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朝。


    永樂朝朱棣現在基本不理朝中政務,將家國大事全都交給了太子朱高熾處理。


    全國政務全都壓在了太子朱高熾身上,這可把朱胖胖累的夠嗆。


    就算有內閣官員幫忙處理,最後還是有厚厚一摞的奏章堆在了東宮的書案上。


    朱胖胖從泰昌朝迴來永樂朝東宮的時候,看到的便是自己的好大兒朱瞻基埋在奏章下的身影。


    永樂朝朱高熾看到東宮書案上那堆積成山的奏章,剛剛踏進東宮大門的左腳,又悄悄的收了迴去。


    然後轉身往外走去。


    “太子爺,您迴來了?”


    正往外走的永樂朝朱高熾才轉身,便看到自家太子妃張氏往東宮這邊走來,身後的宮女手上還端著碗燕窩蓮子羹,看到東宮門口的永樂朝朱高熾驚喜道。


    “啊,是愛妃啊,哈哈哈,孤也是剛迴來。”


    永樂朝朱高熾有些尷尬,聲音不自然的小了點。


    “嗯?”


    正在加班批閱奏章的永樂朝皇太孫朱瞻基似乎聽到了大門處的聲音。


    將頭從奏章上抬起往外看去,發現他那失聯已久的親爹不知道什麽時候迴來了。


    “爹?您什麽時候迴來的?”


    永樂朝皇太孫朱瞻基連忙從椅子上起身,快速走到東宮門口,抓住了他爹永樂朝朱高熾的衣袖,以防他逃跑。


    永樂朝朱高熾看著自家好大兒的動作:“⊙?⊙”


    太子妃張氏:“o_o”


    “咳咳,瞻基啊,爹和你皇爺爺這次迴來,短時間內是不會離開的,所以,你大可不必如此。”


    永樂朝朱高熾看著拉住自己衣袖的好大兒朱瞻基緩緩說道。


    “好的,爹,兒子知道了。”


    永樂朝太孫朱瞻基嘴上雖然這樣說,可是手上動作卻沒有變化。


    “你這孩子,你爹他都這樣說了,難不成還會騙你不成,來,咱們先進去坐下,娘給你熬了碗蓮子羹,快趁熱喝了吧。”


    太子妃張氏看著自己的兒子和丈夫這副樣子嗔道。


    “娘,您不記得了?爹他都騙我幾迴了?”


    永樂朝太孫朱瞻基滿臉委屈的說道。


    “上次去天啟之前他就是這麽說的,結果處理奏章的時候,他突然就跑了,那麽多奏章,兒子可是足足批閱了三天呐。”


    “還有上上次,去天啟朝的時候,爹也是這樣,批到一半的時候就跟皇爺爺一起跑了,那一桌子的奏章全丟給兒子了。”


    永樂朝太孫朱瞻基這次說什麽也不會鬆手了。


    “咳咳咳,你這孩子,先進去…先進去,站門口像什麽樣子。”


    說完,永樂朝朱高熾便帶頭往殿內走去,身後的永樂朝太孫朱瞻基一步一步的跟著他,手還緊緊的抓著永樂朝朱高熾的衣袖不放。


    看的身後的太子妃張氏和一眾宮女捂著嘴笑了出來。


    三人坐定後,永樂朝朱高熾看著自己明顯瘦了不少的兒子,有些心虛。


    “瞻基啊,來,先把這碗蓮子羹喝了,你娘特地給你熬的。”


    “爹,兒子這就喝。”


    太子妃張氏命宮女將燕窩蓮子羹放在永樂朝太孫朱瞻基的麵前。


    永樂朝太孫朱瞻基端起桌上的燕窩蓮子羹,輕輕吹了幾下,小口小口的喝著。


    而永樂朝朱高熾和太子妃張氏則在一旁笑著看著他。


    很快,一碗燕窩蓮子羹便被永樂朝太孫朱瞻基喝下腹中,宮女遞過一張麵巾。


    永樂朝太孫朱瞻基隨手接過,擦拭了一下嘴巴後遞給一旁的宮女,宮女將麵巾收好後將桌上喝完的燕窩蓮子羹收起,退了下去。


    “爹,您這次去泰昌朝,結果如何?”


    永樂朝太孫朱瞻基看著麵前的永樂朝朱高熾問道。


    “結果,跟之前去的崇禎朝、天啟朝差不多,大明積重難返,內憂外患,文官們和宦官們的權力膨脹到謀害皇帝的地步。”


    永樂朝朱高熾想起後麵幾個朝代的情況,歎了一口氣。


    “什麽?”


