻忽然接收到了龍紋玉佩的傳訊信息。
是由洪武朝朱元璋親自發出來的。
消息隻有一個。
不日,朱元璋即將禪位給皇太子朱標,凡是大明朝的皇帝,全部都得過來觀禮,拜見朱標老祖。
洪武朝,皇宮內。
朝鍾聲忽然響徹整座京城。
一聲又一聲。
接連敲了九下後,然後重重的敲響了最後一下。
一眾文武百官聽到朝鍾的聲響次數有些懵。
九為數之極,連朱標定為太子位的時候,鍾聲也才響九下。
如今卻敲響了第十下,宮內難道發生了什麽事情不成。
想到這裏,所有的文武百官換好朝服後便加快腳步往皇宮的方向趕去。
劉伯溫等人也不知道這是什麽情況,聽到朝鍾的聲音,也都急忙趕去皇宮。
半個時辰後,奉天殿內已經密密麻麻站滿了官員們。
文官們的領頭羊,赫然是已然入閣的劉伯溫。
武將則是由徐達站在最前方。
文武百官涇渭分明,站在各自的位置上沉默不語。
雙方之間一點交流的意思都沒有。
上方,朱元璋坐在龍椅上,麵前站著的是穿著太子袍服的朱標。
朱標看著下方站滿的文武百官倒沒有什麽感覺。
因為之前朱元璋不在的時候,他就是是坐在龍椅下方的座位上看著下方群臣。
他隻是奇怪今日朱元璋朝鍾的聲響次數為何是十下。
當初自己從吳王世子變成太子的時候,朝鍾也才敲了九下罷了。
“百官叩拜。”
一旁的小太監忽然高聲唱喏道。
“吾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殿內群臣朝著上方的朱元璋和朱標行禮道。
“眾愛卿,免禮,平身吧。”
上方,龍椅上的朱元璋抬手虛扶道。
“謝陛下。”
“咱今日朝會,不談其他的,隻有一件事。”
朱元璋看著下方文武百官們,麵容肅穆道。
下方的官員們聽到朱元璋的話都在猜測朱元璋想要做什麽。
而太子朱標雖然心有疑惑,但是卻沒有說什麽。
“傳旨吧。”
朱元璋伸手示意一旁的老太監可以開始了。
“奴婢遵旨。”
一旁一位頭發有些花白的老太監躬身應道。
然後老太監站起身來,走到了台前,從袖中取出一份聖旨,攤開後直接念了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之嫡長子,太子朱標,聰慧過人,勤政愛民,自監國以來,吏治清明,朕心甚悅。”
“朕自微末起兵,驅逐韃虜,還我漢人山河,建立大明,禦極至今已有十六載,然朕已至知天命之年,精力漸竭,深恐不能理萬機,今得自然萬物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皇太子朱標,寬厚仁德,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以勤民政。朕今日便仿堯舜禹湯之舊製,選定賢能之朱標,付托神器。”
“自即日起,朕以天下神器傳於皇太子朱標,即皇帝位,是為皇帝,改元永興。”
“開平王之女常氏,入東宮後,賢良淑德,操持有方,今冊封其為皇後。”
“皇太孫朱雄英,天資聰慧,今冊封為皇太子。”
“欽此。”
詔書念罷,老太監恭敬的將聖旨合上,雙手捧起,來到永興皇帝朱標麵前,遞到他的手上。
永興皇帝朱標在最初的迷茫與震驚過後,迴過神來,接過聖旨,朝著朱元璋恭敬叩拜。
“兒臣,朱標,領旨謝恩。”
“標兒,快起來,嗬嗬嗬,以後你就是咱大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了,咱們不搞三請三辭那玩意,你安心的做皇帝便是,天塌了,咱給你撐著。”
朱元璋笑嗬嗬的看著麵前的好大兒。
“是,父皇。”
朱標緩緩站了起來。
朱元璋輕叩了一下龍椅,隨後便有幾名小太監捧著早已製好的天子冕服來到朱標身前,伺候著他換上。
很快,頭戴帝王冕,身著帝王服的朱標便出現在大殿內。
“嘖嘖,真不錯,咱的標兒穿這身就是好看,來,轉過來給咱瞧瞧看合不合身。”
朱元璋樂嗬嗬的說道。
朱標無奈,隻得順從的轉了一圈。
“嗯,不錯,這可是你母後親手縫製的,咱都沒這個待遇呢。”
朱元璋咂吧了一下嘴巴,有些吃醋。
“父皇。”
朱標看著自己老父親這樣子輕笑道。都多大人了,還跟小孩似的。
“哈哈哈,不說這個,不說這個,今兒是咱標兒登基的好日子。”
“你們還愣著作甚,還不拜見新君。”
