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曲阜。


    孔家,此時承襲衍聖公爵位的是孔子第六十五代孫孔興燮。


    孔興燮,漢族,字起呂,孔胤植之子,性至孝,工書、畫。


    此時的孔興燮正是結發之年,平日裏在府上吟詩作對,研讀經義,空餘時間便是給先輩衍聖公遺留在世的經典注解。


    曆朝曆代,皇帝治政皆為儒家之法,天下讀書學子讀的皆為聖人學說,而他孔家便是聖人子孫,一言一行皆代表了孔聖。


    可以說,天下讀書人十之八九皆源自山東孔家,連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也都得對孔家保持尊敬。


    若是孔家想要對付哪個讀書人,都不需要他動手,自然有無數的人幫孔家除了對方。


    而他,便是當代衍聖公孔興燮。


    山東曲阜一帶,幾十萬畝田地都是孔家的,明太祖朱元璋甚至還賜下為其耕種土地的人,得以看出對孔家的尊重了。


    而後來大清入關後,順治皇帝在北京稱帝,第二天,前代衍聖公孔胤植,又稱孔衍植,因其死後,為避諱建奴雍正皇帝胤禛名諱,後人稱之為孔衍植。


    孔胤植上書順治皇帝,稱自己願輔佐其左右,甘願為臣。


    奏疏之中,無不是對大清的讚美,而且還表示自己已經挑選了良道吉日,設了香案,向曲阜地區的百姓宣讀了大清頒布的“剃發令”,更是與曲阜的地方官、五經博士以及各書院學錄及府內屬官按照剃發令的要求剃發易服。


    這便是孔胤植向順治皇帝獻上的《初進表文》和《上剃頭奏稿》


    內容如那“承天禦極,以德綏民”“山河與日月同輝,國祚與乾坤共永”“六字共戴神君,八荒鹹歌聖帝”之類多不類數。


    要知道當時北京雖然已經被建奴占領,可是南明政權還在呢。


    而順治皇帝看到聖人子孫都這般識趣,很是滿意。


    於是第二天就下旨:\"先聖為萬千世道之宗意,禮當崇祀。\"


    恩準孔子後人,衍聖公一爵位,可以一直享受之前的所有待遇與權力。


    縱觀曆史,每當異族入侵中原大地時,幾乎從未有一個聖人子弟,挺身而出,為漢人起兵抵抗這些外族的入侵。


    有趣的是,那些被百姓所敬仰的聖人子孫,卻總能做到第一個隨聲附和的人。


    建奴入關時,所造的殺戮多不勝數,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死傷百姓的人數多達八十萬。


    殺的都是拒不投降的大明百姓,而這個時候的衍聖公孔家可是穩穩當當的在家裏歌功頌德呢。


    當真是一個能屈能伸,但孔家如此做法,也是為了讓家族得以繁衍,不得不出此下策。


    世修降表衍聖公,鐵骨錚錚第一忠。


    就在孔興燮沉醉於經義之中時,有孔府管家行色匆匆的走了進來。


    被管家弄出的聲響驚醒的孔興燮麵色不悅。


    “何事如此驚慌,不知本公正在研究經義麽?”


    “家主,不好了,明軍要打進山東了。”


    管家麵色蒼白,說著還從懷中掏出一張紙張遞給了麵前的衍聖公孔興燮。


    孔興燮聽完下人的話麵色有些古怪。


    明軍?什麽明軍?大明早就亡了,現在他是大清世冊封的衍聖公。


    不過他還是伸手接過管家手中的紙張,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字,孔興燮的臉色越來越凝重。


    上麵寫著,七天前,一股掛著大明旗幟的勢力突襲關外,一路攻克數城,如今已經踏過山海關,直奔山東。


    “消息可屬實?”


    孔興燮看著眼前的管家,沉著一張臉問道。


    “千真萬確,這是山東府衙的官員送來的,咱們府上跟他們一直都有聯絡。”


    管家點頭說道。


    確認消息真假後,孔興燮臉色變幻幾次,最終恢複了平淡。


    “明軍入關便入關吧,估計是那些南明的殘餘勢力,想要反清複明,這跟我們孔府有何幹係。”


    “家主,可是咱們投降了大清的事,若是被明軍清算的話?”