    永樂朝太子妃張氏和太孫朱瞻基聽完永樂朝朱高熾的話後驚道。


    “這怎麽可能,誰給太監們這麽大的權力,還有那些個文官,竟然敢謀害皇帝,該殺。”


    永樂朝太孫朱瞻基俊郎的麵容上滿是憤怒。


    可永樂朝朱高熾聽完好大兒朱瞻基的話後麵色有些古怪,盯著麵前的朱瞻基看了半晌沒有說話。


    “咋了,爹,您這麽看兒子幹什麽?”


    永樂朝太孫朱瞻基看著自家親爹的模樣有些納悶。


    一旁的太子妃張氏也有些奇怪。


    “太子爺,您這樣看瞻基作甚?”


    “爹,您不會是想說…是…兒子幹的吧?”


    永樂朝太孫朱瞻基吞咽了一下口水結結巴巴的說道。


    “瞻基啊,你自幼貪玩,爹不怪你,可是你以後做了皇帝後,難道也仍然貪玩麽?”


    永樂朝朱高熾看著自己的兒子朱瞻基語重心長道。


    “爹,您聽兒子解釋啊,這其中必定是有什麽誤會啊。”


    永樂朝太孫朱瞻基仿佛被什麽咬到了一樣,跳腳道。


    “嗯,聽你解釋,蛐蛐皇帝,建宦官識字,讀奏章你聽,這些事情,宣德皇帝朱瞻基,你解釋一下吧。”


    永樂朝朱高熾就這樣看著自己的好大兒語氣平淡道。


    “爹…不是…我…”


    永樂朝太孫朱瞻基聽到自己親爹的話,一下子啞口無言了。


    他怎麽說,宣德皇帝不是他?還是朱瞻基不是宣德皇帝?


    一旁的太子妃張氏看著自己兒子的模樣,開口解圍說道。


    “太子爺,這些都是以後發生的事兒吧,您不能拿以後發生的事兒來找現在的瞻基的麻煩啊,宣德皇帝朱瞻基做的事兒,您去找他啊,找永樂太孫朱瞻基作甚?”


    遠在宣德朝的,正在處理政務的宣德皇帝朱瞻基忽然打了個噴嚏。


    宣德皇帝朱瞻基有些疑惑,乾清宮內暖和的很,怎麽會突然打噴嚏呢。


    而一旁的太監連忙拿出一件大髦給宣德皇帝朱瞻基批上。


    宣德皇帝朱瞻基:“所以,母愛是會消失的,對嗎?”


    “對啊,爹,宣德皇帝朱瞻基做的事情跟我永樂太孫朱瞻基有什麽關係?”


    永樂朝太孫朱瞻基聽到自己母妃張氏的話後,腰杆子一下子硬起來了。


    “爹不管,你自幼貪玩,這個沒法說吧。”


    永樂朝朱高熾有些不滿的瞪了自家太子妃一眼。


    幹什麽呢,這孩子差點被忽悠住了,提醒他幹什麽。


    “這個…這個…”


    說到這裏,永樂朝太孫朱瞻基沒法反駁啊。


    他爹說的都是事實。


    “所以啊,瞻基啊,爹讓你批閱奏章都是為了磨煉你啊,為了不讓你變成蛐蛐皇帝,你必須從現在開始就勤政啊,習慣是慢慢養成的,你說是吧。”


    永樂朝朱高熾慢慢的忽悠…不對,是培養著自己的好大兒朱瞻基。


    “爹說的是。”


    永樂朝太孫朱瞻基隻覺得他爹說的話有哪裏不對勁,可是一時半會兒又說不上來。


    “你看,你太爺爺他夠勤政吧,一天批閱兩百多件奏章,處理國事四百多件,每天隻睡兩個時辰,爹不求你能做到你太爺爺那樣勤政,可東宮就這麽百來本奏章,你跟爹說,能不能處理?”


    永樂朝朱高熾先拿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做例子,然後開始了靈魂質問。


    “我…可以。”


    永樂朝太孫朱瞻基還是太嫩了,幾下就被他親爹給繞進去了。


    “嗯,吾兒,英果類我啊!”