朱元璋轉頭看著下方仍處於懵逼狀態的文武百官,不悅道。
“臣等拜見太上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拜見永興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位卿家,平身。”
朱標淡然開口說道。
“謝陛下。”
“標兒,東宮的東西咱已經讓人將它們搬到乾清宮了,以後你就住在乾清宮,咱在和你母後去太皇殿去了。”
朱元璋跟朱標說道,隨後又轉頭看著下方群臣。
“從今日起,朝中一應大小事務皆由永興皇帝處理,朕與太後準備頤養天年,有事無事都別來煩朕了。”
下方一眾文武聽到朱元璋的話後,全都暗自翻了個白眼。
陛下,我看您就是想偷懶吧。
但是還是齊齊躬身一拜。
“臣等,遵太上皇旨意。”
“標兒,一會兒散朝了來趟乾清宮,咱在那等你。”
說罷,朱元璋便大步往殿外走去。
奉天殿內,永興皇帝朱標帶著一應文武百官跟在其身後。
“行了,都迴去吧,咱先走了。”
朱元璋已經走到了奉天殿門口,看著身後仍然跟著的好大兒朱標和一眾官員開口道。
“兒臣,恭送父皇。”
“臣等,恭送太上皇。”
說罷,朱元璋便走上了太上皇的龍輦,往後宮方向去了。
而奉天殿內,永興皇帝朱標和一眾文武官員,看著朱元璋的龍輦消失在視線後,也轉身迴到了大殿內。
永興皇帝朱標一步一步的走到了高台,轉身坐在了龍椅上。
屬於他的時代,來臨了!
一眾藩王強忍著打死福王的欲望說道。
“好說,諸位王叔、王兄,陛下的意思,本王就跟你們說道說道。”
“所有的藩王,必須移藩,大明國土之內,不留一位。”
“連陛下的子嗣也是這般,除了太子這一脈,其他皇子成年後全部派往海外就藩。”
“那我們現在的封地怎麽辦?”
有一位藩王說出了其他人的心聲。
他們又不傻,如果移藩海外,那自己現在的封地肯定就會被朝廷收迴去了。
“王兄莫急,本王還有話沒說完。”
福王朱常洵衝說話的藩王笑了一下。
“陛下允許我等在海外挑選土地成立藩國,藩國內一應事務,皆由我等藩王一言決之。”
“嘶”
在座的藩王們聽到福王朱常洵的這句話後全部倒吸了一口冷氣。
“福王,你的意思是,咱們如果去海外建國,那…那封國內的事物,朝廷都不插手???”
肅王朱識鋐開口問道。
“不錯,陛下確實是這個意思。”福王朱常洵點頭稱道。
“可海外不都是些未開化之地麽,鳥不拉屎的地兒,咱們過去難道喝西北風去啊。”
蜀王朱至澎抱怨道。
“蜀王此言差矣,這海外也是有不少土地肥沃,物資豐富的地方的,不然當年太宗文皇帝時期,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怎麽帶迴這麽多金銀珠寶和一應西洋特產呢。”
魯王朱壽鋐的封地在山東沿海地帶,時常有西洋人坐船來到他的封地境內與大明的子民進行貿易往來。
其中他也見過不少的金發碧眼的異族女子,不得不說,那些女子與大明境內的女子,風味頗有不同啊。
“魯王說的對,本王也曾見過那些西洋傳教士帶來的精巧物件,有些東西確實是大明所沒有的。”
瑞王朱常浩接著說道。
“可我等乃太祖高皇帝陛下的血脈,怎可背井離鄉,去外海外,以後說不得都迴不來了。”
慶王朱淖漼有些擔憂的說道。
“嗬嗬,諸位王叔、王兄,咱們雖說貴為王爺之尊,榮華富貴享用不盡,可是說到底,咱們隻是一群被朝廷圈養的種豬罷了。”
福王朱常洵聽到一眾藩王的抱怨,也不著急,這些話他也曾跟朱由檢說過。
“哼,福王說話也未免太過庸俗了。”
一眾藩王聽到福王朱常洵的自比,臉上都不太好看。
雖然這是事實,可是你也別拿出來當著大家夥兒的麵打臉啊,怎麽,他們不要麵子的啊。
“咳咳,諸位,難道你們就不想過上那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國中所有事務,於你一人決斷,坐北朝南,臨朝稱製的生活?”
福王朱常洵說到這裏,語音極具誘惑力。
他自己就是藩王,而且還是神宗最為寵愛,差點就能當上皇帝的那種,他心裏清楚,這些藩王們沒有一個能抵抗得了這種誘惑的。
“咕嚕”
酒席上,忽然響起了一陣吞口水的聲音。
“你們怎麽想的,本王不管,反正本王幹了。”
“福王,你說說吧,這想要去海外開國,還有什麽條件?”