    管家看樣子應該是孔興燮的心腹,這話也敢說出來。


    “哼,什麽投降,大清取代大明乃是順應天命,天命不可違。”


    孔興燮冷哼一聲,投降建奴的事兒確實不太光彩,可是他是衍聖公啊,孔聖的後人,不管是哪個王朝,隻要他們還想天下讀書人為他們效力,就得捧著他們孔家。


    因此孔興燮對明軍來山東一事,毫不在乎。


    “傳令下去,最近讓府裏的人都收斂些,明軍進攻山東,別給本公惹麻煩,若是出了什麽岔子,本公可不管他們死活。”


    “是,家主。”


    管家恭敬一禮,慢慢轉身退了出去,他要將家主的命令傳達出去。


    三日後,一支長長的隊伍出現在曲阜城外的官道上,帶隊的赫然是永樂朝朱高煦和朱高燧。


    其餘兩朝朱高煦和朱高燧被安排攻打兩廣地帶了。


    “老二,咱們來這破地兒幹嘛啊?”


    趙王朱高燧騎在馬上,有些無聊,他想去殺建奴啊。


    這一路上遇到的建奴也忒不經打了,被威武大將軍炮轟了幾萬發直接碎成了渣,搞得朱高燧想拿人頭都沒辦法。


    “老三,忍一下,這不快到曲阜了麽,一會兒咱們去衍聖公府上瞅瞅,這一個人是怎麽同時做的兩朝的官。”永樂朝朱高煦安撫了一下自家弟弟的情緒。


    “哎,那群酸儒有什麽好見的,咱們趕緊將山東打下來,兵圍北京城啊,一想想咱們長大的地兒被那群建奴給占了,本王心裏怎麽想都不舒服啊。”趙王朱高燧心中越想越氣。


    就建奴那尖嘴猴腮的樣兒,也配入主北京城,稱孤道寡。


    “孔府,有錢。”


    漢王朱高煦也不生氣,隻是策馬與朱高燧並驅,輕聲道。


    “那還等什麽,本王最恨這些剝削百姓的士族豪紳了。”


    朱高燧表示你說這個,我可就來精神了。


    大明將士行軍速度很快,兩個時辰後便來到了曲阜城外數裏處。


    此時的曲阜城頭上有十來個巡邏的大清士兵。


    士兵看到遠處地上飄起的灰塵有些疑惑,再看之下,發現是無數身著大明鴛鴦鎧的將士。


    嚇得他立馬敲響了城頭上的警鍾,接著便迅速和其他士兵一同將城門關閉,正在進城和出城的百姓對此都有些懵。


    咋的了,這大白天的關什麽城門。


    “愣著幹什麽,看看外頭,不想死的都進來,爺們門就要關了。”


    一眾百姓看到不遠處的大明將士,嚇得急忙往城內跑。


    一時間城門處雞飛狗跳的,而大明將士們則任由他們將城門關閉,沒有動作。


    很快,聽到警鍾聲的孔胤淳便聞聲而來。


    孔胤淳,字遠舉,孔子65代孫,四氏學廩膳生員,曲阜縣世職知縣。


    他看著外頭的大明軍隊,想起前日家主下達的命令,心中一沉。


    “你們是誰的部下,不知道這是孔聖的故鄉麽?怎敢妄動刀兵?”


    孔胤淳雖然心中驚懼,但是麵上表情不變,而且還讓人找來一個簡易的傳聲筒,對著城門外的大明軍隊喊話道。


    “嘿,那可巧了,本王這次就是特意過來拜訪衍聖公的,不如你們把城門打開,本王去孔府拜訪一下,如何?”


    漢王朱高煦策馬上前,笑著說道,他的聲音極其洪亮,不需要借助外物便將聲音傳遍了曲阜城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都紫金山封禪了,係統才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圓圓滾滾土豆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圓圓滾滾土豆君並收藏朕都紫金山封禪了,係統才來最新章節