    永樂朝朱高熾滿意的笑道。


    “那還看爹做什麽,還不快去批閱奏章。”


    “是,爹,兒子這就去。”


    永樂朝太孫朱瞻基跟打了雞血一樣,就往書案那邊走去,拿起一本奏章就開始奮戰了。


    “太子爺,您這…”


    一旁的太子妃張氏看著永樂朝朱高熾欲言又止。


    “愛妃,孤這都是在磨礪瞻基啊。”


    永樂朝朱高熾看著太子妃張氏笑道。


    永樂朝因為有過鄭和下西洋的先例,所以後麵去倭島拿銀礦也算是輕車熟路。


    隨著大批量的銀子被送進永樂朝朱棣的內帑。


    他在迴到永樂朝後帶上了一眾武將,發動了第六次北征蒙古。


    與之前五次不同的是,這一次永樂朝朱棣有更年輕的身體,和更精良的武器裝備。


    在國庫和內帑全都充裕的情況下,朱棣打起仗來也更有底氣了。


    永樂朝朱棣用從“永樂島”上運迴大明的金銀拿去了至正朝找到了剛開國不久的少年朱元璋,從他的手中換取了大批物資。


    接著又讓鄭和帶著部分金銀和大明產出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物品再次下西洋,將西洋各國的一些大明需要的各種珍稀礦產和種子,甚至是奴隸都帶迴大明。


    當然,這些帶迴來的奴隸全都要經過太醫院的篩查,防止其中有疫病傳進大明。


    這些奴隸被永樂朝朱棣安排去全國各地修建水泥道路。


    是的,水泥道路,永樂朝朱棣最開始見識到了朱由檢所在朝代研製出的水泥後,便對這個方便的東西上了心。


    後麵朱由檢更是派人前往各個大明朝代,教給各朝工匠製作水泥的技術。


    本來永樂朝朱棣還想大批量的製作水泥,然後普及到大明各地。


    可是好大兒,管錢袋子的朱高熾卻訴苦,說國庫窮啊,爹。


    這熟悉的語氣讓永樂朝朱棣直接打消了找自家好大兒要錢的想法。


    直到後來大明遠征海外,拿下了“永樂島”的金山銀礦後,好大兒朱高熾一波爆富,這次從京城道路開始,試用第一批水泥。


    結果效果出奇的好,永樂朝朱高熾看到後,大手一揮,又批了不少款子,於是永樂朝京師便開始了水泥大改造。


    水泥城牆,水泥道路,水泥宮牆,水泥出品的建築比比皆是。


    而那些西洋帶迴來的奴隸的湧入,解放了一大批大明的百姓,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務農,又進一步刺激了農業的發展。


    永樂朝朱棣的這次出征,直接將草原諸個異族部落打的抱頭鼠竄,鑽入了草原更深處,不敢再來騷擾大明的邊境。


    洪熙朝與宣德朝的情況與永樂朝差不多,畢竟時間相隔的還不算遠。


    一眾文臣武將俱在。


    而建文朝就不一樣了,建文朝朱棣畢竟初登大位,許多政績還沒做出來。


    連下海遠征倭島都是找朱由檢借的船隻與火炮,最後由建文朝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二人帶隊拿迴屬於大明的金山銀礦。


    而建文朝朱高煦和朱高燧兩人自從見到了建武皇帝登基的畫麵後,心中的小心思是一天比一天多了。


    最後建文朝朱高煦直接跟自家親爹,建文朝朱棣說,他不想在大明內做個沒有實權的藩王了,他想去海外建國,希望建文朝朱棣能答應。


    建文朝朱棣也怕自己不在了後,自家三個兒子會和史書記載的一樣,兄弟相殘。


    最後答應了二兒子的要求,允許他海外建國,朝南而坐,稱孤道寡。


    但是他隻給人,不給錢。


    願意隨他去海外建國的百姓全憑他自己招募,不得強迫。


    最後建文朝朱高煦和朱高燧便帶著自己的麾下將士,和願意去海外的百姓,揚帆出海而去。


    最後建文朝朱高煦到達了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也就是後世哥倫布所到的新大陸,而朱高燧則到達了後世的北美洲,也就是後世美麗國建國的地方。


    不過現在新大陸被建文朝朱高煦命名為漢島。


    北美洲則被朱高燧命名為趙島,島上的土著直接被抓起來當奴隸,經過馴化後,服務於大明的百姓。


    建文朝朱高煦和朱高燧兩人,在這兩個大陸上就這樣建立起了兩個屬於漢人的國家,慢慢的繁衍生息了下去。


    數十年乃至於百年後,這兩個大陸上生活的人,全員說的漢語,沒有什麽美式英語,英式英語之類的。


    而在建文朝,大明皇太子朱高熾也因為這兩個最有機會爭奪皇位的實權王爺的離開,朱高熾的太子位坐的更加的安穩了。


    建文朝的朱棣在兩個兒子走後,便親自帶兵去了一趟倭島,將存放在倭島上的金山銀礦都給搬了迴來,至於倭島上不肯還銀子,問問大明朝的將士們手中的火槍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都紫金山封禪了,係統才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圓圓滾滾土豆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圓圓滾滾土豆君並收藏朕都紫金山封禪了,係統才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