蜀王朱至澎忽然滿臉通紅的喊道。
“好說好說,蜀王才是明白人兒啊。”
福王朱常洵看到蜀王朱至澎的樣子,心裏樂開了花,朱由檢可是跟他說了,他促成移藩海外的藩王越多,朝廷幫他出兵攻打石塘嶼,助他建國的時間就越提前。
那麽多藩王都等著移藩海外呢,總不能因為你是皇帝的親叔叔,就優先出兵幫你吧,誰還跟皇帝沒幾分關係呢這是。
而且你都已經優先挑選海外封地了,這優先建國的權利,總不能讓你一個人占了吧。
福王朱常洵很清楚其中的彎彎道道,所以這才賣力的勸說著諸位藩王。
“福王,可我等藩國內,兵力不夠啊,就算移藩海外,那也打不下來啊。”
肅王朱識鋐也心動了,可是他想的更多。
其他有些意動的藩王們,包括蜀王在內,全都抬頭看向福王朱常洵。
這話說的沒錯,他們藩王雖然有自己的衛隊,可是那點人也打不過去啊。
“放心,此事,朝廷由朝廷出兵,幫我等將地盤打下來,供我等建國之用,而且封地的百姓們,咱們也能帶到新藩國中,當然,這個要百姓們自願,不得強迫,不然陛下會過問的。”
“第二嘛,這新藩國,每年需要給朝廷繳納一筆稅銀,不多,國內稅收,二十稅一,這點,必須要交,不然朝廷就會派兵來取。”
一眾藩王聽到福王朱常洵的話後暗自點頭,二十稅一不多。
“這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陛下說過了,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後代能夠永遠賢明,若是有朝一日,大明麵臨亡國之危,那我們這些海外的藩王們便可帶兵迴來,重整山河,複我大明。”
“福王此話當真?”
一眾藩王聽到這裏唿吸都急促了。
這話意味著了什麽,這表示他們的後代子孫有朝一日也能迴到中土,做那天下之主。
是的,雖然心中已經接受了去海外建國,可若是能留在中原大地,做天下共主,豈不快哉!
咳咳,當然,這些藩王們不是希望大明亡國,隻是想想,想想罷了。
“對了,諸位王叔王兄們,藩國內,你們若是納妾什麽的,本王不管,也管不了,但是,藩國繼承人那一脈,必須是我漢人血脈,王後也必須是漢家女子,若是被朝廷知道了,藩國的繼任者的血脈內有其他族,那麽藩國就會取消,而其他藩國也可共討之。”
福王朱常洵麵容嚴肅的說道。
這讓一眾藩王心中一凜,連忙口稱不會如此做的。
“話,本王都帶到了,諸位若是有意,可上奏陛下,移藩海外一事,本王這裏已經告知了諸位,那麽,本王告辭了。”
福王朱常洵已經把朱由檢交待的話傳達給了諸位藩王。
後麵的事情便交給朱由檢解決了,反正看剛剛幾位藩王的意思,他估摸著應該有一半人願意去海外建國。
嘿嘿,本王的藩國穩了。
不提這邊福王朱常洵開心的離去,朱由檢那邊卻忽然接收到了龍紋玉佩的傳訊信息。
是由洪武朝朱元璋親自發出來的。
消息隻有一個。
不日,朱元璋即將禪位給皇太子朱標,凡是大明朝的皇帝,全部都得過來觀禮,拜見朱標老祖。
洪武朝,皇宮內。
朝鍾聲忽然響徹整座京城。
一聲又一聲。
接連敲了九下後,然後重重的敲響了最後一下。
一眾文武百官聽到朝鍾的聲響次數有些懵。
九為數之極,連朱標定為太子位的時候,鍾聲也才響九下。
如今卻敲響了第十下,宮內難道發生了什麽事情不成。
想到這裏,所有的文武百官換好朝服後便加快腳步往皇宮的方向趕去。
劉伯溫等人也不知道這是什麽情況,聽到朝鍾的聲音,也都急忙趕去皇宮。
半個時辰後,奉天殿內已經密密麻麻站滿了官員們。
文官們的領頭羊,赫然是已然入閣的劉伯溫。
武將則是由徐達站在最前方。
文武百官涇渭分明,站在各自的位置上沉默不語。
雙方之間一點交流的意思都沒有。
上方,朱元璋坐在龍椅上,麵前站著的是穿著太子袍服的朱標。
朱標看著下方站滿的文武百官倒沒有什麽感覺。
因為之前朱元璋不在的時候,他就是是坐在龍椅下方的座位上看著下方群臣。
他隻是奇怪今日朱元璋朝鍾的聲響次數為何是十下。
當初自己從吳王世子變成太子的時候,朝鍾也才敲了九下罷了。
“百官叩拜。”
一旁的小太監忽然高聲唱喏道。
“吾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殿內群臣朝著上方的朱元璋和朱標行禮道。
“眾愛卿,免禮,平身吧。”
上方,龍椅上的朱元璋抬手虛扶道。
“謝陛下。”
“咱今日朝會,不談其他的,隻有一件事。”
朱元璋看著下方文武百官們,麵容肅穆道。
下方的官員們聽到朱元璋的話都在猜測朱元璋想要做什麽。
而太子朱標雖然心有疑惑,但是卻沒有說什麽。
“傳旨吧。”
朱元璋伸手示意一旁的老太監可以開始了。
“奴婢遵旨。”
一旁一位頭發有些花白的老太監躬身應道。
然後老太監站起身來,走到了台前,從袖中取出一份聖旨,攤開後直接念了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之嫡長子,太子朱標,聰慧過人,勤政愛民,自監國以來,吏治清明,朕心甚悅。”
“朕自微末起兵,驅逐韃虜,還我漢人山河,建立大明,禦極至今已有十六載,然朕已至知天命之年,精力漸竭,深恐不能理萬機,今得自然萬物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皇太子朱標,寬厚仁德,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以勤民政。朕今日便仿堯舜禹湯之舊製,選定賢能之朱標,付托神器。”
“自即日起,朕以天下神器傳於皇太子朱標,即皇帝位,是為皇帝,改元永興。”
“開平王之女常氏,入東宮後,賢良淑德,操持有方,今冊封其為皇後。”
“皇太孫朱雄英,天資聰慧,今冊封為皇太子。”
“欽此。”
詔書念罷,老太監恭敬的將聖旨合上,雙手捧起,來到永興皇帝朱標麵前,遞到他的手上。
永興皇帝朱標在最初的迷茫與震驚過後,迴過神來,接過聖旨,朝著朱元璋恭敬叩拜。
“兒臣,朱標,領旨謝恩。”
“標兒,快起來,嗬嗬嗬,以後你就是咱大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了,咱們不搞三請三辭那玩意,你安心的做皇帝便是,天塌了,咱給你撐著。”
朱元璋笑嗬嗬的看著麵前的好大兒。
“是,父皇。”
朱標緩緩站了起來。
朱元璋輕叩了一下龍椅,隨後便有幾名小太監捧著早已製好的天子冕服來到朱標身前,伺候著他換上。
很快,頭戴帝王冕,身著帝王服的朱標便出現在大殿內。
“嘖嘖,真不錯,咱的標兒穿這身就是好看,來,轉過來給咱瞧瞧看合不合身。”
朱元璋樂嗬嗬的說道。
朱標無奈,隻得順從的轉了一圈。
“嗯,不錯,這可是你母後親手縫製的,咱都沒這個待遇呢。”
朱元璋咂吧了一下嘴巴,有些吃醋。
“父皇。”
朱標看著自己老父親這樣子輕笑道。都多大人了,還跟小孩似的。
“哈哈哈,不說這個,不說這個,今兒是咱標兒登基的好日子。”
“你們還愣著作甚,還不拜見新君。”
朱元璋轉頭看著下方仍處於懵逼狀態的文武百官,不悅道。
“臣等拜見太上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拜見永興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位卿家,平身。”
朱標淡然開口說道。
“謝陛下。”
“標兒,東宮的東西咱已經讓人將它們搬到乾清宮了,以後你就住在乾清宮,咱在和你母後去太皇殿去了。”
朱元璋跟朱標說道,隨後又轉頭看著下方群臣。
“從今日起,朝中一應大小事務皆由永興皇帝處理,朕與太後準備頤養天年,有事無事都別來煩朕了。”
下方一眾文武聽到朱元璋的話後,全都暗自翻了個白眼。
陛下,我看您就是想偷懶吧。
但是還是齊齊躬身一拜。
“臣等,遵太上皇旨意。”
“標兒,一會兒散朝了來趟乾清宮,咱在那等你。”
說罷,朱元璋便大步往殿外走去。
奉天殿內,永興皇帝朱標帶著一應文武百官跟在其身後。
“行了,都迴去吧,咱先走了。”
朱元璋已經走到了奉天殿門口,看著身後仍然跟著的好大兒朱標和一眾官員開口道。
“兒臣,恭送父皇。”
“臣等,恭送太上皇。”
說罷,朱元璋便走上了太上皇的龍輦,往後宮方向去了。
而奉天殿內,永興皇帝朱標和一眾文武官員,看著朱元璋的龍輦消失在視線後,也轉身迴到了大殿內。
永興皇帝朱標一步一步的走到了高台,轉身坐在了龍椅上。
屬於他的時代,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